《天才基本法》林兆生和张叔平的教育观谁更有道理?为什么?

林兆生:讲课方式比较幽默诙谐,以兴趣为主 张叔平:要求严格,训练残酷
关注者
97
被浏览
130,524

51 个回答

有一个误区就是大家觉得和张叔平相比,老林要求做的题少。

张叔平魔鬼训练,设立残酷淘汰制度,而且做题量很大是所有人的共识。

但实际上,老林同样也要求学生要多做题。

就拿原著来说,林朝夕和其他11个孩子组成一队后,面对遥遥领先的章亮小组,一度感觉很难,希望渺茫。

老林出面,一来就和当初刚上课的时候扯淡谈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一样,直接让小组成员做课后题,而且量还不少。

面对为什么老林也要求做那么多题时,

老林的回答是——

难道靠意念能提升成绩啊?

后来那段时间,12圆桌骑士们都在食堂学习做题,老林忙完有空就会来上上课。

记得林朝夕都吐槽,一群人听到有题可做都两眼放光,极其变态。

——

扯远了,回到正题。

老林确实比张叔平厉害。

不论是夏令营还是小高组比赛,到了后面初中集训队的课程大纲,都是老林的功劳或者背后主使。

但是如果没有张叔平这样的刻板老教师,没有强度要命的集中训练,光靠老林这种方法是走不远的。

数学研究本身就是个枯燥的过程。

老林是让你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给你打开这扇门,但不是告诉你,学数学很有趣。

你光有兴趣,没有能力,也只是在数学的门口徘徊罢了。

张叔平则是用简单机械的办法,通过大量试题逼迫你不断提升自己,提升解题速度和解题效率。

不管是老林教的还是张叔平考的,这些东西都是未来研究数学难题的基础工具。连工具都用不熟练又何谈深入研究呢?

况且在后面初高中集训时,永川的奥数水平已经大幅下降,国家集训队只进了一个人,还是给面子的那种。

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光靠兴趣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提升兴趣和大量练习并不冲突,两者结合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能力。

——

BTW,老林自己说过教成年人的经历不太好......

最后,这两个人的教育观没有对与错。

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力的教育观就是好的。

但要依照不同的人做出不停的变换。

老林是善于变换的,张叔平那残酷的淘汰规则死板了点而已。

(目前看了10集。)

我是真没想到,这部剧居然被吐槽的这么狠。

搞得我这种一点原著没看过的小白,想说一句“我还挺喜欢看的”都不敢说,只能跑这里来说。

女主林朝夕与大明星纪江原本在草莓世界过得好好的,却因为一张照片,意外穿越到了平行时空的芝士世界。

对我来讲,以前没有接触过平行时空的穿越,对我来讲,还算新奇。

林朝夕、纪江到了芝士世界以后,主要任务是【从草莓世界回到芝士世界】。要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必须要进数学集训营,林朝夕和纪江还必须带着照片里的其他孩子都留下来。

【如何才能留下来】,才是前9集故事的主线。(像《棋魂》一样)带着一点点爽文色彩,你不会担忧他们最后留不下来。他们的任务就是打怪升级→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留下来拍大合照。

但留下来的过程,我觉得还不错啊。怎么会被吐槽的那么狠呢。

它当然有缺点,比如第二集的女主林朝夕猛然来到芝士世界的种种“发疯”,到处与福利院的规定对着干,冲着大街上的男人直接叫爹,吓跑了人家女友。

但这样的剧情毕竟用“刚来的种种不适应所以疯狂”来解释也能勉强圆,最主要所占时长很短,更不影响主线剧情。

小孩子章亮稍微带着npc色彩,想征服男主天才小孩儿裴之,看不惯女主并且与女主作对。但也不是完全说不通,他的动机是,他不服气,他想一直拿第一。

而绝大多数剧情,还是带给我感动居多。

这部剧是很难得的,孩子们真的在“努力学习”的相对励志的剧。

他们天赋异禀,但到了集训营里却发现自己如此平庸。于是他们刻苦、努力、上课、刷题、泡图书馆、天天考试、心理压力大到直哭,熬夜找老师补课。

他们不再是学霸学渣随便恋爱就能让学霸怀孕堕t,或者让学渣飞升至名校。

他们就是一群为了热爱、为了理想、或者单纯为了得高分应付考试的学生们。虽然他们都是天才孩子,数学成绩非常好,能得到奥数集训的那种孩子。但这样的剧情,却能让大部分读过高中的人们共情。

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初中、高中都是那样过的。没有五彩缤纷的色彩,没有甜蜜青涩的恋爱,而是在上课、考试、刷题中度过,虽然累,但是依靠目标支撑。

所以我虽然知道他们的结局是好的,他们一定会留下来,但我仍然会被他们感动。

这部剧的老师(张叔平)也不再是刻板印象抓学生早恋罚站的老师,而是真的有自己特色、好好教学、努力让孩子们成绩更好、能去参加更高级别比赛的老师。

女主的爸爸林兆生、张叔平老师的教学理念不同。但都是为了孩子们好,都很令人感动。

林兆生是数学天才。林兆生的教学理念更讲究“兴趣教育”,学习不能是死板的,而是热爱的。你对数学充满热忱,你对数学充满感动,你对数学有沉浸感,你沉浸得研究数学,生活也会带给你灵感。因热爱而一直学习数学,但若只为参加奥数比赛而学奥数则不太提倡。他的教学,也从孩子们的兴趣入手。

而张叔平老师是天赋相较林兆生平庸、但是遵守规则、刻苦努力的老师。张叔平老师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实用,即应付考试。不必区分你是因热爱而学的数学,还是因想比赛取得好成绩而学的奥数。因为,他认为,考试,是公平的资源再分配。他主张应付考试的方法:天赋、学习技巧跟题海。

我的个人感觉,林兆生的教育理念是理想,是追寻,是理想化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当然人人爱,它更好。

但是面对实际生活,又不得不承认,张叔平的教育方式更实用。毕竟哪有那么多兴趣爱好热爱沉浸呢。更多普通人有的,就是如何努力取得高分从而获得更好的资源啊(中考、高考)。

他们二人的教育理念,可能就是普通人的不得不面对现实,同时不忘努力追寻理想的过程。

一开始我也以为张叔平只是脸谱化严师。直到后来才发现,他也很懂学生,也在以自己的方式爱护学生。

他明明知道:哪儿有那么多天道酬勤啊,很多事情就是老天爷赏饭吃的。

所以他才想给学生一个安慰:如果学生们努力了,努力了半天还是不行;如果他们放弃的时候,需要一个理由。那他愿意去做学生们心里的那个借口,这老师不行。有了这个理由,学生们的心里是不是会好过点?

我就是那个学生时代不断否定自己天赋的学生。我也不想给自己找借口。但是,当屏幕里出现了那样一个老师,他说,他愿意做学生们心里的那个借口,因为“否定老师,总好过否定自己的天赋”。我竟然很理解,很感动。因为我知道学生们那样的一个处境。

可能是因为自我代入感太强了,我反而觉得这部剧还不错。

这部剧还还带给我另外一个惊喜:它终于能好好的讨论一下“努力与天赋”的关系了。

肯定了努力的意义,认为不努力会后悔。

但也不是一味地“不行就是不努力”的论调。它会相对平和的探讨:哪儿有那么多天道酬勤啊,很多事情就是老天爷赏饭吃的。(而且)别人也很努力啊,(你)努力了半天爬到了别人的起跑线。

终于有一部剧,能够正常的、平和的讲学习、讲刻苦、讲努力、也讲天赋了。

而这套探讨观念,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我,觉得很亲切


(第11-20集。)

在正常的草莓世界,除了【纪江爱上女主】稍显工具人刻意(但也可以说得通,二人已经共同经历了第一次穿越所以动心喜欢),其他情节我依然觉得还行。

或者是原著作者、或者是制片编剧一定是非常了解高中生活和高中试卷的。所以女主林朝夕和裴之二人再次穿越到芝士世界后,爸爸林兆生对即将高考的已经是林朝夕弟弟的花卷说:文科卷中立体几何大题最容易拿分。

这句话让我觉得异常亲切。也与我的自身经历有关,所以会共情。我本人属于数学差的文科生,也会研究数学试卷的难易程度。所以深知文科试卷的第一道大题(立体几何)到底有多简单、多容易拿分。但我有个非常大的缺点:我的立体感非常差。所以哪怕第一道大题那么简单,但在我眼睛里,它是平面的,我看不出那是立体图。对此我一度非常痛苦。我甚至尝试过去记忆背诵如何去连接辅助线,反正题型那么几种,所以一度用最笨的办法按照平面图来记忆。效果,时而有效时而没效,看运气吧。

所以,我才能对林兆生的这句台词印象深刻。感觉台词作者确实有过研究高中试卷的经历。

而张叔平老师也会说:她(林朝夕高三)这个年纪,高考就是一切!高考,是成本最低的改变命运的方式。

这句话,高中的老师、学生家长也的确经常说。

而张叔平老师说的也是实情。普通家庭,除了高考,的确没有更好的出路。

张叔平老师代表的依旧是实用主义。想在这个社会上好好生活,有些事情,不管你愿不愿意有没有兴趣,都得去做。

所以张叔平老师会劝为全心全意研究数学而当门卫的林兆生:咱们现实点,在基础数学这条路上,有多少人,就差一个头发丝的距离,到终点了。但就这么一点点距离,它很有可能是一辈子也达不到的。甚至重点线都是错的,不存在。所以,为了养两个孩子,先开个培训班吧。两个孩子要高考了,需要钱。

而林兆生的想法,后来由女儿林朝夕(对裴之)说了出来:哪怕没有结果,也不后悔。会喝着酒骂着娘但日子过得踏实,说这是在探索世界

作为普通人,可能还是得(至少先)努力按照张叔平的想法去努力,毕竟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如果有一天,真的能过上林兆生想法的生活,那何其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