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台湾 26 岁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

「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台湾 26 岁才女作家林奕含 4 月 27 日住处上吊自杀身亡引起关注。林奕含父母发表一份沉痛声明,林奕含所写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关注者
6,191
被浏览
5,042,166

634 个回答

我认为在林奕含这个事件上,大众普遍存在误解,而媒体普遍存在误导。



促使她自尽的直接原因绝对不是「被诱奸的痛苦」

(虽然追根究底的话,可能根本原因还是与少女时被诱奸有关)



铺天盖地的新闻标题「台湾26岁美女作家自杀 初中时曾被老师诱奸」,让人认为,林是因为无法走出少女时期的阴影所以走向绝路。

而林死前几天的访谈视频3分钟剪辑版曝光以后,里面被有方向性剪辑强调的

「这是一个女孩爱上强奸犯的故事」

「我在书写的时候感到屈辱」

「思琪最终会走向毁灭,是因为她的心中仍怀有柔情」

让人揣测,莫非林是因为痛恨自己爱上强奸犯,无法原谅自己,所以只好依靠死亡来终结屈辱?

我也是怀着这样的揣测,找出了16分钟的比较完整版本的林奕含生前最后访谈,

看完以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的,

大众和媒体对于她死亡的归因,太粗暴、太狭隘、也太世俗了。

她并非死于「被诱奸的痛苦」,而是死于「信仰的崩塌」



林在这次访谈里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和非常详尽的描绘,阐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困惑至深的问题:

林在这次访谈最初就已经声明了“我今天并没有要谈所谓的诱奸和强暴”

但无奈听的人永远只focus在诱奸和强暴。


她是先从《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诱奸思琪的老师李国华引入,并把李国华称为「胡兰成缩水又缩水之后的赝品」,他们拥有着狼狈不堪的内容,却用修辞和言语为自己构建了精美的形式;他们做的是天下间最龌龊的事情,却可以用最浪漫多情的语言为自己辩解。

但,只有胡兰成和李国华,并不足以构成林奕含的困惑。在之后几年的时光里,在她陆续的迷恋上一些文人笔墨又进而了解到文墨背后的作者以后:


那些私德和作品不匹配的创作者让她产生困扰:

在某些方面面目可憎的人却可以创造美妙的艺术作品,

那么是否文学和艺术本身,完全是巧言令色的虚伪?

因为这个「文学和艺术全都是虚伪」的问题而自杀,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甚至,

因为这个问题而产生困扰,都会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但林是一个非常敏感细腻的人,是一个迷信文字、奉文学和艺术为信仰的人,

「文学和艺术全都是虚伪」带给她的打击,

不亚于你发现「爸爸妈妈把我养大其实是为杀了我炖汤喝」或者「早上醒来发现整个地球只剩下我一个活人」

林无法解答自己的困惑,无法面对信仰和理念的崩塌。



林奕含在书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她恍然觉得不是学文学的人,

而是文学辜负了她们。”



可为什么我又说林奕含自尽的根本原因可能还是「少女时被老师诱奸」?

因为

见过某些才华横溢的创作者私德有多么不堪入目、

明白很多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依然活跃在文学艺术的第一线、

作为同样一直在质疑「文学和艺术全都是虚伪」并且无法解答的我,

还能一直健康活泼的生存下去,

并不是因为我比林更坚强或者更豁达,

只是因为我少女时期没有被老师诱奸。



可能归根结底,还是这样不堪的遭遇,

这样创伤后的应激反应,

让她会不自觉的选择更加极端的方式去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

让心怀柔情的她最终只得走向毁灭。



我写下这些的时候,特别担心有人说我在淡化强暴对女性的伤害,

不不不,

我一千万分的坚定认同,强暴对于女性的生理、心理和人格会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

施暴者罪恶滔天、千刀万剐。

但认同这一切,并不代表我可以接受:

把一个作家崩塌职业信仰而亡,粗鲁的归结成「女」作家因为被诱奸自杀



我关注的一位很年轻女道士曾经讲过,很多人会问她「你为什么年纪轻轻要出家呀?」

这个问题带着窥探他人隐私的恶意趣味。

有一类的悲惨故事,是「大家都爱听的悲惨故事」

「美女作家因为走不出童年被老师诱奸的阴影而自杀」

「妙龄女道士只因为情伤深重厌世出家」

许多的媒体、自媒体人

极尽所能的用喧嚣的笔法书写对林奕含因诱奸而死的同情、对施暴者控诉、对女权的讴歌,

这种看似为女性权利呐喊支持,充满着悲悯的煽动性,它帮助他们获得点赞和热度,并且,显得十分高尚,

他们在消费作家之死,但他们依旧显得十分高尚。



但,

把对女性尊严领域的认知只局限在情爱和肉体,

才是对女性权利的抹黑,

以及对全体女性最大的,精神强暴。

◆2017年5月19日

我想只从这个姑娘本身谈她。


毫无疑问,这是个极度优秀的姑娘。

林奕含出生于1991年,曾经在学测里拿到了满级分,是台南女中唯一一个拿到满级学分的才女。


曾经在2009年考上过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但入读两周后就因为抑郁症恶化而休学。


2012年,她重考进入国立政治大学就读中文系,师从当代台湾文学研究学者陈芳明。但读到大三的时候,林奕含还是因为抑郁症的问题再次休学。


我和大多数人切入的点不一样,我听到这个姑娘采访的时候,我就想,太聪明了。

我不去说抑郁症、诱奸犯罪这样很多人都反复提到的话题,我不展开,我只能就对这个姑娘本身,说一些话。




■爱是不可为而为之

看她的采访和书。

她是一个过于聪明和敏感的女孩,她矜持、漂亮而且对世界有一种保持距离的清高和冷凝。
她笑起来的时候眼里都是沉郁,说话时节奏缓慢声音缱绻却让人觉得底下是令人绝望的冰山。

她厌恶被弄脏的自己,更厌恶还会被恶之华所吸引的自己。

她将自己埋葬于文学,她蛊惑自己爱上老师,是羞耻,是罪恶,也是她对自己堕落的救赎。

她要求的太纯粹,在文学里构建自己的保护场,她其实都懂,她只是出不去。因为一出去,她就破碎了。他是她依凭的价值,他是她存在过往的摧毁了她一生的伤口。所以她才会说,如果那个人死了,她会轻视自己一辈子。

她在书中反复说她是她过去自己的赝品。

我早已不是我自己了,那是我对自己的乡愁。


采访视频她用了“爱”这个字眼。我信是爱的,只是这个字,不是大众意义所赋予的内涵,这是她自我惩罚的囚牢,是她所说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在文中,

思琪说:「姊姊,我不知道决定要爱上一个人竟可以这么容易。」

爱,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爱,不是那种你情我愿才子佳人的爱。是一种畸形的不得不自我麻痹的爱。一种陷入绝望中类似自救的行为。

因为太痛苦了,太肮脏了,如果这是爱,至少不那么丑陋。




■李国华是胡兰成的赝品

很少人去说李国华,我截一些片段。
李国华他是很特殊的,他是一个高明的犯罪分子,不是所有人都能吸引房思琪这高傲、敏感、自负的女孩的。林奕含说他的原型是胡兰成。


林奕含用一种几乎残忍的美感去描述这个罪犯,

深目蛾眉,状如愁胡,既文既博,亦玄亦史。


有的人戴眼镜,彷彿是用镜片搜集灰尘皮屑,有的人眼镜的银丝框却像勾引人趴上去的栅拦。


李国华是了解房思琪的,他太懂如何毁灭这个姑娘,

李国华心想,他喜欢她的羞恶之心,喜欢她身上冲不掉的伦理,如果这故事拍成电影,有个旁白,旁白会明白地讲出,她的羞耻心,正是他不知羞耻的快乐的渊薮。射进她幽深的敎养里。用力揉她的羞耻心,揉成害羞的形状。


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


李国华对房思琪说,

你怎么可能不懂。你那么聪明。


他的情话,采访视频里提到的我就不提了,让大家看点别的。

思琪说:「那你会腻。」 他招招手把她招到床边,牵起她的小手,在掌心上写了:「是溺水的溺。」


大起胆子问他:「做的时候你最喜欢我什么?」
他只答了四个字:「娇喘微微。」
思琪很惊诧。知道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初登场的句子。


想到那一次老师带她去龙山寺,老师请解民俗掌故的样子好美,好虔诫,她那时问老师信什么教?
老师回答:我只信你。


她说:「所以没有别的女生。老师你的情话间置了三十年还这样。不可思议。」
思琪的口气让李国华恨不能往里面扔个小石子。
他回答说:「我是睡美人,是你吻醒它们的。」


这样的男人对一个女孩的吸引力何其可怕。不仅是身体上的犯罪,还是心灵上的沦陷。用语言与所谓的情感将其合法化。

如果这是由李国华书写的故事,可能就是《洛丽塔》,如果这是第三方书写的故事,可能就是《德伯家的苔丝》。

但这一次,这个故事由房思琪来书写了。

这个故事的名字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每次看到这个名字,都感到尖锐的寒凉与疼痛。这个书名太悲伤了。我怎么忍心看这个故事。

采访中说,你感受到的美是真的,痛也是真的。

他喜欢在一个女生面前练习对未来下一个女生的甜言蜜语,这种永生感很美,而且有一种环保的感觉。


英文老师不会明白李国华第一次听说有女生自杀时那歌舞升平的感觉。心里头清平调的海啸。对一个男人最高的恭维就是为他自杀。


女孩们,看到这些话,有没有觉得很痛。



■美是你的错

李国华在无数的女孩耳边说:

都是你的错,你太美了。


文中有另一个为李国华要死要活要自杀的姑娘,叫郭晓琪。

李国华看着她坐在门外像条狗,觉得这一幕好长好长。真美。


李国华不只有房思琪这一个女孩,很多人以此来指他的禽兽不如,他的确是个禽兽。

但这里我稍稍想补充一些东西,房思琪对于李国华而言一定也是特殊的存在。
不仅因为房思琪外形、家世,更由于房思琪本人的聪明,她的纯粹,她给人的禁忌感,她对于男人的吸引力也是深渊。

李国华在下手前反复犹疑,他不招惹有钱人家的女儿,太麻烦了。而那个时候,房思琪只有13岁。李国华看着房思琪书柜里的书,就知道,这个女孩能成。

房思琪是坐在咖啡馆,半小时内能吸引六个男人搭讪的女孩。她问一个跟了她一路的男人为什么,对方说,你很特别

其实只是看林奕含的采访视频,我信很多人都会被她所吸引,被她的有些柔弱的姿态,有些哽咽的声音,还有那忧伤而又澄澈的眼睛。连她的声音、用词、节奏、咬字,甚至停顿,都是楚楚动人的。


林奕含在故事中对老师的描写是多方面的,她知道老师与其他男人如何谈论女孩,她知道老师是如何觉得她贱的。她甚至在开篇详细描写了李国华思考如何引诱房思琪的心理路程和计划。这不仅仅是她为了创作而填充的臆想。

文中李国华对房思琪说有一段是说,他和他辅导班的其他老师不一样,不是随便哪个女生都要的,他是教国文的,他很挑剔。他是需要那么点文学想象的。

这样的话,李国华必然是不会对那些傻姑娘说的。思琪不是那些轻易被老师蛊惑要生要死相信这就是真爱的女孩。

只有思琪,她冷酷的聪明,她需要点不一样的语言,带着腐朽气味的真相。

思琪问李国华,又似自言自语:「我有时候想起来都不知道老师怎么舍得,我那时那么小。」

他躺在那里,不确定是在思考答案,或是思考要不要回答。最后:他开口了:「那时候你是小孩,但是我可不是。」

他们的关系,从13岁到18岁。

她一直在寻找她自己,一直无法找到。

她反复在文中说,在13岁的那个教师节,她就已经死了。

房思琪是特殊的,那么多被罪恶吞没的家里的宝贝女孩,那么多被毁了一生的可爱的姑娘,只有她更残忍地将刀斩向了自己,写下了这个故事。




■房思琪式的强暴

林奕含说自己是张迷,的确是,她的文字,就是残酷的美。

她形容自己,

我是馊掉的橙子汁和浓汤,我是爬满虫卵的玫瑰和百合,我是一个灯火流丽的都市里明明存在却没有人看得到也没有人需要的北极星。

是不是很像,张爱玲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林奕含在其这个故事中,很难说表达了什么观点,她本身就是矛盾和分裂的,就是无法挣脱的绝望,她恨、她怕、她恶心、她迷惑,她把自己丢入美的尸液里,窒息死亡

她穷尽可能用一种零度以下的笔调编织一袭华美的袍。

她在采访中说,

这是屈辱的书写。
这是堕落的书写。

林奕含对自己残酷得近乎可怕,用最细腻的笔触最美的文字去解剖烂成脓巴的伤口。她从来都没有放过自己。

她无意当正义者,或当社会的控诉者。

然而所有的文章,都以她为引,将她作为案板上冷冰冰的鱼肉反复鞭打和切割。她被成为了一个引子,一个话题的由头,一个参观的对象。

2016年结婚。

注意这段话,她并未表达她会努力治愈脱离精神病的态度,她表达的是“帮助精神病去污名化”。 她想要的是被理解。

2017年,自杀。

她无法获得拯救,她因为抑郁症申请延缓考试时被质疑作假。她站上阳台想自杀时楼下的老头管理员在看她的内裤。她文中被侵犯的姑娘寻求帮助时被父亲说你怎么那么脏。她文中的姑娘发帖举报下面的人留言问拿了多少钱买了包吧你这个小三。

于林奕含个人的囚牢看似是文学中对美的信仰而延伸出的虚假正义,而事实上于所有受害者的泥潭则是这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所强暴的话语场,美名其曰文明。

她需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没有获得一点善意,她太懂别人的眼神中泄露的最隐秘的轻视与暗讽。

她用自己最擅长的文学包裹自己祈求一点安全感,这是她唯一能抓住的稻草,却被说是文学害人这个姑娘太天真。

她终于离开了这个世界,媒体字眼满是博取眼球的 性侵 美女作家 老师诱奸 。

看着那些居高临下指手画脚如何自救如何进行自我心理建设应如何作为的文字,亦或者说这个姑娘本身多么活该本身也有问题,我都感到刺骨的寒冷。

直到此刻,又有多少人一边留言心疼可惜,一边暗喜果然吧那些看起来光辉灿烂的人生底下说不准多少不能见人。

那些看客,脸上的表情是多么漠然和丑陋?

林奕含说,

人类最大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世界对她是如此冷酷,她却是如此温柔,这本书是她给予这个世界最后的善意与柔情。

书中她借另一个姑娘的口说出了这段话。

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


你可以写一本生气的书,你想想,能看到你的书的人是多么幸运。他们不用接触,就可以看到世界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