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误杀 2》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关注者
175
被浏览
459,620

95 个回答

1.为小虫移植心脏的市长虽然下马了,但是最后市秘书长等人开庭时,市长是作为证人出庭的。

所以说是秘书长为了讨好市长瞒着市长自行通过不正当手段搞来了心脏,市长对器官买卖毫不知情?(此处是反问句而非疑问句!)

联系死去的卫生局局长,如果不是林日朗下套,那器官交易在卫生局局长那里就止步了,秘书长就会成为及时处理卫生局局长这个大坏蛋的好人了。

所以我觉得市长不一定是无辜的,但他是市长(他有一百种方法让自己只是证人而已)。

2.张正义职位没有警察局局长高,可局长叫张正义叫师父。

从警察局局长与市秘书长的对话也能看出,他得到那个职位,并不是特别“名正言顺”,张正义也是因为“正义”所以才没有得到重用吧。

3.最后妈妈对记者李安琪说:“对不起,害你没了工作。”

就算最后真相大白,可她还是没了工作啊。如果这些当官的没事呢?还只是丢了工作这么简单吗?

4.在树林里(萤火虫片段的开头)林日朗哭着说“小虫,小虫,你怎么了,你不要死”(台词记不清了)的时候。

我觉得这演的好假啊,也太夸张了吧,正暗自吐槽呢。

结果下一秒小虫就醒了说:“爸爸,你演的也太假了!”

这个细节挺好的,不过不是细思极恐哈。

5.刚刚看别的回答说市长儿子为啥正好在小虫医院做心脏移植,突然又想到一个。

选择一家医院可能是为了省去一些麻烦,不然要买通两家医院了:一家少一个心脏,一家多一个心脏。

我想说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记者在系统里看显示该心脏已经被小虫移植了,那么是市长儿子顶替了小虫,以后再有合适心脏也轮不到小虫了。

市长儿子是替换了小虫,而不是插队这么简单。如果市长儿子是插队,跑到小虫前面换心脏,那么原本排在第二的就会成为第三个,原来的第三个就成了第四个,后面的人都会有质疑。但市长儿子直接替换了小虫,以后要解决的麻烦只有小虫一个。但没想到小虫有一个愿意为他拼命的父亲。

关于《误杀2》本体,有很多可解读的细节,让我一一来跟你们讲述。

1.误杀林日朗。

《误杀2》里的“误杀”更隐晦,它有好几层误杀。而且都指向了林日朗最后那一次绝命误杀。

第一次,李安琪的误杀。媒体记者没有承担起报道民生的职责,反而一心追求爆点新闻,林日朗也失去了宝贵的公益众筹机会,孩子的病一拖再拖,导致了越到后面时间越紧张,心脏资源越紧张。

第二次,达马的误杀。他就像一根导火索,把小虫心脏不翼而飞的消息告诉了林日朗,当然他可以选择不告诉,但林日朗只要知道心脏被偷,他之前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就已经达成一次误杀,只不过,距离林日朗最近的达马做了那个直接接触的坏人

第三次,龙丹的误杀。市长一句话,我要我儿子活。下面的人就开始奔走,不惜一切手段让市长儿子活,其中就包括截胡小虫的心脏供体。如果这位市长能真正为人民服务,他不可能以牺牲别人的孩子为代价,做丧尽天良之事。龙丹误杀了小虫,等于误杀了林日朗。龙丹的坦白,直接让B计划拉开闸门,践行到底。

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林日朗的误杀。

他和龙丹共同演了一出戏,最后杀死了自己。

2.楼层象征阶层

一楼大厅是底层人所在的混乱的劫持现场;二楼手术室是高层人享受的宁静舒适的手术室。方位的不平等,也预示着阶层的不平等。

3.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

林日朗在医院劫持计划之前去做过一次器官捐赠配型检查。作为一个父亲,捐肾、捐肝,哪怕是眼角膜我都可以理解,因为这些器官人体内有一双,但是捐心脏意味着什么?心脏捐赠,不可在活体中进行。意味着,林日朗已经开始赴死计划。

4.父亲群像

除了刻画处在重头戏位置的林日朗,这一父亲形象外。电影还把镜头指向了其他父亲。张正义不了解叛逆女儿而争吵不断,龙丹要救孩子的命只是一句话的事,卷毛因孩子胎死妻子腹 中而对达马怀恨在心,丈夫在产房前祈祷孩子能健康平安,小珊爸爸因没能在女儿生前 实现孩子愿望痛哭不止...... 


5.影片中出现的外国文字是人造文字,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是剧组幕后人员根据国际音标,综合印欧语系和南亚语系自创的一种文字。

6.电影里肖央唱的插曲,作词人是陈思诚。

7.彩蛋里,任达华演了一个导演,这个角色原先是戴墨的。

8.因为电影是在国内拍摄,你所看到的东南亚群演,并不是东南亚本地的居民,而都是在国内重金聘请东南亚血统演员。

《误杀2》的确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毕竟它带有《误杀》系列的基因。看完电影以后你会觉得里面埋了很多可挖掘的点。最直观的,是和《误杀1》的对比。《误杀2》中暗藏不少与《误杀1》呼应的剧情和镜头,这就能够解释很多人质疑《误杀2》改编《迫在眉梢》而不是《较量2》为什么还叫《误杀2》。

在《误杀》系列框架下,我发现了很多“误杀”元素。

1.方位:上与下。

《误杀1》拉韫一直想知道儿子的下落,哪怕是知道他尸体埋在哪里,殊不知,就埋在那座寺庙里,她的脚下;

《误杀2》林日朗一直在寻找儿子被偷走的那颗心脏,大动干戈等了那么久,他万万没想到那颗心脏就在楼上。

2.动物:羊和萤火虫。

《误杀1》英文片名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意为“失去羊倌的羊群”,羊在这里既指代无辜的受害者——被桑坤打死的那只羊,也指代心智极易被煽动的普通市民,即乌合之众。发现了吗?讽刺和同情占主导;

《误杀2》英文片名是Fireflies in the Sun ,意为“阳光之下的萤火虫”,其中“日”与“虫”,分别代表了林日朗与小虫父子,延伸看,指代的就是像林氏父子这样普通的大多数,他们就像萤火虫一样普通而渺小,在和平温暖的日光下不被看见,却能在冷峻沉郁的黑夜中闪闪发光,逆境与绝境,恰能展现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误杀2》显然是升华了《误杀》系列主题,它看到了残酷世界中存在的美好与希望。

3.父亲:平民与市长。

《误杀1》是小老板与市长的博弈,演员是肖央和姜皓文。

《误杀2》是编剧与市长的对抗,演员还是肖央和姜皓文。

4.儿子:生存与毁灭。

《误杀1》市长的儿子被李维杰“误杀”而死,李维杰的女儿艰难地活了下来。

《误杀2》林日朗的儿子差一点就被市长“误杀”而死,但市长的儿子轻松地活了下来。

5.烟头:燃与灭。

《误杀1》李维杰在墓碑前抽烟,吞云吐雾,他开始头脑风暴谋划一个瞒天过海大计,暗夜里烟头火星很瞩目。

《误杀2》林日朗在偏僻的巷子里点烟,打火机点燃又灭,反复不断,他在犹豫要不要执行劫持医院的计划。

这里的烟头燃与灭,可以折射两位父亲内心的果决与纠结。

6.电影:即兴表演与改编剧本

《误杀1》李维杰拉众人入局,属于即兴表演,没有剧本,也不知道剧本的结局,一切都在起承转合中推向终点,李维杰更像是个剪辑师,脑子里全是蒙太奇;

《误杀2》林日朗拉众人入局, 属于现场拍摄,他精心策划的这起医院劫持案,就改编自他自己写的小说,小说结局plan B是血溅当场,而林日朗谋划的结局plan B是壮烈赴死,林日朗更像是个导演,自编自导自演。

7.对手:一个与多个。

《误杀1》,李维杰的对手只有拉韫一个,或者说,只有一方势力,警局的人。

《误杀2》,林日朗的对手却多得数不过来。正面刚的,外面的警察,里面的人质,人质中包括他求绕过的医生,低声下气过的医院院长,以及形形色色的病人;看不见的卫生局长、政府秘书,还有那个看起来很无辜的所谓好人的市长。实话说,能在这么强势的围堵中突围,林日朗不是一般的强大。

8.终审:笑与泪

《误杀1》中,李维杰全程没哭,只在自首后坐在警车里,看着妻子女儿痛哭流涕;

《误杀2》林日朗哭了整部电影,却在完成B计划应声倒地时,面带微笑。

9.雨的元素

雨是误杀系列很重要的元素,两部电影中,重大转折点都在大雨之中发生。《误杀1》李维杰一家大雨中逆风翻盘,围观群众怒而攻之,让原本倾斜的天平在人民群众的愤怒中硬生生拉平,甚至还有盈余;《误杀2》李安琪在大雨中揭示内幕,围观群众同样也是在此刻被激怒,唯一不同的是,男主角林日朗以死亡宣告他的胜利。

10.不置可否的沉默

当李安琪雨中最后一个镜头结束,我恍然大悟。因为似曾相识。《误杀2》记者问李安琪如何评价林日朗,她平日里伶牙俐齿,此刻却欲语凝噎,因为父亲这个角色太过复杂,她陡然之间失去了一个尺度;《误杀1》中也有神似的镜头,李维杰邻居颂恩,之前冲在最前面帮他们一家说话,却在李维杰被捕后,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自己的判断,因为李维杰利用了自己,却让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