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布袋鎮公所-認識布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認識布袋

      人群中相處了幾年,還摸不透對方的心,搞不清楚對方的個性與脾氣,算是很正常,正如我們住在布袋,對布袋還有些不認識一樣,今提出兩點供大家作參考。

      一、「布袋」這名稱的由來:根據「臺灣通史」記載,漢末三國以後,國人開始經營台灣,並在澎湖設巡檢,明朝時設時廢,明朝末年台灣南北一度被西班牙及荷蘭竊據。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清人領有台灣以後,廣東、福建兩省人民大量移民台灣各地,布袋是主要港口之一,當然免不了也有大量移民前來,但是當時的地名不叫「布袋」,而是叫「布岱瑞」,語意則撒布浩大祥瑞,居住或來往者可受惠。無奈兩百多年後,甲午戰爭我國戰敗,在西元一八九五年訂立馬關修約,把台灣割給日本。當日本人接管台灣後,問起布袋當時的地名,當地人告訴他們叫「布岱瑞」,可是日本人聽不太懂閩南話,把「布岱瑞」誤聽為「布袋嘴」,可憐一個大好名字一下子變成一條麻袋,就這樣一錯再錯,一直沿用了四十五年,到民國三十年左右,日本人忽然通知各地,凡是地名有三個字的,一律改為兩個字,例如水窟頭改水上,鹽水港改鹽水,義竹圍改義竹,朴仔腳改朴子,查畝營改柳營,店仔口改白河,哆囉虢改東山等等,「布袋嘴」當然也要改,當時鎮公所召集地方名人例如蔡如盛、周水生....幾位先生會商,有意恢復「布岱瑞」卻不行,「布岱」不好,「布瑞」閩南語意像插秧,一輩子辛苦也不好,最後乾脆把「布袋嘴」的嘴去掉省得麻煩,反正地形也很像麻袋,就這樣「布袋」被定下名稱來,一直延用到現在。

      二、布袋也有八大風景區:前清詩人曾花了不少心思,找遍了布袋每一個角落,終於如願以償的列出八景分述於後:

    (a)、岱江泛舟:岱江則內港統稱,每當明月高懸,泛波中流,不啻天上人間。

    (b)、松津垂釣:松津則松子港,則壽島別名,春水泱泱,垂釣游魚,怡然自樂。

    (c)、蚊港歸帆:布袋港舊名叫蚊港,夕陽歸船,藍天白帆,隱約點點,撩人遐思。

    (d)、壽島驚濤:潮汐聚至,海峽龍吟,晨曦黃昏,景觀壯闊。

    (e)、東山曉日:東港山上,古木濃蔭,早觀日出,別有一番樂趣(可惜今快成為平原了)。

    (f)、虎尾漁燈:昔時好美里漁船時集,入夜漁燈海面,自成一番情趣。

    (g)、茂林青草:茂林山位於見龍里東北角,古木橫徑,芳草萋萋,偶來遊憩,別具風味,(現今也已時過境遷,改頭換面。)

    (h)、白水鹽田:布袋鹽產冠全省,鹽田縱橫,白水映天,山是鹽堆,海是鹽倉。

     

    以上八景為古詩人所定,可惜有一兩景已經今非昔比,找不出再有另人值得欣賞留戀的地方。嘉義縣誌有「阿里山觀日出、布袋港看日暉」愚見認為不如把第五點改為,在布袋港口觀賞「落日餘暉」更好。因為每當夕陽斜照,海水粼粼,坐在竹筏上,任由船身輕輕搖擺,暫時拋開雜務,再次享受無憂無慮搖籃時期,還可以邊欣賞夕陽映起的五光十色,海浪湧出的千堆雪,邊聽輕音樂,怡然自得,神仙生活也不過如此。

      八景齊全,可比美於杭州西湖,遊客到此,莫不流連忘返,咸認為布袋港是一個看花賞月的好世界。

     

    本文參考資料:台灣通史(嘉義縣誌地理篇)
                      台灣新生報社(台灣區姓氏堂號考)
                      布袋國小(鄉土教材)
                    蔡上海老師刊登於台灣時報作品(76年)
                    曾邦勳老師家族譜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