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人類極限 2 小時完成全馬:儘管輸了夢想 25 秒,Nike 卻贏了世界最好的「廣告」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挑戰人類極限 2 小時完成全馬:儘管輸了夢想 25 秒,Nike 卻贏了世界最好的「廣告」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做「品牌」一直都是大型公司必學的課題。這些品牌效應不一定會直接反映在營收數字上,卻會存留在消費者的心中。

Nike 便是箇中的佼佼者,這次「破 2」的全馬計劃雖然以 25 秒的差距宣告失敗,卻為 Nike 在全世界的跑者心中打下了最好的「廣告」。(責任編輯:陳君毅)

1954 年 5 月 6 日,Roger Bannister 以 3 分 59.4 秒的成績,成為了首個成功在 4 分鐘以內跑完一英里的人。他的成功,不僅打破了人類體能表現的極限,同時還在某程度上啟發了其他運動員。在那之前,4分鐘/英里的速度被認為是無法突破的成績,但在 Bannister 的破紀錄的同一年裡,卻出現了 37 名突破了「4 分鐘」這個瓶頸的運動員。

63 年後的同一天,Nike 找來了 3 位優秀的運動和一大批科學家,當然少不了,針對每位運動員訂造的,旨在協助運動員於 2 小時內跑完全馬的運動鞋 Zoom Vaporfly Elite,在義大利蒙扎的一級方程式賽車跑道上挑戰於 2 小時內完成全程馬拉松。

其中,被報以厚望的里約奧運會馬拉松冠軍 Eliud Kipchoge 以 2 小時 25 秒的成績完成了比賽。雖然離突破 2 小時大關還差 25 秒,但和目前的馬拉松世界紀錄 2 小時 2 分 57 秒相比,還是提高了足足 2 分鐘,創下了馬拉松最佳成績

即便如此,由於本次比賽的規則與條件設置並不符合正式比賽要求,Eliud Kipchoge 的成績並不會載入世界紀錄,但這毫不削弱其重要性。

而 Nike 這個品牌,和人類運動表現極限之間的關聯,再次被緊緊地加固了。

為什麼要在 2 小時內完成全馬?

也許不少人會好奇,為什麼大家要將 2 小時作為挑戰的目標。難道就是純粹為了湊個整數嗎?

其實,這個目標是有一定研究根據的。在一篇於 1991 發布的論文中,表現生理學家(performance physiologist)Mike Joyner 從理論上測算,人類完成一次 26.2 英里的馬拉松的時間,最快可以達到 1 小時 57 分 58 秒。至此為止,人類馬拉松紀錄一直都在 2 小時以上。當得知人類的體能理論上的潛力後,2 小時就成為了當前的突破目標。

(圖自Runner’s World

雖然不少學者和運動員都不看好這一可能性,著名的跑步網站 Runner’s World 曾預測,人類至少要到 2075 年才有可能突破在兩小時內完成全馬這個瓶頸。但無法否認的是,自那時起,「破 2」成為了運動社區中其中一個備受關注的課題,也是跑步運動員和跑步設備商家朝著發展的一個目標。

除了剛剛提及的 Nike 之外,它的老對頭 Adidas 也在今年 2 月公佈了針對「破 2」目標的跑鞋 Adizero Sub2,並讓前世界紀錄保持者 Wilson Kipsang 穿著參加了今年的東京馬拉松。雖然在賽前立下了 2 小時 2 分 50 秒的破世界紀錄目標,但最後卻因表現不佳,只錄得了 2 小時 3 分 58 秒的成績。

(Adidas 的 Adizero Sub2,圖自  Runner’s World

為挑戰人類極限,Nike 要打造最優環境和最強跑鞋

作為一次測試性要突破人類運動極限的競賽,Nike 為這次的比賽創造了最好的環境,以及它能提供的最強跑鞋。

除了 Eliud Kipchoge 之外,Nike 這次還找來了埃塞俄比亞的 Lelisa Desisa 以及厄立特里亞的 Zersenay Tadese 參與測試。自去年 12 月宣布該項目成立後,Nike 就已為三位運動員在其各自國家開展針對性的訓練,並為正式比賽當天設計最優的跑步環境。

針對這次比賽,Nike 沒有定下一個固定的舉行日期,而是選擇了 3 天的靈活窗口期,並在比賽當週選擇天氣最佳一天舉行;此外,他們選擇了環形的賽程跑道,因此運動員無須再方形轉角位置減速前行;而在領跑人這方面,Nike 不僅找來了 30 名出色的超跑運動員,而且還保證比賽全程都有 6 名陪跑員以 V 字形跑在運動員前,阻擋了風力對三位運動員的影響。

當然,少不了的還有 Nike 為三位運動員量身定做的 Zoom Vaporfly Elite,這對形如魚鰭的流線型跑鞋,鞋底採用了超過一英寸厚的新型 ZoomX 泡沫。

雖然這個泡沫底厚得實在是有點誇張,但 Nike 卻表示,這可是和馬拉松運動員們要求的。Nike 全球跑鞋高級總監Bret Schoolmeester 說道:

(運動員)給我們的反饋信息是,別讓我(運動員的腳)離地面更近。水泥地跑起來很痛,即使你是一位專業的體型輕盈的跑步運動員。26 英里的路面會帶來損傷。他們需要更多緩衝。

每跑一步,這個厚厚的泡沫將吸收部分運動員的施力,並反彈回到運動員的足部,進而減少每一步能量的損失。

據 Nike 聲稱,這款泡沫能量回彈的效率不僅比之前提高了 13%,而且重量是 EVA 泡沫的 1/3。實驗指出,跑鞋的重量每增加 1%,運動員的跑速也會降低 1%。

但是,如果想要藉助泡沫鞋墊來獲取加速優勢,泡沫必須要達到一定的厚度才會有效果。而這雙厚厚的 Zoom Vaporfly Elite,目標就在於提高跑步運動員 6% 的跑步效率。而 Nike 認為,6% 效率的提升,應該足以幫助運動員打破 2 小時這個門檻。

而 Nike 這次的嘗試,雖然還沒能達到預期目標效果,但已經是目前為止,離目標最近的一次嘗試。也可能會如 63 年前  Bannister  對其他運動員的啟發效應一樣,鼓勵引領全球運動員的突破

Nike 聯合創始人 Bill Bowerman 曾經說過:

跑步的真正目的不在於贏得比賽,而在於測試人心的極限。

輸了夢想 25  秒,Nike 卻贏來了一次成功的宣傳

Nike 將這次的「破 2」比賽,在網絡上進行了同步直播。它在 Facebook 上獲得了 524 萬次播放和 4.4 萬條的評論,而在  Youtube 上也有 48 萬次的點擊量。

而對於這種挑戰人類體能極限的活動,吸引力可打破僅限於體育愛好者的局限,正如人們會喜愛觀看金氏世界紀錄相關類別的節目一樣。而這次成功把成績提到 2 小時 25 秒,雖然未能納入世界紀錄,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就是「見證了一個新紀錄的誕生」,而作為主辦方以及「重要成功因素」的 Nike 和其跑鞋,也成了事件中的重要角色。

和 Eliud Kipchoge 本次所穿跑鞋同一系列的,還有 Zoom VaporFly 4% 和 Nike Zoom Fly,售價分別為 250 美元和 150 美元,預計在今年 6 月限量發售。正如其名,Nike 宣稱 VaporFly 4% 可為跑步運動員提高 4% 的效率,至少從宣傳上來看,僅僅是比 Eliud Kipchoge 那雙少了 2% 效率。消費者還是可以很容易對這個「新世界紀錄保持者」產生代入感。

這甚至讓人想起在 90 年代,當球迷們買上一對 Air Jordan 後,能滿足「I want to be like Mike」的情感。雖然 VaporFly 的影響力和 Air Jordan 不能相提並論,但這畢竟是 Nike 重新鞏固「Nike」和「人類運動表現極限」之間聯繫的成功之舉。

數據顯示,在 2015 年,美國大約有 200 萬人參加了半程馬拉松,50.9 萬人參與全馬賽事。雖然參與人數比前一年下降了 8%,但跑鞋市場卻一直如火如荼。根據美國體育用品協會的統計,2015 年,美國人在跑鞋上的花費達到了 32 億美元,比 2010 年提升了 40%。面對如此大市場,也難怪 Nike 和 Adidas 會爭先恐後推進馬拉松跑鞋的前沿研發。

近幾年來,Nike 在運動市場上被 Adidas 以「時尚之名」打擊,而且今年年初 AirMax 找到王俊凱合作,更是引起網友發出「找來了王俊凱,還是那個 Nike 嗎?」的疑惑。這次的「破 2」,則是 Nike 再次向世界證明自己專業性的表現,同時,也是對 Nike 的最好反擊。

 

九成台灣用戶會直接透過 App 購物,廣告想要打動人心,就要先掌握 App 行動商務趨勢!

點我獲得 Criteo 亞太地區 App 趨勢報告書

 

(本文經合作夥伴 ifanr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輸了25 秒,耐克卻贏來了最好的“廣告”〉;圖片來源:wiki,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Air Max 經典 30 年】一個 NASA 工程師的古怪點子,讓 Nike 稱霸製鞋產業
憑什麼讓 Nike、三星找上門?專訪簡報達人 Bill「直擊人心」的祕訣
夕陽產業返生術:台灣智慧衣讓 NIKE、Adidas 都搶著合作
Nike 如何把 Jordan 鞋從體育品牌升級成「潮人」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