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彥/飛翔在海浪之上──40個年頭,衝浪運動在台灣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衝浪專題〉

王文彥/飛翔在海浪之上──40個年頭,衝浪運動在台灣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你看著前方海面拱起,迅速轉板趴在浪板上,雙手奮力划水。接著感覺到板尾拱起,浪板突然加速,耳邊聽到浪板滑過海面的唰唰聲。趕緊跳起站在浪板上,這個動作稱為起乘,如同它英文「Take Off」的另一個意思,你覺得自己好像起飛了,飛翔在海浪之上。

你可以在浪壁上加速迴旋,或者在浪板上凌波微步。這一道浪就是你的舞台,盡情表演享受,直到用盡這道浪的能量。

衝浪,是一個始於古玻里尼西亞人的古老運動,二戰後駐台美軍把這項運動帶入台灣。當時休假的美軍帶著從加州家鄉運來的衝浪板,到金山、萬里一帶衝浪,其中一處是名為McCaluey Beach(在現今核二廠附近)的海灘。

Fill 1
衝浪、McCaluey Beach
McCaluey Beach在今核二廠附近,是早期美軍衝浪地點。(照片取自N. Carpenter, courtesy and with permission of DawgFlight.com)

在那個台灣戒嚴的年代,民眾不可隨意接近海邊,海上雖可見衝浪板起伏,卻還不是屬於台灣人的運動。

台灣衝浪的先驅,是人稱「毛哥」的孫耀聖。今年65歲的孫耀聖,由於父親工作關係,自小就與美軍玩在一起。美國大兵教他衝浪,休假時就帶著他四處找浪。1960年代,10多歲的孫耀聖是海面浪板上的唯一黃臉孔。

1979年,在世界各地工作7年的孫耀聖回到台灣,那年暑假他到福隆擔任救生員,順便帶了一批衝浪板給其他救生員玩樂,那些救生員誤打誤撞成了台灣第一批的衝浪種子。同年底,他在宜蘭大溪蜜月灣成立台灣第一個衝浪俱樂部「閃電衝浪俱樂部」。自此,台灣衝浪運動開始發芽成長。

Fill 1
衝浪
可能是最早在台灣帶起衝浪運動的毛哥。(攝影/王文彥)

衝浪是一個只需簡單裝備的運動,但要玩得好卻不簡單,看起來只要一張板子,藉著自然的力量就可以玩,實際上則是一個複雜且充滿變化的運動。

沒有一道浪是一樣的,不同的浪有不同的玩法。除了要鑽研在浪板上的技術,也需要研讀氣象資訊,判斷明天哪個浪點會有較好的浪況。否則載著浪板開心地到海邊,卻發現海面平靜如湖或者浪花絮亂,也只能敗興而歸。

衝浪是一個競爭且存在許多規則的運動,一位不懂衝浪規則的初學者如果冒然闖進衝浪區域,就像是一位不懂得交通規則的駕駛開車上路,對自己與他人都是危險。如果你搶浪
在一道浪只能一個人下的原則下,若比你接近浪頭的人已經起乘,而你也起乘則稱為搶浪。這行為不僅干擾對方的衝浪路徑,也容易發生危險。
了,在台灣頂多招致一頓責罵,但在國外卻可能會以流血衝突收場。許多衝浪初學者,還不懂得衝浪禮儀,有時會被有經驗的衝浪客咆嘯砲轟,很可能從此喪失興趣,打了退堂鼓。

找一間合適的衝浪店是比較理想的入門選擇,在教練的帶領下不僅學習衝浪技術,更重要的是認識海洋、懂得衝浪禮儀。慢慢地體會到衝浪時,你獨自面向海洋等浪,一人一板與海對話,可以暫時把陸地上的所有煩惱都被甩到身後。

Fill 1
衝浪
衝浪是一個競爭且有許多規則的運動。(攝影/王文彥)
衝浪浪板不只一種

衝浪浪板依據長度大約可以分為:長板(9呎以上)、短板(6呎以下)、趴板,其他還有SUP、Funboard與甚至不需要浪板的Bodysurfing。不同的浪板有不同的玩法,對於初學者來說一般建議從長板開始,較容易建立起衝浪的樂趣。等長板玩一陣子之後,再依據自己喜好去嘗試其他板型。

發展衝浪運動,自然條件是關鍵因素。

台灣雖然沒有夏威夷、大溪地那樣的大浪,但是從北到南,甚至離島澎湖都有浪點,整體條件仍十分適合發展衝浪。夏天是國內海邊戲水的高峰,但是由於夏季盛行西南風,全台浪況偏小,尤其北部常會遇到無浪可衝的窘境。進入秋冬之後,東北季風吹拂,浪況往往較佳。北部只要穿著適合的防寒衣,依然可以下水衝浪,尤其是墾丁與台東,氣候溫暖、水溫宜人加上浪況穩定,常可以見到來此追浪兼避寒的外國衝浪客。

目前台灣衝浪北部以宜蘭為主,南部是墾丁,東部則是台東,這三個地方也各自發展出不同的衝浪文化。

北部無疑是衝浪人口最多的地方,早期金山沙珠灣、宜蘭蜜月灣是北部衝浪的主要浪點,但在雪隧通車後,衝浪人口迅速被吸往交通時間相對短的宜蘭烏石港。2000年時,烏石港只有一間衝浪店,現在則已經有10間。夏天假日,烏石港沙灘滿滿都是衝浪客,其中多數是衝浪初學者,因此亂象也較多,許多衝浪禮儀在此都不適用。

墾丁早期以外國人在南灣衝浪為多,後來一些北上工作的當地人,接觸衝浪並帶回家鄉,於是越來越多當地人也開始衝浪。墾丁主要的浪點為南灣與佳樂水,跟北部相比,這裡全年浪況穩定,加上發展歷史悠久,現今國內許多知名衝浪選手都是出身墾丁。

外國衝浪客早年主要在墾丁追浪,現在則有往台東移動趨勢。取而代之在墾丁衝浪的是陸客,現在中國遊客在衝浪體驗這塊比例已經越來越高。

Fill 1
衝浪
國內衝浪人口越來越多。(攝影/王文彥)

台東是相對最晚發展衝浪的地區,衝浪人口幾乎都是外地人。

台東面臨太平洋,海岸線綿長,浪點多又豐富,整年幾乎不用擔心沒浪可衝,衝浪條件是全台灣最好的。就算冬季東北季風過盛、台灣各地海浪又亂又大,大部分浪點都不適合下水,但成功基翬這個浪點卻可能會吹起媲美國外的好浪。

相對於北部浪點的擁擠煩人,在這裡衝浪自在愜意許多。台東雖然起步晚,但得天獨厚。每年11月在台東金樽舉行的台東國際衝浪公開賽,已經是屬於世界衝浪聯盟(WSL)的世界資格賽(WQS)之一。

發展衝浪不單只是辦比賽就好,更重要的是政府與民間對衝浪運動的正確態度。衝浪界傳著一句話「有衝浪客的海域,就是安全的。」以高雄旗津為例,原本名列十大危險海域,在這2年重新開放衝浪之後,2015年首次出現零溺死記錄。

一名高雄的資深衝浪客表示,他們交叉分析高雄市觀光局的統計資料與衝浪救生站成立時間,認為重新開放衝浪非常關鍵。衝浪客體力好,懂得判斷海域狀況,加上浪板就是一個大浮具,對於在海上的溺水的人,往往能比救生員更早一步到達給予幫助,大膽的說,每一名資深的衝浪客都有著救人經驗。

Fill 1
衝浪
現在只要海上颱風警報一發布,海灘立刻就被封閉禁止下水。(攝影/王文彥)

若一直以封閉、保守心態,台灣的衝浪永遠都難以發展健全。拿在颱風天衝浪這件事來說,許多資深浪人表示,早期颱風天下水根本沒人管,現在只要海上颱風警報一發佈,海巡人員就會到海邊驅趕衝浪客上岸,關閉海域。而在岸上等待的新聞媒體,正好拍攝「衝浪客不顧危險,颱風天硬要下水」的畫面,甚至要求海巡追趕已上岸的衝浪客,製造出衝浪客與海巡你追我跑的效果。

聳動的新聞標題,不探究背後根源,媒體玩弄著民眾對於海洋的恐懼,汙名衝浪客以獲得數十秒的即時新聞。這些在颱風天下水追浪的衝浪客,追的可不是民眾腦海裡想像中的那種狂風暴雨下的驚天浪濤,而是由颱風能量所推過來的完美長浪。有時明明天氣很好,一道道浪壁完美的波浪往海岸推進,但是衝浪客卻只能在岸上乾瞪眼、流口水。

台灣是唯一一個颱風天禁止民眾下水衝浪的國家,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機制,讓有經驗的衝浪客可以在颱風警報發佈時,能自己判斷選擇,相關的配套與辦法,還需要民間與政府的共識建立。

2020年的東京奧運,衝浪首次被列入競賽項目,衝浪界對這消息莫不感到興奮。日本的衝浪運動,同樣是由美軍所帶入,歷史只比台灣早不到20年,衝浪自然條件也不比台灣好,但卻培養出龐大的衝浪人口,也走出與歐美不同的衝浪風格。

台灣的衝浪由於經歷戒嚴,加上民眾對海洋的保守態度,40多年的衝浪發展可說是緩慢前進。如今自然條件比台灣差的韓國與中國都開始發展衝浪,台灣顢頇前進的步伐,是否能夠有所修正?亦或是重演被鄰國追上、超越的歷史劇碼?

Fill 1
衝浪
自然環境不輸鄰近亞洲國家,但台灣衝浪運動一直無法更上層樓。(攝影/王文彥)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