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當奧運一宣布延期,東京的確診人數也開始飆車—啟人疑竇的莫名巧合-風傳媒

李忠謙專欄:當奧運一宣布延期,東京的確診人數也開始飆車—啟人疑竇的莫名巧合

2020-03-30 06:15

? 人氣

2020東京奧運。(美聯社)

2020東京奧運。(美聯社)

2020年3月2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國際奧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發表聯合聲明,正式宣告2020東京奧運必須延至2021年。這個決策當然是因為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肆虐全球所致,兩人在聲明中也不忘稱讚日本「在打擊COVID-19方面所取得的巨大進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0年3月25日,東京都出現破紀錄的41例確診。接下來的數字是45例、40例、60例、68例。東京的430名確診病患,竟有213例出現在奧運宣布延期之後。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延期決定宣布的第二天,直接在防疫記者會中用了「Overshoot」(爆發性感染),當初「奧運絕不中止舉行」的霸氣宣示亦不復見,而是改口要求都民周末自我管理不要外出、平日最好也能在家上班,甚至「Lock down」(封城)也成為她考慮中的選項。

奧運延期、東京確診人數暴增

原先日本疫情最嚴重之處,是在緯度最高的北海道。由於東京的中央政府始終不願積極宣布防疫措施,超前全國宣布緊急狀態(地方政府當然沒有這個權限,只能「請求」民眾配合各項措施)的北海道知事鈴木直道,一時間也成為台日民眾推崇的政治人物。不過當北海道不具約束力的緊急狀態在3月19日解除後,日本各都道府縣的確診人數排名也出現變化:北海道已經掉到第三名(171人),第二名是關西的大阪(191人),第一名當然是連日新增病例暴衝的東京(362人)。

東京做為國際大都會,除了人口高達千萬,高度密集的生活型態更讓防疫工作難上加難(看看現在的紐約)。加上安倍晉三一直到3月9日才開始對中國入境旅客實施全面隔離14天的措施,東京的確診病例為何不如偏遠的北海道,一直是日本防疫表現的一個謎。但在東京奧運宣布延期後,三月份原本大多時間都只是新增個位數的新冠肺炎病患,卻一口氣拉到每天新增至少40人,日本政府是否為了舉辦奧運隱瞞真實疫情,也成了許多人心中的疑問。

輿論發難:政府隱匿疫情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東京病例大爆發的第一天,便在推特上質疑「東京為了如期舉行奧運,刻意壓低了感染人數」、「等奧運延期後才匆匆宣布嚴厲的防疫措施,新冠病毒早就擴散四處」。由於小池的所屬政黨是「都民第一會」,鳩山也諷刺她「到底是奧運第一還是都民第一」?日本的老牌主播久米宏28日也公開質疑確診數字怎麼會剛好在奧運宣布後飆升,批評疫情數字早已被日本政府控制。

由於日本對篩檢新冠病毒的數據全都在厚生勞動省及東京都政府的網站公開,如果安倍或小池沒有下令造假的話(這也是最難檢證之處),從網站上的數據看來,日本從2月18日到3月25日一共進行了4萬6869件篩檢,平均一天是1300件左右。若從國際奧委會(IOC)首次透露「東京奧運可能延期舉行」的3月22日算起,篩檢件數分別是772次、1108次、1959次、1679次,基本上並沒有特別異常的增減幅度,至於東京都的篩檢件數則一直維持在每日百件上下。

日本壓低檢疫人數更值注意

若日本政府公布的數字可信,東京都的確診病例飆升至少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在極度壓低篩檢數量的的情況下,東京都的確診人數卻大幅攀升,這意味著東京的社區傳染可能已十分嚴重,也難怪東京與鄰近的神奈川、埼玉、千葉、山梨都發布自我管理、盡可能不要外出的緊急要求。但安倍政府依舊不願鬆口宣布緊急狀態,只是透過官房長官菅義偉放出「會謹慎考量因應」的風向球。英國在收緊防疫措施前,曾被批評為「佛系防疫」,但如今看來,日本似乎要來的更「佛」。

第二,相對於美國、德國與南韓的每日數萬件檢驗量,日本政府雖然早就宣示「具有單日上萬件的檢測能量」,但至今不願積極解開封印,依舊堅持僅對少數症狀嚴重或有高度感染風險者進行檢測。除了不願大量的輕症確診患者拖垮醫療體系,負責對安倍防疫小組提供意見的專家會議主席、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長脇田隆字曾對「減少篩檢數量是為了降低確診人數」的說法公開反駁,他也多次提及篩檢是為了「流行病學調查」。《日本經濟新聞》指出,早期發現固然是治療的鐵則,但前提是必須存在有效的治療手段,在新冠肺炎八成患者都是輕症的情況下,當然還是應該以重症患者的篩檢為優先。不過這其中存在的盲點是,即便輕症無須特別診治可能也可靠自體免疫力康復,避免了拖垮醫療資源,但未能以大幅度檢測辨認出有多少輕症患者、並且加以徹底隔離診治,是不是留下了病毒可能從這些人身上繼續擴散的破口,造成未來出現更多重症患者,也讓整個疫病流行的週期拖得更長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