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楼》李相夷是如何成为李莲花的?

关注者
2
被浏览
891

2 个回答

一开始看到李莲花这个名字,觉得俗不可耐,当听到李相夷这个名字时,顿时被惊艳了。

看完整部剧,才知道李相夷和李莲花是同一个人,不过一个是十年前的名字,一个是十年后的名字。

有人说,十年前谁不是李相夷,十年后谁又不是李莲花。这样的比喻恰是,中年前和中年后,或者小鲜肉和老腊肉。

如果硬要给完美的李相夷,找一处败笔的话,那大概是缺心眼(这里的意思是中性词,可以理解为单纯善良,待人待物都想法单纯、实诚,而且不大能看到别人真正的意图),这也是大部分年轻人的通病。

而李莲花呢?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日三餐度年华。生活气息浓郁,很难让人看出特殊来,像是那种隐匿在人群中,也不会显眼的感觉。

从低往高走是一种人生体验,而从高往低走又是另一种人生体验。

李相夷成为李莲花,表面上是因为那场阴谋,让他不仅失去了四顾门,还终日饱受病痛折磨。实际上是他对过往的接纳和对未来新的领悟。

我曾将《莲花楼》小说看作是后武侠时代的一个文本类型——毕竟《莲花楼》不再讲述小人物到大英雄的成长,反而说起大英雄到小人物的转变——不过,刀剑、善恶、正邪等仍旧是存在于其中,唯有“仇恨”“名利”被剥离开了。

尝试剥离仇恨、名利的武侠小说不少。在我的经验中,金庸笔下的张无忌是我在武侠小说里看到的“不想复仇”第一人,可惜我至今没有很能明白张无忌的“宽容大度”从何而来,只觉得这人懦弱虚伪。《师父》的主人公北上扬名,最终扬了个寂寞,是对以武取名取利的一大反讽;余华《鲜血梅花》则是讲述了一个荒诞故事,从根本上瓦解了复仇的概念。《吉祥纹莲花楼》是这样处理李莲花那消失的仇恨的:他没钱,忙着攒钱养病去了,于是想不起来仇恨与复仇。事实上,我在阅读之前就已在抖音上知道这一原因,但自己读到的时候,还是觉得忍俊不禁。

陈平原曾论述:“江湖世界中不存在金钱匮乏或饿肚子之类形而下的问题,侠客可以一心一意打抱不平替天行道。”李相夷饿肚子了,于是“一心一意”消失了,宏大的词汇被迫让出了位置,他需要暂时忙着让自己活下去。而当他终于可以赎回门主令牌时——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终于可以重出江湖时——李相夷恍然发觉,自己已经是个生活主义者了,也是在这一刻,李相夷死去,李莲花诞生。由此,仇恨和名利这样宏大的词汇就在萝卜、白菜、种花等形而下的词汇里消失了。

我想,这大约也是拟宏大叙事在网络小说中表征的一种方式,正邪仍旧对立,以武力一分高下的方式仍存。但是,我们却在其中读出了那么些不甘于此的微妙变化。《莲花楼》之所以受到喜爱,大约不光是李莲花觉得“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一个很不错的结局,读者们、观众们也认同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