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場瘟疫,都是財富重分配的起點 誰是「新冠貧民」?|天下雜誌

每一場瘟疫,都是財富重分配的起點 誰是「新冠貧民」?

疫情海嘯無情席捲,全台400多萬人忙著申請紓困,但金字塔頂端的人不但不曾動搖,還抓準機會大玩金錢遊戲。全球16億、近半數勞工正面臨失業風險;台灣四月廣義失業率5.3%,創下9年來單月最高紀錄,海嘯已從第一排的觀光餐旅,擴大衝擊到科技製造業,傷害才剛開始。歷史上每一次瘟疫、每一場經濟危機,都是貧富差距再次拉大的加速器。靠薪水過活,卻因疫情向下沉淪的「新冠貧民」,該何去何從?

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貧民-失業率-貧富差距-地下經濟-階級對立-世代對抗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其他

這是金錢狂飆的嘉年華時刻。

正午的陽光灑在木造的階梯上,路人三三兩兩拾級而上,走進位於台中七期重劃區的蔦屋書店,餐廳內杯觥交錯,恍若新冠肺炎只是一場「誤會」。這一天,全國都沉浸在連續一個月沒有本土病例的歡愉中。

「我明天有7、8組客人約看豪宅,他們的預算都是上億元,」面對屋外高樓猶如旱地拔蔥般聳立,從事房仲業18年的蔡鴻霖最能感受到房市的溫度,「這樣的盛況,已經很久沒有了。」因為主攻豪宅,讓他對豪宅客人的樣態瞭若指掌。(看更多:書店倒,豪宅起 重慶南路將變成炒房新樂園?

疫情雖重創經濟,卻仍不影響富人前往台中七期豪宅看屋。(劉國泰攝)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看屋的人潮趨緩,但3月就漸漸回穩,蔡鴻霖每天都有客人,尤其是政府宣布降息,「對富人而言,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實質投報率變高,現在商辦的市場更熱,也加速豪宅客人做決定。」

錢滾錢,是讓人始終玩不膩的遊戲。台灣股市3月一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殺到8500點,但5月隨即回到近1萬1000點的高峰。史上新低的利率,讓股市投資者更勇於從銀行借錢投資股票。

廣告

新冠肺炎重挫全球經濟,出現大批新冠貧民。


「新冠貧民」小辭典:指受疫情衝擊,原來倚賴薪資、勞動所得的人,因減薪、放無薪假、自營業者歇業等,以致收入短缺或失去收入,生活受到衝擊的高風險族群。台灣受影響的範圍除交通、觀光餐旅業,也從消費端延伸到製造端,加上有55%的工作機會受全球供應鏈波及,科技與製造業也出現海嘯效應。


兩極化:9年來單月最高失業率,卻是富人錢滾錢的遊戲時間

「大家經過SARS和金融風暴,發現這是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飯桌上說話的男子有種泰然自若的自信,他是管理顧問公司高階主管,來往多是資本家,「他們就是賭5年後會好。」

這也是烏雲遮蔽的黑暗時刻。

廣告

騎著摩托車在大街小巷穿梭,將餐點及時送到飢腸轆轆的人手中,是外送新兵艾瑞克(化名)每天的日常。還能適應嗎?他沉默半晌。「那天雨很大,我趕著去送餐,前方出現一個很深的水坑,」艾瑞克的語氣平淡,像在描述別人的故事,「旁邊一輛BMW加速靠過來壓過水坑。」(看更多:平均26歲的「現代礦工」,5萬外送大軍如何改變年輕人就業生態?

BMW突如其來的疾馳,濺得他一身是水後揚長而去。「看來是故意的,那天對我的打擊滿大的,」30多歲的艾瑞克沒說出口的是,不久前他也是每天開BMW去外商公司上班,短短六年間從業務員拚到產品經理,是他人眼中的勝利組。

疫情造成的效應之一是,因為失業者愈來愈多,外送人員隨之暴增,另一方面豪宅市場和股市卻同樣活絡,絲毫不受影響。(王建棟攝)

只是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他的業績跳水往下掉,遭公司資遣,頓時淪為「受害者」,「以目前的狀況,我要先度過這段時間,」他丟了近40封履歷多石沉大海,「這波疫情造成很多人失業,管理職缺又不是那麼多,可能今年都會耗在這裡。」(看更多:2000多萬人失業、3大股市卻齊聲上漲,為什麼?

廣告

隨著疫情從亞洲推進到歐洲、美洲,許多人一夕之間失業、頓失收入。美國失業人口近4000萬人,國際勞工組織(ILO)4月底發布的報告也指出,疫情已令16億名勞工暴露在失去收入的風險之中,相當於全球近半數的勞動力。而疫情引發的封鎖措施,也使全球總工時大減10.5%,相當於減少了3.05億個職缺。

台灣景況同樣淒涼。4月份廣義失業率5.3%,創下2013年以來最高(下表),因工廠業務緊縮或歇業達14萬6000人,這也是2011年來的單月最高紀錄。

因疫情而生活受到衝擊,亟需紓困者,行政院估算,包括被企業減薪、計程車司機等自營業者,以及放無薪假者有220萬人。5月納入農漁民、有工作但無勞保者約170萬人,加上失業的48.1萬人,總計高達438萬人。(下表)

這些「新冠貧民」,原本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工作薪水、勞動所得,因受疫情波及,而淪落下流階級。(看更多:為什麼連80歲的彭淮南也開始理財?低利率衝擊,別淪為「下流階級」

當墮入新貧階層的人數不斷擴張,形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殘酷世界。

手上有餘裕、口袋深的富人,能利用投資累積更多的財富,但靠工作收入過活的人,卻連半年的現金流量都有困難,必然造成貧富差距擴大。

統計黑數:地下經濟活動堪憂》低薪、兼職、少數族群最受傷

以國內總就業人數1195萬人來看,相當於每10人就有3至4人身陷無收入或所得變少的風險中。

金錢遊戲和飢餓遊戲,映照出1%和99%的平行宇宙。

「我認為貧富差距確實會擴大,但現在還不至於過於嚴重,」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分析,這次疫情若能就此穩住,跌幅可望縮小到2%至3%。

廣告

疫情或許尚可控,但全球景氣急凍,以及歐美需求消失,卻令人束手無策。麥肯錫針對美國在3月發表的研究指出,疫情對受雇者的影響是跨產業和職位的,又以低薪、兼職和少數族裔最為脆弱。(看更多:美國夢不再 貧富不均是常態

回到台灣,「除低薪者、工作彈性小(如餐飲業、飯店住宿業)之外,地下經濟從業人員受創最深,」陳國樑說,所謂地下經濟意指攤販、夜市、代購等,不穩定、規模小、未被納入官方數據的經濟活動。

在他看來,需要紓困的人多,卻沒有反映在失業率、無薪假等統計數字。

現今國內就業市場萎縮,旅遊、餐飲、觀光業已是失業、減班休息的第一波。第二季衝擊傳產業,第三季震波則可能觸及看不清狀況的科技業。

疫情海嘯:從前排蔓延到後排》製造及科技業也難敵全球大勢

疫情發生後,生意一落千丈的多屬末端消費產業,從餐飲、零售到旅遊、交通等等。台灣服務業主要以中小企業最多,平均薪資也落後於製造、科技、金融業。「受影響產業剛好多是弱勢企業、弱勢勞工,中低所得的人也因此受傷頗重,」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說。

廣告

但隨著全球產業停擺、消費緊縮,逐步蔓延到製造業。台灣一直是扮演全球供應鏈的要角,歐美消費不振,立刻就讓台灣代工廠、員工直接受到衝擊。

紡織業一直是台灣出口大宗,自2020東京奧運取消後,Nike、愛迪達跟著取消訂單,導致台灣從寶成到宏遠興業的業績都下滑五成。

寶成創立以來首次放無薪假,其中彰化廠2600多人影響最大;宏遠興業台南廠也提出「預給新年度特休假做休假抵扣」、「請休事病假不影響全勤獎金與年終獎金發放天數」等因應方案,進行勞資協商。(看更多:疫情衝擊,下一個倒下的是誰?

即使是電子業都可能受創,「第一季從電子業到電子零件業的業績大多成長,尤其是各國鎖國,大廠怕斷料,為控管風險拚命下單增加庫存,」一家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透露,但到第二季後情勢丕變,「4月看不到5月、5月看不到6月。」

還有IC設計大廠大老研判,IC設計有五成會掛,因為沒有管道介紹新產品,更沒開拓新市場的可能。

辛炳隆認為,消費行為受到疫情影響,可能會永久改變消費型態,從消費端牽動製造端,「我不認為政府該急著在3個月內,將子彈都打完。」

各國封城鎖國造成機場大廳空蕩蕩,相關產業也全被打趴,但一座機場的背後卻是數以百萬人的生計。(王建棟攝)

新鮮人:連爭搶的機會都沒有》應屆畢業生恐會失業好幾年

新冠肺炎引發的效應,除改變超過三分之一受薪者的生活,更將永遠改變即將步出校園的畢業生。

英國智庫財政研究所(IFS)在4月提出警告,今年畢業生面對的是更難找工作和找到薪資較好的工作,與金融海嘯後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能會在畢業後失業很多年,」英國媒體《獨立報》引述。

5月底的《時代》雜誌,更以「疫情世代」(Generation Pandemic)封面故事,報導2020畢業生的痛苦。2月中至今,美國線上求職網站ZipRecruiter的整體工作機會少了一半,基層工作更少去75%。

「今年畢業生連爭搶的機會都沒有,彷彿陷入生命暫停狀態,」哈佛大學政治研究所民調中心主任伏爾佩表示。這群年輕人的創傷不只是求職,還包括心理健康。

去年因為赴土耳其交換而大學延畢1年的萱萱,從3月開始投履歷,「我大概投了10封,都是我有興趣的工作,結果只有3封有回音,」萱萱背著45萬台幣的學貸讓她更焦慮,「其中一個通過筆試、面試,主管卻說暫緩人事招募。」所有的一切,讓她對自己的信心逐漸流失。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薪資卻是差強人意。

「我最擔心應屆畢業生,」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教授李健鴻說,過去畢業生找工作管道,包含人力銀行、校園徵才博覽會、政府徵才活動。

新鮮人面臨的是更多的競爭者、更少的職缺。104人力銀行估算,去年5月職缺有71.4萬個,今年5月降到55萬,整整少了16萬,「從數目上看,確實受到衝擊,」104資訊科技資深副總暨人資長鍾文雄說,但2月後找工作的人數卻成長。

人力銀行統計5月職缺比去年同期少16萬,校園就業博覽會和徵才活動都暫停。新鮮人不僅求職困難,出國念書與就業都受阻,成為最大受災族群。(王建棟攝)

今年大專畢業生約28萬人,扣除繼續讀研究所、出國等人,約有12萬5000人會找工作,另有約10萬的初次尋職長期失業青年(超過1年未曾尋獲工作)。雖然政府釋出方案,對聘雇新鮮人的企業1人補助1.2萬元,「但政策前提是要有職缺,現在企業多不敢釋出職缺,」李健鴻感嘆。

時代烙印:階級對立、世代對抗》真正考驗企業責任的時刻來了

一隻病毒打敗全世界,對這時代的人更可能形成永久的烙印。「新冠貧民」代表的不僅是現實,也是所有人的恐懼,對落入貧困以及未知的驚惶。(看更多:朱雲漢:貧富不均的怒火已到達臨界點

在社會學家陳東升眼裡,如果一個社會的貧富差距,背後的意涵是人與人間的撕裂、階級的對立,乃至於世代的對抗,都是必須承受的苦果。

從這樣的觀點,為政者祭出措施,在求「快」的同時,更要求「正確」,看見勞動、產業和社會需求,才能守護我們從防疫中好不容易建立的社會信任。

企業家在業績好時,強調CSR(企業公民社會責任)是錦上添花;但在新冠肺炎衝擊經濟時,照顧員工保就業,共度難關,才是難能可貴的雪中送炭。(責任編輯:陳郁雁)

相關熱門主題
天下雜誌699期 《誰是新冠貧民》
天下雜誌699期 《誰是新冠貧民》
每一場瘟疫,都是財富重分配的起點。 靠薪水過活,卻因疫情向下沉淪的「新冠貧民」,該何去何從? 更多精彩內容,請購買《天下雜誌》699期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日本流行的腸道健康秘訣「腸活」,你知道是什麼嗎?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