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球第一姓氏 - 知乎
李——全球第一姓氏

李——全球第一姓氏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姓氏。世界上有大约2-3亿李姓人口,在韩国、越南和朝鲜,李姓都是大姓,仅次于金姓和阮姓;在华人占少数民族的美国,李姓竟排到22位。无论从人口数量、家族的显赫程度和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李姓都堪称为全球“第一”姓氏。

纵观世界历史,在姓氏中称帝人数最多,建立政权最多的姓氏就是李姓,称帝人数多达162人。先后建有成汉、西凉、万春国、野能国、唐朝、后唐、南唐、西夏、越南李朝、李蜀、大顺、朝鲜王朝、大韩帝国、韩国、新加坡等王朝和政权。“树高千丈,必有其根。水流千遭,必有其源”。那么,李姓的源流又是怎样的呢?

李氏起源

李姓的来源素有源出嬴姓(系皋陶之后)、李树图腾、源出姬姓(虎图腾)、源于封赏赐姓等说法,其中最浪漫的一种说法是出自皋陶。据史料记载,汉族李姓源于嬴姓和姚姓,是出自上古帝王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徵和舜帝姚姓的后代结合的后代。李利贞(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原名理利贞,是汉族李姓的得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相传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字德灵,封为中吴伯)任理官,因执法如山,忤逆商纣王的旨意,招来杀身之祸。家族面临株连危险,其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出逃,到伊侯之墟,饥渴交侵,摘路旁树上果子充饥才得以生存。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从此李氏延续万代,繁衍发达而成中华名义上的第一大姓。

李姓的族源

李姓的族源相当复杂。唐朝时,李成了国姓,有很多人就被赐姓为李。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南方蛮族叛乱后,因为当地民族都没有姓,就赐予他们很多姓,其中很大一部分改姓李。尤其让人称奇的是,在李姓当中,还有一部分是犹太人。在唐朝时,就有犹太人从海上进入中国,这是中外文化史上非常重大的事件。到北宋中叶,进入中国的犹太人越来越多,主要散居在洛阳、南京、杭州、宁波、泉州,其中以河南开封人数最多。他们的寺庙名为“一赐乐业寺”,读快一点,发音与“以色列”相似。在开封的犹太人当中,也是李姓居多,可能因为当时的国姓是李姓。

迁徙流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此后李姓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

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赵郡李氏、陇西李氏、赐姓李氏、唐宗室后人多达官贵人,一夫多妻制的生活,使李氏人丁兴旺,在当时已成为全国大姓。

宋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1.6%。明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江西为李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3.3%。

当代李姓的人口已达9500多万,从明朝至今5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万激增近19倍。李姓在重庆、四川、云南、青海第一大姓,河南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姓氏趣闻

细数起来,李姓牛人辈出,更是封建王朝最为辉煌的唐朝国姓。但正因为如此,给老百姓带来很多麻烦。根据《酉阳杂俎》记载,由于李姓是国姓,所以在唐朝是禁食鲤鱼的,如果胆敢贩卖鲤鱼,重打60大板。唐高祖李渊的父亲叫李虎。所以,老虎当然是不许吃的,幸亏轻易也吃不着。这还不算,还不许人说“虎”字,得用“马”字代替。早在汉朝的时候,马桶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一直以来不叫“马桶”,叫“虎子”。到了唐朝,由于要避讳李虎的名字,虎子就改叫马子了。再到了后来,这物件又改叫马桶。

家风家训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魂魄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家族通过立家规、订族训,垂训子孙后代,令优良家风薪火相传。而李氏家训的集大成者,当属《绿园家训》。

绿园家训》原名《家训谆言》,附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以教育为题材的白话长篇小说——《歧路灯》之上,用以辅助小说阅读。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李海观,字孔堂,号绿园。“用心读书、亲近正人”是李绿园代表作《歧路灯》和《家训谆言》的核心,更是李氏家族绵延至今的精神根基。

《绿园家训》,是李绿园在家塾教育本族子弟的语录,共八十一条,其内容涵盖读书、理家、举止、交游、结亲等多个方面。以儒家的“修齐治平”为基本纲领,以“内圣外王”为核心目标,以“耕读传家”为基本宗旨,在读书治学、人格修为、居家教子等诸多方面对家族发展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规范,为李氏家族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南。

在《绿园家训》中,李绿园主张“读书必先经史而后帖括”,读书不是“做文章、取科名之具”,读书是教人知此理“实做其事”。年轻人要读书也要热爱劳动,“农者,衣食之大源,人生之大命”,“读书之外,果能自为躬耕,以给吃着费用,虽劳苦亦乐事也”。

在治家上,李绿园从栽种、洒扫、宴客、衣着等方方面面细微处教化子弟。比如:“与人并坐,不可倒身后靠,摇腿颤脚”,“制裤不宜用葛夏”。“家中戏具,只可藏围棋二区”,子弟不可“养鹰、供戏、斗鹌鹑、聚呼卢等”。

在处世上,他说:“绅士断不可结交官长”,“人于世上,要存些恬淡意思,有些淳朴模样,方好。”这些均显示了他洁身自好的品行。

李绿园的后人都谨遵《绿园家训》的教导,读好书、敬重读书人。在很长一段时期,由于李家藏书众多,很多乡里学子前去阅书,李绿园的族人都坚持对前来阅书者管吃管住,不厌其烦。1930年前后,近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徐玉诺就曾前往借阅书籍,吃住在李家一个多月,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这些家训不仅彰显了李绿园的教育理念,更成为指导李氏后代日常行为的有益规训。

历史名人

也许是由于族大人众的缘故,李氏在历史上的名人,真是不胜枚举。从著道德经的李耳开始,到早期的抵抗匈奴名将李牧、在四川凿都江堰以灌溉诸郡的水利工程学鼻祖李冰、汉代名将李广、以及以一篇“陈情表”迄今仍脍炙人口的晋朝太子洗马李密等,都是人人耳熟能详的杰出历史人物。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创始人。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斯:河南上蔡人。战国时任秦国宰相,曾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成就了封建帝业 。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代政治家。平定捻匪及太平天国有功,历任直隶、湖广、两广总督。尤善外交,曾多次代表清廷与外国签订条约。后因积劳呕血而死,晋封一等侯,卒谥文忠。


编辑于 2019-01-17 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