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告訴我:要小心......萬一曝光,我絕對會全盤否認|天下雜誌

李登輝告訴我:要小心......萬一曝光,我絕對會全盤否認

1996年,台灣邁入「我的一票選總統」時代,開啟民主新紀元。從此之後的台灣,猶如一葉扁舟,在全球化與民主化的世界潮流中擺盪,也迎向巨變與渾沌的世局。 當時序快轉到2019年,台灣已三度政黨輪替,從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全民意志選出四位個性和風格都截然不同的國家領導者。《天下雜誌》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逆風台灣》,紀錄台灣在民主開放的崎嶇路上每個關鍵時刻,為走了22年的民主路總體檢。

逆風台灣-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民選總統-政黨輪替-九二共識-中國大陸-兩岸-美國 圖片來源:劉國泰
    其他

【小測驗】公民老師沒告訴你的事,一張公民隨堂考,看看你對台灣民主知多少?>>

30年前,台灣解嚴,正式打開大門,迎向巨變與渾沌的世局。蔣經國以發展經濟與推行民主,成為抗衡全球浪潮與中國崛起的兩大利器。

李登輝在意外之中倉促登上大位,展開政治改革,成為第一位民選總統。台灣民主化路上,不時見到民粹與金權政治交互運用,黑白無間道橫行政壇。

進入21世紀,陳水扁帶動台灣首次政黨輪替,但民進黨尚未做好執政準備,國民黨也不知如何當反對黨。8年後,面對全球經濟的突發逆襲,面對快速崛起的超強中國,馬英九力求開放,卻忽略了人民的情感。

《天下雜誌》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逆風台灣》,紀錄台灣在民主開放的崎嶇路上每個關鍵時刻,最終企圖解答:台灣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如何走到今天?

以下是精采書摘。

修憲與金權
李登輝

1996年3月23日,天氣晴,晚上8點,台北市八德路李連競選總部,「總統好,總統好」的歡呼聲浪中,李登輝在家人陪伴下慢慢走上台。雖然自蔣經國逝世後已當了8年中華民國總統,73歲的他,此時此刻才覺得自己是真正的總統。

廣告

來自全球的5百多位媒體記者齊聚台北,因為就在台灣首次民選總統的競選過程中,中共的飛彈也打在高雄與基隆的外海上,並在沿海大規模演習。

在動盪局勢中的首次總統民選

台海緊張局勢成為全球探照焦點,一邊是經濟發展前景正熱,一邊是民主正攀上高峰。

繼任蔣經國成為國家領導者,李登輝面對的世局更為複雜。一方面中國正打開門戶,走向世界。另一方面美蘇冷戰結束,美中關係也隨之轉變。

曾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與駐南韓中國大使的李潔明,在回憶錄裡透露:1984年蔣經國決定拔擢本省籍的李登輝作為繼承人,提名李登輝為副總統。

為了讓李登輝熟悉美國觀點,蔣經國請李潔明和李登輝在1984年3月間一道環島旅行。只有李登輝與李潔明兩對夫婦,先到花蓮,再經過中橫到台中。

廣告

(天下資料)

「我發現他是一位聰明的政治人物,對百姓民心頗有了解;也發現他和傳統的國民黨領導人頗為不同。公開場合,他謹守國民黨的路線,私底下,卻是頗有主見的愛國者。他對中國並沒有特殊敵意,對向中國採取開放政策沒有問題。不過,他也懷疑中國有野心佔領台灣,因而表示台灣人民不能接受中國來掌控台灣。」經過兩天形影不離,李潔明如此描述李登輝。

中國大陸自1978年鄧小平掌權後,採取開放路線,從1978到1988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平均10.2%,13億人口,但外匯存底不到34億美元,平約每人GDP為370美元。李登輝1988年繼任總統時,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曾拍賀電致意,釋出善意。

廣告

台灣的解嚴與開放探親,讓兩岸關係開始解凍,但如何與中共打交道,始終是台灣領導人最嚴峻的挑戰。(延伸閱讀:日經:中國把台灣當擾亂民主的實驗室

兩岸解凍,國際交手

雖然基於以往與共產黨鬥爭經驗,對於中共,蔣經國始終堅持「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未與中共交手過的李登輝,在台灣解嚴的開放氣氛下,企圖和緩兩岸僵局,推動務實外交,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

1989年3月,李登輝就任後首次出訪新加坡,當地媒體稱之為「從台灣來的總統」,而李光耀在正式邀請函上寫的是「中華民國總統」,極為禮遇。而繼新加坡之後,李登輝也赴菲律賓、印尼、泰國、阿聯、約旦等非邦交國訪問,是外交上很大突破。

廣告

1989年5月,財政部長郭婉容以中華台北代表,前往北京出席亞銀年會,成為自1949年後,第一個踏上中國大陸的中華民國政府部長級官員,在國內引起不少爭議。當演奏主辦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郭婉容以起立抱胸,並與團員交談的方式,表達不承認與抗議的立場。兩岸官方該如何相處對待,台灣內部始終缺乏共識。

多方接觸,促成九二共識

雖然政府成立了國統會、陸委會與海基會等兩岸事務相關單位,但私底下,李登輝有一條與對岸領導人溝通聯繫的祕密管道。雙方都希望透過溝通,降低誤解的機會。

這條祕密溝通管道的主要執行者是當時的總統府辦公室主任蘇志誠,而另一位李登輝欽定的「密使」,是持有美國護照的華視企劃室經理鄭淑敏。

廣告

「李總統要我和蘇主任一起行動有多重目的。蘇主任身分敏感,無法自由進出。他要我協助,確保蘇主任的安全,談判過程中,蘇主任必須專心一致無法分心,旁邊不但要有人記錄,還要幫忙關照整體情勢。……李總統告訴我:『妳要有心理準備,一定要謹慎小心,萬一曝光,我絕對會全盤否認。』」鄭淑敏2000年接受《工商時報》記者訪問時透露。

而中國的對口,由早期代表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的中央台辦主任楊斯德,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到江澤民辦公室主任曾慶紅等。

據《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一書報導,李登輝授權蘇志誠前往珠海、香港、澳門與對岸的對口會面共達27次,前九次初期的牽線人南懷瑾全程參與,其後18次,兩岸都直接對話。

兩岸高層初期溝通時,曾努力建築雙方都能認同的基礎。1992年8月,國統會特別通過「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決議,其中最重要的第一點:「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雙方所賦與的涵義有所不同。……我方認為『一個中國』應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華民國,其主權及於整個中國,但目前之治權,則僅及於台澎金馬。台灣固為中國之一部份,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份。」

(延伸閱讀:【吳寶春事件】九二共識成了台商進入中國市場的通關密碼?)

這個決議也就是台灣「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延伸閱讀:唯一共識,只想發財?僅有兩成民眾真的懂九二共識

「大致說來,有兩個大原則貫穿國民黨執政時期處理兩岸關係的思惟,那就是『民主』與『對等』。『民主』表示必須對民意負責;『對等』表示兩岸必須平起平坐、平等對待,」曾在李登輝執政時擔任陸委會主委的蘇起指出。(責任編輯:賴品潔)


李登輝

出生:1923年
任期:1988年~2000年
學歷: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碩士;美國康乃爾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
重大事蹟:
1990年 召集朝野各黨 派召開「國是會議」
1991年 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開展第一次修憲
1993年 兩岸首次正式官方級會晤
1996年 首次總統直接民選,成為第一任民選總統
1999年 明確提出海峽兩岸關係是特殊國與國關係,後被稱為「兩國論」


【延伸閱讀】

逆風台灣搶先看》
僅存活了136天,陳水扁的「全民政府」為何失敗?
馬英九對中開放1年措施抵60年,為何連陸委會也剎不住車?

2019國情調查》
中生代反撲,年輕人不挺,蔡政府難敵「窮老」牌
小英招怨、藍綠降溫,柯P、韓流炒熱「網紅政治
唯一共識,只想發財?僅有兩成民眾真的懂九二共識

●本文節錄自《逆風台灣:民主開放崎嶇路 我們一起走過》2018.12月上市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紐約市公共空間長劉雅婷:公共空間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