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李登輝 李安妮:我的父親終於是我的父親了 | 政治快訊 | 要聞 | NOWnews今日新聞

追思李登輝 李安妮:我的父親終於是我的父親了

▲前總統李登輝辭世,告別追思禮拜今(19)日於真理大學舉行,李登輝的女兒李安妮撰文悼念。(圖/NOWnews資料照片)
▲前總統李登輝辭世,告別追思禮拜今(19)日於真理大學舉行,李登輝的女兒李安妮撰文悼念。(圖/NOWnews資料照片)

記者鄭宏斌/新北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7月30日辭世,享耆壽98歲,告別追思禮拜今(19)日上午於淡水真理大學舉行。在現場提供的追思文集中,家屬撰文悼念。李登輝的次女李安妮以「永別了,親愛的父親」為題撰文表示,1996年首次民選總統,百姓有許多期待,她體會到「我的父親不是我的」;李登輝回到上帝的懷抱,她意識到「我的父親終於是我的父親了,但他也將只會出現在我的夢裡,長存在我的記憶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安妮說,1999年的春天,為了出版《華枝春滿》慶祝爸媽的金婚紀念,她滿懷愉悅祝福的心情,首度以文字公開父母與她超過40年的溫馨生活點滴。21年後的今天她則是在內心萬分哀痛與不捨的情況下,再度以文字來追憶父親與她超過66年的父女情懷,兩樣心情卻是一樣的感恩。 

李安妮指出,坦白說,父親在她40歲之前始終視她為么女在呵護疼愛著,對她沒有太高的期待,也沒有給她太大的壓力,但也因此讓她享有了最大的自由度。她可以讀她自己想讀的書,談她自己想談的戀愛,做她自己喜歡做的工作,規劃自己想像的人生,偶有拆框、翻牆行為,只要沒有超越紅線,都是被允許甚至可能獲得稱讚的。從一個女性主義者的角度觀之,父親讓她始終擁有自主的選擇權與機會,應該算是幸福的,但她卻常常抱怨李登輝沒有把她當兒子看待。此刻深自反省,也許是自己資質駑鈍、努力也不夠,無法跟上爸爸的腳步所致,相較於她這個年代生長的多數女子而言,她所擁有的條件與機會其實是足夠好好追隨父親,對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才是。感謝父親,,往後她將會加倍努力。 

李安妮表示,在她40歲之後,由於台灣社會已逐漸轉型為多元開放、自由民主的國度,她也從原本只擁有來自家庭的寬容,增添了來自社會的自由度,加上剛從英國留學回來,開始懂得探索父親與大社會的連動。在1996年首次民選總統的近百場助選活動過程中,從許許多多老百姓的手中、眼裡與言談間,透露出期盼他能灌溉給這塊土地更豐沃的民主養分,提供給人民更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她深刻體會到「我的父親不是我的」,她不應該獨享父親為她所構築的那既自由又安全的舒適窩,而應該藉著所擁有的相對較佳條件,更積極投入社會,協助弱勢者也能擁有自由的選擇與機會,獲得公平的對待與幸福。

李安妮說,2000年之後父親卸下公職,改以更貼近台灣土地與人民的方式,繼續呵護關心這民主初長成之國家的各項發展,她也才有機會更近距離觀察父親如何去實踐自己的理想。這一段日子裡,盼望能與父親出遊海外的夢想也得償宿願,尤其在幾趟日本行旅中,深刻感受到父親與日本政界暨民間的連結力。有一回還曾發生一位計程車司機在獲知他們是陪同台灣前總統來的成員後,竟然免收他們的車資。父親為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耕耘, 可說是深耕至基層民眾的內心,這種感動不在當下是絕對無法體會的。 

李安妮表示,父親最後在病榻的近六個月當中,無論是形體或是意識都顯見逐漸凋零,每回去探望他,內心雖有無限的不捨,但我從未掉過一滴淚水。她瞭解父親對生命的詮釋,對信仰的倚靠,她堅信,李登輝仍在與病魔奮鬥,卻也同時在等待上帝的恩召。7月29日,在葉啟祥牧師帶領下,全家人一起跟上帝禱告,懇求上帝止息家父在世間的勞苦,帶領他讓他沒有任何牽掛,沒有任何恐懼,內心充滿上帝的愛及平安,回到上帝的懷抱。「此刻我意識到我的父親終於是我的父親了,但他也將只會出現在我的夢裡,長存在我的記憶中」。 

李安妮表示,父親過世後的這幾天,從許多至親好友、同僚部屬、甚至庶民百姓所留下的追思長文或隻字片語,她更進一步認識了她的父親。她也想跟父親說,「我會牢記您對我在知識上、思想上、信仰上以及生活上的所有身教與言教,我也會好好照顧您最牽掛的阿嬤,直到她與您在上帝的國度裡,相見。永別了,親愛的父親,心中滿是無限懷念與不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