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清史专家李治亭教授以及他的历史观?

李治亭教授作为清史研究学者可谓是业界中的佼佼者了,然而他的历史观以及对明清易代历史的解读与研究成果却是颇受争议的。比如李治亭教授认为“南明政权是腐朽落…
关注者
126
被浏览
148,653

35 个回答

李治亭以研究吴三桂而著名。

我正好也研究吴三桂。所以要看他的书。

基本印象是:

李治亭,一个很可怜的人。

他看过很多资料,但分析能力很差。他经常把一堆自相矛盾的史料堆砌和机械的串联在一起,而不做任何分析和论证。

对具体史实,他基本都是”意识形态先行“,根据他所认为的”政治正确“来”规定“事实和展开评价。

所以他特别喜欢说一大堆”定性“废话,都是些最庸俗无聊的”正确“废话。而不是分析具体事实。

显然,李治亭,是那种”特别听话“的”专家“。

这就让他特别的”缝合怪“。

比如说,李治亭,不断炫耀满清和吴三桂打败李自成的赫赫武功。说起来眉飞色舞的。

他是很喜欢看暴打李自成场面的。

但他最后又要加一句:吴三桂参与杀害李自成,罪恶很大。

文风突变,真的好突兀。

我说老李啊,现在不是文化大革命,你不需要这样表态来洗白自己。你不说这句废话,也没人把你关到牛棚里,或者丢到夹皮沟。

我想,李治亭的智商应该不太高。他对事物的理解非常的僵化教条。

不过呢,他这一代人,普遍都信奉”小心使得万年船“。他可能就是觉得不说这句话就会大祸临头。

(其实在80年代,李自成是跌下神坛的状态,和洪秀全并列为“腐败堕落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是为了影射某个人……但李治亭显然记得,60-70年代可不是如此。小心一点没坏处。进入21世纪,李治亭看到大一统风更盛了,对李自成就更不客气了。原本还只是“满清打明军很正义”,逐渐发展为“满清军镇压农民起义也很正义”。李治亭也是与时俱进的)

李治亭对满清的吹捧,其实也是一样。80年代以来,因为政治需要吹捧大一统,所以他就一切”唯大一统“。

满清被某些人视为最大的大一统象征,李治亭当然就有吹嘘的义务。

理解,很理解。

“民族政策大于天”、“历史领域,不能把少数民族问题和阶级斗争挂钩”。

这些八十年代的特殊政策,李治亭是很清楚很清楚的。他就是这个时代正式参加工作的。

(虽然他是1965年大学毕业,但接着就是文革,是和红卫兵打交道的时代)

他是很听话的。他的逻辑也是很单纯的。”小心使得万年船“。

恰如他那句很突兀的”吴三桂杀害李自成,罪恶很大“。

李治亭正式参加工作的80年代,正盛行吹捧满清的“统战政策”、满清如何如何“知人善用”、如何如何会搞民族团结。

某些人和部门,太喜欢“历史代入”这套三流剧本杀沉溺游戏了。

听话的李治亭,当然也会跟着说。

但有时真的很牵强。

比如李治亭不厌其烦的说满清对吴三桂很好很好。

他写道:吴三桂投降满清后,手下没有参加战斗的部下和依附的辽民,被留在满清的后方,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还被满清再度驱赶到荒凉的山海关以外。“人民众多、啼饥号寒、不忍闻见”。

写下这段文字后,李治亭依然不厌其烦的说,满清对吴三桂及其部下是多么多么的好……

他虽然也承认,辽东已经成了无人区……但他又加一句:在锦州,祖大寿的府邸还很完好,所以不算绝对荒凉。宁远,也没有彻底烧掉啊。满清对他们太好了……

可是吴三桂自己说,关外的土地好贫瘠啊……李治亭说,不会的,不会的。满清对你很好……

这就是李治亭。他必须这么说。因为政策是这样规定的。

所以对“不遵守政策”的人,李治亭也是很粗暴凶恶的嘴脸。活脱脱像个红卫兵打手。

他本来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么。

不奇怪。这就是他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

李治亭否定辛亥革命?

也不奇怪。因为90年代正好盛行“否定革命论”。他自然也要紧跟。

(当时某人说过:除了工业革命,一切革命都可以否定,也应该否定)

大一统风最盛的时代,李治亭干脆说满清的大屠杀也是正义的。

都不奇怪。

还是那句话:李治亭,很可怜的人。没有灵魂的文化僵尸。

不过李治亭毕竟看过很多资料,是吃专业饭的。

要他全部都说假话或者”正确”的废话。也不太可能。至少是难度很大。

李治亭对崇祯和吴三桂关系的描述,就很有意思,观点也很独特。算是他真正的个人见解。

他认为,崇祯其实对吴三桂及其部下极为信任,而吴三桂也的确忠于崇祯。

是的,李治亭相信,做为辽军的最后统帅和代表,吴三桂是忠于崇祯的,辽东军也是忠于崇祯的。甚至投降满清以后,吴三桂依然留恋崇祯。

对这些细节和事实,李治亭反复强调。

这和主流说法很不一样。其实是不太“正确”的。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吴三桂从来都不忠于万恶的蒋介石化身崇祯。

(1944年甲申三百年争论,郭沫若定下的基调:崇祯就是蒋介石。史学界该懂都懂的)

李治亭甚至暗示,是康熙是杀了永历,而不是吴三桂,而且康熙毁掉了相关证据。

李治亭这么说也是犯忌讳的。因为康熙也是“绝对正确”的化身。

但李治亭又把话说得含糊而自相矛盾。他还是很小心的。

记得写李定国的最后一战磨盘山,李治亭居然欢呼李定国杀死了很多很多清军……

李治亭甚至还很不“正确”写道,满清终归还是不信任汉人,所以火器肯定发展不起来……

(李治亭虽然是写明清战争起家,但他对战争和战术,基本是彻底完全的不懂)

太遗憾了。

即使是李治亭,也没办法总是保持“正确”。

要求他有历史观?

太勉强了。他没有历史观。他只有对“政策的理解”。

但政策总是在变,他那个僵化的脑袋,也往往理解过头。

附带:做为个人来说,他应该是很妒忌顾诚的。

李治亭那个僵化脑袋,文笔就相当的糟糕,只会堆砌和“下政治结论”,史料功底只能算勉强凑合,分析论证又基本不懂……

(李治亭的文笔不行,偏偏特别喜欢文学化描述……一股子浓烈的80年代地摊文学的臭鱼烂虾味。这也是典型的80年代现象:搞历史的人,总怕自己的书卖不出去,就拼命向地摊文学风格靠拢。自然更无严谨性可言了)

看到顾诚拿到大奖,书籍大卖,名扬四海……

李治亭的心那个酸啊……他自己不过是骗国家投资混日子的家伙……

看到民族主义立场的顾诚的巨大名望成就,李治亭说不定私下会想:

难道我对“政策”理解错了?不能啊,我也是“老运动员”,识途老马了……我娘从小说我笨,看不懂眉眼高低的,难道我真的很笨?……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理解错误了。但看李治亭的拙劣行文和混乱逻辑,他就是挺笨的,而且后天也不算太勤奋)

《清史》工程本质就是如此:一群三流不到的体制内史学家,骗国家投资来混日子,某些人还妄想借此“晋升国师”……

体制内史学界,其实是很冷清落寂的地方,骗不来国家投资,就连个屁都不是……

李治亭拼命紧跟、“理解政策”,和“名人家族”(尚可喜啊、洪承畴啊)搞互动,把自己的史学搞出“地域色彩”“民族特色”,以博得某些地方官的喜爱,搞更多的“互动”……凭职称、互相吹捧、国家投资、官费出版、宴会、剪彩、“纪念活动”、“紫气东来”……

说白了,就是不甘于冷板凳……

顾诚不搞这些鬼把戏,真正靠冷板凳,反而更加的名利双收,获得了市场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扬。

李治亭怎么会不恨呢?

说明什么呢?

说明用公款养的清史所,人实在是太多了。裁掉一些,让李治亭们自谋生路比较好。

我也是纳税人。我的钱,不想用来养这些家伙。

(官养的清史研究原本没那么多人。60年代为了和苏联人吵架,编制急速扩大。搞了一堆吃闲饭的。李治亭也就是这个时期培养的。后来和俄国人的吵架停止了,编制却没有减少,于是就不停闹腾来证明自己有用。说白了也是“百万槽工衣食所系”……这就是历史研究自己的“黑历史”)

今天翻看了一下李治亭的《清史》,绪论把我恶心够呛,通篇没有清朝的坏话,清朝尽善尽美,入塞劫掠是为了打击邪恶腐朽的明帝国,杀点平民算什么?阎崇年的史观大部分可以接受,他的史观看了都要作呕,但是他的史实考证还是不错的,剥离史观,只看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