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投资者保障杂谈》这一文章?

李小加在名為《投資者保障雜談》文中提到,有關個別公司上市或政策改變的決策並不取決於我或香港交易所董事會,「歸根究底,我們需要作出最適合香港、最有利於香…
关注者
109
被浏览
9,476

10 个回答

李小加的文体其实不是问题,经常看信报或者明报的会知道,香港的报章杂志上很多这种看似非常古老的文风。我想这可能和香港毕竟是一个人口仅600万的城市,在文化的演进上并没有大陆这么激烈。大陆在1980年代流行的杂文体文风也很多此类文章。但后来被迅速抛弃。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以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李小加这篇文章算是对阿里巴巴事件最全面的分析和评论了。其中所考虑到的各种“先生”,体现了港交所方面是充分认识到事情的复杂性。而其中体现出的文明理性,沟通精神,国内市场的监管层真被拉下10条街。如果觉得影响阅读,可以用word把原文的“XX先生说”替换成”从XX的角度看”。

这篇读起来风格很像小学生作文的文章,在我看来重点在于:

这时,只见人人都坐了下来,聆听程序先生讲话。“这件事关系到审慎程序。”程序先生说道。“香港的《上市规则》非常清晰,如果要修订条文,必须按照审慎程序进行。如果为了迎合新来者而朝令夕改,我们的公信力便荡然无存。那麽甚麽是审慎程序?就是说,如果公司要求的改变‘有限、适度而且平衡’,又能根据香港现行整体上市机制的条文规定或精神合理地处理,豁免或者批准都可以斟酌。这亦是上市委员会及证监会一直以来的工作之一。另外,我们亦应考虑所行使的酌情权能否归纳为一项先例。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香港是法治之都,监管者需要为将来寻求类似待遇的其他上市申请人划定一条清晰的法规界线,并仔细阐述划定这一界线的原因。”

程序先生续说:“如果要求超出了《上市规则》所许可的有限酌情范围,那就要经过适当的公众谘询之后才可以修订规则及政策,确保所作的改变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是香港的优良传统,必须坚持。”

简单概括,港交所向特殊要求说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