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李安的成功:傳統 堅韌 平常心

文 ◎ 朱雲綺

李安一下抱了四座小金人,他成功了!有人說李安是個奇蹟,有人說李安太幸運,有人指責其他華人導演不爭氣,有人怨西方人偏見太大。回顧李安成功背後的堅持與平淡,可以看見中國傳統文化對他的深刻影響。

第85屆奧斯卡華人導演李安憑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視覺效果獎和最佳配樂獎四項獎項。站在東西方交匯點,李安攜中國元素再次閃耀奧斯卡舞臺。

追求夢想 與父「決裂」

李安的夢想是當電影人,而這卻是他身為中學校長的父親最反對的。這位生平最看不起「導演」和「船員」兩個職業的父親,卻偏偏被命運「捉弄」:李安大學聯考兩度落榜,然後考上臺灣「國立藝專」戲劇電影系。弟弟李崗在落榜一次後,第二年考上了海洋學院航海系。

1978年,李安準備報考美國伊利諾大學的戲劇電影系時,他父親給他列了組數字:在百老匯,每年只有200個角色,卻有5萬人爭奪。但李安為了夢想毅然登上了去美國的班機。這一走,父子之間在其後的近20年裡只說了不超過100句話。

當李安從電影學院畢業後,才明白了父親的苦心。美國電影界,一個華人,特別是沒有任何背景的華人,要想在電影圈裡混出名堂,真的有點不可思議!很長一段時間,李安的工作就是幫忙看看器材,做點剪輯助理或劇務之類的雜事。他一度拿著劇本,兩個星期跑了30多家公司,迎來的是白眼和拒絕。有投資人要求他不斷修改劇本,但改完數十次以後,劇本卻石沉大海……。

幸遇賢妻 六年「宅男」蓄積能量

闖蕩好萊塢的挫折,使李安當了六年的「家庭主夫」,經濟上全靠在伊利諾大學攻讀生物學博士的妻子的微薄薪水。期間兩個兒子相繼出生了,李安包攬了所有家務:買菜、做飯、帶孩子…。

面對夢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李安一度想要放棄電影,改學電腦。妻子林惠嘉則對他說:「我一直就相信,人只要有一項長處就足夠了,你的長處就是拍電影。學電腦的人那麼多,又不差你李安一個,你要想拿到奧斯卡的小金人,就一定要保證心裡有夢想。」

妻子的話使李安有了堅持的信心和決心,在六年的「宅男」的生涯中,他除了每天做家務外,就是海量閱讀和看片,研究好萊塢電影的劇本結構和製作模式,構想劇本。瑣碎的家務反倒成了他的「生活素材」。否則很難想像六年後,他能拍出《推手》、《喜宴》和《飲食男女》,片中那些讓人難忘的美食和圍繞美食展開的細節,把這部分中美文化獨特地融合到了膠片上…。

中華傳統 成功之本

中國文人馬伯庸日前寫了篇諷刺文章,指中國的幾位導演太功利主義,所以拿不到小金人。而李安似乎是一個懂得「做而不求」這一道理的人,一個內心平靜沒有大悲大喜的人。

這除了得益於他的妻子的「平實」,更得益於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薰陶。李安曾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說:「在臺灣,我們高舉中國傳統文化,或者說是封建社會文化的火炬。我們沒有經歷文革和共產主義。在香港和臺灣,我們是以傳統方式長大的。」「人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你不能斬斷歷史,重新開始。中國的共產主義者顯然曾試圖斬斷歷史,特別是在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時期,文革期間很多歷史文物被毀。我從未看到過哪種文化如此痛恨自己。」

也許這正是李安能夠成功而中國導演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一個反傳統的非人性的國度裡,越所謂的努力越走向反面。

人們常說,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當李安開始被鮮花和掌聲包圍時,妻子林惠嘉卻把李安擺在家中的各種獎盃收了起來……。對於丈夫的成功,她如是說:「這(奧斯卡拿獎)有什麼好慶祝的?沒有(慶祝)哎,我們不搞這一套的。」「他不拍電影像死人一樣,我不要一個死人丈夫。」「兩萬元有兩萬元的生活,兩百元有兩百元的生活。」正是這種榮辱不驚的中華傳統美德,極大地支持了李安。

面對成功,李安曾說:「奧斯卡獎給我帶來最實惠的好處。莫過於可以在全世界面前,把該感謝的人謝一下。」

--轉自《新紀元》
本文網址:http://mag.epochtimes.com/b5/318/11846.htm(新紀元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