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网球运动员李娜?

【曝李娜明日正式宣布退役】据圈内人士爆料,因双膝伤势加重难以继续,李娜经纪公司IMG将于明日召开新闻会,正式宣布李娜退役。接下来的武汉网球公开赛和中网…
关注者
703
被浏览
730,821

75 个回答

“我是一个在中国拥有一百多万同样名字的、普通的、曾经的中国网球运动员。”

尽管已经是两届大满贯冠军,进驻国际网球名人堂,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的一座丰碑,但在言语之间,李娜似乎认为自己很普通。

成功之路的稀缺:“单飞”实验品

“那时我一年的奖金只有七八十万美金,但一个团队一年的开销至少要700万人民币,当时我顾不上这些了,在打了这么多年网球之后,我非常渴望体验一下真正的职业球员的生活。”——李娜

从5岁被送到羽毛球学校开始,1982年出生李娜便接过了父亲想要成为全国冠军的愿望,7岁转练网球,缺失的童年换来了出色的专业技巧,她在艰苦的条件中倍加努力,以完成父母的心愿。

90年代初,尽管湖北已经是网球强省,但条件却异常简陋,球场是灰色的沙土地,练球之前,孩子们还要推着小推车用石灰水画线做场地,40℃的高温炙烤着武汉,李娜薄薄的回力鞋底热辣辣的,她整天拿着成人用的沉甸甸的木头拍子训练,常常把膝盖磕得鲜血淋漓,经常是水龙头一冲沙子,抹点紫药水后就接着上场。

15岁,在球场淬炼了8年的李娜成为年龄最小的成人组全国单打冠军,完成当时已经去世的父亲的遗愿后,她把自己送上了开往美国耐克训练营的飞机。

李娜与父母。

1998年回国后,李娜发展势头不错, 2002年世界排名大升到296位,但长久的压力和心情抑郁导致她内分泌失调,健康状况极其糟糕,而且她不想接受为了亚运“只管给李娜打针”的建议,她留下一份《退役申请》在国家队宿舍的桌子上便直奔机场,转身走进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园。2004年,李娜又回到了赛场,因为她一直记得1998年那个下午在先农坛体育馆,她对着耐克镜头讲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梦想——打到职业的前十。

此后又是四年对于职业体育的等待,直到2008年,她心心念念的“自己做”终于成了“可以单飞”的现实,那是中国体育前所未有的“改制”,”李娜全盘接受了国家队开出的“教练自主、奖金自主、参赛自主,收入归运动员及其团队所有,将商业开发收益的8%和比赛奖金的12%上缴国家”的条款,“国家培养了你,对你拥有管理权,这是理所当然的,在单飞之前,我们不需要有任何财政上的支出。”在打网球10年以后,她终于在人生中第一次完全为自己打球,“当时我已26岁,对职业网球选手来说,这完全是一个可以随时退役的年龄。我每一天都感到时间的紧迫,那种‘时不我待’的感觉,分分秒秒压在我心上。”

和李娜一同单飞的还有郑洁。

单飞,不仅意味着机遇,更意味着挑战和压力。运动员有更多的自主权,挑比赛、挣奖金、请教练,但这也意味着压力,如果成绩不好,奖金少,就无法请到好教练,恶性循环后最终被淘汰。她给丈夫姜山打了预防针,或许这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网球梦想,会让他们赔个血本无归,那时候李娜一年的奖金只有七八十万美金,但团队的支出近700万,一年赔200万,“我让姜山做最坏的打算,弄不好,我可会把我俩原来的积蓄全部用完,一无所有。”

往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几经打磨的的团队、新的经纪公司、数次严重的手术,“单飞”之后的李娜一路高歌猛进。赢得一座大满贯奖杯是她最想要为自己做的事,在29岁这样一个职业黄金年龄早已过去的年纪,她做到了,五星红旗在2011年法网、2014年澳网赛场升起。

李娜的团队

影响力的稀缺:贡献不只在冠军

“他坚持了自己的行为方式,李娜所做的,完全改变了网球运动的未来。”——国际网球名人堂首席执行官 Todd Matin

在中国,冠军并不稀缺,但在更受关注、更社会化的国际职业体育运动项目中,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还处在底层,李娜不仅代表中国更是代表亚洲,站在高度职业化的网球项目顶端。在李娜之前,亚洲网球最佳是日本女选手伊达公子,她曾来到过世界第四,大满贯杀进过半决赛。

女性冠军同样不足为奇,在新中国30多年的奥运榜单中,女性运动员获金牌占比超过50%,但可以被称之为国家名片的女性运动员,却有且仅有李娜。因为没有哪项女性运动能像职业女子网球一样真正成为社会主流,实现男女平等,女性运动员获得与男性完全相同的报酬、社会地位、商业价值。在2019年福布斯全球运动员收入榜中,唯一的女性就是网球运动员小威。

李娜2011年在法网夺冠。

唯一一个女性主流高度职业体育项目顶尖水平运动员,这个略有点拗口的标签却正是李娜的稀缺所在,但李娜的稀缺和贡献又绝不仅仅只在这个标签。

李娜的成就证明市场的力量比垄断的体制更强大,尽管单飞后,李娜每年要花700万养团队,但职业生涯16,707,074美元的总奖金却让人惊叹她的吸金能力,法网夺冠数周之内,李娜新签约7个代言合同,3年的价值超过4800万美元。这些钱都来自市场,与纳税人无关。

李娜的成就证明了自我超越带来的号召力,比喊口号更有意义。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国家的英雄,我就是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我的贡献被夸大了”,李娜也并非过分谦虚,她只是按照自己的逻辑,不想在网球之路上背负精神枷锁,“我只是一个运动员,代表不了一个国家,我只能代表我自己。”

但客观上,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和力度在促进中国网球的发展,在她连续夺得大满贯后,网球赛事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李娜拿到法网冠军之前,中国只有中网、广网、上海大师赛(ATP)三站巡回赛,而2019赛季,中国13站比赛就占了WTA全年赛程的1/5 ,而中网更是成为了仅次于大满贯的皇冠赛,李娜家乡的武网自2014年诞生之日其就达到了超五赛的高度。从此,中国球员不用走出国门就可以参加高水平赛事。

李娜推广武汉公开赛。

哪怕是李娜自己都能深刻感受到这种变化,“2008年联合会杯中国对法国的比赛在北京举行,现场有七成都是法国球迷。星移斗转,2012年比赛地点在深圳,场边中国球迷几乎满座,热情友好、纪律严明,大家都开始学习以更得体的面貌出现在国际比赛中。”

在李娜看来,网球开始融入了民众的生活,这种进步远比出一个世界冠军、一个大满贯冠军更值得高兴。

李娜的成就更告诉我们,真实的自我比装模作样更动人。早在1998年的先农坛体育馆,16岁的李娜就向全世界宣布了自己非常明确的进职业世界前十的梦想,“这与中国的文化传统不同,美国人欣赏这种自信的、直接的风格。”李娜的言语虽然犀利,却有着十足的道理,她只是想得更明白,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况且李娜并非停留在“刺头”的层面,她语言水平和幽默感代表了一个球员融入这个国际化圈子的能力。

在2014年澳网颁奖典礼,李娜的感言被外媒称之为最幽默感言:“首先我要谢谢经纪人,因为你让我变的富有。感谢我的丈夫,谢谢他放弃了一切,当然你也很幸运,娶了我。”CNN体育主播曾这样描述李娜,“见过太多问什么就那么几个固定答案的运动员,她怎么能那么坦白地说自己老公打呼噜,说自己赢球是冲着奖金,真特别。”

李娜与丈夫姜山。

实现自我价值: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她是个全方位的楷模,在日常生活中,她像个冠军一样完成一举一动。”——李娜最后一任教练 Calos Rodriguez

“中国人自古都从众,她却坚持做自己”,电影《李娜》导演陈可辛一句话道出,在中国,就每个人的自我意识来说,李娜是多么稀缺。

很多年前,李娜常常觉得自己就像众多模具中的一个手工制品,挣扎着想要闯出自己的一条路来。并不是想要搞特殊,只因为“想跟随内心深处的呼声生活”。

结束职业生涯之后,李娜的稀缺性还在延续,2014年退役时,李娜就说出了自己人生的新梦想就是开网校——一所不以夺冠为目标的网球学校。今年3月,在一个青少年的比赛中,李娜坚定地表示,尽管距离当初的豪言壮语过去已经五年,尽管看似没有太多进展,但她目前的工作的主线还是网校。

“我想要开的网校,不是以培养冠军为前提,主要是给喜欢网球的青少年打造一个快乐的训练环境,让他们享受这个项目带给他们的乐趣”,但也正是因为这份初衷,让她在筹办网校之路上走得异常艰难,“我和所有潜在合作方说,我不是指着网校赚钱,而且以目前的情况看,网校起码要先亏10年,可能对于很多投资方的人来说,10年太长了”,李娜很无奈。

除了筹备网校,她还常常出席各种青少年比赛及公益活动,履行耐克、奔驰等多年一直相随的众多赞助商的合同,亮相澳网、温网打元老赛,致力于武网等赛事的推广,此外,她还在长江商学院读完了EMBA,目前已经有一部纪录片、一部短片热播,第二本自传正在筹备,陈可辛导演的电影《李娜》正在紧张拍摄,这些她都深度参与,她愿意在荧幕上演绎出最真实的自己。

最重要的是,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李琰曾经说过,因为工作忙碌,自己甚至不知道女儿现在念几年级,但在同样为女强人的李娜看来,“不管什么时候,最重要的永远是家庭。”

“大女儿15个月就开始自己挑衣服,不管她穿的好看还是不好看,这是你自己选的。”

“我们不可能一辈子保护他们,人生路还是要靠自己来走。”

“现在还不太确定孩子是否会对网球有兴趣,四岁以后再慢慢接触体育自由选择。”

“小孩18岁以后自由选择一切,包括在哪里生活,我们都不会再去干扰他们的人生。”

在公众场合,她非常乐意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孩子出生之后,看了很多育儿书籍”,她建立并传播自己科学的育儿理念——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在言传身教的基础上,鼓励孩子从小事开始,独自上场,勇敢做自己——这与她本人甚至职业生涯一脉相承。

“一路走来,我努力了,我尽力了,我也活成了我想要活成的样子”。

在李娜的退役仪式上,两届大满贯冠军、李娜的好友科维托娃说道“我们会想念你的,champion”,在李娜看来,champion和winner是不同的,winner只赢得了比赛,但champion赢得的却是整个属于自我的人生。

——————

作者是网易体育第一辣妈 @寒然寒然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后厂村体工队。

真实的活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不停战斗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在年轻的时候,凭她的天赋,只要肯妥协一点,组织自会安排好一切,不用后来这么辛苦。

可她偏不妥协。

于是我们看到了她16岁时在胸口纹的玫瑰,看到她既要站着,又要把钱挣了的决心。

看到了这对曾经除了彼此以外一无所有的夫妻,如何凭借自己的努力,从默默无闻的角落,走到了世界瞩目的中心。

【希望有一天,可以打到职业的前十】


当时不知道多少经历世事的成年人会嘲笑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女孩。

然而,说出来会被嘲笑的梦想,才有实现的价值,而她如今做到的,远超过曾经许下的梦想。

看到这句话又触动了我的泪点。

真嫉妒她啊,没有被这个世界,把自己变成曾经讨厌的模样。

我看到这个在退役仪式上洒泪痛哭的李娜,仍然是当年那个认认真真的小姑娘。


再次引用程浩的话

我相信,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特立独行的人,会将“特立独行”当作自己的本意。而刻意追求“特立独行”的人,最后都不免沦为一个哗众取宠的俗众。只因,“特立独行”不是一种行为,不是一种气质,不是一种追求,更不是一项能够供人思前想后的选择。它是一种反抗,是一种受到强大压迫之后,内心深处产生的反抗意识。这种压迫通常来自于两个方面——即环境与精神。前者如王小波,后者如黄家驹。


所以不要给这个永远都在战斗的姑娘贴上任何伟光正的标签,她想要的很简单,把网球打得很好,挣很多钱,做漂亮的美甲,养一只小狗,办好自己的网球学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宝宝,以及和姜山两个人抛下一切,去华科念书的时候就决定好了的:即使要付出一辈子都不再碰最最心爱的网球拍的代价,也要永远永远都和这个又傻又笨的汉子在一起。

她想要的如此简单,只是她维护这些目标的信念又是如此坚定,才使这个永远发着光的姑娘,与这个灰暗的世界格格不入。

还记得2011年澳网的时候,有个一心搞个大新闻的澳大利亚记者这么问:你打球打得这么好,在你运动年龄最黄金的时候,为什么要放弃网球去读书呢。

刚赢了比赛的娜姐心情不错,伴随着她标志性的爽朗的大笑,我似乎感觉到一切都变得云淡风轻,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我们听到娜姐这样的回答,

哈哈,当然是因为我读书的本领也很好啊!(good at studying)。


是的,总有一天,那些让你伤心的事,你会笑着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