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中科院计算机专业工学博士)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李威

中科院计算机专业工学博士
展开108个同名词条
李威,男,中科院计算机专业工学博士,
李威,先后于1986年7月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获计算机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计算机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计算机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李威多年来一直积极从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教授过“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和“分布式计算”等7门专业课。针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特点,不断地更新课程的种类与课程的内容。 [1]
中文名
李威
国    籍
中国
民    族

人物简介

播报
编辑
李威,先后于1986年7月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获计算机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计算机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计算机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李威多年来一直积极从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教授过“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和“分布式计算”等7门专业课。针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特点,不断地更新课程的种类与课程的内容。

研究方向

播报
编辑
“软件Agent”是分布式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理论,它主要研究:在逻辑上与物理上分布的智能系统,如何并行地、相互协作地实现复杂问题的求解,它的应用目标是为企业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它的研究刚刚起步,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一最新理论与技术,他参考了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150余篇,自行编写讲义5.6万字,及时地将这部分内容加入到研究生的“人工智能”课程之中,更新了授课的内容。
分布式信息处理模型是一切基于Internet的网络(例如电子商务)的基础,这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发展速度迅猛。为了使研究生了解与掌握最新的分布式计算理论与技术,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意识,从而与快速发展的网络应用技术同步,他及时地开设了“分布式信息处理模型与技术”这门课程。该课程介绍以Internet异构网络体系结构为分布式背景的分布信息处理模型与技术,包括微软的分布对象模型DCOM(Distributed Component Object Model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SUN的分布对象模型RMI(Remote Method Invocation远程方法调用)和SUN的动态客户/服务器模型Applet/Servlet等。该课程注重理论与设计相结合,不仅仅教授概念与理论,而且通过大量的程序实例来理解原理,通过大量的设计任务来使用原理。由于该课程涉猎的内容太新,没有可以利用的教材,在参考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200余篇后,自行编写讲义20万余字。

参与项目

播报
编辑
积极参加、申请和承担科研项目,并且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活动。近5年来,参加过的科研项目有5项,其中国家级2项、国外项目2项、独立承担科研项目1项。
1995.7~1998.7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参加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智能机主题项目(863-306-02-06-2):面向Agent的软件开发环境AOSDE(Agent Orien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承担,其主要目的是构造高效、高可靠的分布计算模型,解决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模型的低效、低可靠问题。在该项目的“可移动Agent系统JMAT”子项目中担任负责人,在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鉴定中,该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JMAT是鉴定中的表演项目,并在鉴定中受到一致好评,同行专家充分肯定了JMAT在构造基于Internet的分布式应用方面,具有的高效性、可靠性与灵活性。
1998.12~1999.6期间被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邀请为访问学者,从事大学的科研项目:
1.Synthesis of Solutions in Distributed Expert Systems(分布专家系统的综合求解,No.A350-364)
2.A Basic Framework of a Case-based Strategy for Synthesis Solutions in Distributed Expert Systems”(用于分布专业系统综合求解的范例推理框架,No.A350-347)
担任合作项目的中方负责人。项目的目的是:应用最先进的分布对象与智能Agent理论,构造分布式专家系统的协作框架综合求解算法。项目的完成情况为:完成了“分布专家系统中动态知识共享框架DynaInteg和模糊逻辑综合求解算法FuSyn”。其中动态知识共享框架DynaIntegs可以使分布专家在相互的协作中不断获得知识,即分布的专家具有自学习能力,而模糊逻辑综合求解算法FuSyn可以克服个别专家知识结构的局限性,使得解的综合更科学,为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这些理论与算法都是本人首次提出。鉴于研究成果显著,已经同澳大利亚的2所大学建立起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申请并承担教育部科技司资助的《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中的项目,项目题目为“基于Agent的分布信息处理的研究与应用”,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在“分布式信息处理和智能Agent”方面的研究成果,构造与实现一个完整的分布信息处理系统,而最终和最重要的是,将模型系统应用在实际企业的高效信息管理上,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辅助手段,当前项目的进一步研究,将使这项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本项目正在与企业挂靠,准备尽早将项目的成果应用于生产与管理。

论文著作

播报
编辑
在从事科研活动的同时,不断地探讨与研究前沿的学术理论与应用技术,认真撰写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近5年来共撰写论文11篇,其中9篇已经发表,两篇评审。在9篇已经发表的论文之中,英文5篇、中文4篇(国内5篇、国外4篇,其中进入国际权威索引机构索引的1篇)。其中,1篇发表于《计算机学报》英文版,该学报是由中国计算机协会主办,系国家计算机学术文献中的权威学报,在该学报刊登的文章,全部被国际权威索引机构EI(美国工程索引检索系统Engineering Index)、SA(英国《科学文摘》Science Abstracts)、CA(英国《计算机文摘》Computer Abstracts)、MR(美国《数学文摘》Mathematical Review)、JICST(日《科技文献速报》)等检索系统收录。1篇发表于1999年美国召开的“国际人工智能会议”(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May1999,LasVegas,USA)上,该会议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权威会议。1篇发表于德国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系列文献“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上。该学术文献声望很高,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仅仅次于国际权威IEEE和ACM的学术文献。1篇发表于美国计算机及应用学会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学报。1篇发表于在美国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智能系统会议”(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Systems,June 15-17,2000,Louisville,Kentucky USA)上。其它分别发表在国内学术文献,如《清华大学学报》和《计算机系统应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