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盐选 | 第十章 彻底的劳动价值论者李嘉图

第十章 彻底的劳动价值论者李嘉图

你一定要读的经济管理学科史(套装共 3 册)
查看详情

第十章 彻底的劳动价值论者李嘉图

具有效用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从两个泉源得来的,一个是它的稀少性,另一个是获取时所必需的劳动量。

——大卫·李嘉图

从股票交易所成长起来的著名学者

亚当·斯密后不久,英国又出了一个几乎可以与斯密比肩的经济学大师,这就是大卫·李嘉图(1772~1823 年)。

1817 年李嘉图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并在 1819 年和 1821 年两次修订再版,影响之深,不亚于当年斯密的《国富论》,而书中所提问题的明确和尖锐,所用方法的一贯和彻底,则大大超过了《国富论》。他因此被称为第一流经济学家,两年后被选为英国议会下院议员。

李嘉图为工商利润呼吁,而对地租严加呵斥,因而工商业主欣喜地从这本著作中寻找反对地主阶级的理论武器。李嘉图以比较彻底的劳动价值论和反通货膨胀理论而著称于世。但他的劳动价值论又被西方学者称之为分配论,因为李嘉图为自己的著作指定的任务,是补救亚当·斯密和萨伊及其他人在论述支配分配的规律时存在的缺陷,并对分配规律定义为:全部土地产品在地租、利润和工资名义下,分配给三个阶级,即土地所有者、资本所有者以及劳动者的比例。

令人惊奇的是,这样一位影响了数代经济学人的经济学家,竟没受过多少教育。他虽出生在伦敦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却只受了两年商业教育。李嘉图的父亲在幼年时从荷兰迁居英国,并作为伦敦股票经纪人而积累了巨额财产。李嘉图 14 岁开始参与他父亲的业务,但后来因婚姻关系而和父亲决裂,也脱离了父亲的买卖。他重起炉灶,自立门户。在交易所,他如鱼得水,二十几岁便成了大富翁,赚了百万英镑,购置了一份地产。这位交易所的投机天才「功成名就」之后,想在科学方面显显身手。他开始是钻研自然科学,读了斯密的《国富论》后,他潜在的经济学兴趣激发起来了。旋即不久,1809 年,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黄金的价格》,走上了经济学之路,直到 1819 年达到经济学的巅峰。不过,这位受到很少正规教育的大学者的著作,到底还是写得逻辑混乱,尽管处处闪现着天才的光芒。

李嘉图不甘心于只写写而已,他要大声地影响实际政策。他尖锐地抨击英格兰银行的政策,要求制止通货膨胀,恢复银行券的兑现。他坚决反对维持谷物高昂价格的谷物法,要求废除禁止廉价谷物进口的关税政策,因为它侵蚀利润,使普通群众生活恶化,阻碍生产力发展。

比较彻底的劳动价值论

李嘉图首先要建立他的价值论。他尊重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但认为斯密做得并不彻底,他要澄清斯密含混矛盾的地方,因此把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他像斯密一样,认为效用对于价值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不是价值的来源:

「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是从两个源泉得来的,一个是它们的稀少性,另一个是获取时所必需的劳动量。」

李嘉图注意到有些商品的价值,只由它们的稀少性决定,如罕见的雕像和古画、稀有的古钱和书籍等等,就属于这一类。但是,这类商品在市场日常交换的商品额中只占极少的一部分。因此,李嘉图说,谈到商品的价值,「我们总是指数量可以由人类劳动增加、生产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竞争的商品」。他给定这一限制条件,实际上就是指明,通常的商品价值只有一个来源,这就是劳动。

我们知道,斯密以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和购买来的劳动是一样的,它们都可作为价值的尺度。李嘉图指出,斯密的第一种说法是正确的,「获得各种物品所必需的劳动量的比例,似乎是可以为这些物品互相交换提供尺度的唯一条件」。同时李嘉图又批评斯密不能坚持对于价值的这种解释,他明确指出:

加载中...

李嘉图

「商品的价值或其所能交换的任何另一种商品的量,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而不取决于付给这种劳动的报酬的多少。」

他也不赞成斯密的三种收入构成价值的说法,认为应该是价值可以分解为三种收入,而不是由后者来决定前者。

他把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但它们的差别只是量的差别。他的看法是:

「各种不同性质的劳动的估价很快就会在市场上得到十分准确的调整。并且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相对熟练程度和所完成的劳动强度。估价的尺度一经形成,就很少发生变动。」

李嘉图还认为,生产中耗费的劳动,不仅包含直接劳动,而且包含间接劳动(物化劳动)。他写道:

「影响商品价值的不仅是直接投在商品上的劳动,而且还有投在协助这种劳动的器具、工具和工场建筑上的劳动。」

李嘉图甚至对商品的价值与交换价值作了区分。他说,一种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至于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它既可因为生产这种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的变化而变化,也可由于与此商品交换的其他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变化而变化。

可以说,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配第首先以生产白银的劳动来确定谷物的价值,但他同时觉得在农业方面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似乎土地也生产价值。重农学派没有价值论,不过,他们直观地以为唯有农业方面的劳动具有生产性,其劳动创造财富。斯密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明确地区分使用价值即物的效用与价值,指明效用不形成价值,而是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是生产领域的一般性劳动创造价值,既非生产货币的劳动,亦非农业劳动才创造价值。斯密还把利润、地租归于劳动价值的一部分。但是,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给人留下了多种解释的机会,后来的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都从斯密那里寻找依据。我们可以看到,李嘉图克服了斯密的不一致和矛盾,已使劳动价值论成为前后一贯的、系统的价值论。

但是,李嘉图最后也遇到了他不能解决的难题。按照他的劳动价值论,同量资本雇佣的劳动力越多,创造的价值越大,利润越多。而在实际生活中却是另一种情况:不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周转速度的资本,也就是说不管同量资本雇佣的劳动力是多还是少,资本家获得大致相当的利润,即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与同量资本雇佣的劳动力数量没有直接关系。这怎么解释?劳动创造价值、商品按价值等价交换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怎么一致?李嘉图以「例外」来搪塞。而事实表明这恰恰不是例外。与李嘉图同时代的马尔萨斯正是以此非难劳动价值论。后来马克思通过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理论解决了所谓「例外」的问题。认为,在商品经济已成社会普遍现象的情况下,利润已经平均化了,商品不是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成本加上平均利润的生产价格出售。因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并不违反劳动价值论。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