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画为什么有很多佚名作品?

中国古代书画作品数量众多,而且风格多样,有好些画作不落款没有题跋,但其中也有许多上乘之作,也被大大小小国内外博物馆收藏,保利拍卖也有不少佚名作品。话说…
关注者
6
被浏览
2,569

3 个回答

刚好我们也有关于佚名书画问题的探讨,下面两位答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作出解释。


在艺用户 @王晓磊 提到古代书画作品出于改添题款的目的,被人为的进行了剪裁,也有为了临摹作品故意略去题款的情况。

佚名原因多,畫的好的小名头,款被裁掉的,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多是為了改添名家款。也有些是一般畫家臨仿名家的,故意不屬款。


【回答链接】zai-art.com/appwrapper_



@友筠轩·唐勇剛 从书画价值判定的角度作出解释


存世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中有着大量的佚名作品,尤其宋元作品,而这些作品不少还都不差。这是一个共识,没有任何疑问。首先我想说的是,我们的这个共识是来自于那些已经有了学术判定的作品的基础之上,客观地说,绝大多数优秀的佚名作品,如今都一一保存在各个文博机构中。这些无名的作品之所以被归类为宋元作品,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历代前人研究的累积,也是我们据此而得到的宋元绘画知识的一部分来源。至于前人研究中是否有错漏疏忽,这是另一个问题,也很正常,艺术史的研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梳理、完备、纠正的过程。我想说的第二个方面,如果在现实收藏的活动中,遇到一件佚名的作品,如何判断它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好作品,说起来简单"新旧好坏"四个字,做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的。历朝历代,佚名之作,瀚如烟海,再加上如今多不胜数的"新活",要拣出一件够得上宋元的佚名,需要过人的胆识和眼力,也需要机缘,而要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作品还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之所以很多佚名作品被忽视,那是因为这件作品本身无法提供足够反映自身价值的信息。别忘了,艺术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由收藏家创造的,如果作品无人问津,那它可能真无价值。近几年兴起的宋元热,正是收藏意识和水平整体提升的反映。宋人之画,明清之人已感慨其寥若晨星了,今人若得之,岂不傲视群雄。


【回答链接】zai-art.com/appwrapper_


大多数人,包括行家和文艺门外汉,评价艺术作品时大多是基于前人对同风格或相似作品的学术研究和评判标准,这些标准都要从古代书画家延续的艺术创作手法中沿袭而来。以前不少佚名画作被划分在宋元书画的分类里,就是因为专业人士在考究笔触、材质和印鉴题跋等细节之处时发现了共同点,它们与宋元时期的作品呈现出了风格延续。因此他们在考究佚名书画的创作来源、时间、作者时也无意间向这些名家大师作品靠拢。

此外,对艺术品的质量评价多多少少也与其收藏经历、收藏家地位身份有关联,正如评论所述——艺术史离不开收藏与讨论。


@在艺APP

爱艺术的人都在这里!

两只猴子非名家之手,却拍出3.62亿高价!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画名师层出不穷,比如:苏轼、王羲之、王维、赵之昂等,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更甚者拍出更高价收藏名师画作。

往往能拍出高价作品,也与作者的名气息息相关,但却有一幅佚名画作在众多名师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这幅作品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无名画家绘画出来的,距离现在已过去一千多年,却在2011年以3.62亿的高价售出,当时消息一出,不乏让人匪夷所思,那这幅作品为何会卖这么贵,你想知道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子母猴图》

《子母猴图》此画长92cm、宽46cm,画中有一只乖巧的小猴子依偎在母猴子的背上,画中呈现的是温馨和谐的氛围,可以看到母猴的表情十分生动,双眼也炯炯有神,双唇闭紧,+

《子母猴图》

为何卖这么贵的缘由?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今天小编给大家揭秘此画作真正值钱的缘由,此画作虽然是佚名之作,却在宋朝之后的各个朝代有多位名家收藏过,如此看来,这幅画内含玄机,此画作中共有十一枚鉴藏印,不仅有私印,还有官印,其中更不乏名家印记。

这些印分别是:

“天历之宝”朱文大方印

“天历之宝”朱文大方印,是元代元文宗图帖睦尔的收藏印,说明此作曾经元内府收藏。


“司印”朱文半印

“司印”朱文半印,为明洪武内府的鉴藏印,说明此作曾经明代皇家内府所藏。


“袁氏家藏子孙永保之”朱文方印

“袁氏家藏子孙永保之”朱文方印,此乃明成祖朱棣的驸马、广平侯袁容的鉴藏印。

“河北梁清标鉴定印”和“棠邨”

“河北梁清标鉴定印”朱文方印和“棠邨”朱文双框印是著名的清代书画鉴藏家梁清标的鉴藏印;


“河北梁清标鉴定印”朱文方印

“棠邨”朱文双框印

“润州笪重光鉴定印”朱文方印

“润州笪重光鉴定印”朱文方印,为清初书画家、鉴藏家笪重光的鉴藏印;


“琴山曾观”半朱半白印

“琴山曾观”半朱半白印,为清中期黄德峻的鉴定印;

“伍元惠俪荃甫评书读画之印”朱文长方印

“伍元惠俪荃甫评书读画之印”朱文长方印,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广东南海书画鉴藏家伍元蕙的鉴藏印;


“贻令堂珍藏印”朱文扁方印

“贻令堂珍藏印”朱文扁方印乃晚清收藏家刘芬的鉴藏印;

“屐藏宝玩”朱文印和“神品”

“屐藏宝玩”朱文印和“神品”朱文长方形印,这两枚暂时无从考证印主。

能让多位名师收藏家及官家所藏的作品一定是有价值性的,只有好的作品才值得期待。

多个作品被印上鉴藏章

其实历史上的古画不乏有很多作品都被印上多个鉴藏章。

例如:宋米芾《苕溪帖》、郭熙《早春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宋米芾《苕溪帖》
郭熙《早春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每一件藏品都经历过岁月的洗礼,都沉淀出了它的价值,它们身上都积攒了无数代人的目光,而这些印章就是这些目光所留下来的痕迹,它们以印章的形式被保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等待下一个传递的人,或许,每个盖下那枚印章的人,都曾和你一样被画中的同一个细节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