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不周山在何处?

关注者
5
被浏览
2,923

2 个回答

在刘滴川校诠的《山海经校诠》中关于不周山的位置有两处描写:



西山经中: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源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练字

一、不周之山 [郭璞注] 此山形有缺不周帀处,因名云。西北不周风自此山出。

二、岳崇之山 [滴川案] 一作崇岳之山。

三、潜 [滴川案] 本义为隐藏,隐蔽,此作源头。或通源。

四、源 [滴川案] 一作原。作源,是也。

五、浑浑泡泡 [郭璞注] 河南出昆仑,潜行地下至葱岭,出于阗国复分流岐出,合而东流,注泑泽,已复潜行,南出于积石山,而为中国河也。名泑泽,即蒲泽,一名蒲昌海,广三四百里,其水停,冬夏不增减,去玉门关三百余里,即河之重源,所谓潜行也。浑浑泡泡,水涌之声也。衮咆二音。

六、爰 [滴川案] 音元,于此。《荀子·赋》云:“爰有大物,非丝非帛。”

七、嘉果 [滴川案] 善,美。《说文》云:“嘉,美也。”见《山海经万物纲目·果部·嘉果》。

八、桃 [滴川案] 桃树之果实。朱橚《救荒本草》云:“本草有桃核人。生太山川谷,河南、陕西出者尤大而美,今处处有之。”见《山海经万物纲目·果部·桃》,并见《山海经万物纲目·木部·桃》。

九、[郝懿行注] 劳,忧也。《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四卷引此经作“其实如桃李、其华赤,食之不饥”,与今本异。[滴川案] 劳,忧愁。经言嘉果可治疗忧郁症。见《山海经万物纲目·主治部·劳》。

通变

再向西北三百七十里的地方叫不周山。它北面与诸毗山相望,与岳崇山毗邻,向东与泑泽湖相望,那里是黄河的源头。源头的水喷薄而出,发出浑浑泡泡的水声。这里有种嘉果,它的果实像桃,叶子像枣,开黄色的花但却是红色的子房,吃了它,人就不会感到忧愁了。

大荒西经中: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练字

一、不周负子 [郭璞注] 《淮南子》曰:“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维绝,地柱折。”故今此山缺坏不周匝也。[袁珂注] 郭注引《淮南子·天文篇》文。今本云:“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今作“天柱折,地维绝”(《论衡·谈天篇》《列子·汤问》篇并同)为异。《楚辞·天问》云:“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王逸注云:“康回,共工名也。”又引《淮南子》,与此注同。盖各所见本异也。经文“不周负子”,《文选·甘泉赋》、《思玄赋》注及《太平御览》卷五九引并无“负子”二字,郭注亦只释“不周”,“负子”二字盖衍文。《西次三经》云:“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郭璞注云:“此山形有缺坏不周币处,因名。云西北不周风自此山出。”即此。

二、寒署之水 [袁珂注] 《三余帖》(见百二十卷本《说郛》)云:“半阳泉。世传织女送董子(董永)经此,董子思饮,扬北水与之,曰:“寒。”织女因祝水令暖,又曰:“热。”乃拨六英宝钗,祝而画之,于是半寒半热,相和与饮。经文寒暑之水,亦斯之类与?

三、幕 [郭璞注] 音莫。

四、禹攻共工国山 [郭璞注] 言攻其国,杀其臣相柳于此山。(《归藏》)《启筮》曰:“共工人面,蛇身,朱发”也。[袁珂注] 此经所记,盖有二事,均共工神话之零片散见于此者。一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是以山名不周,郭注引《淮南子·天文篇》文是已。一曰禹治洪水,逐共工,郭引《海外北经》禹杀相柳(《大荒北经》作“相繇”)事是已。然细按之,共工与颛顼争及共工与禹争,要无非黄炎斗争神话之余绪而已。以其所争之对象不同,而其人亦或为正面,或为反面,盖皆神话流传之演变,非可以一概而论也,说已详《海外北经》“禹杀相柳”节注中。郭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神异经》亦引述之,而云“贪恶愚顽”,则亦诋毁之甚矣。

通变

在西北海以外,大荒的一个角落,有座山断裂而合不拢,名叫不周山,有两头黄色的野兽守护着它。有一条水流名叫寒暑河。寒暑河的西面有座湿山,寒暑水的东面有座幕山。还有一座禹攻共工国山。

可能是昆仑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