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煉植物油含3種可能致癌物,棕櫚油和3常用油都入列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107,579

精煉植物油恐致癌!棕櫚油含致癌物最高、3款常用油也入列

植物油在高溫精製時容易產生二單氯丙二醇酯、三單氯丙二醇酯、縮水甘油酯等可能致癌物質,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分析國人常用油當中3種化學物質的含量,發現幾種油品的數值特別高,其中尤以棕櫚油最糟糕,專家呼籲政府訂立棕櫚油品質監測標準,並提醒民眾少吃常用到棕櫚油的加工食品和餐飲。

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受科技部委託做研究,針對市售食品,包括280件加工食品和28件調味品,分析縮水甘油酯及單氯丙二醇酯的含量,並比對國人飲食現況,評估台灣人飲食暴露風險。

結果發現,各年齡層民眾在二單氯丙二醇酯、三單氯丙二醇酯、縮水甘油酯等3項致癌物質的暴露量均高於歐美國家,尤以油品、嬰幼兒食品、烘焙再製全穀雜糧類、乾豆堅果類、糖果餅乾類及複合食品(水餃、泡麵及漢堡等)最嚴重,其中0~3歲的嬰兒奶粉與嬰幼兒食品的暴露量甚至高於歐盟規定的8倍,對此成大環境微量毒物中心主任李俊璋呼籲,政府應盡速訂定企業指引並協助業者進行製程改善,並參考歐盟現行標準,先針對「油品」及「嬰幼兒奶粉或食品」進行限量管制,並針對油品、嬰幼兒食品、全穀雜糧類、豆類加工製品、糖果零食類及複合食品等6類高風險食品,持續進行縮水甘油酯及單氯丙二醇酯的含量監測及管理。

高溫處理讓食用油成致癌物 國人攝取已超標

食品中為什麼會有這些有害物質?李俊璋指出,主要原因是植物油在精製過程需經過高溫以脫臭、脫色,當加熱溫度到達200℃、有時甚至會高達260℃時,就容易出現這些天然產生的污染物,人們攝取後,在體內會轉變成毒性較高的游離態單氯丙二醇及縮水甘油(Glycidol)。其中,縮水甘油被國際癌症研究署列為Group 2A,也就是「人類極有可能致癌物」,而單氯丙二醇則為Group 2B「人類可能致癌物」,除了可能致癌之外,也會傷害腎臟、睪丸,及心臟和內臟器官的平滑肌,影響人體健康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縮水甘油由於毒性較明確,因此沒有容許量標準,人體攝入愈低愈好。三單氯丙二醇的部分,歐盟2018年訂定的每日最大容許量為每公斤體重2微克,若以60公斤體重成人為例,一天吃到120微克已達容許量,李俊璋指出,這次研究發現,65歲以下的國人,不分男女、年齡,統統都攝取過量。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在眾多精煉植物油中,尤以棕櫚油所含可能致癌物質的量最高,李俊璋指出,由於棕櫚油並不是一般家庭常用的油品,許多人比較不熟悉,但打開櫥櫃或到賣場架上,仔細看各種餅乾、泡麵、巧克力、冰淇淋的標示就能發現,非常多加工食品都添加棕櫚油,主要是因為價格便宜又耐高溫,適合大量加工使用。不過,飽和脂肪酸比例高的特性,恐引發肥胖和心臟病、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早已被許多營養專家列為不健康油品。

從進口資料來看,2020年台灣進口了23.4萬公噸棕櫚油,是橄欖油進口量5162公噸的45倍之多,雖然不全用於食品產業,但也不難看出國人對棕櫚油的依賴程度,對此食藥署也回應,馬來西亞是全球棕櫚油的主要生產地,我國在政策制定上得要謹慎以對,等待馬來西亞官方和產業調整製程,以避免廠商貿然斷貨,造成衝擊。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不過,精煉植物油中不僅棕櫚油含致癌物質,李俊璋指出,這次同時也檢測玄米油、葵花油、氫化奶油、芥花油、橄欖油、花生油、芝麻油等國人常用油品,結果發現較高的品項為:

縮水甘油酯

  1. 棕櫚油:2700μg/kg
  2. 玄米油:2100μg/kg
  3. 氫化奶油:630μg/kg

三單氯丙二醇酯

  1. 棕櫚油:3980μg/kg
  2. 玄米油:2874μg/kg
  3. 氫化奶油:1499μg/kg

李俊璋推測,可能是因為玄米油在製程上需先高溫焙炒,因此含有的縮水甘油酯和三單率丙二醇酯較高,至於芝麻油則是單氯丙二醇高、縮水甘油較低,或許也和芝麻需先炒出香味再榨油有關。而其他油品包括橄欖油、葵花油、椰子油、花生油的兩種可能致癌物質的濃度則較低,精煉植物油當中最低的則為芥花油。

日常飲食3招降低致癌風險

日常飲食中該如何避免縮水甘油及單氯丙二醇的危害?專家有3個建議:

  1. 避免吃高油、高溫烘焙又高鹽的食品

李俊璋指出,這次的研究發現,高油、高溫生產出來的加工食品,本就會出現這些可能致癌物質,加上鹽分提供的「氯」,轉化成更多單氯丙二醇,使得有害物質含量爆表,因此平常最好少吃。同樣道理,又油又鹹的燒烤也要少吃。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致癌物

(圖片來源 / Unsplash)

  1. 外食少吃炸物

芒果社企創辦人、營養師林雅恩指出,許多餐飲業購買炸物用的調和油,通常是大豆和棕櫚油的混和油,「尤其是鹽酥雞這種專賣炸物的店或攤販,需要大量的油炸用油,就會選擇這種成本低、耐高溫,比較穩定的油。」因此,如果想減少縮水甘油和單氯丙二醇的攝取,還是少買外食炸物吧!

  1. 選購食品前先看標示,少吃「棕櫚油」

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陳炳輝建議,養成購買前先細看食品標示的習慣。尤其若棕櫚油的排行順序列在前面,表示含量較多,最好少吃,而經過油炸的泡麵,通常也是用棕櫚油炸出來的。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