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群众_百度百科

密切联系群众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
收藏
0有用+1
0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坚持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并坚持把这些原则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坚持实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立了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关系。总结这种经验,毛泽东在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中文名
密切联系群众
性    质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
意    思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提出时间
1942年
提出人
毛泽东
提出活动
延安整风运动

政治优势

播报
编辑
联系群众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共产党之所以坚强有力,之所以不可战胜,关键就在于党坚持了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结成了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在深化改革、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21世纪,要更加自觉地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工人阶级政党只有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才是不可战胜的。列宁曾经指出:“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是新社会的基本因素。… … 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 “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1)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全部活动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建党后,就明确提出,党的任务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进行革命活动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1934 年1 月,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集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并强调要注意“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还说:“假如我们对这些间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2) 为了给群众谋利益,革命根据地的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为群众修桥、筑路、打井、办教育。在抗战时期,党坚持抗日;实行减租减息,扶助农民,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减轻人民负担;组织起来,办合作社、运盐队,活跃城乡经济;帮助人民提高文化水平等等,这宗宗件件都是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需,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从党成立的那天起,党就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共产党员,为解救人民的苦难,赴汤蹈火,流血牺牲,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中国人民的信赖和支持。正是在这样长期艰苦的斗争中,党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3)党执政以后,继续注重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在论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时指出:“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们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间题”, “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强调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
事实说明,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与密切联系群众分不开的。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

发展需要

播报
编辑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执政地位得以巩固的根本保证。一切革命的政党,其生命力的根本源泉,都在于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亡。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回顾建党以来的实践,在处理党群关系问题上,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极为深刻的教训。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党就有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党领导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受到威胁,党领导的事业就要遭受挫折。如1958 年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运动就是有力的例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同群众的关系,总的来说是好的,大多数党员不愧为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在一些党员干部中确实存在着不倾听群众意见,不关心群众疾苦等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个人主义不良倾向和损害、侵犯群众利益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腐败现象,严重地侵蚀着党的肌体,影响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的威信,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从根本上损害了党群关系。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2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干扰改革开放,群众是很不满意的。如果不采取坚决措施加以克服,任其发展,就会葬送改革开放大业,最终也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只有认真纠正脱离群众的种种不良行为,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使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巩固,使党领导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从改革开放的现实生活来看,密切联系群众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邓小平1992年初视察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的形势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为保证转轨顺利进行,全党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到群众中去,进一步宣传十四大精神,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群众,使群众认识到深化改革是自己的根本利益所在。同时要关心群众,了解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弄清群众政治、思想、情绪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凡是能办到的,一定千万百计帮助解决,切实做好稳定社会的基础工作。我国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但必须看到局部性、小范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还存在。群众深恶痛绝的党内和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就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坚决而卓有成效的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党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前提条件。只有消除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诚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才会加深群众对党的感情,激发起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与党同心同德,共创四化大业。

群众要求

播报
编辑
一是要深刻认识党的主要领导方式的变化,客观上增加了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性。执政之前,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对人民群众的直接领导来体现,分布各处的基层组织团结和引导群众,进行着推倒“三座大山”的斗争,密切联系群众是实现党的政策、完成党的任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工作手段。执政之后,党的领导更多地通过国家政权这一主要方式体现,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主要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对社会进行规范和领导。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党员干部错误认为,只要贯彻好上级要求就行了,联系群众的必要性没有了,眼睛只“向上”,这事实上割裂了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内在一致性
二是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体制侧重点的变化,对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诱惑的因素增多,对外交往的增加,也使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影响随之而来,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在各方面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使个别人非法追逐个人利益成为可能。同时,由于信息渠道的发达,人们的视野更加扩大,这就使得少数人身上的不正之风及腐败行为造成更大的影响。
三是社会阶层构成的变化,对密切联系群众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全面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人们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会不断继续下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民,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等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社会阶层构成的这种变化,既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保持党的先进性,又要求我们更加广泛地联系社会各阶层,广泛争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的所有建设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影响力,这也对密切联系群众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相关资料

播报
编辑
密切联系群众
当前,我们党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党能不能始终做到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命运相连,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兴衰荣辱。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中央政治局带头,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项决定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活动的开展,对于纠正党内存在的种种不良作风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以及在新时期如何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将起到重大而深远的历史作用。
为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我们特别制作了专题教育片《密切联系群众》,供大家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