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浅出的解释「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句诗?应当如何去理解?

关注者
299
被浏览
188,049

32 个回答

前句,人人有心,心映佛性。

后句,心无挂碍,佛性真如。

横批,空有不二。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这话的气魄,堪比船子德诚禅师“宇宙船中不管身”,相当了得。


为什么说气魄呢,比如广为流传的“不是一帆寒彻骨,安得梅花扑鼻香”,这是黄檗断际禅师的堂语,就是讲课时说的。这句的立意,是以个人的经历。状态,描写的,它呈现的是一个个体所经历的前因后果,让人感到时光不虚,苦尽甘来。但它终究是个体的视角,有固定的生灭轨迹。所以这不是悟道偈,而是用作嘱咐传心的禅诗,针对某些学人的具体状况,以自然规律引导,从而出离旧习并不具有踏倒须弥第一峰的普适性。

你读的时候,能感到在自身的进程,与大自然,有着某种正相关的联系。

而你之所以能感到这种联系,却是缘起于没感觉到的时候,那种隔阂感。


而“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你把自己想象成八百里洞庭上一片静水,

本来你与众人众生是有隔阂的,也许会有些支流上的沟通,也许会有脉络上的传承,也许会有水源的差异,也许会有泥沙的清浊。

但你还是你自己。

在肯威尔伯的《事事本无碍》中,写到“任何一个军事家都会告诉你,边界,就是战争的导火索。”

你怎么就是你自己了呢,那个使你与外界区别开来的边界,放在水上,小了叫泡子,大了叫湖,甭管大小,那个边界,确定了你的色身。

你与周边支流的沟通往来,确定了你的化身。

古往今来,前世今生,天下苍生,都是这样的结构,这样的命运。


好巧不巧的是,一时,你看见在你内外,无论是浮木挂的泡,还是西来的湘江,一切同构的苍生,乃至吞吐六合的大海,都映着个明月。

这算悟道了么,是也不是。


你会发现,黄河映月有点黄。雅江映月有点凉。

千江映月,千般模样。

不一样吗,不一样。

一样吗,一样。一样在哪啊,同一个月亮呀。

假如,把江河湖海融成一片,搅拌均匀呢?

好像就只有一个模样了。

那就得写“千江有水同映月”了,气脉骤缩。(原文前两句正是“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山不能映,禅宗有远隔千山之警,所以后文的江,是指能如镜自照的觉性。)

那这首悟道偈,就沦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一样面对无常无力无助的个体的梦幻。

造化万千的大自然,沦为了一潭死水。死水不藏龙。

为什么不藏龙,说有一只手,只会攥拳头,有病,只会伸手掌,也有病。

而思想,只会归纳法,有病,只会演绎法,也有病。

我们生活里经常能见到这两种病人,前者的口头禅是:那不就是怎么怎么回事嘛。一切都简单到一句话定了意义。

后者呢,准是怎么怎么回事,那谁谁谁的情况就是这样。瞎特么套。

都是伪因果,出自无明。



千江有水千江月,这种意境,你能感受到大自然雄浑瑰丽造化万千的伟大,感受到正是无常演化,才有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这个世界,有你一份,你也很美。


肯威尔伯还写过一个不辨不明的案例,“世界上每种理论都是平等的。”这句话是不是悖论?

其实是悖论,因为这句话本身,凌驾了它内部的内容:世界上所有理论都平等,而我是站在外边俯视的那个。


禅宗的禅,来自巴利语禅那,静中思虑的意思。是诸多法门中,给智商过剩的人准备的。

很多人的智商足以编译大量的内容,用来理解这个世界,但恰恰不够自照,就像孙悟空,本是个石头无中生有的猴儿崽子,非要叫自己是齐天大圣,没有天,哪来的石头?

这种思路,和“千江有水同映月”是同构的, 它呈现的不是如实观照的觉性,呈现的是“依他起性”,没有千江的不同,哪来的同?不是先有的天,跟特么谁齐?这背后,仍是深深的分别心,是“自我重要感”滋生的土壤。


读“千江有水千江月”,让人感到我虽然渺小,但我不指望在有形的世界里,通过扩大数量级(财富,权力,神通)的方式,使自己变得强大,因为我与苍生同处万里天下,我们都有自己位置,都有大自然赋予的美好,与命运,试图以有形的融合来增长寿命,扩大权力范围,实际上还是出于自我的恐惧与无明,不出生灭。

万里无云万里天,法身如镜,尽皆普照,虽然每个业力的河流映照的,每个人看到的,这个世界,都是各自看到的那样,但在那最深处,在那最初时,在那最远处,在那最终时,是宇宙透过你我的眼睛,看着祂自己。



原来,从来万里无云。











微信公众号:rxsj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