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公布,上海24户家庭上榜!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公布,上海24户家庭上榜!

2023-05-15 12: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申晓莲 上海女性

全国妇联最新揭晓2023年度全国最美家庭,上海共有24户家庭获此殊荣。上海入选的最美家庭中,有坚持十多年服务邻里、调解矛盾的李勇芳家庭;有全家投身造船行业,为实现海洋强国梦贡献家庭力量的朱瑞霞家庭;有将助残服务覆盖到区内所有街道残障人士的张心亚家庭;还有父子先后支教边疆,致力于少数民族团结的霍万校家庭……每个家庭都诠释出了独具特色的家庭之“美”,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上海

浦东新区

陈卫东家庭

陈卫东是浦东新区浦南医院麻醉科主任,2021年初不畏非洲新冠疫情肆虐逆行而上,在设备简陋、药品短缺的异国他乡,凭着扎实的医学知识救治每一位患者。妻子张燕秋是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供应室护士长,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工作中始终践行着白衣天使的初心和使命,2022年积极投身抗疫,早出晚归不顾疲劳跨夜连续作战。儿子陈浩成思想进步,学业有成。他们是幸福的三口之家,是无私无畏的大爱之家。

潘讴东家庭

潘讴东是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妻子是一名退伍军人。在疫情期间,潘讴东带领公司员工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冠病毒研发团队,在疫苗研发的各个环节,全身心投入到这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战斗中。大上海保卫战中,秉承“国家有召唤,定当义不容辞”的信念,潘讴东积极动员25个抗疫突击队队员,奔赴抗疫一线。全家热心公益,致富后仍不忘反哺家乡,节日里带领儿子为村里老人送去慰问品、拓宽村宅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新建健身点场地等,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霍万校家庭

霍万校是中学教科室主任、语文高级教师,妻子黄君连任航头镇少数民族联分会会长,多年来他们始终致力于地区少数民族的团结融合。2018年,霍老师支教新疆莎车,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用心上好每一堂课。儿子霍梅童大学期间亦赴阿克苏支教,为边疆教育奉献青春力量。建党百年之际,霍万校激扬红色主旋律,作词的《中国母亲》获2021年全国优秀原创词曲比赛铜奖;还曾创作《春满浦东》《风雨中我和你在一起》等歌曲,献礼浦东改革开放30年。

黄浦区

陆瑞琪家庭

陆瑞琪全家珍爱所居住的社区,谱写邻里幸福故事,为争创“上海市文明小区”努力,为社区环保“减负”献计献策。陆瑞琪投身于“邻家妈妈”项目关爱监护缺失儿童,与女儿徐哲文一起致力于“童萌社绘本馆和剧团”志愿者服务,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全家共同策划的《这就是24节气》绘本让社区的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敬畏生命。徐忠作为上海市武术协会成员出访澳门、香港等,弘扬中国传统武术。在大学实践项目中,徐哲文把“中国互联网+”概念和操作实践推广到南非开普敦中小型经济开发区。

静安区

姜旅家庭

姜旅从小喜欢书法,他一次一次地参加比赛,一次一次地获奖,满屋子都是他的作品和奖状。平日里,姜旅会去社区老年学校教授居民书画。他还是彭浦一小、景凤路小学的兼职国学老师。他更是自掏腰包,在社区公益性的少年书画班,倾心教授小朋友写书法。书画相映,他还自学画画。姜旅坚持不懈,不仅成了小区有名的书画红人,还被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评为上海市老年教育兼职教师。夫妻俩常常一起习字,他的爱人查灿琴也写得一手好字,俩人经常一起为社区老人送字送画。夫妻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徐汇区

巫永睿家庭

巫永睿是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2013年回国建立实验室,在玉米品质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性、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妻子王文琴在美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担任副教授和教授,致力于通过高通量数据分析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研究重要能源模式植物浮萍和粮饲作物玉米品质形成的基因组学基础,与丈夫合作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多篇通讯作者论文。巫永睿家庭育有三个子女,在父母言传身教下,孩子们非常喜欢阅读,并兴趣广泛。两个女儿经7年体操训练,双双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

长宁区

方文莉家庭

方文莉家庭是一个双医家庭,也是一个充满“尊重、理解和关爱”的三口之家。方文莉始终秉持着国际化医院管理标准、高品质医疗技术服务、创新性妇幼健康网络的理念,守护着一方妇幼人群的健康。2022年,她作为医院疫情防控的总指挥,研判疫情走势、修订制度、调整流程、发布科普,圆满完成疫情防控阶段性任务。丈夫王巍在胰腺微创诊治技术上颇具国际影响力,荣获第三届国家卫健委“健康卫士·医德风范”奖。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着下一代,儿子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有责任、爱心和担当的人。

普陀区

袁芳荣家庭

袁芳荣在退休后担任普陀区普老“四史”宣讲团副团长。他们一家都是共产党员,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全家投身社区志愿服务,多措并举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和爱人主动为封控的住户提供食物,帮助困难邻居解决配药、协调楼内阳性患者和密接人员转运等各种难题。他的子女积极参与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物资搬运、垃圾清运、楼道消杀等志愿服务小组。袁芳荣家庭总是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充分展现了老同志同舟共济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虹口区

张心亚家庭

张心亚退休后成为曲阳社区“阳光之家”第一批“特教老师”。2012年5月,“上海张心亚助残工作室”成立。她带领一支专业化、知识化的志愿者队伍,面向社区各类残疾人开展服务,2021年1月起服务覆盖到了区内所有街道的残障人士。截止2022年底,已服务残障人士52万人次,服务时间约49万小时。张心亚的家人十分支持她投身助残公益事业,爱人施新成不仅为工作室出谋策划,还主动包揽家务做好后勤保障,使她在十八年助残服务的路上没有后顾之忧。

杨浦区

高怡俊家庭

高怡俊家庭是杨浦区最美家联盟的骨干成员,把“家庭日”活动带入园区、企业,倡导文明家风、绿色家风,宣传家庭教育理念。他们是居民心目中的最美志愿者,把奉献精神带到社区,疫情期间一直冲在最前面。高怡俊还是杨浦区的模范“邻家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让结对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他们是近几年来在杨浦区四新企业里成长起来的好家庭之一,好家风、爱公益、责任心、双高知是他们的标签,他们乐于奉献社会、乐于用自己的影响力传播正能量,诠释了新时代最美家庭的新内涵。

宝山区

张婷家庭

李宏磊、张婷这对医生夫妻十余年来一直奋斗在院前急救工作的最前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李宏磊医生来不及顾及出生才两个月的二宝,主动请缨加入疫情专车组转运新冠确诊、疑似和密接患者。他的妻子,产后不久的张婷医生,也要求回到一线与丈夫并肩作战。2022年3月的这轮疫情面临着空前挑战,为防止非战斗性减员,张婷和李宏磊把2个女儿寄送到邻居家,24小时驻守单位。寄宿在邻居家的九岁大女儿承担起照顾二岁妹妹的重任。张婷和李宏磊一家人是活跃在抗疫一线的最美缩影。

王琳家庭

王琳是一名环卫系统的工作者。在“大上海保卫战”期间,她和很多环卫人一样舍小家为大家,带领杨鑫等65名勇士留宿单位,共同度过了难忘的69个昼夜,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王琳的丈夫马亚清,是杨行镇振杨经济发展实业公司的安全干事,他为了复工复产天天穿梭在各个企业间。儿子马庆列,是城西一村党支部副书记,他活跃在抗疫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红色信仰。儿媳曹燕华是杨行中心校的教师,疫情期间认真备课,为学生答疑解惑。

闵行区

顾晓芬家庭

顾晓芬是社区民警,疫情期间设立24小时“线上警务室”宣讲防疫政策,及时辟谣涉疫舆情;查获“团购”诈骗嫌疑人;感化轻生抑郁症患者加入小区志愿者队伍,累计解决急难愁盼事100余件,先进事迹被中央及市级媒体报道,她的抗疫事迹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达200万。爱人计徐康是中学的总务主任,去年接到学校组建方舱的任务后立即组建一支55人的队伍,保障工作有效完成,同时还运输应急食品、药品等物资。顾晓芬夫妇连续多月抗战在防控一线,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党员先锋作用。

胡晓炜家庭

胡晓炜家庭是医务系统双职工家庭。2020年疫情之初,胡晓炜每天24小时无休待命,确保单位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顺畅运行;2022年,他参与区核酸筛查专班工作,坚决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妻子徐琼莉一直与胡晓炜在抗疫一线并肩作战。2022春节假期尚未结束,她便开始了为期14天的隔离点工作。在闵行区莘海方舱工作期间,她为许多阳性患者带去了安慰与鼓舞。身为抗疫“夫妻档”,胡晓炜家庭勇敢坚守、最美逆行,展现出忠诚履职、甘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嘉定区

谢同凤家庭

谢同凤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获得市“金爱心教师”、区“社区教育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疫情期间,她既投身社区抗疫,又守护陪伴那些父母在抗疫一线的孩子们,更是拿起笔撰写抗疫文章弘扬正能量。丈夫高恩相也不甘落后,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高大白”。作为学习型家庭,他们积极参加家庭戏剧大赛、家庭礼仪大赛、朗诵演讲比赛等,屡屡获奖。女儿高飞被评为中国红十字会“会员之星”,与妈妈一起被聘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嘉定区代表处“慈善宣讲员”。

马飞飞家庭

马飞飞夫妇都是80后,两人有一个阳光活泼的男孩,他们是热爱学习、相扶相持、和谐美满的三口之家。近三年来,妻子马飞飞一直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全年24小时值守,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分析研判、防控工作指导等工作。丈夫邢永宁于2019年底赴云南开展沪滇协作工作,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奉献了三年的美好年华。邢永宁援滇的三年,也恰是马飞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最重的三年,在繁忙的工作之外她还要独自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悉心教导儿子,帮助他健康快乐成长。

金山区

李勇芳家庭

李勇芳家庭一家五口、三代同堂。李勇芳是西门居委会的退休干部,2015年创立“李勇芳调解工作室”,帮助居民调解家庭或邻里矛盾。成立至今已吸纳志愿者52人次,调解矛盾纠纷2600余起,成功率达100%。老伴陈连观坚持十多年服务邻里做好事。2015年,儿子陈海明接过母亲的“接力棒”,成为西门居委会的青年干部。新冠疫情防控三年间,全家人为守护一方平安并肩战“疫”。儿子陈海明曾获全国百佳生态环保志愿者、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全家人言传身教,使助人为乐、低碳生活成为自觉和习惯。

松江区

施恒家庭

施恒是第一位获得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法国国家一级演唱家硕士文凭的中国留学生,在国际声乐大赛中获得数十个第一名奖项。身为侨眷的施恒于2009年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回到母校投身于教学工作。2010年获上海“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支持,2020年在松江成立施恒歌剧艺术中心,助力高雅艺术进社区。吴越是旅法新侨代表人士,2011年获法国高等音乐师范学院长笛“最高级演奏家文凭”(博士),获法国政府颁发的“特殊人才身份”;2012年起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担任声乐艺术指导。在父母的熏陶下,女儿对艺术也情有独钟。

袁军家庭

2019年,袁军作为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来到海拔4400米的西藏定日县,开始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期间他足迹遍布定日县13个乡镇,配合定日县委、县政府不断推进当地医疗事业发展。2020年初他在定日县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工作。在其后的三年中,他带领定日县人民医院筑牢抗疫的坚固“防火墙”,确保院内零感染的目标。袁军同志的爱人王丽兰是泗泾医院的一名主管护师,她一边照顾好家庭和老人,同时也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青浦区

潘颖颖家庭

潘颖颖现任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金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丈夫池晓春是金泽镇党政办工作人员,家中有两个读中学的女儿。夫妻俩在生活中相濡以沫,工作上爱岗敬业,在大上海保卫战期间,潘颖颖作为村“当家人”,坚守岗位,带领村民做好道口值守、核酸采样、环境消杀等工作,筑牢村疫情防控防线。丈夫池春晓服从安排驻守单位,全力做好物资运送、人员接送等工作。公公是名老党员,不仅主动承担照顾两个孙辈的重任,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奉贤区

周忠尉家庭

周忠尉,中国盲协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会员。1987年中学毕业后,周忠尉不幸患上视网膜色素变性,不得不中途辍学。在周忠尉彻底失明后,妻子和儿子成为了他的“眼睛”,妻子白天在家为他读书、读报,儿子下班回来后帮他记录文字,家中学习氛围浓厚。2012年秋,他正式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宣传活动。2018年被评为“上海市自强模范”,2019年成为中国盲协文学委员会委员。儿子也深受父亲影响,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崇明区

朱瑞霞家庭

朱瑞霞在江南造船厂焊接车间做清洁打杂工作期间,因心存热爱,在空闲时间自学焊接知识和技能,逐渐成长为一名正式焊工。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操练技能,焊接技术不断提升,焊接质量和进度得到公司和船方认可,先后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在公司的支持下成立“朱瑞霞劳模创新工作室”,精心带教学徒,培育更多的江南工匠,并动员儿子儿媳共同投身到造船行业,为实现海洋强国梦贡献家庭力量。生活中与丈夫程建华相互勉励,互相包容,并在防疫期间义无反顾地“逆行”在一线。

市级机关

熊勇家庭

熊勇是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机场站执勤十一队二级警长。妻子熊佳佳,是江西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一名护士。熊勇从警十年,每年查验出入境旅客近5万人次,曾参与查获多起跨境违法犯罪人员,是国门口岸的“尖兵利器”,个人荣获嘉奖3次。熊佳佳每年负责4000床病人,她一手创建了“六个先”工作法,用精湛的护理技能让病人感受到温暖,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医务工作者、武汉和上海的两地嘉奖。他们相亲相爱、互相理解扶持,用爱相拥,用理解、鼓励、包容构筑起他们的爱的港湾。

卫生系统

李颖川家庭

李颖川与爱人许琰均为医务工作者。2020年,李颖川积极响应号召,大年夜带队进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历时67天,圆满完成任务。2021年春节期间再次带队进驻公卫中心,历时45天,完成重症新冠救治任务。2022年3月李颖川又一次临时接令,带队援建方舱,快速收治新冠感染者3000余人,后转战公卫中心救治危重患者,历时70天。而这期间妻子许琰也驻守在单位,负责瑞金医院远洋分院疫情防控及业务开展,儿子一人在家照顾自己。李颖川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幸福密码呢~

你被哪些触动到了呢?

欢迎留言讨论哦~

原标题:《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公布,上海24户家庭上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