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其人天资鲁钝,为何能够下学而上达?

关注者
12
被浏览
3,165

6 个回答

曾子是仲尼晚年收的弟子,相传是仲尼的关门弟子,仲尼常常让他随侍于身边,故有“一贯乃独闻”的专利,据说最终得到了仲尼的“一贯之传”。后人作诗传闻到:

孰谓参也鲁,孔门最少年。

能于一问间,独悟贯三千。

一般以为曾子鲁钝。但你要知道这可不是傻,而是思维没那么灵动而已。比如因为一个孝,学的不够全面,只学了个日常的为孝之道,不知道如何应对具体情况而变化。所以受到父亲大棒招呼都不知道躲。还故意鼓琴唱歌表示自己没事。消除父亲的忧虑。

其实如此反而父亲可能越想越气,以为你在挑衅。还可能因此丧命所以孔子才批评他。

从这个故事看曾子闻道勤能行之。只不过不知变通而已。这也是孔子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找到时机去练习。发现自己犯蠢那就改正。在实践中落实文化完备自己的认知。这种行动力,和敦厚的品质,比小聪明更能走得远。

至于后来曾子解读孔夫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曾子说,忠恕而已。

他是如何能从当时挨大棒都不知躲到后来却能掌握孔子学问核心的呢?

先要明白什么是下学上达。

在王阳明传习录中有提到。

问上达工夫。

先生曰:“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人安能预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学。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工夫”。

简单解读就如农夫种西瓜。育苗,移栽,浇水,施肥,除草,授粉等等都是人可以做的事。这可以称为下学。而它由幼苗 如何日夜生长,如何开花,授粉后子房如何膨胀,长成西瓜,都是我们掌握不了的,是天地造化给的。可以比为上达。

所以这个下学上达,指的是良知良能,不学而知,不虑而能,愚夫愚妇可以与之焉。因为这是与生俱来,本自具足的。

不过一些人天资愚钝一点,良知被乌云遮蔽的多一些。故而要学习致良知,是学知利行。学习的部分多。而一些人良知比较光明,乌云比较少,虽然他们也做下学事,但依靠良知光明多一些,所以说生知安行。

而其致知者一也。

为何能?因为这是本自具足的。如何能,因为孔子的学问本就是让你走上这条路的。曾子能把握主轴,琢磨出孔子的思想核心。且勤能行之。还有他愿意走这条路。

倘若志不在此,纵然面授机要,亦是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