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曹格《我为歌狂》20首粤语经典歌曲翻唱?

[图片]
关注者
6
被浏览
2,841

4 个回答

撰文 / 王击凡


1. 狂爱粤语歌

金曲歌王曹格9月底发表的《我为歌狂》滚石40粤语精选,收录了20首由他本人亲自挑选的上世纪80、90年代香港乐坛的经典金曲。这是一张试图唤醒我们听觉回忆的优质唱片,同时也是一张让很多听众都大呼意想不到的惊喜专辑:什么?一直在发国语歌的马来西亚人曹格,居然发了一张全粤语、20首歌的广东歌翻唱专辑?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曹格跟粤语歌的神奇缘分。进入乐坛之后,创作力旺盛的曹格,就曾经给刘德华、郭富城等香港天王写过广东歌。祖籍广东台山的他,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之下,自小就对广东话能说会道。在曹格成长期的上世纪八零年代,正好也是粤语流行曲发展最鼎盛的黄金年代,所以粤语歌对曹格的影响一直都非常深。

其实早在2007年时,尚未拿下金曲歌王的曹格,就已经赴港筹划他的首张粤语专辑了(后来出于种种原因,粤语专辑无奈搁浅)。由林若宁填词的头两波广东歌主打《海边的卡夫卡》《左右无缘》,至今仍是不少曹格歌迷心中的沧海遗珠。有时候我也难免会猜想一下:假如曹格有机会发一张完整的粤语专辑,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现在我们听到的这一张《我为歌狂》,终于把我对曹格当年那张广东歌专辑的小小遗憾,完整地填补了。在《我为歌狂》里,我们既可以听到曹格对广东歌很大胆、很肆意的创新想法,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粤语歌那一份最诚挚的、不加掩饰的真爱。我们都是喝着粤语歌文化的“奶水”长大的一代人,曹格也不例外。


2. 惊喜的选曲

从《我为歌狂》的选曲上,曹格就已经“暴露”了他的骨灰级粤语歌“狂迷”身份。一般意义上的粤语歌翻唱专辑,来来去去选的都是那几首早已烂大街的热播歌,听起来毫无新意。而“狂迷”曹格却在成千上万首的粤语歌里,别出心裁地挑选出他最心仪的这些作品。这些歌,不一定那么脍炙人口,但一定真真切切打动过曹格的心。

正如在KTV里飙歌的时候,两个粤语歌“狂迷”之间最终是否能对得上眼,看的正是对方选曲,到底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对于曹格《我为歌狂》这二十首粤语歌的歌单选择,我个人是相当满意的。在囊括了脍炙人口的大热金曲的同时,曹格又能在选曲上,尽量做到不落俗套,并兼顾作品的流行度与品质,实在令听众惊喜万分。

​​

就像人人都爱的粤语天后郑秀文,很多歌手在翻唱时都会挑她最红的首本名曲,然而曹格却在Sammi硕果累累的歌曲列表里,选了一首相对没有那么火的《放不低》。这是不少Sammi粉丝心目中的私房最爱K歌,亦很能代表郑秀文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大女人”作品风格:哀而不伤,爱得豁达。曹格这个选择,真的很对味。

除了郑秀文的《放不低》,张国荣的《有心人》、梅艳芳的《逝去的爱》、张学友的《寂寞的男人》、王菲的《爱与痛的边缘》、叶倩文的《女人的弱点》、许志安的《教我如何不爱他》、袁凤瑛的《天若有情》等,都是《我为歌狂》让不少粤语歌迷赞口不绝的“神选曲”。只有真心喜欢广东歌的听众,才会懂得曹格藏在这些歌里的心意。

3. 跨文化融合

于是,从9月初推出EP.1开始,曹格《我为歌狂》每星期推出五首歌的打歌节奏,就已经把很多粤语歌迷深深地吸引住了。大家都在猜想:到底曹格这一周选的,又会是哪五位歌手的哪五首广东歌?四张不同的EP之间,有什么内在的关联吗?而最终组成的20首歌的完整专辑,在曲目排序、专辑构成上,又有着怎样的玄机呢?

最终版的《我为歌狂》专辑封面,曹格是走在“我为歌狂”这四个不同颜色的大字中间,寓意着这些粤语歌正是这样陪伴他一路走来的。至于四张EP各自的封面,则是红、蓝、黄、绿四色的“狂”字。EP封面的“狂”字,有时是正体,有时是斜体,但不管潮流怎样变,总有些价值是永恒不变的,比如,我们对粤语歌的不离不弃。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我为歌狂》这张翻唱专辑,其实也很像是曹格“夫子自道”式的一次自我剖白,甚至可以说是曹格的半生前传。曹格选出来的这20首粤语歌,曾经深刻影响过他的成长岁月、他的创作脉络,并最终使得他变成了现在我们听见的这个曹格。那些藏在音乐背后的人生故事,大概才是我们更想要关心的部分。

祖籍中国广东,出生于马来西亚,9岁到加拿大读书,15岁在新西兰留学,成年后赴中国台湾发展,后来又在中国香港推出粤语歌……曹格的音乐轨迹,几乎跨越了大半个地球。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最终都成为了曹格滋养创作的养分。而把不同国家的乐器、曲风融合起来的《我为歌狂》,更是把多元文化汇聚于一体的集大成者。

了解曹格的朋友就会知道,除了《背叛》《世界唯一的你》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热金曲,曹格也不时剑走偏锋,开创新的音乐融合方向,把风格多元的跨界音乐玩得出神入化。比如,曹格2011年发表的全英文爵士专辑《Sensation》,就跟阿根廷、巴西多国音乐人合作,以Jazz音乐作为基调,把华人歌手的音乐,带到不一样的层次。

4. 外来者的视角

跨文化的成长背景,让“音乐狂人”曹格的视角异于常人。所以,他经常能在创作上,琢磨出一些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狂想点子,并能从更新颖、更刁钻的角度出发,为音乐添上不一样的疯狂色彩。《我为歌狂》里听到的这些广东歌,听起来可能并没有那么的像“广东歌”,那是因为曹格在歌曲里头,加入了很多专属于他自己的音乐配方。

让听众大感意外的《傻女》,曹格以跟陈慧娴原曲截然不同的颠覆式演绎,令不少人记住了2022年的这个全新版本;而原本是男女对唱歌的《教我如何不爱他》,也变成了曹格“一人分饰两角”、两个声部之间的左右互搏;至于古装片《倩女幽魂》的插曲《黎明不要来》,则被曹格选择以类似于西方音乐剧的演唱方式“重绎”……

从张国荣、梅艳芳、陈百强、叶丽仪,到张学友、陈慧娴、王菲、叶倩文,还有郑秀文、关淑怡、太极乐队、郑伊健,曹格在《我为歌狂》里选的每一首歌,可以说,都是分量十足的。但曹格并没有因为这些粤语歌的辉煌往绩,就因此而变得束手缚脚。他反而更勇敢地把整张专辑的创作过程,变成了近似于“二次创作”式的推倒重来。

背井离乡、到处闯荡的曹格曾经自嘲,无论在哪里唱歌,他都很像是一个“格格不入”的外乡人。然而,正是因为这样子的“格格不入”,却让曹格的音乐作品拥有了与别不同的“外来者”观察视角。正如曹格在《我为歌狂》里改编Twins的《下一站天后》,也代表了曾赴香港发展的他,以一个更冷静的抽离角度,对香港乐坛的诚恳观察。

《我为歌狂》的这些歌,初听起来,虽然好像不那么像“广东歌”,然而经过几番仔细咀嚼,却又为曹格的大胆冒险拍案叫绝:兼容并包,开放多元,这才是上世纪80年代香港乐坛最原汁原味的创作精神啊!可以说,曹格非常精准地把握住了广东歌内在的“狂”,并在这一次的翻唱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实现了这一份“粤语之狂”。

5. 爱滚石,爱曹格

作为一张向滚石唱片四十周年致敬的纪念专辑,虽然《我为歌狂》滚石40粤语精选里的二十首歌,大部分都并非出自于滚石,但曹格在改编时,投射在这些作品之上的“狂人”创作精神,却又是那么的“滚石”。众所周知,滚石对于不同的音乐风格与品类,向来都是最包容、最开放的,这也是我们之所以那么疯狂热爱滚石的原因。

我在曹格的《我为歌狂》里,仿佛听见了上世纪90年代,那一个完全属于滚石唱片的黄金年代。那时候,每个人都在为华语音乐疯狂起舞,优秀的流行曲多不胜数,有才华的音乐人都能尽情挥洒心中所想,不需要为了商业化顾忌太多。在人人都循规蹈矩、流水线工业化生产的大时代,感谢曹格,重拾了华语音乐最宝贵的那一点“狂”。

《我为歌狂》的“狂”字,就是曹格一整张粤语歌翻唱专辑的重要核心。曹格并不想做那一种平铺直叙、毫无水花的乏味翻唱,他想要透过这一次的《我为歌狂》,让经典老歌成就某种意义上的“狂野”颠覆。即便是所有人张嘴就会唱的粤语K歌,曹格也希望能以充满诚意的改编、制作与演绎,实现时代金曲在当下的“大变身”。

Living Recording+真实乐器的录音方式,也让我相当想拥有一张《我为歌狂》的实体。大概只有透过充满仪式感的实体聆听过程,我们才能更完整地感受到这张唱片在录音室里的一气呵成,并在听觉世界里一秒穿越回到广东歌的辉煌年代。所以,由德国CS Mastering母带制作工程师为《我为歌狂》制作的黑胶专属版本,各位乐迷千万不要错过。



微博:王击凡

公号:豁达音乐时代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曹格的《我为歌狂》(滚石40粤语精选),这周又带来五首粤语经典的重新演绎。


和上周的女歌手作品选曲不一样,曹格这周上新的五首作品,原作均来自于男歌手,除了一首郑伊健的《甘心替代你》之外,其余四首作品,张学友和张国荣的经典各占两首。


张学友和张国荣的作品,当然是很多歌手重新演绎粤语歌这个选项时,怎么绕也绕不开的存在。但很多时候,他们还是会尽量选择一些冷门曲,因为过于经典的作品,因为有着难以磨灭的原唱印迹,所以很容易还没开口,就倒在了先入为主的成见上。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从上周五首女歌手作品的翻唱,到这次五首男歌手作品翻唱,或者说已经上线了一半曲目的《我为歌狂》这张专辑,由于在曹格的演绎和音乐的制作层面,完全呈现的是一种个体化语境,所以很容易在曹格打造的沉浸式语境里,让人忘了单纯去和所谓的原作对比。


这次《我为歌狂》的制作,采用的是One Take的模式,所以在录音上,既保持了Live的那种生动和生命力,又有着录音室作品的细腻和精致。


也是因为有着Live的属性,所以《我为歌狂》的作品,并没有像现在很多专辑那样,更多追求的是高音和响度,而是突出了音乐氛围的宽度和饱满度,尤其也特别强调记录下曹格演唱时更丰富的近距离临场细节,就像是在你耳边唱,甚至能够让你感受到歌手的温度和呼吸。


所以,这并不是一张所谓的发烧人声专辑,你更多应该听到的,是曹格个体化的倾诉和意境,你能感受到的,是曹格作为一个歌手在翻唱这些粤语经典时,首先让他沉浸,继而再用他的歌声,将这种沉浸传递。


或者说,转化。


这五首作品,曹格同样用了一种非常内敛的方式处理,不是那种技术化的处理,大量的鼻音、弱声和喉音的运用,让情绪显得饱满、真实和诚挚。所有的情感,就好像是被打碎后揉在了一起,然后以涓涓细流的方式呈现出来。


像在《寂寞的男人》里,曹格那种看似“瑕疵”的“走音”和“错拍”,恰恰是对一首歌曲最好的破格,因为破格所以听到了人性,所以也听到了独一无二。


《李香兰》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演绎,曹格的这个版本,追求的不是那种艺术化的意境。主歌部分的呜咽,和副歌部分有节制的爆发,更有一种微醺的醉意,让作品更充满了一种粗矿的诗意。当然,吟唱部分的唯美,也说明曹格依然是一个唱将,只是这次的他在致敬的语境里,更打通了技术和内心的平衡。


《有心人》和《今生今世》的叙事还原力,也非常契合了原作的精髓。有时候,很多歌手在翻唱经典时,因为过于想着超越和挑战的事情,所以就会把精力放在标新立异上。但曹格这次的重新演绎,所做的恰恰就是用自我的表达,传递着原作本来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样一来,经典还是经典,但因为有了另一种命运的注入,让同样的故事有了不同的意境。


期待《我为歌狂》接下来的十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