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維管束計劃,重現母親河的人水共居生活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9,539

宜蘭│維管束計劃,重現母親河的人水共居生活

「一個城市要能讓人想步行,就要給人們合理的理由走出去,覺得步行是舒適的,甚至樂在其中。」─美國都市規劃專家史派克(Jeff Speck)

這樣的標準,套用在近年宜蘭的城市規劃上,深刻印證。丟丟噹森林、幾米公園、羅東文化工廠......這些近年大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將公共空間重新妥善規劃,廣受在地人和遊客喜愛。背後重要推手-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簡稱田中央),在地深耕已超過20年。

不僅打造多個宜蘭知名地景建築,吸引民眾前往休憩走踏,由建築師黃聲遠帶領的田中央更思考如何在城市中,整理出兼顧步行和環境的綠水廊道。

「宜蘭的事務,就是水的事務,」散文家舒國治曾如此評論。因為多水,宜蘭形塑出倚水而居的人文生活,以及水綠交錯成的田野風貌。人口密集處的城鎮中心,更有大大小小的護城河、水圳穿越其中,滿載老一輩宜蘭人玩水、撈魚蝦的回憶。

然而隨著都市開發,護城河被馬路蓋過,只能隱身成為都市中的暗渠,人可以行走的空間也消失了。任職田中央的建築師王戰野說,除了歷史意義,過去這些線狀的水紋滲透在都市,更肩負社區間步行輔助路徑的重要任務。

因此,他們與地方政府開始思考,如何再次把公共空間整理出來,同時重現該地特有的水紋景緻。宜蘭市光復國小旁的「新護城河」就在這樣的理念下誕生。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馬上碰到的難題是,既有護城河的上方已是重要幹道,拆掉會嚴重影響交通。田中央與地方政府、學校討論,校長決定讓出部分校地來做護城河的分支,讓水可以從校園旁流過。

王戰野笑著說,做的時候,當然還是有人覺得危險,甚至怕小孩子會掉進水裡,但做出來後,反而成為該國小的自豪的生態教室,讓小學生可以走出戶外認識水文、植物生態。

現在,這條長180公尺、寬5公尺的新護城河已成為學童上學必經的路段,清澈的流水、兩側的綠蔭,也吸引當地居民來此散步。建築師洪于翔還介紹起宜蘭有名的小籠包店就在河的對面,走路完還可以去吃美食。

洪于翔說,在地人忙於農事或生計,不一定有閒情逸致到公園休息走動,有了這些微小的綠色廊道,平常就夠漫步其中好好放鬆。

是步道也是水道 生活跟自然相連

不僅是城市的步道,水還教會都市人大自然的祕密。新護城河一路往上,母親就是宜蘭河。洪于翔說,觀察水位變化便能知道遠方山頭上游今日水源是否充沛。雖然生活在城市裡,卻跟自然連結起來,有了更多新的想像。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同時間,護城河也提供部分滯洪的功能,大雨來時能避免排水不良,影響到交通與人行。水也能調節都市中的微氣候,有降溫效果。

路網的串聯,也在一開始就納入規劃中。不僅只有新護城河,從宜蘭舊廠、光復國小、新月廣場、中山公園、舊城南路......一路慢慢做,串起以宜蘭河放射而出的水路巷弄,形成帶狀綠廊,如同莖葉中的維管束,輸送著每寸植物需要的營養,團隊便將這系列的規劃取名為「維管束計劃」。

對田中央而言,他們的工作並非撲滅或是新建,而是「整理」。把既有公共空間不斷挖掘出來,居民就可以自在使用。

從小小補丁做起 慢慢來比較快

相較於大都會地區,宜蘭的資源、經費少,一項工程只能拆好多期做,維管束計劃就花了15年才完工。如同補丁一個個補起來,但並不影響田中央與地方政府腦海中的藍圖。

洪于翔說,自宜蘭老縣長陳定南時期開始,打下對公共品質的高規格要求,直到今日,宜蘭許多公共工程還是遵循當時訂定的原則:「該評就評,該做好就做好。」追求好的施工品質,也讓各方參與團隊願意慢慢磨,再小的工程也不馬虎。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除此之外,人的距離緊密也是關鍵。

「在宜蘭,人的尺度是很親近的,」王戰野說。宜蘭地方小,眼中的長官、建築師、文史工作者的小孩可能都念同所國小,彼此是家長關係,有很多交流的機會,也更知道彼此對於家鄉的想法。因此在這裡,並非是由上而下的指派工程,反而是平日各方累積下來的討論,激盪出火花。

雖然常常吵架,意見不同,又或是在工地監工時,被附近的居民指著鼻子罵,「但仔細聽,他其實不是在批評,而是在幫你想,怎麼做才能對大家都好。」基於信任,即便有時出包,大家也都願意互相幫忙。每個商家,甚至路過的阿公阿嬤,對他們來說都是潛在業主。不斷聆聽、溝通之下,才有辦法做出讓居民都愛用、更認同的好設計。

一起生活 一起打造家

在地人做在地的工程,是宜蘭的特色之一,也吸引了來自日本的建築師田熊隆樹到田中央工作、到宜蘭生活。

他觀察,不同於東京的建築師,經常設計離自己生活地很遠的建築案,這裡的人解決自己的問題,就連推豆花車的阿婆都知道黃聲遠。也因為生活在一起,才能把宜蘭的美放入設計之中,不只看人的生活,同時也解決了自然的問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因為是自己家,就想要把它弄好,」回程前往轉運站的路上,問起洪于翔是什麼動力支持自己時,他輕輕說。我想起前往田中央時,計程車司機也能對他們的作品琅琅上口,感受到家變得更好的驕傲,不自禁流露而出。宜蘭的改變早已發芽茁壯。

矮房稀疏錯落在水田間,一條又一條水圳穿越其中,綿延山脈一路相伴,下次來訪,不妨延著綠水廊道散步,體驗宜蘭之美。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康健九月號《走路潮》

您正在閱讀

《走路 潮》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