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麵不再“方便”,價格從4元漲到了43元,這是在吃智商稅

不知道大家多久沒有吃泡麵了?很多人恐怕已經好幾年都沒吃了吧?
泡麵的出現完全就是“打工人”的福音,因為這種產品真的是太給力了,不僅僅給在外旅行的人提供方便,還能在價格上做出巨大的犧牲。
一般情況下,泡麵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袋裝的,售價在2元左右;另外一種是桶裝的,售價在4元左右。
泡麵不再“方便”,價格從4元漲到了43元,這是在吃智商稅
袋裝泡麵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的使用,可以用來煮也可以用來泡。而桶裝泡麵大多是為了滿足旅行的人們的,因為沒有碗筷,桶裝泡麵的桶就可以被用來當碗,叉子被用來當筷子。售價方面大約是袋裝泡麵的兩倍。不過方便程度是袋裝泡麵無可比擬的。
由於每個地方的零售價不同,桶裝泡麵並沒有固定的價格,大多都在4-5元的區間內。如果告訴你,現在有人會花40多元買泡麵,你會不會感覺瘋了?
高階泡麵成行業救星?
大家猜一下國人是多麼能吃泡麵?一年的消耗量能夠佔到全世界的多少呢?
據國際知名諮詢公司里斯釋出的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泡麵的銷量為1036億份,其中中國市場為402.5億份,佔了全球銷量的38.85?雄踞全球第一名。平均下來,國人每人每年要吃掉28.75份,而全球平均水平為13.6份。
從1993年-2011年之間,我國的泡麵市場每年都在以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在成長,這也促使康師傅和統一在大陸市場野蠻生長。
不過在2011之後,泡麵市場增速就越來越慢。泡麵市場在2013年達到頂峰,每年銷量為462.2億份。到了2016年,銷量相較於2013年下降了80億份,面對著如此巨大的下降趨勢,各方也是束手無策,無能為力。
為什麼泡麵的銷量在2013年之後開始下降呢?這裡邊具體有哪些原因呢?
首先,外賣的流行成為了泡麵最直接的殺手。在2013年左右的時候,外賣平臺開始氾濫,外賣大戰再度上演。
泡麵不再“方便”,價格從4元漲到了43元,這是在吃智商稅
不少職場人士發現不到10元錢就能買到一份外賣,這種價格實在太優惠了,因此造成了泡麵使用者的部分流失。
其次,人口紅利消失。之前,泡麵銷量的快速增長是因為大量的勞動力湧向城市,為了省錢而採取的一種緩衝手段。而當前人口紅利正在消失,甚至有些城市出現了年輕人逃離的現象。這都說明了人口紅利現象的消失。
接著,不滿足人口追求的健康趨勢。泡麵雖然很快,但是泡麵是公認的“垃圾食品”,這在影響成分上比較缺失,而且吃完之後容易長胖。因此這跟人們追求健康的主題有點格格不入。
最後,速凍產品的擠壓。這些年速凍行業發展迅速,只要你能想到的,幾乎都有速凍的產品。而人們往往會在選擇了速凍產品之後,放棄泡麵的選擇。
眼看著泡麵市場開始走上下坡路,各家企業也發起了保衛戰,紛紛推出了升級產品。比如說統一集團推出的湯達人系列就大受市場歡迎,2018年銷售額同比大增30?上,中高階產品佔比也2017年的21?高到了26?
中高階泡麵似乎成了泡麵市場的救星。
43元的泡麵未免太貴!
其實泡麵廠家往高階發展,我們也可以理解,畢竟人們的口味越來越挑,也喜歡嘗試既健康又方便的產品。
以湯達人為例,雖然產品定位是高階產品,但是售價依然非常親民。以電商零售價為例,湯達人袋裝的泡麵在4元/袋左右,桶裝的泡麵在5元/桶左右,而碗裝泡麵在7元/碗左右。
泡麵不再“方便”,價格從4元漲到了43元,這是在吃智商稅
這個價格其實是人們能夠接受的,因為口味和配料跟之前的泡麵不一樣了,貴一點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某個品牌推出的泡麵徹底打破了傳統巨頭的價格天花板,3盒泡麵竟然要價129.1元,平均每盒的價格在43元左右。就這還是團購價,不團購的話更貴。
泡麵不再“方便”,價格從4元漲到了43元,這是在吃智商稅
說實話,這個價格已經超出了人們對於泡麵的定義。畢竟43元的價格完全超過了絕大多數飯店的價格,包括知名度比較大的味千拉麵。
無論是泡麵,還是拉麵,只要是速食產品,它的味道在被壓縮排包裝袋之後,很難有堂食的那種口感。
人們喜歡泡麵的初衷就是方便和便宜,不過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還是便宜。
因為大部分選擇泡麵的原因主要是為了替代火車上面亦或是服務區銷售的飯菜。我們以綠皮車為例,一份簡單的快餐,味道非常一般,價格要在15元以上。人們為何不選擇非常便宜的泡麵呢?
同樣,當泡麵的價格超越了口味不錯的實體店的時候,人們恐怕很難不選擇味道更好的實體店,而不是方便食品。
這種產品的最佳銷售物件就是那些有錢又充滿好奇的年輕人,他們會好奇43元的泡麵到底是什麼味道,不過銷量不會很大。
相較而下,我更加贊成統一的湯達人系列,即使價格更高了,依然低於10元錢,照樣在價效比上具有很大的優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99 字。

轉載請註明: 泡麵不再“方便”,價格從4元漲到了43元,這是在吃智商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