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智利南极基地暴发新冠疫情?病毒可能在冰川中长期留存吗,会有多大危险?

据智利《第三版时报》最新报道,智利的南极基地暴发疫情,36人感染新冠病毒。
关注者
1,089
被浏览
1,157,896

112 个回答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危机,南极可能永久备份新冠。

据智利《第三版时报》22日报道,智利的南极基地暴发疫情,36人感染新冠病毒,自此新冠病毒已席卷世界7大洲。

然而和以往的情况不一样,南极爆发新冠的后果要严重很多,如果不及时消毒,那么将让全人类处于威胁之下。

因为病毒的典型特点是怕热不怕冷,在低温下,病毒可以长期保存,实验室中常规保存病毒的办法就是零下80℃,如果永久的保存可以放在零下196℃的液氮中,这是经过了多年验证的结果,就是低温可以保存病毒。

而且这个保存期限,到目前来看,没有上限,比如典型的就是之前西伯利亚的冻土融化后释放出了3万多年前的病毒Mollivirus sibericum,依然具有感染性,而且和地球上的已知病毒相差巨大[1]。


之前我国的青藏高原也在冰川中发现了许多新病毒。

图源 @星球研究所[2]

新冠病毒在南极爆发,南极的温度非常适宜保存病毒,那么病毒可以长期停留在南极,尤其是如果这些患者有户外活动的话,那么病毒会随着气溶胶以及户外的排泄物和垃圾等最后永久停留在南极。

那么如果未来有人去南极活动,就有可能携带上这些新冠,甚至会随着冰川融化飘荡到其他地方。

南极发现的病毒[3]

我们不可能全人类都注射新冠疫苗的,而且即使现在这批人注射了,过段时间疫苗的有效力会下降甚至归于零,未来的新生儿等他们不可能总是注射新冠疫苗的,那么这些人在新冠面前就是抵抗力不足的。

可以说,这种情况下,南极的新冠就像一个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样悬在了全人类的头上,我们不知道南极会封存多少病毒,不知道这些病毒会何时何地被何人携带最后来到全世界,那么我们将一直战战兢兢的防御。

因此希望全球集中力量去把南极的新冠病毒杀灭,否则将承担无限的后果。

【1】Mollivirus sibericum

【2】 @星球研究所 关于青藏高原病毒的回答冰川中的古老病毒,全球变暖释放后,具体危害可能怎样?有什么防治措施?

【3】南极病毒López-Bueno, Alberto, et al. "High diversity of the viral community from an Antarctic lake."Science326.5954 (2009): 858-861.

简单说一下我的观点:新冠病毒不太可能在南极长期存活。


一些答主提到了新冠病毒在寒冷条件下可以保存很久,这一点没有问题。像我以前做实验,一些细胞和抗体长期保存的话,都是放在液氮中的,液氮在常压下的温度是零下196℃,地球上没有那个地方比这更冷了。

(突然想去回答一个问题——被液氮滴到手上是种怎样的体验)


新冠病毒在高温下会很快失活,25度常温在体外也活不了多久,但是在低温条件下可以长期睡觉。比如这是新冠的表哥SARS。

其实对于大多数病毒来说,都是怕高温而不怕低温,科研人员以往也经常在冰川中发现成千上万年前的病毒,比如今年科研人员在西藏高原距今15000年的冰川中,发现了许多古老的病毒,还有28个新的病毒群(不过这些病毒是否还有活性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些病毒的发现对我们发现地球的气候变迁和生物学演变有重要意义。


但为什么新冠病毒不太可能在南极长期存活呢?


因为南极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物理消毒手段——紫外线。

南极紫外线强的原因有几个,第一个是南极是世界第一大高原(这点存在一定争议),高原地区紫外线普遍更强。第二个是南极上方现在有个臭氧层空洞。

南极因为地区气候寒冷,对流不明显,平流层更接近地面,受氟氯烃这类对臭氧层有破坏的化学物质影响更明显,所以大家听的都是南极臭氧层空洞。


这是NASA卫星的臭氧层照片。我打叉的地方就是这次出现新冠疫情的智利Bernardo O’Higgins科考站,是智利在南极的四个永久科考站之一。

臭氧层相当于地球的防晒霜,而臭氧层空洞会让紫外线直接照射地表,南极的紫外线强度是地球上最高的。


另外你是不是感觉这几天冻的一笔,因为中国现在是冬天,对面的南半球现在则是夏天。

而南极内陆是极昼。


也等于说,这个2480万平方公里的紫外线灯将会晒上几个月。


想想都刺激啊。


O’Higgins科考站所在的位置比较外围,但是紫外线强度也比较大,日照时间也显著高于低纬度地区。根据它附近另外一个科考站——美国Palmer科考站的数据,每年12月底1月初紫外线强度达到巅峰。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隐藏的知识点,南极的紫外线不仅强度大,其紫外线类型对于病毒的存活也是不利因素。


紫外线(ultraviolet rays, UV)有三种类型,根据波长可分为:

-UVA(320-400 nm)

-UVB(280-320 nm)

-UVC(200-280 nm)

并非所有波长的紫外线都能很快杀灭病毒。通常来说,到达地面的几乎都是UVA和一小部分UVB,而UVC绝大部分都会被臭氧层吸收。但是,主要起到杀灭病毒作用的却是UVC,因为RNA病毒的紫外线吸收峰在250nm波长处,所以UVC也是市面上消毒紫外线灯的主要波段。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使得南极地表的UVC明显多于地球上其他地方。


南极有没有病毒呢?有,南极的冰川中跟西藏高原古里雅冰帽一样存在病毒,但是病毒藏得很深。古里雅当时的冰芯往底下打了309米,南极的冰芯打得更长,南极的vostok冰芯长3623米,时间回推至42万年前。

古里雅冰猫

在南极,只有深藏在地表以下至少数十米的冰芯中,病毒才可以长期存储,而在南极地表由于强烈的紫外线,病毒是存活不了太长时间的。



当然2000年后,南极臭氧层空洞受人类影响已经很小了,因为随着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生效,氟氯烃已经被严格限制使用了。南极的臭氧层在慢慢恢复,每10年增加1%~3%,预计到21世纪中叶这个空洞会补好。现在的臭氧层空洞是季节性变化的,主要是南极持续低温和强劲的绕极风(circumpolar winds)下形成。


所以说在南极,

人呆得了的地方和地球上其他地方没啥区别,可以做有效消毒(喷酒精啥的);

人呆不了的地方,紫外线能帮你搞定。


不过新冠病例在南极出现,影响肯定还是有的,主要是会影响正常的科考活动,以往制定好的科研计划肯定要推迟了。


而对南极原住民——企鹅应该不会有啥影响,因为新冠病毒需要通过ACE2受体才能进入宿主,而鸟类虽然有ACE2受体,但是于人类及哺乳类的有差异,因此现在出现新冠感染的动物,全都是哺乳类(猫、狗、水貂等)的,还没有鸟类被感染的报道。


总而言之,

人类活动促进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人类活动又导致新冠病毒的大流行。

现在新冠病毒到了南极,

我有种斗兽场里两只猛兽互相厮杀的赶脚。


只能说新冠病毒点儿比较背,这个时候去南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