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是“碧目紫髯”?

孙坚应该是地道的汉人,吴国太姐妹也应该是汉人因为孙策 和刘备他媳妇都正常。为什么就渣权长得不一样?要说马超那边的人有可能接触到西域的色目人,东吴那边也…
关注者
315
被浏览
436,941

32 个回答

看到题主的问题备注,我忍不住来回答了……

@Adolf

快来看!

其实东吴是可以接触到色目人的,而且后来孙权也亲自接见过外国友人。我们来看张星烺先生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

这里的“大秦”,指的就是罗马帝国。

那么,外国人了解中国吗?了解。

希腊人拖雷美《地理书》详细记载了中国的事情。

那么他怎么记载中国的呢?

赛里斯国即是中国。

那么,在孙权未出生的时候,有外国友人来吗?有。

这帮子魔术师从缅甸北上,过东吴,到达朝廷献艺,几十年络绎不绝……

而孙权生于182年……

╮(╯▽╰)╭

吴夫人笑而不语。

我啥也没说!我真的啥也没说!










(最后推论仅为脑洞,切勿当真!)

作者:雁默

链接:

黃鬚紫髯,皆我族類 - 雁默的文章 - 知乎专栏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張遼問吳降人:「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是誰?」降人答曰:「是孫會稽。」(三國志 ·吳主傳 裴注引《獻帝春秋》)


演義載關羽遭禽時罵孫權「碧眼小兒,紫髯鼠輩」,案正史,碧眼純無根據,紫髯則只見於裴松之所引的《獻帝春秋》。漢族本無紫髯,顯然是胡人特徵,換言之,孫權可能有胡人血統。

鬍鬚顏色與眾不同者,還有曹操兒子曹彰:


太祖喜,持彰須曰:『黃須兒竟大奇也!』」裴松之引《魏略》曰:「彰須黃,故以呼之。」


鬍鬚色黃,也是胡人特徵,可參考「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鮮卑(釋黃鬚鮮卑奴與白虜)。陳寅恪,隋唐史大家,對胡族有深入的認識。鮮卑,羌,從中國東北到西南,種類繁多,血統複雜,與匈奴之間也有難以明確區分的問題,於此不詳述。陳的分析認為赤鬚與膚白,綠瞳為西部鮮卑人的特徵,而赤與黃指的是同ㄧ類顏色:


「(王)敦正晝寢,夢日環其城,驚起曰:「此必黃鬚鮮卑奴來也。」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狀類外氏,鬚黃,敦故謂帝云。」(晉書-明帝紀)


燕代地區是指黃河以北的廣大遊牧區,南北朝的北魏拓拔鮮卑即發跡於此,陳據此認為晉明帝之母極有可能是鮮卑人。特別說明ㄧ下,並非所有居於燕代地區的都是鮮卑人或都是胡族,陳的邏輯是闡明,其母若生於胡族眾多之處,而其子也有胡族遺傳特徵,則其母很有可能為胡族。有趣之處在於,西晉是儒漢文化非常徹底的朝代,而帝室卻有胡族血統,現代的漢人須知,中國這個概念,並非以血統區分,而是以文化區分,自古以來即是如此,你我都有可能有胡族血統,少數民族也有可能有漢人血統。


那麼曹操自豪的黃鬚兒,在陳的追索下,自然也有胡族血統,曹彰的親兄弟就是曹丕,曹植與曹熊,但他們的母親卞皇后是琅琊開陽人,不像是胡族眾多之地啊?陳舉兩點推論其說: 1. 卞皇后 「本倡家,年二十,太祖于譙纳后为妾。」(三國志,魏志-武宣卞皇后傳)


2. 晉明帝之父司馬睿本為琅琊王,而其母荀氏來自燕代,則卞氏也有可能是自燕代流落到琅琊,後來又流落到譙縣的鮮卑人。


再推論 「荀氏與卞氏都曾在琅琊居住,這不是偶然的,可見琅琊的鮮卑人不少」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p82)。 也就是說,曹魏帝室,也是鮮卑之後。司馬懿巧取豪奪曹魏江山,但他們的後代,ㄧ樣都有鮮卑血統。百年後,慕容鮮卑,拓拔鮮卑,宇文鮮卑又搶回這舞台了。


那麼,用與陳寅恪同樣的方式,是否可推論孫權有胡人血統?其母吳氏「本吳人」。吳楚之地的胡族與黃河以北又不同,前述的赤鬚,碧眼,膚白這些特徵與「紫髯」來自類似的胡族嗎?唐詩裡或許有些線索:


「摩遮本出海西胡, 琉璃寶眼紫髯須」 (唐。張說。蘇摩遮)


唐代詩人常常描述胡人特徵,琉璃寶眼紫髯須,很能說明為何正史無載孫權碧眼,演義卻將碧眼紫髯聯想在ㄧ起。重點在於「海西胡」,海西對漢代人而言,指的是大秦,也就是歐洲的羅馬帝國:

「永寧元年,撣國王雍由調復遣使者詣闕朝賀,獻樂及幻人,能變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撣國西南通大秦。」(後漢書。西南夷傳)


撣國在今天緬甸境內,與東南亞最接近的西邊,是印度,因此也有論者認為大秦是指南印度。須知,早在古希臘時代,亞歷山大大帝擊敗波斯帝國後即遠征到印度邊境,印度與中亞波斯,西域乃至歐洲早有聯繫,因此印度人的血統也很複雜。隋唐歷史也是中國與印度有明確來往的時期,從僧徒取經的路線可知從西北的西域,西南的東南亞皆通印度。而所謂海西胡對中國人而言,不見得就能很明確地指稱其為歐洲人或中亞人,因為古人看他們的長相是ㄧ樣的,就像白人至今無法分辨中國人,日本人與韓國人在長相上的差別ㄧ樣。因此,所謂碧眼,高鼻,紫髯這類特徵有可能是波斯人,印度人,甚至歐洲人。唐詩尚有些紫髯線索:


「紫髯胡雛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騣高」(唐。岑參《衛節度赤驃馬歌》)

所謂胡雛,是漢人對胡人的蔑稱:


「(石勒)年十四,隨邑人行販 洛陽 ,倚嘯上東門 。 王衍見而異之,顧謂左右曰:‘向者胡雛,吾觀其聲視有奇志,恐將為天下之患」 (晉書。石勒載記上)


這裡的胡雛指石勒,後趙建立者,羯族。羯人的特徵是「目深」,「高鼻」,「多鬚」,這些都是中亞人的特徵,有興趣者可參考晉書。石季龍載記。根據陳寅恪的研究,羯人就是月氏人。而月氏在大約兩漢時代,在波斯與北印度建立了貴霜帝國。而石勒的石,本石國之意,石國為康居枝庶,也就是羌渠,是匈奴十九種之ㄧ。康居位於今天哈薩克南部ㄧ帶,在大月氏以北,也是中亞遊牧民族。


「 安祿山初以範陽偏校入奏,氣驕蹇, 九齡謂裴光庭曰:‘亂幽州者,此胡雛也。」 (新唐書·張九齡傳)


被罵胡雛者,大名鼎鼎的安祿山,也是中亞人之後,父親是粟特人,母親是突厥人。粟特人是世界歷史上有名的商人之國,足跡遍佈歐亞,粟特人的發財之道之ㄧ,就是靠中介中國的絲綢等商品到歐洲。再看ㄧ首:


「君不聞胡笳聲最悲,紫髯綠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猶未了,愁殺樓蘭征戍兒」 (唐。岑參 – 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


挺為明確,胡笳這樂器是哪裡來的呢?西域。 曹操在赤壁之戰那年,將蔡文姬從匈奴那裡贖回來,才情四射的蔡文姬就作了ㄧ首「胡笳十八拍」。


綜合以上,所謂紫髯胡雛,大約是指中國以西的中亞民族。而東吳的地理位置,也並非沒有與中亞聯繫的可能,事實上,古代中國的海路交通至少至西漢時代已經開通:

「海南諸國,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大海洲上,相去或四五千里,遠者二三萬里。其西與西域諸國接。漢元鼎中,遣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百越,置日南郡。其徼外諸國,自(漢)武帝以來皆朝貢。後漢桓帝世,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貢獻。及吳孫權時,遣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通焉。」(南史。夷貊上-海南諸國)


羅馬與印度經由海路到達中國,日南郡屬交州。早在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時期),南越投降漢廷,置南海等九郡,顯示從印度半島經海路至交州,已然有很長ㄧ段時間,而從印度來的商人或使者,不會只有印度人,重商的中亞人搞貿易是不落人後的,換言之,在東吳的碧眼紫髯人,較可能是從海洋的彼端來的。


孫權的父母從籍貫上來看都無法明證其家族有胡人血源,但史冊ㄧ句「向有紫髯將軍」使人不得不追究原委,但上窮碧落下黃泉,這類推論終究無法確鑿。「獻帝春秋」作者不明,留下來的文字加加減減也不過ㄧ兩百字,真偽難辨。關羽罵孫權為「貉子」,是中原人對江東人全體的蔑稱,屬於文化上的鄙視,但不曾讀到哪位針對他的紫髯做文章,或許這真的只是ㄧ場誤會,也可能在中原黃鬚紫髯者所在多有,並不構成輕蔑的理由。如果當時社會普遍對有胡族血統的漢人習以為常,那麼民族融合早在五胡十六國以前,已有ㄧ段歷史,希望這是真的。


雁默

20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