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汉语文字)_百度百科

[yì]
汉语文字
展开5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易(拼音:yì)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7]。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双手捧一器皿向另一个器皿倾倒液体的样子。“易”的常用义为改变、改动。双向的改变即交换。“易”又表示容易,引申为认为容易、轻视。交易、变易的“易”古代读入声,难易的“易”古代读去声。 [17]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笔
JQRR [2]
仓    颉
APHH [2]
郑    码
KROD [2]
笔    顺
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撇、撇
字    级
一级(编号:1088) [7]
平水韵
入声十一陌、去声四寘 [3]
结    构
上下结构
总笔画
8(部首4,部首外4)
四角号码
6022₇
统一码
U+6613 [2]
注音字母
一ˋ
造字法
象形字或会意字(存疑)
异体字
㑥、𡱿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1]
“易”字的甲骨文有繁、简二体,现代所见的“易”是由繁体甲骨文的简化形体演变而来的。易在繁体甲骨文中写作图1、2、3等形,字形模拟双手拿器皿把里面的水注入另一个器皿里,图2、3字形则是省去双手的样子。
过去,学者们对这类没有简化的形体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饶宗颐先生认为这类字形模拟倒水于皿,疑“盥”字。郭沫若先生认为是“”的异体字,表示水满溢出。徐中舒则认为这是“赐”的本字,字形模拟两酒器相倾注承受之形,据此分析,“易”本义是“给予”的意思。在金文中,“易”常作赏赐的“赐”。从字形、字义上看,徐中舒先生的解说是较为可信的。
该字构形中的繁系通行时间为商代到西周,图5的金文毫无疑问是由繁体甲骨文演变而来的,而图4则是把另一个器皿和双手省去了。简体甲骨文作图6、7等形,是繁体甲骨文的简化写法(截取器皿中靠近鋬的部分和器中的液体,而省去其他部分),金文中的图8、9据此演变而来。这种对会意字截取部分偏旁或笔画的简化方式在古文字中是常见的,除此之外还有“法”“为”等。春秋时期或将左边的一个水点拉长连到右侧的笔画上作图10,图12则是简系中为追求美观而有意繁化的结果。《说文解字》篆文(图13)把表示“水”的小三斜画拉长使其与表示有耳的器壁之形的笔画相连,再把加了饰画圆点与器耳之形的笔画规整化,规整化后的上部笔画则跟“日”字形体混同,整个形体出现较大的讹变,致使许慎对其形义做出“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的错误分析。这完全是据小篆笔势的望形生训,其失同其释“为”为母猴,其实汉代时“易”字已失去笔意,许氏也拿不准三说何说为胜,故一并录出。 [1] [16] [17]
从以上所举字例,可见其形体繁简迭出,变化较多。但是,不管如何变化,其演变脉络还是十分清晰的。
在甲骨文中,“易”用作“变易”,如卜辞常见的“易日”即意为“变天”;又用作“赐予”,用作“容易”。金文中多用作“赏赐”“容易”。“易”的传世文献用义虽然较多,然细细寻绎,亦不外是其甲、金文的已有用义和派生义。“易”的以上意义皆由甲骨文金文“倾倒、倾注”的意向发展而来。倾倒、倾注的直接结果是动作的对象(液体)在量上有了变化(减少或增加),故可引申为“变易、改易”,倾倒、倾注意味着双方的行为和动作对象的变化,故可引申为“交易”;倾倒、倾注意味着将液体给了承受者,对施予者来说相当于“赐予、赏赐”(甲、金文中“赏赐、赐予”均作“易”,“赐”是后起的分化字);倾倒、倾注也意味着施予一方在量上的减少(变轻);故“易”又有“轻、轻易”义,再引申为“容易”。 [16] [17]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动词
换;交换
exchange;
replace
《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章炳麟《致段祺瑞书》:“北都政变,以暴易暴者数矣!”
贸易;交易;以物易物
改变;更改
change
《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清·方苞《狱中杂记》:“狱词无易。”
易名;变易;易帜;移风易俗;不易之论
蔓延;传播
spread
《尚书·盘庚中》:“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曾运干正读:“易,延易也。”
《东观汉记·杜林传》:“绝其本根,勿使能殖,畏其易也。”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绪言:“于是路德新教出焉,顷刻而易天下。”
治理;整治
renovate;
dredge
《孟子·尽心上》:“易其田畴,薄其税敛。”
《乐府诗集·郊祀歌》:“易乱除邪,革正异俗。”
轻视
make light of;
despise
《韩非子·五蠹》:“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
《新唐书·哥舒翰传》:“禄山见翰责曰:‘汝常易我,今何如?’”
种植
清·唐甄《潜书·惰贫》:“严氏故有土一亩,易桑。”
形容词
做起来不费事(跟“难”相对)
simple;
easy
《诗经·大雅·文王》:“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唐·岑参《秋夜宿仙游寺南》诗:“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
巴金《探索集·世界语》:“世界语是易学易懂的,这是人造语的长处。”
简易;容易;轻易;易如反掌
平坦
level
《战国策·秦策二》:“自殽塞、溪谷,地形险易尽知之。”
汉·枚乘《七发》:“羁坚辔,附易路。”
和悦
amiable
《诗经·小雅·何人斯》:“尔还而入,我心易也。”
平和;平安
《易·系辞上》:“辞有险易。”
《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
平易近人
异;不相同
《国语·晋语五》:“今阳子之貌济,其言匮,非其实也。若中不济,而外强之,其卒将复,中以外易矣。” 韦昭注:“易,犹异也。”
三国·嵇康《难自然好学论》:“不待借而后有,此必然之理,吾所不易也。”
轻率
《孟子·离娄上》:“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快;急速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又加范氏焉,易之亡也。”
名词
古代指阴阳变化消长的现象
《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 韩康伯注:“阴阳转易,以成化生。”
古代卜筮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
《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修《易》,序《书》,制作《春秋》,以记帝王之道。”
古代占卜官名
《礼记·祭义》:“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郑玄注:“易,官名。”
卜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凶祸福
《儒林外史》第十回:“陈和甫道:‘卜易、谈星、看相……晚生都略知道一二。’”
弹奏弦乐器拽法之一,即中指向外,拨动琴弦
元·熊朋来《瑟谱》卷二:“易,剔,中指向外。”
通“埸”。边界
border
《易·大壮》:“丧羊于易。” 陆德明释文:“易作埸,谓疆埸也。”
《荀子·富国》:“观国之治乱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
《汉书·礼乐志》:“吾易久远,烛明四极。”
州名,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
《新唐书·窦建德传》:“王之大将高士兴抗罗艺于易南。”
易水(水名。在河北省西部。源出易县境,入南拒马河)的简称
明·徐间志《读书札记》卷二:“易,出代州,经保定之易州、安州至高阳,下与曹、徐、滋、沙诸河合。”
姓氏用字。参看主词条“易姓
副词
表示同样,相当于“
《素问·骨空论》:“扁骨有渗理凑,无髓孔,易髓无空。”
动词
同“赐”。给予
《商君书·错法》:“夫离朱见秋豪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乌获举千钧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 [8]《汉语大字典》 [9]

古籍训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九】【易部】羊益切(yì)
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祕書》説:日月爲易,象陰陽也。一曰从勿。凡易之屬皆从易。 [4]

说文解字注

“蜥易,蝘蜓,守宫也”注:虫部蜥下曰:“蜥易也。”蝘下曰:“在壁曰蝘蜓,在艸曰蜥易。”《釋魚》曰:“榮螈,蜥蜴。蜥蜴,蝘蜓。蝘蜓,守宫也。”郭云:“轉相解,博異語,别四名也。”《方言》曰:“守宫,秦晉西夏謂之守宫,或謂之蠦𧓋,或謂之蜥蜴。其在澤中者謂之易蜴。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東齊海岱謂之螔䗔。北燕謂之祝蜒。桂林之中,守宫大者而能鳴,謂之蛤解。”按,許舉其三者,略也。易本蜥易,語言假借而難易之義出焉。鄭氏贊《易》曰:“《易》之爲名也,一言而函三義: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按,易、彖,二字皆古以語言假借立名,如象即像似之像也,故許先言本義,而後引祕書説,云祕書者,明其未必然也。
“象形”注:上象首,下象四足,尾甚微,故不象。羊益切,十六部。古無去入之分,亦以豉切,今俗書蜥易,字多作“蜴”,非也。按,《方言》蜥易“其在澤中者,謂之易蜴”。郭云:“蜴音析。”是可證蜴即蜥字,非羊益切。《小雅》:“胡爲虺蜴。”毛傳曰:“蜴,螈也”。《釋文》:“蜴,星歴反,字又作蜥。”《説文》引《詩》正作“蜥”。毛語正與《方言》合。《方言》易蜴“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謂在澤中者也。螈即虫部之“蚖”字,蛇醫也。陸璣云:“蜴一名蠑螈,水蜴也,或謂之蛇醫,如蜥易。”然則蜥易者統名。倒言易蜥及單言蜥者,别其在澤中者言也。
“祕書説曰:日月爲易”注:祕書謂緯書。目部亦云:“祕書瞋从戌。”按,《參同契》曰:“日月爲易,剛柔相當。”陸氏德明引虞翻注《參同契》云:“字从日下月。”
“象侌昜也”注:謂上从日象陽;下从月象陰。緯書説字多言形而非其義,此雖近理,要非六書之本,然下體亦非月也。
“一曰从勿”注:又一説从旗勿之勿,皆字形之别説也。 [10]

广韵

以豉切,去寘以 ‖ 易聲賜部(yì)
易,難易也。簡易也。又《禮》云:“易墓非古也。”易謂芟除草木。以豉切。又以益切。六。
【校釋】易墓非古,見《禮記·檀弓上》。
羊益切,入昔以 ‖ 易聲錫部(yì)
易,變易。又始也,改也,奪也,轉也。亦水名,出涿郡安閻山,見《水經》。亦州名,《漢書》趙分晉得中山,秦爲上谷郡,漢置涿郡,隋爲易州,因水名之。又姓,齊大夫易牙。又盈義切。 [12]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部】 易;部外筆画:4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並音亦。《説文》: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祕書説:日月爲易,象陰陽也。《易·繫辭》:《易》者,象也。疏:《易》卦者,爲萬物之形象。又:生生之謂易。註:隂陽轉易,以成化生。疏:隂陽變轉。《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註:易者,揲蓍變易之數,可占者也。孔穎達《周易正義》: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朱子·周易本義》:《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
又《易·乾卦》:不易乎世。註:不爲世所移易也。
又《易·繫辭》: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公羊傳·宣十二年》:交易爲言。註:交易,猶往來也。
又《書·堯典》:平在朔易。傳:謂歲改易。
又《禮·祭義》:易抱龜南面。疏:占易之官也。
又《史記·項羽紀》: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註:正義曰:開張易舊處。
又姓。《姓氏急就篇》:易氏,易牙之後。
又水名。《水經》:易水出涿郡故安縣閻鄕西山。
又州名。《廣韻》:趙分晉得中山,秦爲上谷郡,漢置涿郡,隋爲易州,因水名之。
又《廣韻》《集韻》《韻會》以豉切。《正韻》以智切,並音異。《易·繫辭》:乾以易知。疏:《易》謂《易略》。
又《易·繫辭》:辭有險易。註:之泰則其辭易,之否則其辭險。疏:易,説易也。
又《禮·檀弓》:易墓非古也。註:易謂芟治草木。《孟子》:易其田疇。註:易,治也。
又《禮·祭義》: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
又《公羊傳·文十二年》:俾君子易怠。註:易怠,猶輕惰也。
又《公羊傳·宣六年》:是子之易也。註:易,猶省也。
又《論語》:喪,與其易也,寧戚。何晏註:和易也。朱傳:易,治也。
又《爾雅·釋詁》:平、均、夷、弟,易也。註:皆謂易直。疏:易者,不難也。
又《莊子·刻意篇》: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
又《史記·禮書》:能慮勿易。註:易,謂輕易也。
又《韻補》:叶余支切。《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 [11]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
日本
韩国

书写提示

书写提示
“日”窄“勿”宽。“日”,居上居中。“勿”,“勹”从上、右包围下两撇;𠃌(横折钩)的横段在横中线下侧,竖钩段略向左下斜行,钩尖抵竖中线;三个撇笔斜势一致,长短不一。 [14]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五寘
开口呼
次浊
以豉切/盈义切
0je
入声
二十二昔
开口呼
次浊
羊益切/以益切
0jɛk
集韵
去声
五寘
船/常
开口呼
全浊
是义切
ʥiɛ
去声
开口呼
次浊
以豉切
0iɛ
入声
二十二㫺(昔)
开口呼
次浊
夷益切
0iæk
礼部韵略
去声
以豉切
入声
夷益切
增韵
去声
以豉切
入声
夷益切
中原音韵
入声作上声
齐微
齐齿呼
全清
i
去声
齐微
齐齿呼
全清
i
中州音韵
平声
江阳
移江切
去声
齐微
应计切
入声作去声
齐微
银计切
洪武正韵
去声
二寘
次浊
以智切
oie
入声
七陌
次浊
夷益切
oiək
分韵撮要
阳去
第三几纪记
阳入
第七英影应益
(参考资料:汉典 [5] [13]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d
i̯ĕɡ
先秦
王力系统
ʎ
ǐe
先秦
董同龢系统
d
jeɡ
先秦
周法高系统
r
ieɣ
先秦
李方桂系统
r
igh
西汉
东汉
jiei
jiei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0
iĕ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j
ǐe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0
je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0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ji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0
ǐɛ
(参考资料:汉典 [5-6]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备注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i
51
去声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i
21
去声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i
55
去声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i
35
去声
容易
i
213
阳平
交易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i
13
去声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ɿ
53
去声
容易
ɿ
53
去声
交易
iəʔ
4
入声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i
55
去声
统读
ieʔ
4
入声
“交易”旧读
晋语
太原
i
45
去声
统读
ieʔ
2
阴入
“交易”旧读
吴语
苏州
ji
31
阳去
容易
jiɪʔ
23
阳入
交易
吴语
温州
ji
22
阳去
容易
jiai
212
阳入
交易
湘语
长沙
i
45
阴去
“容易”文读
i
21
阳去
“容易”白读
i
24
入声
交易
湘语
双峰
i
33
阳去
容易
i
13
阳平
交易
i
35
阴去
赣语
南昌
i
21
阳去
容易
it
5
阴入
交易
客家话
梅县
i
52
去声
容易
it
5
阳入
交易
粤语
广州
ji
22
阳去
容易
jɪk
2/22
阳入
交易
粤语
阳江
ji
54
阳去
容易
jɪk
54
上阳入
交易
闽语(闽南片)
厦门
i
33
阳去
容易
33
阳去
容易
kue
33
阳去
“容易”俗读
ɪk
5
阳入
“交易”文读
iaʔ
5
阳入
“交易”白读
闽语(闽南片)
潮州
i
35
阳上
容易
koi
11
阳去
“容易”俗读
ek
4
阳入
“交易”文读
iaʔ
4
阳入
“交易”白读
闽语(闽东片)
福州
ei
242
阳去
容易
kie
242
阳去
“容易”俗读
4
阳入
交易
闽语(闽北片)
建瓯
i
44
阳去
容易
i
24
阴入
交易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