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人洗澡、排便」與成就感,養老護理員的職業選擇 - 新浪香港

「幫人洗澡、排便」與成就感,養老護理員的職業選擇

給老人穿衣、洗澡、喂飯、人工排便……日複一日的工作單調又繁重,在很多人看來,養老護理員的工作並不是那麼有吸引力。養老護理員短缺,長期從事養老服務的人才佔比低,也是當下養老服務行業面臨的現實。

但是,仍然有人選擇留在這個行業,他們中有「90後」,也有人已經幹了10年。是什麼讓他們選擇並留在這個行業?他們有著怎樣的故事?

「被愛、被需要的感覺,激起了我的熱情」

李冰 29歲 從業6年

對養老院而言,20多歲的年青人是分外珍稀而明媚的元素。陽光下,這位盤著頭髮的女生站在一群坐在輪椅上的老年人中間,雙手高舉著紅色毛巾,通過擴音器用歡快的聲音喊著節拍,簡單的毛巾操在她活力滿滿的肢體和聲音表達中,充滿了感染力。

李冰帶老人們在花園里做活動。受訪者供圖李冰帶老人們在花園里做活動。受訪者供圖

在樂成老年事業投資有限公司雙井恭和苑這家養老院里,住了300位年齡在85-95歲之間的老年人,29歲的李冰很年輕,但也是一個在養老護理員一線紮根6年的「老人」。如今,她已是公司的一名養老護理主管。

這一切源自一次社會實踐。在北京政法職業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就讀期間,她在一次社會實踐中去了養老院,帶老年人做活動,「當時體會到那種被愛、被需要的感覺,激起了我從事養老行業的熱情。」畢業後,李冰到日本留學攻讀老年學科,學成後就職於日本一家綜合性老年福祉中心。一年後,李冰放棄了留在日本工作的機會,回國從事養老事業。

在養老院工作,李冰的同事多為「叔叔阿姨」,同齡人很少。「我們這份工作,薪資待遇很難吸引年青人,一天要工作12小時,還實行兩班倒,需要值夜班,照顧老人的工作性質也會讓不少人望而卻步。」李冰覺得自己能堅持下來,是因為工作帶來的成就感。「或許有些工作更輕鬆,待遇更好,但我做的事很有價值,我喜歡這份工作,所以願意堅持。」

成就感源於被愛、被需要,源於院里老人對她展露的微笑,更源於老人們身體狀況和生活質量改善帶來的成就感。

85歲的陳奶奶入院時有認知功能障礙,生活不能自理,不願與人交流。李冰為陳奶奶量身製定了照護方案。她創新開展「自有員工一對一關懷照護」工作模式,讓一位細心、耐性、語言表達能力強的護理員貼身照顧,使陳奶奶逐步敞開心扉。李冰還為她設計了全面的康復鍛鍊計劃、個性化食譜與進食計劃,促進身體康復,保障營養攝入。

在陳奶奶身體和心理狀態逐漸好轉後,李冰實施認知療法,陪陳奶奶看老照片回憶往昔,鼓勵陳奶奶參加喜歡的文藝活動,結交新朋友,減少孤獨感,還每天抽出半小時專門陪伴陳奶奶。

從需要喂飯到自主進食,從臥床到可獨立使用輔具行動,陳奶奶的意識逐漸清醒,精神狀態越來越好,臉上的笑容也日益增多。「我盡最大努力幫助陳奶奶,幫助院里其他的長輩,讓他們的生活更有質量,每次看到他們發自內心的笑容,我都感到很溫暖。」

李冰已經想好,她還要繼續在一線汲取經驗,再去學習深造,未來要一直在養老行業深耕。

「一線工作沒有那麼恐怖,把握機會向上發展」

韓慧澤 29歲 從業7年

從一線養老護理員到培訓學校代教再到養老院護理部副主任,韓慧澤在養老服務業走出了一條對年青人而言頗有借鑒意義的職業發展之路。

豐台嘉祥敬老院,護理部副主任韓慧澤正在檢查護理人員的記錄。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豐台嘉祥敬老院,護理部副主任韓慧澤正在檢查護理人員的記錄。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2016年,韓慧澤從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成為一名養老護理員,在北京一家養老院工作。

日複一日地給老人穿衣、洗澡、喂飯、人工排便……剛開始實習時,韓慧澤並不適應這份工作。「在這個行業中,沒有性別之分,不管照護的對像是男是女,我們都得上手。這對當時戀愛都沒談過的我來說,還是有些尷尬,比如在給男性老人洗澡、排便的時候,內心也會有一些抗拒。」

韓慧澤還遇到了一位對護理員高要求的老太太,照顧好這位老太太是她實習期間遇到的最大挑戰,也是她從業以來最為珍視的經歷。「那位奶奶對我們要求很高,給她提供的服務沒有按照她的要求完成的話,她就會生氣,會說我們,我和實習的同學進她的房間都很犯怵。」比如,老人要求四季的衣服要分類裝進不同包裹,貼好標籤;床單要鋪得嚴絲合縫,不能有褶皺,尤其是格紋床單,鋪好時,線與線之間要平行。

韓慧澤記得,當時為了照顧好這位老人,她專門找一直照顧這位奶奶的護理員「取經」,做了好幾頁筆記,標註了注意事項。第一次去給老太太泡腳時,韓慧澤又緊張又害怕,擔心惹老人生氣,還提前在手上打了「小抄」,寫了關鍵步驟,包括提前用手感知調好水溫、逐個腳趾擦洗、洗腳水要倒進馬桶不能弄濕地面……好在沒出差錯,韓慧澤出門時如釋重負。

通過細緻認真的工作,韓慧澤得到了這位老人的認可,她離開那家養老院時,老太太很是不捨。「其實在一次次接觸和服務中,我發現奶奶並不是想為難我們,也沒有提什麼額外的要求,我們只要把分內的工作做好,就能讓她滿意。」在正式工作後,韓慧澤一直以這位奶奶的要求嚴格自律,爭取把每一處細節都做到盡善盡美。

韓慧澤的工作得到了認可,於是從2017年開始,她一邊在一線照護老人,一邊給同事開展培訓,組織考試、評分。2018年,她成為一名代教老師,為養老護理員提供培訓。後來韓慧澤來到現在就職的豐台嘉祥敬老院,從護理部助理做起,工作側重培訓,之後成為護理部副主任,負責養老院養護工作,對護理人員進行管理、檢查和監督。

豐台嘉祥敬老院,韓慧澤與老人交流。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豐台嘉祥敬老院,韓慧澤與老人交流。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基於親身經歷,韓慧澤很想告訴正在讀類似專業的學生,一線工作沒有那麼恐怖,適應後就能做好,照護好老人、讓他們的生活質量提升,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而且,養老機構很珍惜專業對口的學生,會提供職業發展機會,所以,要在工作中提高、完善自己,把握住機會向上發展。「在養老這個朝陽產業中,只要能堅持住,就會有很不錯的發展前景。」

「對老人付出,收穫是對等的」

焦改順 52歲 從業10年

今年52歲的養老護理員焦改順,已經從事這一職業10年。她很喜歡這份工作,對老人付出,收穫是對等的。

焦改順目前就職於朝陽區望京街道寸草春暉養老照料中心,這裏的老年人以失能失智為主,照顧起來很辛苦。每天早上7點,焦改順從夜班同事手中接班,給三至五位老人做好餐前準備,之後協助老人用餐,包括喂飯、打鼻飼等。接下來,她需要推著老人去大廳參加活動,午飯後,她要攙著或抱著老人上床午休,下午再去參加活動,晚上照顧老人用餐、看電視、洗漱、休息。一天12小時的固定日程中,還穿插著多次加餐、協助喝水或上廁所等。

重覆的工作枯燥而困難,尤其是失智老人難以交流,對人戒備心很重,會抗拒與人接觸。有的老人一開始特別牴觸她,甚至會打人、咬人,需要護理員付出更多的時間和耐性。「在老人很戒備我的時候,我會先摸摸他們的手,給他們一個微笑,釋放善意,再耐性地提供服務。」經過精心的照顧,雖然老人可能還是無法分辨出她是誰,但見到她,還是會展露微笑。

焦改順從業期間,經常會有老人住進養老院後,兒女想接回去或短暫帶回家住,老人卻不願回去。

去年三月初,患有老年癡呆的殳奶奶住進了養老院,她能走路,但是處於失能失智狀態,非常缺乏安全感。殳奶奶喜歡講過去的事,焦改順除了日複一日精心照料,還抽出時間陪伴她,聽她回憶往事,「咱們要順著老人說,不管他們說的事情已經講了多少次,都不要打斷他們,不要說‘你以前說過’這種話,老人很需要陪伴和傾聽。」殳奶奶還喜歡越劇,焦改順就從影片平台上搜越劇給她看,老人跟著唱時,她也會錄下來給老人看,老人對這種互動很是喜歡,對焦改順也非常依賴。

今年元旦,殳奶奶的兒子要接她回家小住一週,離開養老院時,她很不捨,在家只住了三天就回到了養老院。「老人一旦喜歡上我們這裏,就不願意離開,家裡沒人能像我們這樣長時間陪伴他們,他們會很孤獨。」焦改順說,看到老人離不開她,她也特別激動,感覺受到了認可。

在這一行,焦改順能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首先是因為她喜歡和老人相處。「我從小和家裡老人生活在一起,看到老人就感到很親切,我也像對自己父母一樣對待他們,我非常熱愛這份工作。」對她而言,照顧老人,可以得到報酬和情感上的滿足,付出和收穫是對等的。

「每天上班,就是從家裡回到另一個家」

徐梅花 59歲 從業4年

59歲的徐梅花是一個開朗的人,喜歡唱歌,還愛拍短影片併發到網上,每天都樂嗬嗬的。4年多以前,她來到密雲河南寨村1號幸福晚年驛站,成為一名養老護理員。

在此之前,她曾在工廠上班,也做過保潔員。「我公公之前生病在家,一直都是我照顧著,人都有老的時候,我有照顧人的經驗,就來做了養老護理員。」目前,這家養老驛站住著25位老人,多為自理和半自理的高齡老人。三位養老護理員負責照料,實行24小時倒班制度。

每天早上不到七點,徐梅花騎著單車到達驛站,門口大長椅上總是坐著幾位老人,都是在等著她來。見她進來了,老人們會笑著打招呼,「你早」「你來啦」,對徐梅花來說,這就像回家有父母迎接自己一樣,每天上班,也就是從家裡回到另一個家。

老人們對徐梅花的認可和喜歡,就體現在這樣的溫馨日常中,而這也是因為徐梅花日複一日的耐性陪伴和細心照料。

早上,她會觀察老人們的衛生情況,為老人沐浴、換洗衣服。下午就給老人剪指甲、理頭髮、刮鬍子,還會組織文娛活動,比如唱歌、做養生操。「我會帶老人們唱他們年輕時喜歡的歌,比如《東方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會把這些錄成影片,給老人和家屬看。」對徐梅花來說,陪老人唱歌、拍短影片,都是緩解工作壓力的方式。

她的工作並不輕鬆。「和他們溝通需要把內容掰碎了說,比如有的老人患有老年癡呆,我剛領他去吃了飯,在回去的路上,他又說自己還沒吃飯,我就得耐性地幫他回憶、向他解釋。」徐梅花說,在這樣的冬天,有時候她給老人穿好棉襖,老人非要脫了出門,也需要她哄老人穿夠衣裳。「沒有足夠的耐性,真是幹不下來。」

為了更好地服務老人,除了取得中級養老護理員證書外,她還考取了中醫護理員證書,刮痧、按摩她都會。一直以來,她都像照顧自家長輩一樣照顧驛站里的老人。有位鄭奶奶,由於腦梗後遺症,住進驛站的時候無法行走。徐梅花就針對性地幫她控制飲食,扶著鄭奶奶一點一點下地挪步,如今她已經能在院里獨立遛彎。

還有一位老太太,家屬覺得病情嚴重,家中難以照顧,就送來驛站。徐梅花細心地給老太太翻身、抱她坐上輪椅、推她出門。後期,老人歲數大了,幾乎只能臥床,徐梅花還是和同事一起,把老太太抬到輪椅上,蓋上被子,推她出去曬太陽。「我覺得能出去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比時時刻刻躺在床上好,能讓老人活得更舒服一點,就這樣,老太太又挺了挺長時間的。」徐梅花記得,老太太去世時,家屬抱著她哭著說:「得虧您精心照顧,要是在家(老太太)早走了。」

如今已是59歲的徐梅花,照顧起人來卻依舊利索。「只要身體允許,我很願意一直幹下去。」

新京報記者 葉紅梅

編輯 白爽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