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盤點「東京2020奧運」(中):「奧運遺產傳承」是徒有其表嗎? | Nippon.com
  • Home
  • 深度報導
  • 徹底盤點「東京2020奧運」(中):「奧運遺產傳承」是徒有其表嗎?

徹底盤點「東京2020奧運」(中):「奧運遺產傳承」是徒有其表嗎?

東京2020 運動 社會

東京奧運與帕運這一國家級體育盛會雖已閉幕,卻留下一些為奧運而建的比賽場館設施。很多設施已經預計將虧損運營,今後能否盈利也很不確定。往屆奧運設施成為「負面遺產」的例子數不勝數。儘管如此,東京仍計畫重建新的體育設施。建設熱潮過熱會不會給將來留下禍根?

東京都修建永久設施課題堆積如山

我們來盤點一下為了舉辦本屆奧運與帕運,東京都修建了哪些永久設施(括弧內為相關費用)。

一共六個場館:▽東京水上運動中心(567億日圓)▽有明競技場(370億日圓)▽海之森水上競技場(303億日圓)▽皮划艇項目中心(78億日圓)▽大井曲棍球場(48億日圓)▽夢之島公園射箭場(9億日圓)。

其中,預計能夠盈利的,是可作為演唱會場地使用的有明競技場,預計每年的收益為3億56萬日圓。但剩下的5個場館全部無法實現財政平衡,估計1年的赤字總額將達到10億857萬日圓。

那些臨時場館的前景也不明朗。原本奧運結束之後要全部拆除,但目前也有一些設施擬繼續保留下去。有明體操競技場是用東京奧組委的預算修建的臨時場館,工程造價最終達到了205億日圓,是起初預估費用的兩倍多。奧運結束之後,東京都政府將租來作為展覽場館使用,為期10年左右。舉辦滑板等奧運項目的有明城市運動公園,同樣屬於臨時場館,但不會完全拆除,而是正在研究奧運後從其他區域遷來部分設施,將其作為「有明遺產區域」保留。

從確定舉辦奧運至今,8年已經過去了,奧運現在也終於結束。可是,場館設施的再使用計畫卻還沒有定論,這不能不讓人擔心。

會有人出面使用國立競技場嗎

最讓人擔心的,是徹底改建的國立競技場。從設計階段開始,國立競技場就遭遇挫折。來自伊拉克的女建築師紮哈·哈迪德設計的國立競技場方案,工程總造價將遠超設計創意方案徵集時設定的1300億日圓。如果按照最初方案修建的話,總費用將超過3000億日圓。之後,建設規模被縮減,預算也壓縮到了2520億日圓,但奇特的外形設計陸續遭到日本國內建築師的非議,最終哈迪德的設計方案被取消。

取而代之的,是日本著名建築師隈研吾團隊的方案,工程總造價控制在1569億日圓,主打「森林體育場」的概念,強調與周邊環境和諧並存,在場館四周種植了許多綠樹。2019年11月竣工的國立競技場,看臺能容納6萬8000名觀眾。雖然最終是空場比賽,但總算順利舉辦了奧運與帕運。

但問題在於,今後如何再利用?管理國立競技場的日本體育振興中心(JSC),計畫引入「特許經營方式」,將國立競技場的運營權出售給民間企業。但由於奧運延期一年舉辦,接盤企業的選定工作也被推遲。

一度有個方案,建議拆除田徑跑道,增設觀眾席,將其擴充為一個可容納8萬名觀眾的體育場,專門用於舉辦球類比賽。但是,足球方面沒有一家J聯賽俱樂部願意將國立競技場作為大本營,橄欖球方面則另有正在推進的秩父宮橄欖球場重建計畫。相反地,考慮到收益,如果用於舉辦音樂會,還不如留下田徑跑道,便於搬運器材。因此,改造成球類專用體育場的方案就這樣擱淺了。

根據日本體育振興中心的估算,預計每年需要花費24億日圓用於維護管理國立競技場。如果不能儘快找到接盤的運營主體,需要承擔的費用會越來越多。另外,此前神宮外苑軟式棒球場曾做過一番臨時改造,鋪設了奧運田徑比賽訓練用的輔助跑道。原計劃在奧運結束之後,將神宮外苑軟式棒球場暫先恢復原狀,以後再改建為廣場。不過,國際田徑聯盟已向日本方面提出,希望2025年在國立競技場舉辦世界田徑錦標賽。如果確定舉辦,訓練用的副跑道如何安排又將成為一個問題。

借奧運之機推動神宮外苑二次開發計畫

仔細分析一下本屆奧運使用的場館設施,就會發現有不少場館並非是必須修建的。比如,老國立競技場明明還能使用,卻被拆除完全重建。同在江東區,已有東京辰巳國際游泳館,卻還是新建了東京水上運動中心。賽艇方面,埼玉縣明明有戶田賽艇場,卻又在東京臨海地區新修了海之森水上競技場。作為「復興奧運」的象徵之一,曾打算使用宮城縣登米市的長沼賽艇場,但最終未能實現。

東京為什麼要新建這麼多比賽場館呢?而奧運之後規模龐大的神宮外苑(包括國立競技場在內)二次開發工程項目,正在規劃之中。大概是想繼舉辦東京奧運和重建國立競技場之後,一口氣重新改造這片區域吧。

神宮第二球場與國立競技場隔路而立,不久後將被拆除,在原址新建全天候的有屋頂橄欖球場。現在的秩父宮橄欖球場也將拆除,修建新的神宮球場。並計畫將現在的神宮球場拆除,在原址上修建中央廣場。

神宮外苑二次開發工程項目,由日本體育振興中心和宗教法人明治神宮、三井不動產、伊藤忠商事共同推進,包括修整聖德紀念繪畫館前的軟式棒球場和網球場周邊設施,建造內含商業設施和寫字樓的大廈。目前,涵蓋大部分新橄欖球場的一期工程將於2028年完工,新神宮球場將於2031年竣工。整片區域的工程預計要到2036年才能結束,甚至可能更晚。

與「可持續發展」的宣傳相去甚遠

比賽場館設施因為老化而將其全部拆除、重新修建,這種方式是否適合今後的日本呢?在經濟高速成長的時代,不斷建造新的設施可能沒有問題,但如今,每個地區都已經擁有一定數量的場館設施了。

日本進入低速成長期,少子老齡化進一步發展。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也令人憂慮。在這樣的時期,通過重建設施獲利的應該只是一部分企業而已。如果公共設施的維護管理出現問題,其赤字只能用國民稅金去填補。所以,不應該重複拆除和新建,而是應該把舊有的設施好好修繕加以利用。

東京奧運一直強調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但從這些與比賽設施相關的一系列舉動來看,要說是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做貢獻,兩者顯然相去甚遠。

2026年,日本愛知縣和名古屋市將共同舉辦相當於「亞洲版奧運」的亞運會。札幌市也已提出申辦2030年冬季奧運。而日本原計畫爭取的2023年在日本舉辦女子世界盃足球賽,現在已經退出了申辦。

日本通過舉辦「東京2020奧運」,應該已經切身體會到了舉辦大型賽事的巨大負擔。希望通過申辦大賽來充實完善各地的比賽場館設施,激發經濟活力,這種互動模式必須從根本上重新審視了。

標題圖片:7月31日,國立競技場(左下)和神宮外苑一景。與國立競技場相鄰的神宮第二球場將被拆除,神宮球場和秩父宮橄欖球場也將被拆除新建(時事社直升機拍攝)

東京2020年奧運會帕運會 東京奧運 帕運 國立競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