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軟銀集團巨虧398億美元,創曆史記錄! - 新浪香港

日本軟銀集團巨虧398億美元,創曆史記錄!

  作 者丨江月

  編 輯丨陶力

  圖 源丨圖蟲

  5月11日,日本軟銀集團公佈截至3月底的2022財年業績。對科技產業的集中投資,令該公司旗下“願景基金”在當年虧損398億美元,創出有史以來的曆史記錄。

  軟銀集團首席財務官後藤芳光在業績簡報會上稱,軟銀在2022年採取四招應對艱難市場行情,其中包括將持有超過20年的阿里巴巴股票清倉套現,對阿里巴巴的投資令軟銀合計獲得9.7萬億日元收益(約合723.6億美元)。

  展望2023年,科技投資的行情有所轉暖,年內軟銀將逐步恢復投資意願,但“攻守”博弈依然將在十分謹慎的態度下進行。在本次業績發佈會上,該公司還闡述了對AI投資的看法,或成為未來投資的重要方向。

  科技投資業務一年虧損398億美元

  在軟銀集團的業務版圖中,科技投資佔據大約一半規模。以願景基金一期、二期為主的這塊業務,在2022年拖累軟銀出現巨額虧損接近400億美元。

  2022財年里,軟銀集團全年營收6.57萬億日元(約488億美元),同比增長5.6%;淨虧損達到9701.4億日元(72億美元),較2021財年1.7萬億日元的虧損有所收窄。

  這主要是受到了願景基金的拖累。2022財年,願景基金的投資虧損達到5.3萬億日元(折合約397.7億美元),較2021年虧損3.6萬億日元大幅擴大。

  軟銀集團成立於1981年,雛形是日籍韓裔人士孫正義進行電信、網絡生意的貿易公司,時至今日已經成為一家擁有電信公司、半導體公司以及投資業務的混合產業綜合企業。

  軟銀集團在2017年5月成立願景基金(Vision Fund),募資1000億美元;2019年7月,二期成立,但募資規模不到540億美元。連同2019年成立、成立規模大約在數十億美元的拉美基金,上述1000多億美元基金被投向互聯網零售、教育、金融科技、醫療健康等領域,“科技感”是這三隻基金的關注重點。

  回到2022財年的報表,願景基金遭遇重挫。僅在第一財務季度(4-6月),單季度虧損達到227.45億美元。隨後,在第二、三、四財務季度中,投資虧損分別為99.6億美元、51.85億美元、18.8億美元。上述數字相加合計397.7億美元。

  事實上,願景基金曾經給軟銀集團帶來巨額盈利,在2021財年第一季度,也就是2021年6月底達到663.74億美元。但時至2023年3月底,這三隻基金卻帶來累計投資虧損85.24億美元。

  如果剖析具體虧損來源,可以看到二期基金盈利水平欠佳。一期基金一共向市場上投資了896億美元,其中上市公司占307億美元,非上市、未退出公司占349億美元,已退出公司占240億美元。截至2023年3月底,可以看到退出部分的價值已經上升至451億美元,上市公司部分價值萎縮至206億美元,而等待上市的公司價值大約為353億美元,合計1010億美元。換言之,經曆近6年的運營後,一期基金的累計盈利是上述現值和成本的相減,為114億美元。

  然而,2019年成立的二期基金儘管在最初投出了502億美元,但時至2023年3月末僅剩下319億美元的價值,虧損達到183億美元。

  願景基金通過兩期投資,一共進行了400多筆投資,每一筆投資都需要具體的投資團隊照看。雖然看似“雞蛋分散在不同籃子裡”,卻過度集中於新經濟和科技行業,導致在2022年的多種風險中抗壓力不足。

  四招挽救財務報表

  那麼,軟銀又是如何平衡集團財務報表,將集團淨虧損額較前一年更壓縮呢?在5月11日下午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軟銀集團首席財務官後藤芳光稱,主要採取了四招應對艱難時局,包括精簡業務、全面防守、套現和增強報表韌性。

  第一,軟銀集團進行了精簡業務,尤其是將對阿里巴巴的持股進行清倉式出售,套現4.6萬億日元(約343.1億美元)。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4月監管申報文件顯示,軟銀在一季度通過預付遠期合約出售了價值約72億美元的阿里股票,將對阿里的持倉降至只剩3.8%,遠低於最高時的34%。去年,軟銀曾大手拋售了200多億美元的阿里股票。

  對阿里的持倉比例,也令軟銀在此前將阿里當作一家合併報表的子公司算在財務賬目上,但如今沒有這個必要了。關於這筆投資,後藤芳光特意強調,軟銀自從2000年入股阿里巴巴以來,投入僅74億日元,但最終卻套現9.7萬億日元,在超過20年的時間里獲得了高達57%的IRR(內部回報率)。

  第二,有鑒於糟糕的市場環境,軟銀在2022年喊出“全面防守”的口號。在行動上,自從在第一財季做出22億美元投資後,軟銀隨後幾乎進入“靜默”階段,幾乎暫停了投資。

  第三,“變現”,也就是努力推動手中的公司上市,或出售股票。2022財年中,軟銀推動了Goto、delhivery、symbotic、getaround等四家公司上市,並通過出售Uber、DoorDash、Coupang、商湯、Paytm、Guardant、貝殼等公司的股票套現77億美元。

  第四是增強報表韌性,包括增加現金儲備和降低負債率。據介紹,軟銀已將杠杆率(LTV)從上年度末的20.4%降低至11%,而令現金倉位從2.9萬億日元上升至5.1萬億日元。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大家擔心債務對我們的影響。”後藤芳光直面了市場的擔憂。事實上,自從2022年初美聯儲啟動加息以來,高利息成本是推動新興產業崩塌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包括導致相關債券跌價、融資成本上升等不利影響。

  對此,後藤芳光強調,軟銀的債務在利率負擔上是有所控製的。“我們有77%債務是固定利率的,另外只有14%是美元浮動息率,9%是日元浮動息率。”此外,他又強調:“隨著加息,債券會跌價,我們會採取回購,同時我們目前沒有積極的募資計劃。”

  2023年守為主攻為輔

  回顧2022年,後藤芳光稱其“不平凡”,因此軟銀採用了“完全防禦”的策略。展望2023年,他透露了軟銀再次“進攻”的意願,發力點將在AI帶來的機遇上。

  軟銀數據顯示,在2023年,截至5月8日,納斯達克和路透風險資本指數分別增長11.7%和12.2%。這反映科技投資出現了回暖。此外,VIX指數也下降到了16.8並趨於穩定。

  然而,這家投資巨頭是否認為回暖趨勢將持續呢?答案是否定的。後藤芳光給出的看法是:“市場趨於冷靜,但地緣危機仍讓人擔憂。”

  幾番談及“攻”和“守”,後藤芳光一再強調目前的不確定性,用疑問句問道:“真的到了同時進行攻和守的階段嗎?”

  唯有談及AI革命時,他才鬆口表示,希望能繼續在AI中抓住機遇,延續成立公司的初衷。“我們的初衷就是讓人們通過信息革命獲得幸福,如今,每個行業都被AI重新定義了。”後藤芳光稱。

  自從2022年11月出席第二財季業績發佈會後,軟銀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孫正義便從公眾視線中消失,埋首於推動100%控股子公司Arm的上市。而在軟銀看來,人工智能時代,Arm所在的半導體行業就是重要的引擎。“早在2017年,孫正義就預測過有一天人們會用AI來分析數據和推理,到時候半導體會扮演重要角色。”後藤芳光稱。

  軟銀透露,Arm已經向美國上市監管機構以秘密方式遞交了上市申請文件F-1。市場預計,軟銀會在市場轉暖時擇機推動Arm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

  “雖然有人還質疑,但AI已經來了。”後藤芳光稱,他還稱,正在觀察AI超過人類智慧的那個“奇點”何時到來。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李睿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