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馆/画廊/美术馆/中古书店/CD店?

本题来自知乎圆桌 »城市发现·香港 ,更多香港相关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关注者
5,034
被浏览
245,758

32 个回答

香港这个级别的城市连个像样的艺术博物馆都没有,那个M+估计还要再等半辈子,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但香港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品市场,苏富比佳士得在香港的拍卖总量仅次于纽约伦敦,就好像香港股市一样,企业都不是香港本地的,可是都选择在这里交易,这溢出的效应就是香港有非常多很好的画廊。这些画廊好像是博物馆的不同展厅,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的功能就类似于停货的码头。

下面这个文章可以帮助你在2个小时逛5个画廊,或者是6个小时逛20个画廊。香港地方太小,你在北京过个马路的功夫,香港已经去了三个画廊。

我会在每个画廊的介绍下面放一副我觉得有代表性的作品。

1,毕打街以及附近

毕打街大楼在中环地铁站出口,也就是Abercrombie Fitch的楼,一栋楼里可以看到四个画廊,非常方便,全世界应该都不会有这样集中密集的地方了:

Gagosian Gallery,全球首屈一指的画廊,时不时就有贾科梅蒂,杰夫昆斯之类的顶级艺术家。现当代为主,推荐原因就是必须去。



汉雅轩 Hanart Gallery,中国现当代的教父张颂仁的画廊。最近看到的艺术家还有我非常喜欢的唐少刚。遥想八十年代,张先生买曾梵志的画时,一幅画才几千块人民币呢,现在就随随便便几千万了。


Lehman Maupin,这个画廊那也不错,经常有一些实验性的作品,其中的装置艺术还有视觉艺术都不错。是那种作品让你记很长时间,但是不会买回家的作品。我在这里碰到过Adrian Brody!



Pearl Lam,这一家画廊很奇葩,总是展一些艺术家喜欢把垃圾做成装置艺术。比如以前有个英国画家把厨余弄在画布上,还有把碎木头弄在画布上,推荐原因是了解更多元的世界。




在街对面还有佳士得拍卖行的show room,可以看到全球顶尖艺术家的作品,不过数量比较少。如果你对中国书画有兴趣,还可以走远一点去荣宝斋(长江中心)看一看那些黄永玉齐白石张大千或者去雪厂街看看季风轩里的丁熊泉艾敬赵无极之类的。下面这个是徐累的。



此为中区画廊一游(已经提到八间画廊),主要覆盖一些已经比较有成就的艺术家,进入画廊十有八九你是可以叫出艺术家名字的。通常他们都是中国艺术家的海外代理或者是外国艺术家的亚洲代理。我觉得真的都还不错,你买Lv手断了不妨上楼看个画,也算是丰富视野。


二,荷里活道

从毕打街往上走,就慢慢来到荷里活道,画廊太多了。我就选一些我觉得还算不错的介绍一下。

首先是一画廊,这个在荷李活道一号,我觉得非常不错,中国现当代为主,外国的当代年轻画家为辅。老板同吴冠中是世交,也是吴冠中的代理。老板的二儿子是方力申,对的就是那个艺人。我很喜欢的的是他们家的庞均,我在另外一个答案中有详细讲他的山水画。

艺术品原作的价值在哪里? - 昭公子的回答


有一个不知道该不该提,但是这个画廊其实是一个地图店,Jonathan Wattis。我在这里

如何利用半天时间尽可能地游玩香港? - 昭公子的回答

有提到他们。我算算已经在那里花了好多钱。从来没有收过广告费。

可是这里最有逼格的存在就是Jonanthan Wattis开的地图店,在中区警署的旁边,买各种老地图,有1860年英国杂志出的北平插图,没有标注以色列的世界地图,有殖民地时期印度支那的风景油画,这店开了好几十年,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知名的古卷以及地图专家。如果你是上知乎的人,那你没有理由不喜欢这里。你不觉得在香港买一个1890年的英文版手绘北平内城地图是比买个降价香奈儿手袋逼格高很多的事么?这才是叫来香港购物!

然后是Parkview芳草地,就是北京那边的分店。主要都是一些小有成就的艺术家。北京那个主要做国内,香港这就国际化一点。有一点拍卖纪录,这个地方最大特点就是大,香港极少看到有这么大的画廊,差不多有两百平米吧。有一个重要的规律是这个画廊的男性画家都是帅哥,两个老板也是上了年纪的意大利帅哥。仓库里有赵无极。



在坚道上面有一个叫art supermarket - 画廊老板叫Michael, 就住在画廊里面。顾名思义就是主攻一些大众的,新兴艺术家的作品。我觉得总的来说还是有很廉价的感觉,很有繁复的匠气,我这么说未必就是苛刻的贬义。老板住在这里,所以总是开门,而画廊很好找,因为门口就是一个大型涂鸦 by Monsieur chat.


La Galerie我非常喜欢 - 是香港少有的摄影画廊,在过去开了不到一年,但是人气非常不错。摄影这种艺术形式在亚洲落后一些,主要是藏家不太愿意买这种,但是这个画廊很勇敢,两个老板是法国艺术家,连英文都说不好,不过东西都很好看,从那种老胶片到用手机拍的,从技术控到题材好的都有,我非常喜欢这个画廊。


街对面有一个Kumquat Gallery,主要做的是日本版画。明显看到的就是奈良美智以及草间弥生的作品,这些是在是不用多说了吧? 画廊里长期驻扎着一个小混混的collage artist,日本人,不太说英文,可以参观他现场创作的过程。还是比较新鲜的。



Karin weber - 开了20年的老画廊,很多时候头脑发热做一些很冷门的展览,占着现在是在pmq对面的位置好,开始做一些更不知所云的东西。好处就是时常有香港年轻人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看的知名艺术家都与我们有时空距离的,可是香港年轻人的东西就好想是你高中特别牛逼的同学画了一副惊人的画做了一个神奇的手工,与你的生活还是有关联性的。(有时还有政治意味较强的展览)



Ora Ora 我也一定要说一下。老板Henrietta是香港画廊协会的当家,组织活动是有一手的。推一些香港的水墨画家,其中我个人很喜欢他们家派瑞芬,是王无邪的弟子。有一些水墨画的剪贴是比较创新的,比如下面这个。




这是soho的7家我喜欢的画廊,溜达完也就是两个小时左右。其他没有提到的还有Wellington, Opera, Connoisseur, Whitestone等等画廊,都还是比较不错的画廊。如果你不想自己一个人瞎逛,也可以找别人带你去,就是Accidental Art有提供一个每周六普通话画廊游,适合初级中级朋友。可以看到最新的行程啦。点击下面就可以看到视频。

Accidental Art 之 Soho画廊游 http://v.qq.com/page/a/q/m/a0195zz7nqm.html?ptag=v_qq_com%23v.play.adaptor%233

我已经写了15家了,有空再继续更新上环和黄竹坑吧。

有人问我巴塞尔怎么样,我已经写过啦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怎么样? - 昭公子的回答

小思誠意推薦兩家獨立書店給你!

(一)森記圖書公司

「獨立書店」對老一輩人來說,是傳承;對新一代來說,是堅持。

來說說森記吧。森記在香港算是一個響噹噹的名字。

1978年,陳琁初來香港,就應聘到開業不久的森記圖書公司工作。在內地時,陳家住在廈門,陳琁的父母親都是集美航海學院的教師。文革期間,父親被下放,母親則被派到圖書館做管理員。小陳琁於是有機會在圖書館裏度過童年,因禍得福,發現了閱讀的快樂。

所以,在書店工作的她,雖然收入不高,但是樂在其中。1980年代初期,森記的老板準備移民海外。有一天,他把陳琁叫到跟前說:「以後這家店就由你來做老闆吧。」

陳琁說:「我是很想做老闆,可是我不夠錢盤下來。」

老板拿出一張存折,對陳琁說:「不用你現在給錢,從今往後賺了錢,就存到這張存折裏,慢慢把錢給我。」陳旋就這樣成為了老闆。

大概是因為這個承諾,這些年來,雖然業主也加租一倍,但她仍說:「我一直有個信念,從來沒想過有一日會不做,再辛苦也會捱下去。雖然經營困難,但我好想告訴別人讀書好重要,不可以一日無書」。就這樣,她堅持了34年。

森記應該算是所有書店中藏書量頗大的一家,有1.5萬本舊書,一直堆到天花板。除此以外,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這裡收養了30多隻流浪貓。

書店開在很偏僻的北角,位於一棟很破舊的大廈底層。第一次探訪時,書店還未開門,在門口等了又等。書店一開門,店裡的貓便走出來尋找可以安睡的地方。瞬間,整個地下道已經滿滿都是貓。

雖然書店裡的貓貓很多,但和大家卻和諧地相處著,因為店主在書店的各個角落都安放了貓貓睡覺的枕頭,棉窩等等,還細心的寫上友情提醒:請不要打擾貓咪睡覺。比較兇的貓貓,則在脖子上掛上了「我是惡貓」的牌子。所以,貓貓,可以自由地睡在地上,睡在書上,睡在書架上。

這裡不文藝,不寬敞,甚至條件有那麼一點不堪,但只要你開口,店主便會耐心地為你推薦,天文地理都可以無話不談。這樣有人情味的鋪頭也只有森記這樣開了三十多載的老店才有,它比任何東西都要美得多。

老書店,需要我們更多人的支持。

森記圖書公司:北角英皇道193號英皇中心地庫19 號

( 友情提示:探訪請保持安靜,不要打擾貓貓,並且帶走幾本書吧 )


(二)Boos & Co.


要說香港的獨立書店,Books & Co.絕對是我最愛的一家。

當第一次知道它時,地址中的「半山」兩字讓我大為驚訝,什麼?半山竟然有一家書店?爾後看到書店的相片,只一張,那種久違的「就是它了」的感覺竟浮上心頭。這時,心中的疑惑更大了,什麼?半山竟然有一家這樣藝文氛圍濃郁的書店?!

那天天氣雨後初晴,我踏著興奮的腳步走上了去書店的路途。我坐在雙層巴士的上層,看著陽光一縷一縷穿過葉縫灑下地面,港島的山路很窄,老外牽著狗兒散步,三三兩兩的學生穿著校服走過,隱於鬧市區一角的日式餐廳、西餐廳都在安靜地營業著,那一刻,心裡是久違的寧靜。

我喜歡書店,尤喜歡二手書店。喜歡氾黃書頁散髮出來的陳舊氣味,喜歡木地板木窗臺的老式佈置。喜歡扉頁上前任書主留下的淺淺字跡,也喜歡摩挲舊書封面時的滄桑手感。想到要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午後,去一家舊書店打發一下午的時光,便忍不住地會心一笑。

巴士在附近的道路停下,左右張望,拐上一條僻靜的山道,路上沒甚麼人,一眼望去,蔥蔥郁鬱的大樹遮擋住炎熱的陽光,巴士站前,零星居民邊翻著報紙邊等車,喔~ 這裡多美。

走著走著,竟沒有發現自己已經到達了書店門口,一回頭,才看到。很奇妙的,它並沒有把自己藏在巷弄之中,妳卻隨時會錯過它。這就是那種「大隱隱於市」的感覺吧。

紅磚外牆、舊式格子窗門髹上墨綠油漆,高掛起來的黑色鐵皮小招牌寫著「Books & Co.」,一切都很簡潔。這裡是傳統半山區,附近都是住宅和學校,沒有遊客,路過的都是附近居民和學生,書店就好像是融進了這環境裡一般,讓你覺得那麼舒服。

而站在它的面前,我已經在心裡說了很多次的「太棒了」。

推開門走進書店,舒服的民謠已經傳到耳邊。店員微笑著招呼我進來,書的氣味已然飄蕩在空氣中,很多很多的書,整齊地堆放在走廊間,幾個咖啡座椅,心目中理想的獨立書店不就是這般模樣嗎?


這是一家書店。

所以窗臺上自然堆滿了書。陽光正好,路人在門口的公車站等車,而一窗之隔的我,竟走進了另一個美妙的世界。

雖然坐落於半山,但這裡的書一點都不貴,英文書比中文書多一些,而且看得出也是經過挑選的。書架上的書整整齊齊地擺著,沒有故作姿態,只有店主用心的分類。它沒有好像其他書店一樣標上歷史、政治、文學,但妳仔細看,會看得到店主的用意。

喜歡這裏寬闊的樓底、柔和淡黃的光線以及高眺的黑桃木書架,書本或置於櫃子裏,或於窗台上,或就地堆疊成山,還以為是走進了別人的書房。「希望進來的人感覺像被書堆包圍一樣。」店主James曾經說過,他還說「其實每本書好看與否、暢銷與否、新與舊,作者也花了很多精神去寫,每本書都有生命,當他們走在一起時,會有種氛圍,是個很有智慧的環境。」

在這裡,你絕對可以感受得到。

點了一杯熱巧克力,挑了個有陽光的位置坐下。用手掌緊緊包裹著微笑遞來的瓷杯,感受文字和咖啡的溫熱。

妳會很甘願坐在這裡,她就是有這樣一種魔力,讓妳在倉促的步伐間,慢下來,再慢下來,看看手中的文字,看看高高的書架,看看寬敞的開放式廚房,看看路上的行人,那一刻會好像忘記了自己在快節奏的香港,那一刻只覺得是坐在朋友靠窗的書桌前而已。

三點時,一位客人走進來,店員微笑地問要吃些什麼嗎?客人說要義大利麵。過了一會,店員端著做好的義大利麵說:「給妳加了一些分量,肚子餓了吧。」

聽到這段對話,我也跟著笑了。

供應咖啡的書店,其實並不算多。但是Books & Co.做的很好,它的桌椅就在書架邊,伸手就可以拿到,「喝杯咖啡看本書」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生活滋味,而不是文藝青年用來裝模作樣的手段。

在這裡,除了書,售賣的只有自家製作的簡易食物。所以,沒有商業化,它只是一個街坊式的後書房。

James說過:「希望這裏是舒適、平易近人的,有食物、輕音樂,並非學術性。閱讀需要時間消化,你要挑選、要仔細看,不自覺便享受一個下午。」

它就是這樣一個地方。你不覺得,這才是生活在一個城市該有的風景嗎?


Books & Co. 半山柏道10號

[溫馨提示] 如要拍照者,請先徵求店員許可 :)



【不要攻略書,帶你看看我眼中的香港】


【大家可通過搜索微信公眾號:siben_photography 來關注|思藏館|獲取更多關於香港的小眾地方和故事喔】

官網:photography.si-ben.net/
公眾微信:siben_pho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