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疫情鬧得沸沸揚揚,令人惶恐不安,對於業務人員來說,其實正是提供服務的時機。安聯人壽菁品通訊處壽險顧問李美蓉表示,保險是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如果能在這個時候上門拜訪,為客戶檢視保單、說明權益,知道自己有後盾可以依靠的客戶就能夠安心許多,進而避免內心的恐慌。

但是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從一開始就瞭解客戶的需求,做好完善的規劃,才能夠帶出客戶的認同與滿意。李美蓉感恩公司優秀的數位系統帶來幫助,讓她可以有效管理從客戶處獲得的資訊,並且以此提供客戶優秀的服務。

 

先做好基礎,才能追求滿意度

如同學生想追求高分,必須先要打好基礎,業務人員想提高客戶滿意度的基礎,其實還是在於提供完善的服務,做好完整的規劃。因此在前期,充分的溝通交流十分的重要,因為在這個時候不但是讓客戶更加信任你、拉近彼此的距離,更是獲取客戶資訊的好時機。

在安聯人壽的商品中,投資型商品的比例較其他公司高,因此在「量身訂做」專屬保單這方面更加要求,畢竟保障型多買多保障,即使實在承擔不了保費而解約也不會損失太多,但是投資型商品如果沒有按照客戶需求規劃,一旦超出客戶的承擔能力,已繳的保費很有可能幾乎拿不回來,反倒對客戶經濟造成傷害。

因為有這樣的可能性,因此李美蓉在規劃前一定透過聊天或保單健檢等服務,瞭解客戶的家庭、收入、工作、興趣喜好等資訊,瞭解他們的承擔能力,並且從這些資料中發覺需求所在。而且在遞出建議書之後,也一定要再三與客戶商討確認,確保建議書內容確實符合客戶需求、客戶認知以及客戶的經濟承擔能力。

得益於公司提供的數位系統幫助,在輸入客戶資料之後能夠自動生成一份透過大數據統整而來的建議書,接著業務人員可以根據對客戶的瞭解先進行一次調整,再帶到客戶面前討論。

或許有些新人會覺得,反正都要再跟客戶討論調整,為什麼還要再多費一次功夫?其實關鍵在於帶給客戶「你懂我」的感覺。客戶看到建議書的內容大致符合個人需求,只會給予單純的認可,因為這是每位業務人員都必須要做到的事情,但如果在此之上還能根據客戶的偏好進行微調,讓建議書更精準甚至能夠一次到位,就能夠令客戶驚艷,也為客戶帶來了滿足的感覺。

當然想要做到這點,在業務人員講解建議書時,也必須適時點出哪些部分是根據客戶偏好而做的調整。比如在講解投資型保單的投資標的時,客戶的承擔能力與風險觀念適合A美元標的與B臺幣標的,但是因為客戶說過對金融匯率方面不敏感,並不喜歡買賣外幣,所以為他挑選了B臺幣標的。像這樣的簡單點出原因,就能夠讓客戶知道自己得到了服務,而且業務人員是細心的為他著想,對業務人員的認可與滿意就會油然而生。

「這一切的前提還是在於對客戶充分的瞭解,以及合理的保單規劃。」李美蓉強調,如果基礎沒有做好,即使想要錦上添花,也只會像泡沫一樣一戳即破,經不起市場的考驗。

 

成交後,依然要持續保持聯繫

保險業務人員在許多民眾心中印象不佳的原因,其中占比很大的一點就是「簽約前天天上門,成交後不見蹤影」的行為。誠然,從業務人員的角度看,大部分需要做的事情已經完成了,自然會將重心放到其他還未成交的客戶;但是從客戶的角度看,這卻是「只是想要賺我的錢才來找我」的證明。

成交之後,下一個服務環節就是理賠,但是許多新人卻容易忽略了成交後、理賠前保持聯繫的重要性。從利益面看,客戶依然有轉介紹與再購的機會;從情感面上,客戶都已將身家保障交付給業務人員,代表著已建立起某種程度的信任與熟稔,業務人員的態度卻反而不如成交前熱絡,此消彼長之下,客戶的想法自然會連結到業務人員的熱情只是來自要業績。

反之,如果業務人員把握成交之後這段時間繼續聯繫,客戶則會因為業務人員「已經拿到業績與佣金了,卻還是願意上門」,而認定業務人員沒有太多的功利感,確實是有拿出誠意與真心將客戶當成朋友,客戶滿意度又會更加升高。

而具體又該如何做?首先李美蓉會建議客戶在手機上安裝「安聯e服務Pro」與「安聯i健康」等APP,可隨時瞭解自己的權益,並且接收一些健康資訊。而如果她接收到了一些新資訊,認為適合某些客戶,她也會主動聯繫甚至上門拜訪,具體聯繫方式則視客戶的偏好而定。

若是在臺北,生活工作忙碌的人們可能會偏好於社群媒體如Line、Facebook的聯絡,偶爾有空再約出來一聚即可,但菁品通訊處位在熱情的屏東,更多的客戶期望業務人員上門拜訪,因此李美蓉也需要調整自己的行程,親自上門拜訪。

無論方式或媒介是什麼,重要的是讓客戶知道業務人員不會因為「無利可圖」放棄他們,而是會持續提供關注與服務。如果客戶需要業務人員的幫助,業務人員也應該抱持服務優先的心態,幫助客戶解決問題,若能因此得到轉介紹或再購自然是意外之喜,但最重要的還是完成自己提供服務的承諾。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