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代12位红顶商人和十大商帮以及代表人物_百科TA说
盘点古代12位红顶商人和十大商帮以及代表人物
作者  振武井传奇
阅读 2546赞 0

前言:

随着著名作家高阳的力作《红顶商人胡雪岩》的问世和传播以来。逐步有了著名作家朱秀海的力作《乔家大院》和著名剧作家吴国华的力作《大义秦商》(《那年花开月正圆 》)剧本以及著名政商观察家记者龙在宇代表作:《金牌投资人》、《掌舵》系列之的又一力作政商小说《天下商帮》的出版面世。

给历史上的商帮文化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展示了古代商人的家国情怀。

[1]作家高阳的作品《红顶商人胡雪岩》描绘了各色的人物,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情节环环相扣,悬念频频,引人入胜。此书在历史和故事间再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太平军李秀成兵围杭州,胡雪岩从间道潜出,购运大批粮食欲解危城之围,无奈城中清军因饥饿而无力突围接粮,杭州终为太平军雄师所下,王有龄自缢。胡雪岩转倚左宗棠,为其出谋划策,筹措军饷,镇压太平军。时左宗棠立意办洋务,以增实力,但钱财匮宪法,胡雪岩即以精细的谋划,与洋商谈判,借得巨额资金,力助左宗棠西征并办理洋务,从而开近代外债的先河。胡雪岩的作为,使他深得左宗的器重并出奏保荐,遂蒙廷赏,受二品顶戴,获赏黄马褂、赐紫禁城骑马的殊荣,成为晚清红顶商人。

[2]作家朱秀海作品《乔家大院》讲述了乔致庸用自己的机智和精彩的商战故事。在中国民族商业发展史上,“晋商”是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沉甸甸的名字,那些古老的当铺、钱庄、票号、商号,就是晋商留在历史上的符号和印记。在弘扬晋商诚信为本的商业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严肃主题下,以祁县乔家第三代人晋商子弟乔致庸几十年商海拼搏和奋斗的故事为中心,记述了乔致庸弃儒经商,主持“在中堂“家业,以“信义“为本将商业发展到极致,乔致庸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和在感情上的坎坷波折为衬托,充分展示出一代巨商传奇不平凡的一生。他们的诚信、节俭和开拓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写照《乔家大院》写的不只是一家一族的故事,而是整个晋商和民族魂魄的精华。以乔致庸为代表折射出的中国晋商的“仁义礼智信“。

[3]作家吴国华作品《大义秦商》 即《那年花开月正圆 》讲述泾阳茯茶的故事!其影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是丁黑执导的年代剧,由孙俪、陈晓领衔主演 。

该剧以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吴氏家族的史实为背景,讲述了清末出身民间的陕西女首富周莹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安吴家族的发家,是从经营茯茶起家,后有做官盐,算是官商,但是安吴家族却因门丁不旺,周莹后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其夫吴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吴家逐渐家道中落。周莹毅然决定代替故去的吴家父子重振吴家东院,偌大的家业落在她一人肩上。周莹任用贤能,多谋善断。在她的努力下,吴家东院重新拾起盐商生意,商铺遍及全国,另在全国设立了7个总号;不仅如此,周莹还将生意扩充到了蚕丝、棉花、棉布、药材、茶叶等方面,涉及面非常之广。周莹因此被慈禧收为义女,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慈禧返回北京后,饮用“泾阳茯茶”一时成为紫金城内外风尚。

[4]作家龙在宇作品《天下商帮》是继现代政商小说《掌舵》和《金牌投资人》系列之后的古代商帮文化历史巨献。

《天下商帮》描绘了明清时的京师重地,各省会馆云集。其中大多数会馆均以省籍划分,唯独山陕会馆,是由山西、陕西两省人士共同兴建。这背后的原因,正是一段激荡百年的商帮风云。明清两代,无论庙堂之高或江湖之远,都知道一句话:“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和徽郡三方之人。”明代初年,陕西商帮率先崛起,被誉为天下第一商帮。数十年后,邻省的山西商人开始崭露头角。一时间,陕商与晋商成为中国商界执牛耳者,无人能撄其锋。直到明代中叶,江南徽商奋起直追,天下商帮终成三足鼎立之势。

山陕一河之隔,自古便有秦晋之好的佳话。利用邻省之好,陕商与晋商常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时人将他们合称“西商”。遍布全国的山陕会馆,便是陕商与晋商结盟的见证。陕晋徽三分天下的中国商业版图延续数百年,始终未曾改变。

天下商帮描述了发生在陕西泾阳和四川阆中(保宁府)历史上成长中的主人公蒙元亨历经商帮风云行商天下最终成为名振陕晋川藏的壹品大商世家传奇。出身于商贾之家的蒙元亨,一心只想博取功名,对经商毫无兴趣。然而父亲突遭陷害,科举之路亦遭拦截,为了生存和复仇,他毅然决然踏上了经商之道。生意之路多舛,生存之路艰险!面对同行的竞争和构陷,蒙元亨如何凭借商道天赋险中取胜,战胜对手?遭遇官僚的勒索和压制,又如何利用政商智慧化险为夷,步步提升?蒙元亨经历过高山险路、劫匪索命,好几次都险些丧命在漫长的商旅中。但他一路过关斩将,抓住机遇,凭借在清廷征讨噶尔丹之役中出色的后勤服务,博得康熙的赏识,终于出人头地,成为名扬天下的一品大商。

[中国清代12位红顶商人的代表人物列表]

“红顶商人”之名起源于清朝,因为商人捐款助军助国显赫者朝廷给予从二品以上红珊瑚单眼或双眼孔雀花翎翎缨顶戴的商人。

享受当时军政相同官吏待遇的商人而岀名。

这些历史名人官居从二品以上。

[1]蒙善宇

蒙顺康熙帝赐名蒙善宇,(1634__1727),生于陕西省泾阳县(今咸阳市泾阳县安吴镇铁李村)交龙堡人。一生经商。长期奔走于川陕晋多省之间。服务各地商贸的流通。经商名言“以价廉物美的商品造福社会、以诚实守信的态度经营人生、以名人名家的精神教育后人、以名码实价老少无欺的道德涵养经营商业”。

年87岁时(公元1721)因忠孝传家,教育后人维护疆土完整统一大业和名将世家蒙骜蒙武蒙恬蒙毅历史原因以长孙蒙应瑞今四川南充阆中古城历史名人西征一人一次战功、一夜之间从商人成为从一品官封选举晋升骁骑将军赏赐头品顶红宝石双眼孔雀花翎以及黄马褂以示恩宠的红顶商人。

康熙帝钦赐蒙家将三代三元大将军“元戎第”御笔镏金宅匾和“宅第元戎府、宗祠蒙公祠、种植蒙家官菜园、休闲蒙家避暑山庄”四处荒地封地。

骁骑将军红顶商人蒙善宇成为陕西泾阳历史名人和四川南充阆中历史名人中首位荣誉市民、成为川陕两省红顶商人世家的奠基人。

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军事晋升将军历史上选举晋升将军时年龄最大的一位。

[2]蒙元亨

蒙元亨(1659_1724),生于陕西省泾阳县(今咸阳市泾阳县安吴镇铁李村)交龙堡人。18岁移民四川保宁府阆中籍,一生行商天下。服务各地商贸的流通。经商名言“以价廉物美的商品造福社会、以诚实守信的态度经营人生、以名人名家的精神教育后人、以名码实价老少无欺的道德涵养经营商业”。

年62岁时(公元1721)因忠孝传家,教育后人维护疆土完整统一大业和名将世家蒙骜蒙武蒙恬蒙毅历史原因以长孙蒙应瑞今四川南充阆中古城历史名人西征一人一次战功、一夜之间从商人成为从一品官封选举晋升骁骑将军赏赐头品顶红宝石双眼孔雀花翎以及黄马褂以示恩宠的红顶商人。

康熙帝钦赐蒙家将三代三元大将军“元戎第”御笔镏金宅匾和“宅第元戎府、宗祠蒙公祠、种植蒙家官菜园、休闲蒙家避暑山庄”四处荒地封地。

骁骑将军蒙元亨成为四川南充阆中历史名人中第一位骁骑将军、成为川陕晋藏历史上红顶商人世家的传承人。

[3]江春

江春,(1721―1789)字颖长,号鹤亭,安徽歙县人,因其“一夜堆盐造白塔,徽菜接驾乾隆帝”的奇迹,而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天下最牛的徽商”。

江春出身盐商世家,他的祖父江演幼年时即与其父“担囊至扬州”,“用才智理盐策”,“数年积小而高大”,成为两淮盐商的中坚人物。江春的父亲江承瑜也从事盐业经营,为两淮总商之一。江春22岁参加乡试考举人,名落孙山后去扬州协助父亲经营盐业,父死后不久,继为总商,并由江春之侄江昉(江演次子江承玠之子)协助江春经商。

直到在扬州去世前四十余年时间内,一直驰骋于扬州两淮盐业界。江春行盐的旗号为“广达”,名以旗称,故人们包括乾隆帝在内又称他为江广达。江春在经商生涯中,办事能力十分高强,他遇上乾隆六次南巡,几次对边疆用兵,庆祝皇太后万寿节典礼,以及许多大工程和大灾的赈济,朝廷军政费用支出浩繁,各级地方部门,特别是盐务部门为筹措经费,江春都尽心尽力,出谋策划。

江春的办事能力也惊动了乾隆皇帝,每当新的两淮巡盐御史上任前,乾隆总要对巡盐御史说:“江广达人老成,可与咨商”,江春成了当时朝廷与两淮盐商之间联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江春得到乾隆恩宠,赐予他“内务府奉宸苑卿”的官衔,赏戴孔雀翎,成为当时盐商中仅有的一支孔雀翎。后来他更被乾隆授予“正一品光禄大夫”头衔,成为声名显赫的重要人物。

[4]伍秉鉴

伍秉鉴,(1769~1843年),字成之,号平湖,别名敦元、忠诚、庆昌。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

伍秉鉴的先祖在康熙初年由福建泉州迁至广东广州,原在武夷山种茶为业。是允许与外国人交易丝绸和瓷器的少数中国商人之一。

他的父亲伍国莹曾在广州首富潘启家中做账房,1783年开设怡和洋行而成为行商。与潘启一样,伍家的祖籍来自福建泉州府。作为广州十三行后起的福建商人,他将福建商人在广州的势力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伍秉鉴成为了广州行商的领头人,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而且他还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同时他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常向伍家借贷。

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成了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伍秉鉴曾向朝廷捐献巨款,得到朝廷表彰赏赐三品顶戴。

[5]郑勋

郑勋,(1780—1863),字南琴,号竹溪,

早年“弃儒业贾”,他发迹后举家迁居宁波城内,成了宁波钱庄业的巨头。兼营盐业、鲜咸鱼货、丝茶、银楼、当铺诸业,他“器识过人”,“筹算屡中,屡获倍息,家日隆,隆起后,生计益饶。为宁波“体仁局”捐银1000两,为周济“孤寡困乏者”建“宝田庄”捐田百余亩,其他如“恤嫠赈饥,修桥梁,平道路,施寒衣药物”等,共捐出数百万两银子,土地几百亩。

咸丰九年(1859年)一月经浙江巡抚胡兴仁保举,郑勋被咸丰皇帝诰授正二品资政大夫,叙议道台,盐运司运同衔加五级,顶戴红珊瑚,坐绿呢轿子,出入县府、知府、州府如履平地,见了巡抚亦可不必下跪。

鲜为人知的是,郑勋成为“正二品”资政大夫的“红顶商人”,比杭州的“从二品”通奉大夫“红顶商人”胡雪岩(1873年封)足足早了14年,官阶还比胡雪岩高出了半级。因此,在中国近代史上郑勋是早期的“红顶商人”。

[6]胡光墉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字雪岩。安徽绩溪湖里村人。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

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收复边疆有功,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

[7]王炽

王炽,(1836~1903),字兴斋,男,汉族,弥勒县虹溪人。人称“钱王”,1836年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以过人的胆识与诚信打破当地商贾设置的重重阻碍和官府的地方保护,开除并发展了著名的“天顺祥”商号,促进了川、黔、滇三地的商务往来和商品流通。时清朝廷唐桐巡视川东,劝王开汇号并代办盐运。王即与席茂之分伙独营,在全国西南、东南各大要埠设分号,专营存放汇兑业务。

清同治十一年(1872),王在昆明主持“同庆丰”商号,并设“兴文公当”兼营房地产,修建昆明同仁街,在弥勒、宜良等地广置田产,年收租息千余石。经20年经营“天顺祥”、“同庆丰”商号,资金雄厚,号称“南邦之雄”,驰名省内外。

光绪九年(1883),法国侵略越南,朝廷诏命提督鲍超会同云南巡抚岑毓英统兵援越抗法,时军费紧缺,王垫支银60万两。战后,岑、鲍班师回国,遣散兵勇又需军费,王又垫银相助。岑、鲍甚为感激,岑赐“急公好义”、鲍赐“义重指国”匾额以旌表。后经岑保奏赐王四品道员职称,恩赏荣禄大夫二品顶戴,封典三代。

[8]张弼士

张弼士,(1840—1916年),客家人,张裕葡萄酒创始人。1840年生于广东潮州府大埔县(现梅州市大埔县)。1856年他只身飘洋过海,到荷兰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在一家纸行当学徒,后独立经营酒类商行,并获准承包酒税、典当税和一些地区的鸦片烟税,财富日增。

同治五年(1866),先后在荷属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怡里和英属槟榔屿(今马来西亚槟城)文东埠等地创办裕和、裕兴、亚齐、笠旺垦殖公司,万裕兴、广福轮船公司,东兴矿务公司,日里银行,还在新加坡、巴达维亚、香港等地开设药行等业。其全盛时期,全部资产折银达七八千万两,为海外侨商的首富。清末,朝廷曾有兴办实业之议,训令各省大臣延揽南洋富商,回国投资,赐以高官勋爵。张弼士多财善贾,声誉海外,清廷借重。光绪十九年(1893),中国驻英公使龚照瑗路过槟城,张前往谒见。龚问张致富有何妙术?张当即回答说:“地尽利,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微贵败贱,操奇致赢;人行勤敛,择人任时”。

龚听后大加赞赏,紧握其手说:“君非商界中人,乃是奇才,现中国贫弱,何不归投祖国”。后龚照瑷致函李鸿章,推荐张弼士为槟榔屿首任领事,获准。1894年升任新加坡总领事。任内兴利除弊,在侨胞中灌输爱国观念,为侨众敬仰。

1904年清廷慈禧、光绪先后召见张弼士,赏赐侍郎衔,并以三品京堂候补。次年10月,他第三次被召见时,便上书建议招商承办农工路矿,增设各省官商合办铁路和商办铁路支线,提倡抵制洋货,均为清廷采纳,赏赐头品顶戴,补授太仆寺正卿,并被任命为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兼槟榔屿管学大臣,及兼办闽广农工事宜。

张弼士由商而官,声名显赫。英、荷殖民当局以其辟地增税有功、经营有方,礼遇甚隆,拟对其封官赏爵。他一一婉言谢绝说:“吾华人当为祖国效力”。为了振兴祖国实业,在清廷任职后便把大量资金转移国内。1892年,张弼士赴香港时,清廷东海关监督盛宣怀邀其到烟台商办路矿,张立即前往。时法国驻印尼吧城领事曾对他说:“中国烟台葡萄可酿上等名酒”。张弼士虽缺乏酿酒经验,但成竹在胸。当他到烟台实地考察后,确认烟台南依青山,北临碧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气候得天独厚,适宜栽种酿酒的良种葡萄。遂投资300万元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张弼士热心捐助社会福利和教育事业。

1905年,当他任职清廷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时,曾在槟榔屿捐资8万元创办当地最早的一所华文学校“中华学校”。是时,兴洲未有中文学校,华侨子弟入学难,张弼士力主改良华侨教育,又于新加坡创办(华文)“应新学校”。张还为香港大学堂捐资10万元,港英当局赠其法学博士衔。辛亥革命后,张弼士倾向革命,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捐助福建民军7万元。他对社会公益无不仁风义举、乐善好施。

曾在汕头购置房屋数十间,创设“育善堂”,专为当地居民及嘉应五属办理社会福利及外出学生补助。晚年还遗言捐助广州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建校舍楼。1916年9月12日,张弼士病逝于印度尼西亚吧城寓邸,终年76岁。

[9]盛宣懷

盛宣懷,(1844年-1916年),出生於江蘇常州府武進縣龍溪,字杏蓀、幼勖,號愚齋,清末政治家,洋務動的代表人物。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和南洋公學(今交通大學)創始人,同時也是一位實業家和福利事業家。

盛宣懷的父親盛康是清朝的官員,與李鴻章有交。盛是六兄弟之長兄。1870年盛被李鴻章招入其幕府,受到李的賞識,第二年升任知府。1871年畿輔大水,盛康捐助衣物糧食,由盛宣懷購買並到天津散發,這是盛宣懷第一次從事慈善事業。

1872年他建議李鴻章用建造商船來提供建造兵艦的費用,被李鴻章採納,李鴻章委任盛辦理中國第一家輪船航企業輪船招商局,這是盛辦理輪船航的開始。1873年,輪船招商局正式營業,盛宣懷擔任會辦,從此他開始正式成為清末洋務動的核心人物之一。

1875年李鴻章又委盛辦理湖北煤鐵礦務,從此盛又開始辦理礦業。

1879年盛建議李建立電報事業,李採納他的建議並任命其負責,1881年盛宣懷被任命為津滬電報陸線的總辦,從此中國進入電訊業。1882年為了阻止外國人在中國沿海建立電報網,李委任盛建立上海至廣東、寧波、福州、廈門等地的電報線。

光緒九年(1883年)盛宣懷督理天津海關,他挪用海關錢糧來資濟電報事業,混淆各個部門的經費,因此受到處分,但因多方說情未被降職。這一年他利用電報成功打擊胡雪巖的事業,使得胡雪巖一夕破產。

1892年起,他又開始在上海督辦紡織業,開辦華盛紡織總廠。1895年《馬關條約》簽定後盛宣懷一再請求自己的免職,一再不准。

1895年10月2日,盛宣懷通過直隸總督王文韶,稟奏光緒皇帝設立新式學堂。光緒帝御筆欽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學學堂。1896年更名為北洋大學堂,此為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官辦大學,也是天津大學的前身。1896年起盛宣懷開始督辦鐵路。1896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辦了南洋公學,這是交通大學的前身。

1896年,他還在上海外灘開辦了中國通商銀行。他對康有為的改革是支持的,但認為康遇事太急。

1898年,盛開辦萍鄉煤礦,並在1908年將它與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合併成立中國第一家鋼鐵煤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

1900年盛反對清朝一開始支持義和拳的做法,命令各地電報局將清廷召集拳民的詔旨扣壓,只給各地總督看,他同時電告各總督讓他們不要服從這個命令。在他的聯繫下,長江流域和蘇杭的督撫們與列強簽定了《東南互保條約》。從此中國軍閥開始與中央的命令脫離。這是軍閥時代的開始,可以說盛在其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盛當時主張與列強議和,李鴻章入京進行和談時請他同行,北京也宣他入京,但他覺得北京的政治太不可靠,因此推脫不肯奉詔入京。盛宣懷所管理的許多事業如電報、礦業、海關、鐵路等是北京清廷的主要收入,因此北京對他奈何不得,反而褒獎他保護了長江流域的和平,加他為太子太保。

1905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設了中國紅十字會。同年他將他手下的鐵路大權讓給唐紹儀,這是以唐為首的、在北洋政府初期權力巨大的交通系的開始。

[10]刘学询

刘学询,(1855年-1935年),字问刍,又字文楚,号耦耕。清末民初广东省香山县人,光绪十二年进士,曾任李鸿章的顾问,私下捐助孙逸仙革命。西湖国宾馆即为其营建之园林。光绪五年(1879年)举人。

刘曾担任李鸿章的顾问,其实暗地里却是个革命党人,八国联军时,建议李鸿章不理会朝廷慈禧太后的求救,也促成了东南互保。刘致信孙中山谓:“傅相(李鸿章任太子太傅兼大学士)因北方拳乱,欲以粤省独立,思得足下为助,请速来粤协同进行。”

但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惠州起义时,孙中山为了向刘学询借钱,竟然卑躬屈膝地答应让他当总统或者皇帝。冯自由《革命逸史》记载,孙中山交由平山周送来的书信说:“今特遣深信人周君平山来见足下,面托足下主持内局,先立一暂时政府,以权理政务。政府之格式,先以五人足矣:主政一人,或称总统,或称帝王,弟决奉足下当之,故称谓由足下裁决。”

刘曾以每亩二百银元,数倍于市价的高价,在浙江杭州西湖畔营建园林,耗资十余万两白银。景色奇绝,自名“水竹居”。人称“西湖刘庄”。中共建政后,一度成为毛泽东的西湖行馆,现为“西湖国宾馆”。

[11]贾继英

贾继英,(1875-1944年),字俊臣。祖籍是山西省榆次郝家沟村,从他的高祖贾让、曾祖贾从尧到祖父贾真享,都立志科考,饱读诗书,并都是当时县里的学生员。贾继英的父亲贾镛,字鉴堂。由于贾家向来重文尚儒,所以父亲给他起的乳名叫文旺。在贾镛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中失去了顶梁柱,所以生活变得日渐困顿起来,于是母亲赵氏便带他迁到舅父所在的六堡村生活,以求有个照应。但从小失去依靠的贾镛,在生活的磨砺中,不仅没有消沉,反而变得更加坚强。

光绪元年(1875年)十月,贾继英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热衷公益事业,并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书香门第之中。贾镛先后娶有两房,即荣氏和胡氏。其中,贾继英母亲胡氏虽然是继室,但为人贤惠善良,一贯敬老怜贫。尤其是光绪三年(1877年),山西大旱,贾镛和胡氏舍衣放饭,救活村民无数,受到父老乡亲的一致爱戴和仰慕。同时,也使贾继英从小受到仗义疏财、助人为乐的良好教育和启迪。

光绪十五年(1889年)前后,正是晋商富甲全国,辐射四海的鼎盛时期,尤其是票号行业,更是汇通天下,独占鳌头。说到这里我们就得说说晋商兴盛的大背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是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山西由于其特殊的文化、地理、历史条件,山西整体民风不是以商为末,而是以商为本。当时的山西巡抚给清朝皇上的奏折就这么讲,说“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之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读书应试”。这就是说,一流人才经商,二流人才到衙门做事,三流人才方读书应试。当时的谚语“生子有才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买卖兴隆把钱赚,给个县官也不换”等,在山西民间广为流传。这种以商致财,用财立本的立业思想,是山西商业发达、财富由省外源源流回山西的思想基础和土壤条件。

这时期的贾镛通过多年的社会观察和深思熟虑后,认为让儿子们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一是并不为乡人所认同,难以光耀门庭。二是官场凶险诡诈,即使能混迹一时,于国于民于己也没什么补益。所以,他决定根据孩子们的爱好和特长,让他们走“弃学经商”的道路。其中,由于长子继维很小就离世了,便先让次子继纲去茶庄学徒,后让三子继英到票号学徒,只叫四子继曾留在身旁,准备将来料理家政。

光绪十八年(1892年),也就是贾继英17岁的时候,父亲看到当时祁县乔家的乔致庸经商有术,是个奇才,于是央求原先从商所在的公合谦钱庄做“铺保”把自己期望最大的儿子贾继英介绍到乔家在太原的“大德恒”票号分号学徒。

为什么要送贾继英到票号学商呢?这就不得不说说山西票号的奥秘。山西商人远在宋朝, 已在国内市场上崭露头角。明清两代,特别是清朝的康、雍、乾以后, 山西商人的事业得到更快的发展, 足迹遍及全国,经营的行业很广。创设票号、当铺等则是山西商人在金融方面的一大奇功。

当年山西票号一纸风行,款项可达数万里,安全便捷,成本低廉 。他们在全国各地以至国外广设分支机构,承揽异地巨额款项的汇兑,成为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中最有影响的金融形式其神奇之处,就在一张会票。山西票号的会票,由三张构成:一张是票根,留存出票票号。一张是送票,由出票票号寄达付款票号。一张是主会票,交给汇款人,以持票取款。会票由总号专门统一印制,分发各分支机构使用。交给汇款人的会票为麻纸四折: 第一折上部印 “会券”,下部印花纹图案;第二折印有汇款人、汇款金额、取款地点、承汇票号财务印章;第三折印有汇款时间、汇出地票号印章、经手人;第四折中上部印 “信行”,左上角是水印暗号,如日升昌票号汇票有一个水印“昌”字。后来汇票四个角上均有暗号,如蔚长厚票号的汇票是在汇票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分别有水印“蔚、长、厚、记”四字。

作为年仅25岁的跑街揽业务的贾继英之所以能在这次借钱事件中一举成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认清了当时的形势,掌握了彼此之间的内部情况,而后又采用了巧妙的周旋方法,最终才收到上下、左右都较满意的效果。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派振贝子、那桐、张允言三人到日本考察财政币制金融情况,研究筹设银行的问题。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户部奏请由户部试办一家银行。

有一天,慈禧太后召李翰林有事询问,问完公事,慈禧太后说:“你们山西人面食做法花样很多,据说一个月每天吃面也不重样是吗?”李翰林回禀说:“是那样,花样不少。”这时,李翰林见太后心情不错,眼神中似又回忆起在山西的那段时光,于是就乘机回禀说:“太原某钱庄(实际是票号,可能当时说错了)有叫贾俊臣的想扣见老佛爷。”慈禧太后思索良久,说:“是吗?现在哪?”

于是太后马上传旨召见贾继英,圣旨下达到广安门山西会馆非同小可,霎时轰动了广安门一带,居民纷纷议论会馆里住着什么样的大人物,竟有圣旨召见呢?山西会馆的管理人也吓的魂不附体,连声向贾继英请罪,要求宽恕招呼不周之罪。

召见时旨谕:免着朝服,免行大礼,并在养心殿设宴招待,委以矮床,命坐,着李翰林作陪。宴会完了,慈禧问贾继英想做官,还是想经商。贾继英说做官自己不是这块料,但经商还可以。慈禧太后说道:那就给你个既做官又经商的差使吧。于是慈禧下旨,赏赐他二品顶戴官职,同时以经理身份筹办户部银行。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决定成立户部银行,慈禧太后责成晋商贾继英筹办。户部银行是我国的第一家国家中央银行,试办资本银400万两,分为4万股,每股100两,户部筹款认购万股,其余2万股无论官民等均可购买。不久,通过贾继英等的努力筹办,国股、商股相继缴足。当时,户部银行总行设在北京,在天津、上海、汉口、济南、张家口、奉天、营口、库伦、重庆等9处还设立了分行。除经营收存放出款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代人收存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外,并有承领征铜铸币、发行纸币、代理部库等特权。在这个时期,贾继英一不带家眷,二不购置公馆,而是独居行署,并且顶住人情和官场压力,大胆任用有经验的票号商人打理事务,从业人员也不少是银钱业出身,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日以继夜地为发展和壮大银行事业运筹谋划,开拓机遇。同时还排除各种崇洋媚外的思想,敢于斗争,勇于进取,在“汇、兑、存、放”等业务活中,不断地扩大领域,占领市场,从而为中国金融业的统一和发展开辟了先河,奠定了基础,也为国计民生的改善和建设积累了一定财富。

在说大清银行到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银行资本已增至1000万两。一直到辛亥革命暴发,时局大变,一时物价飞涨,挤兑成风,大清银行总行及在各地的分行相继关闭,而上海的分行则经改组后,于民国元年(1912)组成“中国银行”,这也就是今天中国银行的前身。

[12]周莹

周莹,清末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天资聪颖,成人后的周莹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其夫吴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吴家逐渐家道中落。周莹毅然决定代替故去的吴家父子重振吴家东院,偌大的家业落在她一人肩上。周莹任用贤能,多谋善断。在她的努力下,吴家东院重新拾起盐商生意,商铺遍及全国,另在全国设立了7个总号;不仅如此,周莹还将生意扩充到了蚕丝、棉花、棉布、药材、茶叶等方面,涉及面非常之广。

在整合资源上,她向种植棉花的农民提前签约订购,在南方包桑园、提前订购生丝,保证货源的充足和收购价格的稳定;在制度改革上,周莹让手下掌柜伙计参股,进行资金扩充,实行“阳俸阴俸”,且伙计们的家人也可以在吴家工作。一名成功的商人,要在自己的经营中永立不败之地,信誉的好坏,决定了成败。周莹一生对信誉的投资,帮助她建造起了一座商业帝国。

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西安避难时,周莹向太后提供了10万两白银,慈禧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并收她为义女,从此母女相称,对于一个寻常人家的女人,这种殊荣是绝无仅有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太后进交白银,同赴国难。慈禧感于她的义举,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明清历史上的十大商帮及代表人物]

中国商帮历史悠久。陕西商帮、山西商帮、徽州商帮、山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广东(珠三角和潮汕)商帮、江右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是为十大商帮。其中晋商、徽商、潮商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由于地区和历史原因,各商帮特点不同,北方善义,南方善商;北方厚重,南方灵活;北方重古典,南方更现代。

[1]陕西商帮(陕商)

陕西商帮是中国历史上产生最早的商帮。在明、清两代,陕西商帮活跃于陕、甘、川、青、藏、蒙、滇、黔、湘、豫、冀、鲁、苏等广大区域。由于人数众多、分布广泛。明清两代,无论庙堂之高或江湖之远,都知道一句话:“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和徽郡三方之人。”明代初年,陕西商帮率先崛起,被誉为天下第一商帮。

[陕商商帮代表人物]

(特别说明一下陕商代人物中自明清两朝封赠三品以上的大商计10多名,位居显赫,但蒙善宇蒙元亨父子均以将军封赠一品而且是跨越川陕等多省商帮文化。周莹是女性商人中的一品、所以排名不分先后、以示彰显)。

蒙顺赐名蒙善宇(陕晋商人代表人物)、蒙元亨(陕晋川藏商人代表人物)、周莹、刘信轩、王一鹤 、王一鸿、王一鸣、孙豹人 、张 恂 、高楼 、王 舆 、鱼皆峨 、刘仲木 、王子正 、张士科 、杨作云 、张于魁 、康帮候 、阎士选 、赵裕、张民 、康海、严 金 、刘承渠 、何 诚 王 恕、温 纯 、李世逵 、杜子春 、雷世俊 、第五君 、严树森 、赵渭南 、禹得彦 、胡历廉 、姚 民 、赵 钧 、王洪绪 、何兴邦 、马止川 、张少峰 、权允清、 木士元 、吴尉文 、周梅村 、邓监堂、 师庄南 、张处士、 育伯子 、杜树姚 、宋友槐、 刘 锡 、毛 雄、 赵 锐 、王子正、 李氏女、朱懒缭 、刘柜薛、李忠业、 张长娃、 黄台子 、王铁闸、 李松林 、刘锡寿、 白启泰、 李乐耕 、魏德涧、 党士元、 贺达庭 、贺士英 、常光珍、 焦荣栋、 吴大鹏、苏彼彼、 杨昆山、 张秋仿 、吴荫亭、 柳舜如、 程希仁 、王桥于、 焦荣栋 、常克珍 、曹元绅、 姜恒泰、 李树敏、 温纪泰、 党景平、 唐景忠、 雷太初、 梁选橡 、王 绩、 白凤起、 高饶山、 刘香亭 、刘帮贞 、张克量、 曹昆璋 等等。

[2]山西商帮(晋商)

晋商(山西商人),晋商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票号。“票号”是当时商人通商的一种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说法。

[山西商帮代表人物]

张四教、李箴视、毛鸿翙、乔景僖、乔景侃、乔景信等等。

[3]徽州商帮(徽商)

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指的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成商人集团的总称。

[徽商商帮代表人物]

程承津、程承海、祝确、马曰琯、马曰璐、鲍漱芳、胡雪岩、程霖生、张小泉、吴荣寿、曹素功、汪近圣、 王节庵 、胡开文、阮弼、胡练九、詹天佑、王文典等等。

[4]山东商帮

山东商帮由于地处孔孟之乡,所以这个地方的商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经营时行为规范,童叟无欺,吃亏是福,给人以一种“拙朴”感。

[山东商帮代表人物]

孟洛川、张莲芬、宋传典、张肇铨、张启垣等等。

[5]福建商帮

福建商帮的兴起,他们广泛联络沿海居民,建立了许多据点,利用据点收购出海货物以利销售,他们不仅在海营商,还有许多也是陆地商,水陆两栖,海上贸易也做,陆地贸易也做。明清福建商人,把国内与国外的贸易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经营,进行多种形式贸易,从而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至今一个很有影响的地方商帮。使福建商帮的商业精神在海外华人和台湾的福建籍人身上得到延续。

[福建商帮的代表人物]

他们中有几位商人在海外经商获得巨大成功,拥有庞大的财富帝国,如林绍良、林文镜、郭鹤年、施至成、陈嘉庚、胡文虎等等。

[6]洞庭商帮

洞庭商帮是指洞庭湖边岸的商人。冯梦龙说“两山之人,善于货殖,八方四路,去为商为贾,所以江湖上有个口号,叫做“钻天洞庭”。”

[洞庭商帮的代表均以家族著称]

王氏家族、翁氏家族、席氏家族、叶氏家族、严氏家族、万氏家族、郑氏家族、葛氏家族、刘氏家族、施氏家族、金氏家族、秦氏家族、徐氏家族、马氏家族、邓氏家族、蒋氏家族、沈氏家族、孙氏家族等等。

[7]广东商帮(珠三角和潮汕)

广州商帮最主要的是广府、客家、潮汕三部分,其中潮汕帮是最大的。潮汕商帮也称潮州商帮,发源地广东潮汕,是一支具有世界性的商业群落。潮商是具有海洋性格、海洋文化的华人商帮,被誉为红头船商帮。

[广东商帮代表人物]

唐廷枢、徐润、郑观应、陈启——唐廷桂、莫仕扬、伍秉鉴等等。

[8]江西商帮

江西商帮,江西人为认同,以讲究贾德著称。宋朝时期,江西无论经济、书院均位居全国各道(路、省)之首,江西经济、文化的繁荣又进一步助推江右商帮的持久扩张和发展壮大,奠定江右商帮称雄商业900多年。

[江西商帮代表人物]

李宜民、查日乾、华联辉、黄文植、萧云浦、胡品高、周扶九等等。

[9]龙游商帮

龙游商帮主要活跃在浙江西部一代,经营珠宝业、垦拓业、造纸业和印书业等商业。明清之际商人比较多,龙游商人人数最多,经商手段最为高明,故冠以龙游商帮之名,简称“龙游帮”。

[龙游商帮代表人物]

任乃恕、仇星农、汪笃卿、叶仕衡、汪笃卿、傅立宗、胡筱渔等等。

[10]宁波商帮

宁波商帮在近代的历史中实力比较大,主要是因为沿海通商的原因。宁波商帮推动了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到目前为止,宁波商帮的实力也非常强大。主要是江浙一带经商的比较多。

[宁波商帮代表人物]

虞洽卿、严信厚、叶澄衷、王铭槐、方液仙、张尊三、吴锦堂等等。

0
  • 作者  振武井传奇|发布:2021-06-12 22:12:07    更新:2019-10-30 18:37:39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tashuo@baidu.com。
+ 1已赞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