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來鴻:日本天皇權力變遷和二戰後「大和魂」的博弈

  • 傅東飛
  • BBC記者發自東京
德仁天皇登基,日本開始令和新紀元

圖像來源,AFP

圖像加註文字,德仁天皇登基,日本開始令和新紀元

明仁退位,德仁登基;平成結束,令和開始。這在日本歷史上到底有多重要?

這個問題,過去這段時間我已經被問過無數次,我的回答五花八門。努力了,但我沒有想出一個清晰的答案。

確實,日本有了新天皇、開啟新紀元,德仁夫婦更年輕、更現代,但是,日本並沒有出現真正的權力轉移。因為天皇沒有任何實權——二戰後,美國人確保了這一點。

我也無法肯定,多少日本人能給出清晰的答案。

明仁夫婦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明仁夫婦

當然了,有人認為茲事體大,特別是傳統派,非常看重日本皇室的獨一無二、菊花王朝兩千年(男性)血脈不斷。在他們眼裏,天皇建制是大和民族的核心、是成就日本的要素,結束舊時代、開啟新紀元有重大的象徵意義。

也有人就是對老天皇夫婦充滿尊敬和愛意。最近出外採訪和報道期間,我就遇到過許多揮舞彩旗、抹眼淚的粉絲。這也不難理解。

明仁天皇夫婦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明仁天皇夫婦

明仁退位前參拜皇陵

我原以為,這次明仁夫婦去參拜皇陵,頂多也就不過吸引幾百鐵桿粉絲,但是那天來了5000多人。散場的時候,我看到一些人在擦眼淚。一位身穿精緻、美麗和服的女士說,「那麼多年,他為日本做了那麼多事,我深深感激。

她的朋友說,我很感動。這麼多年,總算退了,我希望他能享受靜好。

另外一名女士Kaoru Sugiyama也是和一群朋友一起來的她說,我們這一代人沒有經歷過戰爭,但是回顧一下,在位期間,他維持了日本的和平。所以我今天要來。我想對他說,謝謝』。」"

line
1959年明仁和美智子婚禮

圖像來源,Keystone-France

圖像加註文字,1959年明仁和美智子的婚禮

明仁天皇這一輩子過的並不是許多人心中的理想生活:無權為自己發任何聲、做任何事,方方面面受盡傳統、制度的嚴格約束。儘管如此,他盡職盡責,憑開明親民和泰然處之收獲難以計數的粉絲。

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互敬互愛、攜手度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在不久前的退位儀式上,他一如既往地伸出手扶她下車、下台階;他在不久前的公開講話中忘了詞、她溫柔地在一旁提醒;公開場合,他替她撐傘自己半身淋濕,她幫他梳理被風吹亂的頭髮……老夫老妻的恩愛一目了然。

看到此情此景,怎樣的鐵石心腸才不會被打動呢?

2011年日本地震和海嘯災難之後明仁天皇夫婦看望災民

圖像來源,ISSEI KATO

圖像加註文字,2011年日本地震和海嘯災難之後明仁天皇夫婦看望災民

但同時,也有許多、許多日本人——或許絶大多數是年輕人——對皇室並無太大興趣。這次明仁退位、德仁登基,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10天公假!

現在社交媒體無處不在,但是,明仁退位那天我在皇宮外遇到的一些日本年輕人根本不知道皇宮里正在發生什麼事。我有個朋友在東京一所著名大學教書,他發現,一些學生搞不清楚新年號,甚至根本不知道誰將即位成為自己的下一任天皇。

儘管如此,說天皇在日本不再重要了也是一個大錯誤。

1912年日本大正天皇登基儀式

圖像來源,CULTURE CLUB/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1912年日本大正天皇登基儀式
1990年明仁天皇身著傳統服飾

圖像來源,AFP

圖像加註文字,1990年明仁天皇身著傳統服飾

日本皇室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皇室之一。過去一千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天皇只是在京都的皇宮裏過著默默無聞的生活,真正的政治大權掌握在軍事獨裁者——幕府將軍的手中。

1868年日本發生重大變革。波及全國的戊辰戰爭中,推崇天皇上位的新改革派與舊幕府軍兵戎相見,改革派勝出。皇室遷居江戶(後來的東京),日本廢除幕府軍事政權,開啟「明治維新」政治改革。

改革派結合日本傳統的帝王崇拜與神道,將天皇推上神壇。

維新改革的訴求是推動日本發展和強大、抵禦西方殖民勢力的擴張。這一目的實現了,日本不久即開始高速現代化。但是,這也讓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和戰爭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士兵拒絶投降剖腹自殺,以示效忠天皇……

二戰結束之後,美國曾經認真考慮過廢除日本皇室,將裕仁天皇送上戰爭審判台。但最後,美國決定允許日本保留皇室,但是剝奪其一切權力,天皇僅存的角色是:日本人的象徵。

2014年東京,首相安倍晉三和天皇夫婦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2014年東京,首相安倍晉三和天皇夫婦

理論上講,今天的現實應該不過如此。但在日本,也有一些有權、有勢的人從來沒有接受二戰後天皇被「降級」的事實。

自從1990年代開始,要求改變現狀的右翼勢力捲土重來,他們的目標是,廢除戰後的和平憲法、恢復皇權。這股力量現在的領導人不是別人、正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悖論在於,反對這樣做的最著名的人物,恰好就是前天皇明仁。

裕仁天皇和明仁太子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裕仁天皇和明仁太子

父輩的罪責

明仁天皇的一言一行都嚴格受制於日本戰後的憲法。根據國際法,國王/天皇通常被看作國家元首,但在日本,明仁的角色定義更加模糊:國家和人民團結的象徵。雖然明仁不可以表述任何政治觀點,但他仍然做了一些不尋常的事。

我們首先需要記住的是,明仁是裕仁之子,1930年代到1940年代,裕仁天皇在位,日本在亞洲發動一系列戰爭。廣島、長崎兩顆原子彈爆炸之後,日本投降,當時明仁只有12歲。

裕仁天皇和明仁太子、三個公主合影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裕仁天皇和明仁太子、三個公主合影

有人說,讀書期間,明仁受美國導師伊麗莎白·範寧(Elizabeth Gray Vining)的影響成為堅定的和平主義者,並且一直持續到今天。明仁曾經說,他最大的滿足來自於在位期間沒有一名日本士兵死於戰爭或者武裝衝突。

明仁還致力於化解與日本從前的敵人、受害者的歷史過節。從北京到雅加達,從馬尼拉到塞班,明仁曾走訪東南亞多個二戰前戰場,希望幫助癒合父親在位時日本給周邊國家留下的創傷。

在1990年代,他這樣做相對來說沒有爭議。日本政客還曾鼓勵天皇,安排他1992年對中國展開歷史性訪問。但是,隨著天皇年事漸高,日本政壇大幅度向右轉。原來的"道歉外交"和平主義都不再受青睞首相安倍晉三發誓修改憲法。他和日本右翼團體希望重推愛國教育,抹除他們所說的戰後日本的"歷史受虐"心態。

2015年終戰70週年之際,安倍發表措辭模糊的講話,意思其實是,今天日本的和平和繁榮是戰時300萬日本人犧牲的結果。不過轉天明仁就說,今天的繁榮來自於戰後日本人的勤勞和犧牲。

不少人都意識到,這是明仁天皇委婉地駁斥安倍。

1992年10月23日,北京。明仁天皇和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1992年10月23日,北京。明仁天皇和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

明仁天皇在位期間曾反覆表示,支持日本戰後的憲法、認同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不久前德仁繼位時也做出這樣的表態。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日本要求改變現狀的派系會認輸。根本沒有。

戰後「大和魂」的爭奪戰仍在繼續。要求改變現狀勢力強大、而且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自由和平派力量單薄且群龍無首,只能把「維持紅線」的希望寄托在德仁、這位日本首位二戰之後出身的天皇身上。

德仁太子和王妃雅子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德仁太子和王妃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