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強制力的「緊急事態宣言」與「防疫疲勞」,讓東奧後的日本疫情加速陷入失控 - 第 1 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無強制力的「緊急事態宣言」與「防疫疲勞」,讓東奧後的日本疫情加速陷入失控

無強制力的「緊急事態宣言」與「防疫疲勞」,讓東奧後的日本疫情加速陷入失控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於法律設計上的限制,日本政府無法對民眾行為進行具有強制力的約束,只能強烈請求民眾自主限制,然而,時間一旦拉長,民眾對於防疫的強度難以維持,加上奧運的舉辦使得日本整體進入了祭典狀態,使得民眾更加難以在家「自肅」。

全世界注目的東京奧運日前方畫下句點,與日本只有一個小時時差的臺灣,這次在全民的關注之下,獎牌數也大幅超越以往,拿下令人驕傲的好成績。而身為地主國的日本,本次也拿下了一共58面獎牌,大幅超越上屆里約奧運的41面,獲得日本在奧運中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

然而在這樣光彩的奧運背後,卻隱藏了日本日漸難以控制的疫情。

過去一年半,日本一直無法有效控制疫情

在2021年舉辦的2020東京奧運,這樣「超現實」的劇情,源於2020年日本政府決定延後一年舉辦奧運,但沒有人都想得到,一年過後,疫情不僅沒有好轉,在日本反而隨著其他變異株的進入而變得越來越嚴重,甚至奧運會本身只能以不開放觀眾入場的方式進行。在筆者敲打鍵盤的同時,日本正面臨疫情爆發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8月13日當天,日本單日確診20293人,已經比過去一整年來臺灣所累積的感染人數要來得多,東京都確診人數當天也來到5773人,東京都醫師會會長尾崎治夫在會議中便表示,日本的感染狀況已經可以看作是「災害等級」,國立醫療國際研究中心國際感染中心長大曲貴夫也表示,目前已經是「無法控制」的狀況。

事實上,日本已是進入了第五波的感染,然而,為何過去一年半以來,日本一直無法有效控制疫情呢?筆者並非公共衛生專業,因此在此並不討論防疫的醫學問題,而是從兩個社會因素來看日本的疫情。

緊急事態宣言:憲法規範讓宣言幾乎沒有「強制力」

日本政府在2020年4月7日時以7個都道府縣為中心,發布了緊急事態宣言,隨後在4月16日將緊急事態擴展至全國,要求民眾「自肅」,也就是希望民眾能「自主性」地減少外出。

日本夜酒吧-1_AP_21014419243184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相對於臺灣在全國三級警戒時,採取餐廳禁止內用及關閉特定場所的措施來看,緊急事態宣言顯得「很不緊急」,而且就算不遵守規定,其實也不會有任何法律責任。那麼,日本政府為何不採取強硬一點的手段呢?事實上,是日本政府目前無法採取這樣的行動。

日本現行憲法當中並沒有國家緊急權的相關規定,也就是說,日本無法因為緊急危難等狀態,來頒布限制人民自由的相關命令。這樣的情況其實來自於二戰過後,為了防止日本再次陷入帝國主義,因此緊急權並未被列入日本憲法當中,以防當權者利用國家動亂之際來謀求私利。

同時,在駐軍盟軍總司令部(General Headquarters,GHQ)所主導的日本戰後民主化之下,新憲法內大幅限縮了國家的權力,並強化地方政府權限以及人權保障,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日本政府並不具有在緊急情況下發布強制性命令的權力。

也因為這樣,目前日本面臨災害等緊急狀態時,都是另外設立專法來處理。

例如在這波疫情中,日本參議院便通過了「新冠對策特別措置法(新型コロナ対策の特別措置法)」來應對疫情,而緊急事態宣言也是在這條法律之下才得以頒布。因此,日本政府雖然發布發布了緊急事態宣言,但宣言本身也僅止於「要請」,也就是「強烈請求」,本身並不具任何的強制力,因此民眾的自肅也就變得相當重要。

這與本文的第二點,防疫疲勞有著深切的關係。

RTX8AIVQ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防疫疲勞:四次緊急事態宣言,民眾越來越「沒有感覺」

截至目前為止,日本政府已經發布了四次的緊急事態宣言,許多日本民眾都已經陷入了防疫疲勞的狀態,認為宣言本身根本無助於控制疫情。

事實上,根據日本資料分析公司Rei Frontier的調查顯示,第二次以後的緊急事態宣言對於控制人流方面效果相當有限,且外出人數都比第一次要來的高上許多。以澀谷中心街來說,第四次緊急事態宣言的人流比起第一次要多了88%,顯示出日本民眾對於緊急事態宣言已經感到相當程度的麻痺,同時也有不少日本民眾表示已經習慣緊急事態了。

除此之外,由於政府相關人士外出聚餐等相關新聞層出不窮,民眾對於政府「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行為日益不滿,再加上緊急事態強烈依賴民眾在行為上的自主限制,導致民眾對於政府單位有著強烈的不信任感。而上個月開幕的東京奧運,更是讓這樣的不信任感向上提升。

根據朝日新聞在7月17~18日之間所進行的的電話訪問調查,當時仍有55%的民眾反對舉行奧運,且有68%認為這次奧運不會是一次能讓人安心且安全的大會。且在舉辦奧運的同時,日本首都圈也正在緊急事態當中,與上述情況相同,要求民眾自主限制行動,卻舉辦奧運這樣的盛大祭典,使得日本民眾對日本政府的不滿更加高漲。

同時心理學家原田隆之也表示,在東京奧運時,想要為選手加油是人之常情,形成這樣的祭典氛圍,容易使人產生「樂觀偏誤(Optimistic bias)」,進而讓民眾錯估疫情形勢,認為疫情沒有那麼嚴重。這些因素都使得第四次緊急事態宣言的效果大打折扣。

AP_21220051162602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本文從「緊急事態宣言的有限效力」與「民眾防疫疲勞」兩個社會因素來檢視當前日本所面臨的疫情挑戰。總的來說,由於法律設計上的限制,日本政府無法對民眾行為進行具有強制力的約束,只能強烈請求民眾自主限制,也就是說,民眾在這波疫情中擔起了防疫的重責大任。

然而,時間一旦拉長,民眾對於防疫的強度難以維持,各行各業在生計壓力之下,也難以一再接受政府的「要請」進行停業。再加上奧運的舉辦使得日本整體進入了祭典狀態,其所產生的樂觀偏誤再加上目前進入暑假,使得民眾更加難以在家「自肅」。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