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面包和欧式面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很喜欢知乎一个叫@sansanL 的女生做的那种日式面包,不过一直不是很能搞清楚日式的面包和法国、德国那种欧式面包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是原料使用上的偏…
关注者
2,792
被浏览
594,987

56 个回答

谢谢喜欢我的面包~我的面包说很开心呢!~

谢早餐女王

@elyn

邀~~

日本虽然不是面包的发源国家,但是多仰仗了其国民性格里面变态到极致的调性,日式面包顺理成章在世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日本人真的很喜欢把别人的好学问学精了,模仿以上又加入自己的元素,日积月累突然!!!!!!斗转星移成为另一门有生命的学问。

图文略长,建议在有wifi的情况下观看。

欧式面包

欧式面包的历史我这里简短说一下:

1

小麦和面包最早要追溯到西亚,公元前8000~7000年左右,肥沃的伊朗西南部到Anatolia高原到黎巴嫩山麓集结的地域,开始种植小麦。不仅是小麦,大麦和黑麦也是在这一区域发源,一开始只是采集野生的麦种,后来渐渐进入栽培,不断孕育,到了公元前6500年,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栽培技术。但当时,还没有做面包的技术,小麦拿下来就直接做得类似像粥一样食用。

2

小麦文化在传入古埃及的进程中,发酵面包的文化也随之传播,偶然将小麦粉捏成面团,在炎热的气候里发酵,形成野生酵母,简直像个奇迹。面包渐渐成为古埃及人日常食用,馈赠亲友,交换劳动力的一种必需品。

3

接着面包继续传播,传到了希腊,在古老的文献上,面包有两种制作方法,原料在小麦以外,还增加了大麦,燕麦,黍米等,辅料也多了蜂蜜,奶油,鸡蛋,橄榄油,干果等东西。此时的烤窑也经过改进,这个阶段开始出现了专职做面包的人。

多亏了青铜器的出现,捣面粉的臼,用牛犁地的锄子也渐渐普及,让人从做面包这种重体力中解放出来。

4

到公元前300年,罗马人开始雇佣希腊的面包职人为他们做面包,单单罗马市内就出现了254间面包房,还有面包学校和国营面包工厂,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面包成为一般市民也能获得的主食,然后经历了罗马的侵略文化,将面包向西欧拓展开去。

借着历史和当地环境可以种植的农作物等原因,面包的技术不断进步,各地也有了比较明显地域性的区别。

「那各地的面包有什么特征呢?」

法国 --法棍baguette

【图上baguette和batard都有,更规范的baguette大概长55cm,直径7cm,面团350g,烤好后260g,割包在7~9个不等,后期发展的各种不同模样的法棍也有5个割包,batard的割包只有3个,分量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面团整形的粗细。法棍知识很多很多这里不细展开。】

在法国是一般家庭选择最多的一款面包,形状细长,皮的部分较多,内部有不规则的气孔,比看起来的分量轻很多。

因为原材料简单,吃口纯粹,很适合搭配各种菜肴,作为主食存在。

法国比较代表性的面包还有:croissant champignon pain de campagne等等。有关可颂可以移步:

一个好吃的牛角包是怎样的?你吃过最好吃的牛角包是? - SansanL 的回答

champignon用的也是法式面团,形状大概是这个样子。

pain de campagne就是大家熟知的乡村面包啦~

在法国很多星级餐厅,比起法棍,餐桌面包更多使用此类素朴百搭的面包。

德国 --纽结饼brezel

主要的原料是小麦粉,会混入5%左右的黑麦粉等,面包表面为了有明媚发亮的颜色,在德国,需要将面团放入苛性碱的水里进行浸泡再烤制。纽结饼独特的形状,让他成为德国面包房里的标志,口感较硬,组织较紧实,上面的粗盐也为他增加了风味,它既可以成为早餐主食,也是下德国啤酒的好伴侣。此外,黑麦系列的面包也是德国面包的传统。在严寒的德意志北部,种植黑麦比小麦容易得多,另外,为了御寒,经常吃油腻食物的德意志人民,也需要有一些酸味的主食来综合,这决定了黑麦面包的地位。


意大利 --夏巴塔ciabatta

夏巴塔有拖鞋啊鞋垫等等的意思,所以形状比较扁平,现在这款主食面包在欧洲各国也非常的流行,是意大利北部原产的面包。

夏巴塔包裹大量气泡的面心和薄薄的表皮,富有咀嚼感,搭配食材做成三明治再合适不過。与大量使用橄榄油的意大利料理十分契合。因为是一款食用时再次烤制为前提的面包,所以一般烤得较浅,表皮的顏色也比较淡。可以完全品尝到面包中的水分。

英国 --英式吐司english bread

因为用了100%强力粉,所以跟我们想象中的吐司有点不同,是典型的英式餐桌面包,英国流派的吐司吃法,一般是7~8mm的薄切,口感轻盈,微微烤一下两面,配上红茶,以及最经典的B.L.T(培根,卷心菜,番茄)就是很常见的英式三明治了。

另外,腐国还有经典的无发酵面包,司康scone。抹上果酱,夹上cheese都非常合拍。

英式的早餐,下午茶都有它的身影,它的好坏,是决定一顿经典下午茶的重要依据~

我这里突出介绍了几款大家心目中比较欧式的面包,其实还有芬兰,瑞典等等很多具有国家特色的面包,他们的样式和口感之特别,不仅仅是一句欧式面包就能囊括的。这里不一一例举了,虽然欧洲也有很多进阶的花式面包的样式,但面包制作的主流还是偏向简朴简单,硬朗,口感较为扎实,更能凸显小麦或者其他原材料本身风味的面包。有着独一无二的主食地位,其更追求与各种食材,菜肴,饮料,酒类的搭配。

日式面包

多亏了日本的职人们,日本烘焙多次在国际大赛上拔得头筹,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了很惊人的高度。但他们还是没有停滞的在学习欧洲的本源,不断的去法国等面包技术大国深造。面包在日本存在的时间并没有那么长,但日本人的味蕾也基本被各种国别面包同化,所以不管什么类型的面包,都能在日本有其市场。

日本面包的历史

1

日本的小麦文化,是从中国传来的,大概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弥生时代,引进了中国自古有之的面食蒸点文化,随着小麦的传入,刚开始采用的烹饪调理方式并不是西域的烤制,而是蒸煮。日本人对小麦的处理,也是让面团自然发酵,然后蒸熟,这就是我们很熟悉的馒头之类的食品。

2

到了16世纪,发酵烤制面包以及技术,随着传教士到了日本。江户时代的锁国令,抑制了一阵面包的发展,但面食上的发展,却没有让中国式肉包占主流,有人分析,日本人口味比较清淡,比较油的肉包可能很难获得垂青(此处不知说啥好)。到了江户时代末期,面包成为了和西方侵略军对抗的将士们的口粮,因为烤制后水分少,易于携带,便渐渐传播开了。

3

到了明知时代,日本人才真正开始接纳和学习面包,以横滨为起点,开始慢慢分布各色西洋面包房。在制作法式的英式的面包基础上,日本人也开始开发符合自己口味的面包。大家都知道,带领日本面包走向新纪元的,就是那时候发明的酒种红豆面包,发酵香味中包含了日本酒的香气,还有日本人最喜欢的红豆馅儿。它实在太日本太日本,好像出生脸上就刻着日本两个字。

红豆面包的成功,激励了更多面包有识之士,开发了奶油面包,果酱面包等等一系列日式面包的亲儿子。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包界又迎来了一波小高潮,这就是,美国送来的大量小麦粉。战后穷啊,学校就提供了小麦粉做的简单面包棒。影响了整整一代日本人的饮食习惯,接下来就是不出所料的开工厂,量产出了非常美式松软白皙的面包。至此,面包已经取得了仅次于米饭的主要地位。昭和45年,面包店铺和工厂激增,为今天的专业烘焙大国奠定了技术和生产基础。地域间的融合加大了,越来越多的新口味出现在了日本。现在的日式面包,超脱了主食的存在,它可以是一顿饭,一份零食,在人们生活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


下面介绍几款很传统的日本面包。


日本 --红豆包あんぱん

刚刚也介绍过了,它拥有酒种的发酵香和红豆的甘甜,让它跟抹茶,日本茶,红茶,牛奶等非常合拍。它是面包文化渗透到日本的功臣。

日本 --角食吐司角食パン

跟英式吐司不同,它口感非常松软,制作的时候,可以说结合了历史上中国蒸点的制作的技艺,在模具盖上烤制时,有些会打上蒸汽,使得面包整体的口感更湿润,烤出来有明显的发酵味道。外皮金黄,有适度的弹力,均一的光泽,内部有明快的色调,触感柔软。

它跟炸物,鸡蛋,果酱,黄油特别搭配。

在角食的基础上,日本人还开发了很多不同的吐司品种,但都有非常明显的日式吐司痕迹。制作方式上,可以参考我的一个答案

哪个牌子的切片面包最好吃? - SansanL 的回答【製パン工程】面包面团的和面作业与判断教学 - Painsan・麺包少女 - 知乎专栏

在日本,松软的吐司卖得好坏与否,是坚定这个面包房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吐司一直努力维持着主食面包的地位。

日本 --咖喱面包カレーパン

咖喱面包的基础形状为梭子形。一般为裹好面包粉炸后食用,是点心面包的一款经典代表。内部包入的咖喱材料根据各地各店铺,会有所不同,有的会辣一些,有的会甜一些。昭和2年,东京的名花堂,以沾上面包糠做炸物面包为发想,开创了这款做法的先河。

日本 --奶油面包クリームパン

跟红豆面包基本用的是同一款松软的点心面团。内陷包入卡斯达酱,或者鲜奶油,风味有所差别。形状有点像棒球手套,整椭圆形后切开三刀。明治30年代后半期,新宿中村屋的始祖相马氏被一种奶油泡芙的味道所感动,开始用奶油制作面包。他使用了牛奶,鸡蛋等营养丰富的副原料,综合考虑了营养价值和口味,使奶油面包成为日本定番面包。

日本 --面包棒コッペパン

这款面包棒始于昭和10年,作为当年学校提供的伙食,特地做成一顿饭可以食用的大小,因为是为学龄儿童提供,考虑了儿童的年龄相对应需要的营养量,摄取量而设计,是一款颇具日本时代背景的面包,战后粮食不足时,那个年代的儿童大都吃这款面包长大,所以到了现在,反而成为日本人难以割舍的一款经典。


除了以上的几款面包,日式面包还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将面包与日系的家常菜做结合,自成一菜,可以单独食用。其中会用到非常日本传统的食材或者菜品。而不是将面包单纯作为搭配菜品的一款主食。

日式家常菜面包 惣菜ぱん

可乐饼面包(コロッケパン)

香肠面包(ウィンナーパン)

明太子面包(明太子パン)


这边还要隆重补充一下,炒面面包,炒荞麦面面包,炒意面面包....

以日本人吃米饭配拉面,或者吃乌冬配饭,甚至米饭配意面这种主食配主食的尿性,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一定是饿傻过............贴一张以前店里做的意面面包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发展至今,日本人对食材和面包的整合已经发挥到极致。已经形成了代表日本面包的风物诗。台湾在学习其技术后,也渐渐把面包房开成如下的样子。

一般去日本的面包房,会是下面的样子,你会被各种花样面包弄花双眼。

他们不仅把家常菜和面包做结合,还把面包当做甜品在制作。

根据季节的不同,还会有不同的食材开发。虽然欧式面包,日本职人也做得非常好,但自己本土开发的面包已经被日本人玩得「面目全非」,面包们要是有腿,走回欧洲,他们的祖先肯定会说一句:你变成介样,真是娘都不认识了..............



除此以外,他们也热衷开发角色面包,cos任何他们想cos的东西。

在原材料的变幻上,他们除了用小麦,还考虑了地域的饮食习惯,用亚洲人的主食大米和面包做结合,开发出了米粉面包(お米パン,这是我的最爱啊!!

与小麦面包不同,糯糯饱足的口感,米香十足。简直是亚洲人的福音。

感觉栗子再举下去,我今天手会断掉........(是该结尾了)

说了那么多,但其实直观看了那么多种类的面包,简单来说,欧式面包更注重突出原材料,特别是小麦的风味,在配方里,鸡蛋,牛奶,黄油,并不是占有太重的比例,有时候甚至是不用。他们更适合作为一款搭配各色美好料理的主食,成为餐桌最重要的配角,口感更偏有嚼劲,食用后更具回味和饱足感。

而日系面包呢,在源头上结合了中国的蒸煮元素,在起步发展阶段,因为深刻的历史原因,更是受美国面包以及快餐文化影响,经典或者常见的几款基础面包,都有不经意透出美国风格,比如面包棒之于热狗面胚,角食之于pullman,等等。然而,日本烘焙人在技艺深造上有倾向于欧洲学艺的习惯和欲求,毕竟想要不断进步,接触更本源的技艺,借鉴历史更悠久的文明,是职人天性。

产品上渐渐形成既有符合亚洲人主食要求的松软面包,也有更偏向独立食用的场景。在主食的基础上,也兼顾了甜品,点心,零食,或者代餐的一个角色。面团跟副原料的比重相当,甚至有时候,只是作为某种食材的陪衬出现,口感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地域的差别习惯,变得比较软糯可口。松软,轻盈,空气感是它经常会有的特色。

饮食的历史不断在发展,技术和文化也不断在交融,感觉未来所谓的欧式,日式,中式,也许界限也不会那么分明。众口难调,大家其实吃得开心就好啦!

---------最后,认真看着你们眼睛说一句:未经本人允许,请勿转载------------------

ps:托「职人介绍所」的福,我的私信已经快回不过来了....

统一回复一下大家,店铺已经开了快半年,一切运转萌萌哒,暂时不需要学徒咯~

另外大家问一些前途呀,职业选择的问题,我真的是不能替大家做决定。希望你们能做上自己喜欢做的事,一辈子幸福平安。

最后,问我联络方式的嘛,就御免了~TT

谢谢大家mua~

@蔺佳

老师邀请!

由于没去过欧洲,只能通过资料以及电视和网络了解欧洲面包的一部分,希望有谁能介绍一下欧洲面包的特色以及发展。

就结合一下手边的资料和我的记忆(有交集内容的毕业论文原稿保存的硬盘坏掉了),主要说一说日本的面包特色吧(目前那位匿名用户提供的资料只是比较粗略的历史,我的可以算作是延展阅读)。

*其实本文大多数内容只是翻译了书里的内容而已*

本文由伊斯特艾格发布于知乎,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

========分割线========

1、初期

本文由伊斯特艾格发布于知乎,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

弥生时代(时间大约是西元前三世纪中到公元三世纪中顷——Wiki),小麦从中国传入日本。

镰仓时代(1185年—1333)的末期,日本从中国获得了馒头的制作方法(关于馒头制作传入日本这件事,有数种说法,这只是其中一种)。

1549年,真正意义上的发酵面包由耶稣会的传教士——方济·沙勿略(又名圣方济各·沙勿略)传入日本,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我懒得翻译了……)基督教在日本普及开来,随着基督教的普及以及教徒的增加,被视为上帝的肉的面包也开始在日本普及开来(p.s.葡萄酒被视为上帝的血)。

以下是方济·沙勿略的相片

这样:

这样:

还有这样:

(这分明就是文艺普通跟……嘛)

2、江户时代(锁国时期)

本文由伊斯特艾格发布于知乎,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

江户幕府确立后,日本开始闭关锁国。

1613年幕府颁布了“禁教令”

1628年幕府开始施行奢侈禁止令

1639年的第5次锁国令中,葡萄牙船只被禁止入港。

由于锁国时期颁布的“奢侈禁止令”,乌冬、荞麦面以及面包等食物被禁止食用,从此面包在日本进入了一个黑暗时期。

2.5、面包的复活

本文由伊斯特艾格发布于知乎,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

1840年,由于米饭制造时会产生烟雾暴露军队所在,考虑到保存性、携带性以及在制造时风险性,面包开始作为兵粮受到了重视。

1842年4月12日,伊豆韮山的代官,江川太郎左衛門——江川坦庵(江川太郎左衛門是历代家主的通称)在私宅设置了可以烤制面包的窖,开始正式生产面包。为作纪念,这一天也称作“パンの日”(面包之日)。

江川坦庵:

*小知识*

面包传播开后,当时日本各地作为携带兵粮被制造的还有

水户藩的「兵糧丸」

萨摩藩的「蒸し餅」

长洲藩的「備急餅」

(不好意思实在没有大图,将就看看吧)

资料引用——

お役立ち情報:備蓄食糧の歴史とカンパンの由来

3、幕府末期---明治时代

本文由伊斯特艾格发布于知乎,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

幕府末期(1853-1869),最先开港(安政6年6月2日,也就是公历1859年7月1日)的横滨当然首当其冲地成为了面包生产的中心。一开始,横滨由于受到法国的影响比较深刻,面包主要偏向法系面包。

明治维新之后,在日英国人增加,所以逐渐地,面包的主要类型从法式变成了英式;同时制作面包的最主要的原材料——小麦以及小麦粉(面粉)由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进口。由于加拿大产的小麦粉筋度较高,所以制作出来的英式面包无论从体积,还是内部的松软程度来说都比较受日本人的喜爱。

(这里书上还写了一句:如果法式面包一直都是主要类型的话,日本的国产小麦质量就会类似法国小麦,或许会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的谷物市场,以及整个面包业界。)

附上至今仍然可以在几乎所有日式面包店买到的豆沙面包(あんパン)以及奶油面包(クリームパン)的历史:

1869年,一名叫木村安兵卫的人在现在的港区新桥开了一家面包店,名叫文英堂。(取文明开化之文,以及次子木村英三郎之英而命名)

1870年,由于被火灾影响,1869年12月面包店搬至现在的银座,并更名为木村屋。

1874年,木村英三郎开发出比起面包,更接近日式点心(和菓子)的酒种豆沙面包开始贩卖并且博得好评。

1875年,由于木村安兵卫的朋友、同时也是明治天皇侍从的山岡鉄舟的推荐,木村屋特别使用奈良吉野山产的八重樱制作的腌渍樱花所制作的樱花豆沙面包(桜あんパン)得到明治天皇的喜爱,成为了「御用達」(意思大概与御用相同)。之后在日本热卖,鼎盛时期的木村屋需要排队半小时以上,看板商品的豆沙面包一天可以卖到10万个以上。

1901年,主攻养蚕业的相马爱藏在东京大学赤门附近买下了一个面包店,开始经营。

1904年,相马爱藏首次品尝了泡芙,觉得很美味,便将豆沙面包里的豆沙馅替换成了卡仕达馅(pastry cream),制作出了奶油面包(需要注意的是面包名就是奶油面包,クリーム就是奶油的意思。初学日语或者初到日本的人容易误认为面包的馅是蛋糕上那种白色的鲜奶油,其实是卡仕达酱,也就是pastry cream)。

豆沙面包的馅分为粒あん(带红豆颗粒的馅)和こしあん(不带红豆颗粒的馅)两种,作为区分,粒あん的豆沙面包上面会放芝麻,而こしあん的豆沙面包上面则是罂粟籽。

这是比较传统的奶油面包的造型,现在日本面包店也有不少像这样做成圆形的奶油面包。有些还会在上面撒杏仁片以便跟其他面包区分。由于大多数内馅用的是香草香精,也会有些店铺为了吸引顾客使用香草荚来制作内馅。

木村屋(银座总店)以及中村屋(新宿总店)

4、大正时期

本文由伊斯特艾格发布于知乎,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作为战胜国的日本,迎来了本国企业新建、扩建的高峰期。

但是在战争后,米价达到了峰值。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造成大量消费品和房租价格飙升,结果令城市居民也出现不满情绪。

大正7年(1918年),政府不但没有解决已存问题,反而因为西伯利亚出兵需要军粮,买尽了市场上的米,使米价继续上涨。政府在干预经济方面表现无能,造成对其不满的抗议由农村扩散至城市。导致了日本现代史上暴力程度空前的一次暴动——“米骚动”(亦称“米暴动”)。

这个时期,作为米饭的代替食物,玄米パン(糙米面包)以及豆粕パン(豆渣面包)开始流行。根据当时政府的要求,日本制粉以及日清制粉两大日本制粉公司开设了制造面包的企业。并且因为当时东京市市长田尻稻次郎等人的协助,导入了当时最新的设备,日本的面包企业开始走向了近现代化的道路(开始提供面包给陆军、海军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大战结束后日本逮捕了4000余名德国人,其中不乏优秀的面包师。于是德式面包也开始在日本扩散开来,制作简单并且便于使用的德式砖炉也开始普及。

与此同时,因为移民到美国的日本人回国,并且当时西式料理也渐渐走进了日本人的生活,所以比以前添加了更多砂糖、黄油以及鸡蛋的口感醇厚美味的面包也逐渐在日本扩散开来。

也因为机械化的设备,面包产量大大增加,学校提供给学生的食物里也开始出现了面包的身影。

至此,在大正时期这短短的14年(1912-1926年)里,面包终于真正地在日本普及开来。

5、昭和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本文由伊斯特艾格发布于知乎,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

昭和初期,酵母的生产在日本国内开始事业化,面包业向现代化迈出了一大步。

由于大正12年(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的影响并未褪去,据称当时仍然有300万以上的失业者。过高的失业率导致了许多家庭甚至都无法保证日常的饮食,成为了当时一大社会问题。

昭和5年(1930年),在东京朝日新闻与陆军粮友会提供的捐款的协助下,给食物不足的儿童们额外配发了「栄養パン」(营养面包)。

昭和14年(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昭和20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战败国的日本,经济受到了重创。

昭和25年(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借着美军在日本的大量物资采购,日本经济迅速复苏。

朝鲜战争结束后,日本购买了大量美国余剩的小麦以及脱脂奶粉,迅速地缓解了食粮危机。

昭和29年(1954年)开始,被后人视为日本面包界的大恩人的Raymond Calvel数次访日,向日本的面包师们传授了宝贵的经验,普及了特别是法式面包的制作技术。

之后,诸如丹麦面包、布里欧修、全麦面包、美式马芬以及各式各样的北欧面包也在日本流行开来。

昭和35年(1960年),借着调理面包的流行,昭和23年(1948年)开设的山崎面包开始飞速成长,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了日本面包界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任何一家便利店及超市都可以看到山崎面包的身影。

昭和27年(1952年),日本某学校提供的一餐。由面包、脱脂奶粉冲制的牛奶、包菜沙拉以及炸鲸鱼肉组成。

7、现代

本文由伊斯特艾格发布于知乎,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

昭和60年(1985年)开始,冷冻面团的质量以及保存技术得到提高,并且面包市场也逐渐扩大,靠着这些机会,一些企业开始进行面包的大量生产,也有些企业开始制造预拌粉。

汤种土司柔软、有弹性,并且老化慢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但由于技术问题,汤种土司并不能很稳定地大批量制造。平成11年(1999年),敷島面包利用新技术制作的拳头产品,汤种的“超熟”土司走入人们的视野。现在,仅仅是“超熟”的关联商品的营业额就可以达到400亿日元/年(约20亿人民币/年)。

同时,最近的日本也开始栽培、制造更适合日本人口味的小麦以及小麦粉。已经培育出了「ハルユタカ」「春よ恋」「はるきらり」「ゆめちから」等等品种。

敷島面包的拳头产品——“超熟”系列。

========分割线========

从上面日本面包的历史不难看出,在一段时期内,便于保存、携带并且可以提供相当热量的面包,是作为米饭的替代品而存在的。不同于欧洲国家,面包对于日本,乃至中日韩这亚洲三巨头来说,并不是主食,而是主食的替代品。虽然有一段时间面包作为主食成为了学校提供的午餐的主角,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通过购买的小麦粉以及脱脂奶粉有效地缓解了食粮危机)。

在日本,更受欢迎的的确是诸如丹麦面包、可颂以及布里欧修等口感饱满,用料较为奢华的rich 系面包。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影响,日本大多数面包店的烘焙水平确实比国内要高很多;法棍、乡村面包等lean系面包的口感也要比国内大多数面包店来得要好得太多,或者说更加符合亚洲人的口味,所以在日本,lean系的面包也有相当一部分受众。

不仅用料上偏向rich系面包,日本人也会有意识地利用食材装饰面包成品,如同角色便当一样,日本其实也有许多角色面包。

甲子园旁的百货商店地下2层的面包店里的角色面包。跟阪神虎队的名字挂钩(恩我承认有点丑……)。

当然,日本也有很多融合了自己的东西的面包,比如这两种

上面那种使用的是德式面包的面团,中间包了土豆沙拉,出炉后挤上明太鱼子和蛋黄酱的混合物,再来一小块黄油,味美浓郁好吃长胖。

下面绿色的是学校直营面包店的新产品,红豆抹茶丹麦卷。内部卷了红豆,上面撒了抹茶粉跟糖粉的混合物。最终由于卖相不太好下架不卖了……

不同于欧式面包,对以米饭作为主食的日本人(还有国人)来说,面包在更大的程度上是点心,是一种零食,或者是肚子饿时的临时解决方案。这是日式面包与欧式面包的最大区别。

日式面包既不像欧式面包个大、饱满,讲究吃小麦的原味;也不全是加入了多多黄油和砂糖的刺激多巴胺分泌的高热量面包,它自成一派,以rich dough为主,衍生出了种类繁多的,符合日本历史、文化以及贴合日本人口味的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