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專題:日本和戰抉擇 - bme882005的創作 - 巴哈姆特

創作內容

26 GP

二戰專題:日本和戰抉擇

作者: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2015-07-03 21:14:40│巴幣:161│人氣:2120
  1940年的的秋天,日軍抵達了法屬印度支那北部,9月23日的這天,美國的羅斯福政府開始了警覺,但這其實是日本政府對於美國在1938年起一系列抵制其在中國戰場的措施,首先美國對日本實施"道義禁運",這實際上是對日本所有的飛機進口實施管制;1940年戰爭情況尚未好轉的情況下美國又於1月中止了實施30年之久的《通商航海條約》,這對美國工業出口到日本的材料又限制的更多;事實上日本針對這些禁運措施的回應是佔領法屬印度支那,進而切斷英美援助中國蔣政府(同時中國政權太多顧因此稱呼)的地獄公路,進而結束中國戰場的泥沼;但美國政府卻認為此行為是日本想要擴大控制東南亞的野心,對此,美國出口銀行向蔣政府追加了5000萬美元的財政援助(以鎢沙換取),同時對日本實施金屬材料禁運。


向法屬印度支那北部進軍的日本軍隊(版權為每日新聞社所有)。

左為日本大使來棲三郎,中央為義大利外交部長加萊阿佐·齊亞諾(Galeazzo Ciano)右為希特勒,攝於1940年9月27日《三國同盟條約》簽定的當日。

  此時日本軍民一體的厭惡美國的措施,1940年9月27日,日本大使來棲三郎與義大利外交部長加萊阿佐·齊亞諾(Galeazzo Ciano)、希特勒,於柏林簽署了《三國同盟條約》,特別的是這個條約繞過了時任駐德大使來棲三郎的同意,不論德國或日本,都急欲簽署這樣的同盟條約來增加談判籌碼。
 
  事實上,1939年7月,當時的日本外相有田八郎與英國駐日大使羅伯特.克萊琪(Robert Craigie)爵士簽署了一張《有田-克萊琪協定》,根據此協定,英國同意不主動反對日本在中國的行動,但也不給與法理上的承認。該協定簽署一年後的1940年7月,英國政府對日本做出的最後讓步是同意關閉滇緬公路,但日本對法屬印度支那的行為(表面上是和法國殖民政府簽訂防禦條約,但事實上形同佔領),終究使英國在1940年12月重啟滇緬公路,並提供蔣政府1000萬英鎊貸款,加上蘇聯在北方的威脅,日本從沒考慮到在1941年後須要面對這麼多敵人。
 
  1940年12月14日,美國駐日大使約瑟夫.格魯(Joseph Grew)在一封寫給羅斯福總統的信中提到:
 
  想必您之前已經看過我的一些電報。在那些電爆以及這封信中,我們都試圖盡可能清晰、準確地呈現當前日本的情況。我們不得不摸索著來獲取訊息,因為日本也常常處於一種"右手不知左手在幹什麼"的情況。日本人所謂的"新結構"(近衛文麿的新體制運動)一團糟,政府內部的持續爭吵與分歧空前激烈。打著正義口號的一步步邁向集權主義,這已經完全不是那個我們曾了解並喜愛的日本了。
 
  對於美國來說,當時加入歐洲戰場的機會越來越大,1941年3月的《租借法案》對美國支持其盟國的情況加劇美日關係惡化。但近衛文麿其實並無意與西方各國開戰,近衛文麿當時正努力於中日事變中脫身(因為日方並無向蔣政府宣戰,所以用"事變"來稱呼這場戰爭),當時的政府與軍方其實都曉得自己並沒有能力發動另一場戰爭,畢竟在1940年的當時,日本93%的石油來自美國(荷屬東印度已經減少供應石油給日本)。

  但所有的高層其實都很清楚,近衛文麿面臨的問題其實不在於荷屬東印度或美國,中國戰場已經成為泥沼,儘管日本政府並不承認蔣政府,但他們知道,只有蔣政府才能與他們談和。
 
  1882年,29歲的明治天皇頒布了《軍人敕諭》,文件按照禮儀從天皇手中遞給下屬,這個儀式不僅真對外界,也針對日本群眾,這個行為清楚的表明日本認真的開啟現代化,並對西方所簽署的不平等條約感到不滿。
 
  《軍人敕諭》不只是軍隊的準則,同時也是天皇對軍人的命令,針對快速變遷的時代,軍人也應保持忠節、禮義、武勇、信義、素質,這五德作為指導原則中,忠節則是其中最重要的。《軍人敕諭》的片段即可闡明:
 
    朕即為汝輩軍人之大元帥,故即倚汝輩為股肱,汝等亦當仰朕為元首,效其親愛。朕之能否保衛國家,上應天心,以報祖宗知殊恩,全視汝輩軍人之能否客盡其職...(中略)...軍人當以盡忠盡節為本分...(中略)...夫保家衛國,維持國權,即唯兵力是賴,則當明兵力之消長,即為國運勝衰之所繫,故當毋為世論所惑,不為政治所拘,唯以守己本分之忠節為主。需知義有重於泰山,死有輕如鴻毛。慎物喪失節操,而徒受無恥之污名可也。
  
  雖然是這樣,但政府與軍人之間確切的定義仍很難釐清,並沒有說明軍隊要響應政府的號召。八年後的《明治憲法》也沒有明確的說明,這給半個世紀後的右翼政客與極端主義官員有利用的空間,他們可以利用天皇的名義來執行各種不同的政策。這也說明了《軍人敕諭》是日本發動珍珠港攻擊的遠因之一。
 
  明治結束於1912年,嘉仁天皇即位,日本開始了積極的建設與發展,同時充滿爭議的議會制也在這時開始,正所謂的"大正民主"(1912年至1926年的大正年間),但嘉仁天皇小時候的過腦膜炎,身體虛弱、精神狀況越來越差。1921年的內閣都認為裕仁太子應該趕快即位。
 
  鑒於未來的角色,裕仁皇太子在1921年3月至9月間訪問歐洲,到過英國、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對於裕仁太子的影響相當深刻,同時也讓日後的昭和天皇成為戰爭遠因的一部分。《日英同盟》在1902年簽訂,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對太子是相當照顧的,在前往珀思郡(Perthshire)阿索爾伯爵(Duke of Atholl)的城堡後,太子對這位伯爵簡單的生活感動,一次以歡迎皇太子的舞會上,阿索爾伯爵對這些人說"讓我展示真正的蘇格蘭舞蹈",他和他的妻子一同前往舞池,與佃農手牽手跳舞,裕仁太子從震驚到欣賞的想法裡意識到,只要貴族與富人過著簡單的生活,就不用擔心階級鬥爭。


攝於1921年5月,裕仁太子(中央)訪問英國時與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太子右方)合照。
 
  在英國的這段日子讓昭和天皇養成吃傳統英式早餐的習慣,也對英國王室"統而不治"的理念影響,這對大戰產生了一個點,就是昭和天皇從不否決(或說做決定)任何提議。
 
1921年10月,陸軍士官學校1904屆的3位在日後二戰史上留下名子的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秘密在德國黑森林附近的溫泉小城巴登-巴登(Baden-Baden)會合,三人不僅是同學,更密謀對日本帝國陸軍的改革,三人因為出色的能力被稱為"陸軍三羽鳥"。第二天,1905屆的畢業生東條英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這四人在未來10年都獲得不同程度的提拔。他們以各自的方式使陸軍更團結。
 
  1922年初,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兩人的矛盾隨著時間越來越加大,因為小畑敏四郎是"皇道派"的支持者,這個派系以極端民主主義的荒木貞夫、真岐甚三郎為主,以極端與恐怖的方式維持天皇權力,在他們的想法裡,日本必須團結在天皇神聖的權威下。
 
  永田鐵山的派系被稱為"統制派",在分類理反對"皇道派"大多屬於這個派系,永田認為未來的日本是以陸軍為核心,成為一個高效率、為全面戰爭做好準備的國家。"統制派"非常務實、理智與不擇手段,有很多部門都支持,1940年近衛文麿再次擔任首相時也支持他所想的"新秩序運動"。
 
  到了1930年中期,透過同學岡村寧次、學弟東條英機的幫助下,1934年永田鐵山被任命為陸軍省軍務局局長,他有權力做重大的改變,但在1935年8月12日,被40多歲的相澤三郎中校砍中頭部一刀、背部兩刀、致命傷喉部一刀,最後死在自己辦公室的地板上。
 
  由於永田的人事異動影響了"皇道派"在軍方的地位,這使得相澤非常氣憤,諷刺的是,相澤進入時,永田正對如何控制極端思想的軍官進行會議。不過,審判的過程中,他獲得許多人的支持與同情,雖然最後被判處並執行死刑,但這起刺殺事件對兇手的的聲援多的令人感到驚訝。
 

二.二六事件中被佔領的警視廳,1936年(昭和11年)二月二十六日,野中四郎上尉率領400人佔領這個地方(影像著作權為每日新聞社所有)

  1936年2月26日,這樣的暴力事件最後演變成軍事政變,支持"皇道派"的青年將校帶著1500名士兵殺害了多名政府重要官員,包含大藏大臣與內大臣,這些士兵其實並沒有特別的支持頃向,但因為來自貧困家庭,許多的不滿使他們被這些軍官利用。
 
  其實,這場政變的策劃者想擁立昭和天皇的長弟秩父宮親王成為它們的新領導者。昭和天皇對這場政變的態度相對於他先前或以後的行為可以說是少見,他一面譴責這些人發動夜間襲擊的懦弱行為,對他們殺害手無寸鐵還穿著睡衣的老人感到憤怒。但奇怪的是,天皇公開譴責後,民眾卻依然對兇手表示同情,甚至是讚賞。
 
  這些主要的策劃者被處決,卻被認為是烈士,因為他們宣稱要把天皇和日本從錯誤的方向救出,在槍決之後,就沒有更多的恐怖事件了。
 
  雖然發生了這麼多流血事件,但派系間並沒有勝利者,1940年7月"自動"接替永田地位的人是東條英機,他利用在第二次進衛內閣中擔任陸軍大臣的地位,於1941年1月8日發佈了《戰陣訓》,其中一條最令人詬病就是"活著就不能接受被俘擄囚禁的侮辱",這使日後日本平民與軍人的命運更加悲慘。
 
1930年1月21日到4月22日的倫敦海軍會議,日本首相濱口雄幸透過簽署《倫敦海軍條約》來獲得海軍省的支持,因為他提議將美英日在華盛頓會議上所簽的《華盛頓海軍條約》中的主力艦噸位從5:5:3調整為10:10:7。
 
  但海軍軍令部明白濱口將透過這次的事件來削弱軍方權力,在右翼、立憲政友會、樞密院保守派的聯合下,海軍軍令部表示《倫敦海軍條約》比預期的目標少0.4%。濱口的回應是"樞密院反對我們也沒關係,我打算請求天皇批准,我絕不妥協"終於,9月19日在樞密院的讓步下,10月27日英國首相、日本首相、美國總統共同通過廣播宣布了正式的決定。
 
  這次的事件卻使立憲政友會利用海軍軍令部的反對意見,斥責濱口侵犯了"統帥獨立權"。權強力的聲音來自立憲政友會的議員鳩山一郎,他認為參謀本部和軍令部在這些軍事問題上必須享有特殊的政治權力。為了打擊對手,鳩山一郎不限制軍隊權力來加強政黨政治,反而破壞議會政治的基礎。
 
  政黨政治在口水聲中沒落,首相濱口被一名極端的民族主義者開槍打傷,鳩山一郎便利用這個機會要求首相到國會接受諮詢,在濱口無法出席的情況下,代理首相遭到嚴重的人身攻擊。濱口不顧醫生的反對,參加了1931年3月的國會,他決定要推動社會改革法案。法案的內容大致為保障工會和田地租賃、降低稅收、國家財政合理化(有機會削減日益龐大的軍費)、合法男性投票年齡從25歲修改為20歲並在地方選舉中給予女性投票權。
 
  濱口穿著拖鞋,跌跌撞撞的走上演講台,以微弱的聲音回答反對黨的問題,但反對黨總以"大聲點"、"滾去死吧"回應,這真是日本政治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改革也無疾而終。
 
  30年代間,日本社會不安動盪,支持軍國主義的人越來越多,反對者、自由派、溫和派甚至是軍方都不斷遭到刺殺身亡,如同前面所寫的1935年永田鐵山事件,這樣的暴力事件演變成大範圍的恐慌行動,鮮少有人敢出聲反對。1931年9月關東軍佔領中國東北後,指揮官本庄繁宣稱"這些佔領行動雖然沒有經過批准,但是出於大公無私,而且沒有迴旋餘地"。這些軍人以"統帥獨立權"來為自己的行為變護。
 
時間來到1937年6月4日,日本人期盼已久的近衛文麿當上首相,即便經濟大蕭條、天災以及隨之而來的農產品不足,都沒有讓日本人認為近衛文麿不足以治理,但近衛一上任的內閣名單卻令一些人失望,雖然上一次選舉中,立憲民政黨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但近衛卻拒絕這些有黨籍的成員,近衛內閣中只有兩名來自親近軍對並支持極端主義的新政黨。對此看的出近衛討厭多黨制,而且也沒打算讓議會制復活。
 

近衛內閣第一次上任的紀念相片,前列右方開始為近衛文麿首相、廣田弘毅、馬場鍈一、鹽野季彦、後列右方為永井柳太郎、大谷尊由、杉山元、賀屋興宣、中島知久平、安井英二、米内光政、吉野信次、有馬頼寧。

  近衛文麿上任一個月後,中日爆發戰爭。1937年7月7日的那夜,日軍的一小群人在永定河邊進行空槍操演(日本因為1901年簽署的《辛丑條約》第九款而可以駐紮在此地),根據最流行的說法是,一名日軍士兵失蹤,他們要求進入東北軍駐守的宛平縣城搜查,理所當然的遭到拒絕後,雙方發生口角,不過並沒有太大的行動,隨即在召集部隊的過程中,失蹤的日本士兵又回到部隊裡,但雙方已經發生武裝衝突了。
 
  這一切的根本要歸咎於石原莞爾在1931年所精心策劃的入侵"滿州",不過石原本人卻認為要避免與中國發生衝突,因為更大的假想敵是蘇聯。在日本一陣喧嘩吵雜的討論後,最終認為日本還沒準備好向中國發動全面戰爭,與中國休戰的秦德純松井協定在7月11日簽定,許多人預測這場衝突會與先前數場相同。
 
  不過,與簽署協定的一天,近衛文麿推動了一項中國華北增兵計畫,近衛向來有收買軍方強硬派的意思,而強硬派總對日本避免戰爭的政策感到不滿。但這個增兵計畫卻被視為戰爭動員,蔣政府將這個增兵計畫視為日本的擴張計畫。
 
  近衛本人在7月11日晚間,在他東京的官邸招集了議員、金融界、媒體,宣布了他的增兵計畫,並號召他們以國家遭遇危機的名義發動全國動員。第二天,日本的報紙將這個增兵計畫解釋為"為了讓(中國人)產生悔意",對此中日的休戰協定就這麼被擱置著。
 
  而近衛的目的僅僅是想加強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並且將國家上下團結餘一起,但是在當時的人眼裡,近衛是非常強硬的人。當時的評論家就說了"當戰爭打響後,他指揮的日本將破釜沉舟、孤注一擲"。這個休戰協定到7月20日蔣介石批准時似乎已經是張廢紙,日軍已經開始轟炸南京、上海、杭州,近衛對一位反對中日戰爭而被調回日本的陸軍中校池田純久說"這場衝突是年輕的陸軍軍官發動的",對此池田的回答是"公爵先生,恐怕不是軍隊,而是首相您本人發動了這場戰爭...,看看報紙上都在說些什麼,儘管您的政府之前都是採取避免事態升級的政策(在您通過言行鼓勵那些渴望戰爭的軍官,並賦予他們權力後),戰爭的爆發一點也不讓人感到奇怪"。
 
  1938年1月,蔣政府的首都南京倍日本陸軍攻陷,隨之而來的是大屠殺、強劫、強姦,近衛在此時錯誤的認為戰爭即將勝利,他發表了一系列的談話,他說"(國民黨)的侵略行徑讓日本帝國忍無可忍"、"日本不會與蔣介石接觸"、"別無選擇,只有訴諸武力,讓(蔣介石政權)付出代價",雖然這個聲明是毫無道理的,但近衛其實已經想結束這場衝突(日本政府並沒有向中國宣戰)但卻不知道如何做起,他對中國的政策開始前後矛盾,一方面他同意向中國增兵,主動增加軍費,讓國內進行更密集的戰爭動員;但他卻尋求和蔣介石的接觸,想透過談判結束戰爭,不過有和平的希望時,近衛只有兩個選擇,滿足軍隊強硬派的希望或者是猶豫不決。
 
  但通常近衛都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像是1937年12月初,日本將攻陷南京時,蔣介石透過德國駐中國大使陶德曼向日本轉達願意談判,不過近衛卻拒絕了中國的主動示好。
 
 1933年2月24日,在日內瓦湖畔的威爾遜宮裡坐著多位國際聯盟的代表,他們分別以42票贊成、1票反對,接受了《李頓調查團報告書》的決議,日本就是那唯一的一票反對,而報告書的提議是,建議日本撤走部隊,恢復中國行使主權,但日本代表拒絕了。
 
  這位日本代表走上講台時,把預備好的演講稿丟在桌上,他大聲的宣讀:"讀一讀歷史吧!我們從俄羅斯手中解放了滿州,我們一手締造了滿洲的一切...(中略)...日本從始至終一直都是遠東和平、秩序、進步的中流砥柱"。他這樣回應報告書中的提議:"美國人會放棄對巴拿馬運河區的控制嗎?英國會把主權交給埃及嗎?"他沒預見1999年12月31日美國將運河主權交還巴拿馬,更不用說1936年英軍撤出了埃及(雖然是不完全的撤出,英軍仍保有蘇伊士運河、亞歷山大港周邊),但他在演講完後,揮了揮手,日本代表團全體離席。
 
  合眾通訊社(1958年4月28日,合眾通訊社與國際通訊社(International News Service)合併為合眾國際社)駐日內瓦的記者發出的報導是這樣的:"代表團由衣冠楚楚的松岡洋右率領...看起來沉重而堅決"代表團離開時"壅擠的走道裡混雜著噓聲與掌聲"。
 
  《李頓調查團報告書》雖然建議日本撤走部隊並且譴責他們的行為,但報告裡承認日本在滿州地區的發展與貢獻及既得利益。國際聯盟的目的其實是因為大多數的會員國都有殖民地,單獨出面指責有失尊嚴,所以透過國聯會議的方式譴責,不過松岡洋右如此戲劇化的表現卻是始料未及,同時也是推向日本孤立化。
 

松岡洋右(1880年3月4日-1946年6月27日)

  為何日本會派出松岡洋右做為代表?這和他的經歷有關,松岡洋右生於1880年3月4日的日本山口縣,松岡家雖然因海上貿易而富裕,但因為父親投資失敗而破產,哥哥生性喜好揮霍,所以松岡家快速的沒落了,松岡洋右只好在13歲時投奔在美國西海岸做生意的親戚。
 
  到美國之後,松岡被住在俄勒岡州的美國家庭收養,隨即搬到加州的奧克蘭,他的英文名子是弗蘭克(Frank),他一面念書一面打工,餐廳、農場、樓管、鐵路工,甚至是充當牧師主持婚禮,雖然辛苦,但松岡洋右卻熱愛這片自由的土地,雖然身為黃種人的他無時無刻都要忍受歧視,但他的美國養母伊莎貝爾.鄧巴.貝弗里奇(Isabelle Dunbar Beveridge)幫助他非常多,也讓松岡洋右接受了循道宗(Methodism)的信仰。
 
  在俄勒岡大學以第二名的身分畢業,取得法學學位後,1902年回到日本,兩年後,24歲的年紀通過外務省的考試(130人取7人),也正好躲過日俄戰爭的徵招,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中國,也到過俄國,1919年時也以日本發言人的身分參加巴黎和會。在1921年時,他離開了外務省,進入南滿州鐵道株式會社,事業如日中天,1927年成為副總裁,並以立憲政友會的身分在1930年選上眾議院議員。
 
  1931年9月的滿州事變(九一八事變)時,松岡洋右並沒有支持"軍事占領"但支持"接管",這是因為擔心蘇聯從北方來襲,身為如此了解滿州的他,認為中國東北是日本的生命線。
 
  1933年3月8日,松岡洋右向代表、聽眾們演講:

  "日本政府現在不得不做出結論,日本和國際聯盟其他成員在實現遠東和平的方式上看法不同。日本政府認為,中日分歧的問題上,日本與國際聯盟的合作已經達到極限,但日本政府仍將盡最大努力確保遠東地區和平,保持並加強與其他大國的友好關係。"
 
  松岡洋右戲劇化的退場受到日本民眾的喜愛,報紙將松岡雕塑成不畏懼西方以及不受其凌辱的偉人,松岡利用他在國內"英雄"的身分,在1933年12月辭去眾議院的職務,並在1935年8月到1939年2月間回到滿鐵擔任總裁,協助樋口紀一郎在1938年3月將被擋在滿州國外的猶太人,用他公司的火車送往上海。
 
  1940年7月22日,再次成為總理大臣的近衛,邀請松岡洋右參加他的內閣,為他準備的位子是外務大臣,1940年9月27日簽訂《三國同盟條約》的一年,1941年3月13日,松岡前往歐洲參加同盟一周年的慶祝,他卻繞道蘇聯,4月13日便簽訂了《日蘇中立條約》,他認為這是加強版的《三國同盟條約》-及是"四國諒解協議"(他自大的說這是"歐亞大陸同盟"將要與自由主義的英美對峙)。
 

標題斗大的寫著"松岡外相歷史性的進入柏林",昭和16年4月19日所刊登(版權為経葉社所有)。


昭和16年(1941年)4月25日所攝,簽屬《日蘇中立條約》的松岡洋右與戰在其背後的蘇聯總書記史達林(版權為経葉社所有)。

  4月22日,松岡回到了日本,松岡洋右第一次看到來自四天前的《日美諒解協定草案》,由於不曉得這其實只是民間自主的交流,松岡錯誤的認為自己拉攏蘇聯,使美國願意展開外交談判的策略奏效了。
 
  《日美諒解協定草案》事實上事由近衛文麿的同學井川忠雄與兩位美國牧師所擬定,井川在1920年擔任日本駐紐約總領館的財務主任,他是在那時認識這兩位牧師,在1941年緊張的氣份中,井川從牧師那邊聽說羅斯福同意透過外交尋求解決方案,2月27日他藉口解決與美國籍前妻的糾紛前往紐約。
 

昭和16年4月28日所刊的:我方大活躍的野村駐美大使。

  井川忠雄雖然是位彬彬有禮、外表俊朗的銀行家,但他畢竟不是外務省的人,日本駐華盛頓的外交人員對他相當冷漠,不過,剛上不久的野村吉三郎在紐約沒什麼朋友,也不太熟悉,而且松岡洋右在野村上任之前曾告誡他要遠離這位銀行家。3月8日,在井川祕密的安排野村一次會面美國國務卿後,野村開始對他刮目相看。
 
  牧師到達日本大使館後,《日美諒解協定草案》的初稿由42歲的岩畔豪雄上校、野村吉三郎、大使館武官和一名專家的研究下歸納了幾點,並討論出了一些主要內容:
 
  1. 美國和日本承認,兩國是太平洋地區的強國,將共同努力該地區的和平,達成友好諒解。
  2. 日本承認簽署《三國同盟條約》是為了防止歐戰擴大。日軍只有在德國受到非戰爭協力國家的主動攻擊時才會履行其軍事義務。美國對歐戰所做出的回應在出發點上只能是保護自己的利益和安全。
  3. 美國總統勸告蔣介石政府與日本講和,為此,美國總統和日本政府同意:(a)中國獨立;(b)日軍基於中日條約撤軍;(c)不吞併中國領土;(d)沒有賠款;(e)中國崇起門戶開放政策;(f)蔣介石政府與日本支持的汪精衛政府實現合併;(g)日本克制不向中國大規模移民;(h)承認滿州國。
  4. 美國和日本都停止以恐嚇為目的的向太平洋地區部屬空軍與海軍力量。
  5. 兩國恢復《通商航海條約》
  6. 日本在西南太平洋(包含東南亞)獲取利益不能依靠武力,只能透過和平方式。做為交換,美國將確保日本的資源獲得,包含石油、橡膠、錫、鎳。
  7. 為了確保太平洋的政治穩定,美國和日本都不能接受歐洲對太平洋地區的侵入,雙方確保菲律賓的獨立,美國會確保日本移民受到公平對待及沒有歧視。 
 
國務卿科德爾.赫爾(Cordell Hull)。

  4月16日,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Cordell Hull)詢問野村,日本是否願意基於這份日本修改過的文件來和美國談判,但赫爾表示:"包含多項條款我國政府都願意同意",一些條款"需要修改、擴充獲全部刪除",另外還有一些新的要加入。野村向東京發送的電報並沒有赫爾這些"多餘地"說明,使副外相大橋忠一非常感到興奮,認為美國拿出了一份滿足日本要求的提案,但是其實美國認為這協議需要修改。
 

條約都在,昭和16年(1941年)4月17日,野村大使發近衛外務大臣宛公電第二三三号(至急、外機密、館長符号扱)(写)」(1ページ)(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提供)內。

  松岡洋右卻覺得不對勁,他在美國的經驗告訴他,美國人不可能做到這種程度的讓步。當他要求查看英文原文時,讓松岡跌破眼鏡,他說:很顯然,這不是美國的文件,這是日本人寫的。所有人,包含近衛文麿公爵,似乎都認為最艱難的時刻過去了,我們只須要給美國一個肯定的答覆。多麼愚蠢阿!我敢保證,一但我們開始談判,一定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中略)...由於中日戰爭還在繼續,我們的談判將無法取得滿意的結果...(中略)...如果談判失敗,軍方將有理由發動戰爭。我知道我是對的。
 
"基於國際形勢的變化,我們也許被迫要與美國開戰。如果日本要與美國打仗,我們就要拿出最極端的戰術...(中略)...依靠我們的第一和第二航空部隊的全部力量,我們必須設法給美國在夏威夷的艦隊一記重擊,這樣美國才能在一段時間裡不敢向西太平洋進發(日本在該區內將面臨荷蘭與英國)。我們的目標將是美國戰艦...(中略)...這不容易實現,但我決心要不習一切代價完成這項計畫,我將親自指揮航空部隊,我想要讓你仔細研究該計畫的可行性"。
 
  1941年2月,大西瀧治郎少將在給海軍少校源田實這封信,他讀完後驚訝的說出一句話"了不起的想法"。1908年,美國在夏威夷的珍珠港建立海軍基地以來,日本海軍一直認為自己有可能被美軍襲擊,這讓日本很擔心。當時的主流想法是:通過空中打擊與潛艇來阻止美軍前進,但山本五十六卻反其道而行。1941年4月大西瀧治郎遞交了珍珠港的攻擊計畫,他去除了航空魚雷,轉而利用俯衝轟炸和水平轟炸。山本則回應如果現在的魚雷不能在他的計畫中奏效,那就去改良魚雷和提高飛行員的能力來使他發揮作用,但大西還是抱持著自己的想法。
 
  4月的另一件大事,伏見宮博恭親王即將退役,他留下的軍令部總長一職將由昭和天皇任命,對於海軍中不想讓日本與西方為敵的人,這是一個掌握主動權的好機會,伏見宮博恭親王曾在1930年領導軍令部反對濱口雄幸簽署《倫敦海軍條約》。
 
  在1940年9月上任的海軍大臣及川古志郎透過自己的身分,讓伏見宮博恭親王派系的永野修身來接替這個位子,在伏見宮博恭親王是昭和天皇的叔叔,以及在海軍中的資歷加上具有皇族血統下,米內光政、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三人也無法撼動永野修身成為新任軍令部總長,山本對他的前上司的評價是:"這個相信自己是戰略天才的人現在成了軍令部總長,而他其實還差著遠呢...(中略)...戰爭似乎已經打響了!"。
 
  1941年6月22日,德國正式與蘇聯爆發戰爭,松岡洋右此時被迫接受他的四國外交崩潰了,在這之前《日美諒解協定草案》的爭議,使松岡與近衛兩人產生了間隙,而且還鼓吹日本應當進攻新加坡,在英國忙於對付德國的時候,參謀總長杉山元非常震驚,因為他曾在松岡前往歐洲前就告訴過松岡進攻新加坡是不可能的。
 
  結果,松岡洋右居然在德國巴巴羅薩行動後,直接呼籲軍方向蘇聯開戰,這讓近衛十分尷尬,近衛第二天前往皇宮向天皇解釋,遠征蘇聯是松岡的"想像"。不論如何,儘管松岡猜測的許多事是正確的,但他大膽玩弄邊緣政策的結果,他在內閣裡已經沒有朋友了。
 
  日本陸軍向來把蘇聯當做主要的假想敵與對手,但是這次沒有支持松岡洋右的原因在於,日本沒有可以在西伯利亞與蒙古地區作戰的重型坦克,1939年的諾門罕事變中就已經很清楚蘇聯對日本的優勢是如何了,況且日本也沒有足夠的部隊同時對中國及蘇聯作戰,1941年6月的當下,陸軍決定和海軍一同支持法屬印度支那的南部擴張計畫。
 
  軍方強調這次的計畫會在適當的"外交"壓力下完成,而且認為透過佔領整個印度支那,日本不但能夠建立更接近英屬馬來亞和荷屬東印度的戰略根據地,還能建立能長遠自給自足的經濟圈,使日本能打一場規模更大的戰爭。
 
  不過松岡此時和大多數的英國人、美國人、德國人一樣,錯誤的認為蘇聯將被德軍迅速消滅,但他說對了一件事,如果日本決定佔領更多法屬殖民地,將引來英美的強烈報復,因為這樣過分的顯露出日本佔領東南亞地區的野心。1941年6月底,整個東京都在討論要攻打北方(北進派)還是南方(南進派)。
 
  從日本決定戰略構想的過程來看,這些想法都是陸海軍最高統帥機關"大本營"提出,參謀本部(陸軍)、軍令部(海軍)提出戰略建議,做為內閣一份子的陸軍省、海軍省也會提出建議(但不是這麼常見)。但戰略構想其實很少由大本營的高級官員提出,而是陸海軍下設的各局、課提出,這些構想常常符合陸海軍自身的需求,坦白說就是為了自己單位的利益。
 
  6月24日,陸海軍取得了"日本應當占領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的共識,而陸軍是否進攻蘇聯則視有沒有利的時機,近衛文麿將這個計畫認為是除掉松岡洋右的最佳方法,其實他忘記先前依賴松岡的強勢來制約軍方。6月25日的連絡會議(非正式的會議,即是各部門交換意見)上,松岡意外的只說明"該計畫需要迅速的行動。既然決定了,我們就執行下去吧",當參謀總長杉山元與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外相松岡洋右覲見天皇時,松岡再次要求進攻蘇聯。
 
  7月2日的御前會議上瀰漫著緊張的氣氛,御前會議通常是決定戰爭開始或者結束,參加的人除了天皇,還包含主要的內閣大臣、內閣書記官、企劃院總裁、樞密院議長、參謀總長、次長、軍令部總長、次長、陸軍省及海軍省的軍務局長。昭和天皇曾對御前會議做了解釋:"御前會議真是奇怪的會議...(中略)...天皇沒有決定權,無法左右會議氣氛。"天皇的許可只是一種形式,沒有憲法約束權。
 
  70多歲的樞密院議長原嘉道拋出了一個敏感的問題,他說:"我們必須謹慎出兵...(中略)...讓印度支那聽從我們號令的方式就是展示力量。但動用力量澤是另一回事...(中略)...我們不想看起來像是入侵...(中略)...你們說不會逃避與英美的戰爭...(中略)...但你們要如何將這一決心與現實保持一致?我傾向認為,如果我們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英美會做出回應...(中略)...如果促使兩國聯合對付日本該怎麼辦?我想要得到明確答案"。
 
東條英機承認,這的確是值得考慮的重要問題,松岡也是如此看待。軍方的其他官員則向原嘉道保證佔領過程不會發生衝突,也不會使用武力。松岡雖然也不願意取消佔領計畫,但也表示了"有可能動用武力",即便台下吵得激烈,昭和天皇仍默默的聽著。
 
  事實上,前年的法屬印度支那的北部佔領行動中,日本士兵就曾向不願意離開的法國士兵開槍,對此西方人眼中日本人是無賴的形象更加強了一番,這也就是原嘉道考慮的地方。但每一次提到與英美開戰的問題時,軍方總給了模糊不清的答案。參謀總長杉山元總結了其他人的意見回答:"我們十分必要執行這一個計畫,以對付英美的陰謀(經濟孤立)。如果德國的計畫遭到挫折,當然可以預見美國會與日本開戰。但現在德國勝利在望。我想美國不會在印度支那的問題上與我們為敵。當然我們必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佔領。我們一直想推進到泰國,但這樣就會和馬來亞靠得太近,會惹來太多麻煩,我們這一次就到法屬印度支那為止"。
 
  昭和天皇對佔領印度支那感到不安,他在6月25日就對這份計畫表示:"鑒於國際法準則,這樣的計畫讓我疑惑"。可惜因為其他官員與軍方都相當有信心,對此天皇並沒有決心要阻止計畫實現。
 
  御前會議結束後,海軍官原被招集到東京,以便通知他們日本政府的決定。山本五十六問了一個問題:"我們真的為一場空中戰爭做好準備了嗎?"古賀峰一說:"你怎麼能不跟我們商量就同意這樣的重大決定?萬一戰爭真打起來怎麼辦?你不能只對我們說,好吧你們上陣打仗吧,我們贏不了!"指揮官們氣憤的直問他們的上司永野修身,但永野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回應了:"我能怎麼說?這是政府的決定"。
 
  7月2日這天通過的佔領印度支那的決議,說明了大多數的日本領導人都沒有意識到迫切的危機。近衛文麿的書記官透過新聞發表會向全國公佈"鑒於目前形勢,政府近來做出一項重大的政策決定"。美國在一周內破譯了日本向其駐紐約大使館的電文,羅斯福對於日本不願意進攻蘇聯感到欣慰(兩者透過租借法案合作),但對日本願意南進冒險向英美開戰感到震驚。
 
  7月16日,這一天有了重大的變革,近衛文麿讓他的內閣集體辭職,以便回應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Cordell Hull)所要求的讓松岡下台,但松岡並不願意辭職,由於《明智憲法》的規範,近衛不能開除大臣,他只好以迂迴的方式放松岡辭職。
 
  松岡洋右被迫辭職後,接任外務大臣的是海軍上將豐田貞次郎。隨即而來的危機則是7月23日的那天,美國透過破譯電報知道法國殖民政府和日本的協議後,向野村吉三郎轉達終止談判,並在兩天後凍結日本在美國的所有資產,荷屬東印度、英國、加拿大、紐西蘭、菲律賓也跟進。日本對此感到相當意外,豐田貞次郎在7月24日的會議上表示:"如果美國實施全面的石油禁運,將會是個大麻煩"。
 
  跨了國際換日線後,同樣的7月24日下午五點,野村吉三郎在橢圓形辦公室見了羅斯福總統,談話中,羅斯福暗示日本如果試圖使用武力來獲得荷屬東印度的石油,美國將進一步制裁,甚至發動戰爭。同時也提到他曉得豐田貞次郎是野村在海軍服役時期的老朋友,羅斯福藉此做了大膽的提議:"如果日本政府放棄軍事占領印度支那,或者佔領步驟已經實施的前提下,日本政府如果願意撤軍,美國總統將向日本政府保證,他將進一切讓中國、英國、荷蘭與美國政府聯合發出聲明,宣布印度支那成為像瑞士一樣的中立國,日本也要做出相同承諾"。
 
  雖然這樣的提議打動了這位外交官,但遠在日本的豐田貞次郎卻不願意得罪軍方,他只想打安全牌。7月31日這天,永野修身抵達皇宮勤見天皇,轉達軍方新的作戰計畫,他對天皇說:"我們應當避免與美國開戰"同時也認為《三國同盟條約》阻礙了日本與美國的外交。他向天皇警告:"如果我們的石油供應被切斷,我們兩年就能用完存量。如果戰爭爆發,我們將在十八個月用完庫存""為了在有限時間內使日本的存活機會最大化,我們別無選擇,只能進攻"。
 
  "我們能打一場大勝仗嗎?就像我們在日本海(對帝俄)的勝利?"天皇問道。
 
  "我連獲勝都不能肯定,更別提是在日本海得到那樣的巨大勝利。"永野回答。
 
  "那將是多麼不計後果的戰爭阿!"天皇驚呼。
 
  1941年6月20日在伊勢灣的一場演習中,日本海軍旗艦「長門」與另外一艘戰艦「日向」上接待了一群"總戰力研究所"的研究生,這場演習在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出色的完成,尤其是類比發射的魚雷能在完全黑暗的情況下命中目標,這令人感到驚訝。
 
  演習結束後,山本詢問這些來賓的意見,來自朝鮮總督府辦公室的日笠博雄恭敬的回答:"長官,我對反潛的能力印象深刻,您轟炸的的戰略也很出色,但我覺得空中打擊能力有些弱"。若換作是其他人,日笠可能當場就被訓斥了一頓,但山本獎勵了一瓶威士忌給他,山本對日笠敢直言不諱的個性感到高興,他覺得日本精英普遍缺乏說實話的能力。就和山本認為的一樣,這些巨大的戰艦並非堅不可摧。
 
  這些研究生回到研究所後,從7月12日開始模擬全面的戰爭,研究生們必須以月份為基礎來做模擬政策,用來推估國內外兩年內的變化,他們參考政府部門所提供的"真實資料"。不論如何選擇,日本都會與美國開戰,只要日本堅持現況不讓步。
 
  況且,他們做完模擬後認為,只要深入東南亞,必然使日本與西方開戰,連透過外交阻止戰爭的機會都沒有。多數的結果是,日本能夠佔有印尼的油田,但敵人駐紮在菲律賓的艦隊將使日本的船隻損失巨大,無法將石油運回本土。結果,多數的研究員認為這場戰爭毫無勝算,不應開打。
 
  這些研究報告上呈近衛內閣後,東條英機的臉刷白,這和他的推論結果相同。畢竟,陸軍省自己的戰爭經濟研究辦公室.綜合參謀本部駐紐約的情報人員表示,美國的工業能力是日本的二十倍。雖然東條明白結果,但他卻要求研究小組不能把報告外流。
 
  7月底,永野修身拿著計畫覲見天皇的那天,昭和天皇感到相當不安,五週後,永野帶著"升級版"的計畫回到皇宮裡。天皇少見的發出一系列問題:"戰爭和外交不能同時進行,外交必須優先","日本在南方的戰爭會持續多久"
 
  杉山元:"陛下,我們準備在三個月內完成在東南亞的任務。"
 
  天皇:"中國事變發生時,你擔任陸軍大臣。我記得你當時告訴我,戰爭將在約一個月後結束。但漫長的四年過去了,戰爭還沒有結束!"
 
  杉山元:"中國有廣闊的偏遠地區。所以我們無法按照最初的設想完成計畫。"
 
  天皇:"如果你說中國有廣闊的腹地,那太平洋起不就更加寬廣。你基於什麼理由得出三個月的結論?"
 
  杉山對天皇的質問感到尷尬,當他低頭掩飾自己的臉紅時,永野出面替他解圍。雖然陸海軍關係相當糟,但這兩位總長彼此的關係不錯,永野這樣回答:
 
  "如果把今日的日美關係比喻成一個病人,那這位病人急需手術治療。如果不做手術坐視不管,病人將逐漸衰弱。並不是說病人沒有康復的希望,而是我們必須在能有70%至80%成功的希望時做出決定。統帥部期盼外交談判能取得成果,但一但失敗,恐怕我們必須要拿出足夠的勇氣來實施手術"。
 
  對此,天皇把對杉山的問題再一次的丟向永野,回答是:"我不能保證一定,因為這基於人力,也基於神力",杉山強調"戰爭不是統帥部的首選,但鑒於當前面臨的危機,日本不得不為戰爭做準備","如果(透過戰爭)能有解決問題的一絲希望,我們就必須試試"。
 
  天皇最後問了一句:"那麼我再問你,最高統帥部想要從今天起把更多的重心放在外交上,我這樣理解對嗎?"兩位總長均表示肯定。40歲的昭和天皇下意識感覺,主戰的言論是站不住腳的,如果批准了將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做為日本的最高統帥,他想要避免戰爭的想法與他做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的責任是互相衝突的,但做為最高軍事統帥,他必須保證日本透過軍事準備來存活,於是他最後"默許"了戰爭計畫。
 
  1941年9月6日上午10點,御前會議和往常一樣開始,代表天皇發問的依然是70多歲的樞密院議長原嘉道,他問了和天皇先前差不多的問題:日本對外政策到底是軍事還是外交?,兩位軍事總長並沒有回答,現場瀰漫一股沉默。這時,天皇卻打破了沉默,這讓大臣們感到驚訝,他說:"原嘉道議長剛才的問題提的很合適。很遺憾兩位總長沒能力回答。"隨後他在胸口的口袋掏出了一張紙條,上面是昭和天皇一生的偶像,已故的明治天皇所寫的:
 
  四海之內皆兄弟,緣何風雨亂人間。
 
  這首和歌創作於日俄戰爭,昭和天皇想透過這樣的行為來表達對新計畫的不安,以及想要避免戰爭的渴望,不過卻讓會議的氣氛感到有些古怪。由於歷史上沒有天皇否決的先例(或者說主動做任何決定),在神聖和世俗角色之間搖擺不定的天皇只好透過這首詩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當天晚上,天皇批准10月初是外交最後的期限。對於總力戰研究所的結論,研究員的確不清楚日本還有多少石油,但是任何評估中都無法戰勝美國。1941年的夏天結束,在模擬中毫無勝算的戰爭卻在現實中被認為是非打不可的。
 
  近衛之後邀請美國駐日大使約瑟夫.格魯(Joseph Grew)、美國使館官員尤金.杜曼(Eugene Doman)和英文流利的牛廠友彥見面,在三個小時的會面中,近衛表達想要見羅斯福的願望,格魯向美國總統發出了一份長篇電報:"他(近衛)想要親自向總統閣下說明,他認為自己的說明將是對野村大使透過外交途徑所轉達的訊息及補充",但對近衛來說時間緊迫,因為日本自己設限外交期限。
 
  由於陸軍大臣東條英機不停的要求備戰,近衛安排了東條與東久邇宮稔彥王見面,他是當時敢公開反對戰爭的人,而且還是一位陸軍上將,又是昭和天皇的叔淑,這加強了他在東條面前的說服力,但是時機卻非常不當,因為兩人的會面是在批准10月做為外交期限後的隔天。所以對東條來說,除非天皇收回成命,否則他將帶領整個國家對抗敵人。東條對東久邇說:"美國最終想要日本退出《三國同盟條約》,加入英美的陣營","但即使日本放棄法西斯的道路,加入同盟國","英美一旦打完德國,一定會襲擊日本"。
 
  東久邇對東條的回答是:"既然天皇和首相都想與羅斯福達成協議,做為陸軍大臣的東條也應順從上級的意思",東久邇暗示東條如果不能執行非抵抗政策,就應該辭職。東條一點也不驚訝,他認為這是近衛的意思,但又不想和皇族起爭執,東條這麼回答:"如果ABCD包圍圈依然存在,日本注定要滅亡。如果現在日本冒險一搏,日本還有二分之一的獲勝機率。(單以非勝及敗來說)"。對東條來說,他清楚的表達無意停止備戰。
 
  首相近衛與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會面似乎沒有進展,尤其是赫爾在中國問題上的堅持,9月20日的修改提議上(關於諒解)日本將必須從中國撤軍,美國也不可能支持親日的汪精衛政權與蔣介石政權合併。對於赫爾來說,日美談判能不能不涉及中國問題就像是在問《哈姆雷特》能不能去除哈姆雷特這個角色一樣。
 
  近衛私下向木戶幸一會面時表達他想引退,近衛說:"如果軍方堅持10月15日是開戰的最後期限,我沒有任何信心,我只能考慮辭職",木戶回應:"是你召集9月6日的御前會議。你不能將問題擱置,一走了之。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為何不提議重新考慮這一個決定?再與軍方交鋒前你不能這樣說。以這種方式留下爛攤子是不負責任的"。
 
  雖然近衛並沒有辭職,但他暫時離開東京,所有的重責大任都落在外相豐田貞次郎的身上,在爭取近衛和羅斯福兩人的會面時,並沒有聽從野村的建議改變日本的政策,並拿出更誘人的方案。相反的,豐田繞過野村,想透過格魯直接與羅斯福提出提議,這讓野村很沒面子。
 
  1941年9月25日,這一天的聯絡會議上參謀總長杉山元與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提出了一件讓近衛心裡一寒的的事:"開戰的時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戰術需要。因此最後認定日美外交談判的成敗之前,我們一天都浪費不起。我們最慢必須在10月15日前選擇外交還是戰爭。"
 
  兩位總長確切的要求戰爭期限,這讓近衛感到恐慌,儘管他沒有表現出來,他謝絕了軍方的午餐會,反而帶著主要的內閣成員回到首相官邸,他問到:"10月15日的期限會不會太苛刻?",明顯的,這個問題是針對東條英機。東條態度不佳的說,御前會議早對這個問題有了答案-也就是10月初野村在華盛頓的外交行動中止。
 
  在這場聯絡會議上,話不多的海軍大臣及川古志郎居然向參加會議的人保證:"海軍有信心與英國和美國開戰",松岡洋右挖苦的說:"如果你連打英國美國都不怕,再加上一個蘇聯又有何困難?",及川不知道是聽不懂還是故意的,他回答:"你難道看不見蘇聯的加入意味著我們多了一個敵人嗎?"在這次對談後整整三個月,及川真的考慮同時面對三個國家的可能性。
 
  為一值得讚賞的是,及川他公開反對10月15日做為外交努力的期限,這一點近衛卻無法做到。雖然及川不能阻止日本想戰爭的趨勢,他希望趨勢變緩,但態度強硬的陸軍參謀次長塚田攻顯然對及川的表態不滿,他回應這場戰爭是基於"我們神聖大地的正義精神"。
 
  9月29日,約瑟夫.格魯(Joseph Grew)向羅斯福發了一封報告,報告主要強調"日本政府不可能對未來做出確切保證,無法做出更多承諾"。報告是這麼說明的:"前外相松岡在7月下台後,向德國駐日大使詳細井樹了美日談判在7月以前的發展情況。由於松岡的許多支持者仍在外務省,這些人可能無所顧忌的向日本極端份子與德國透露任何有損及內閣的消息。雖然一些基本原則暫時倍日本政府接受,但日本未來的目標及政策走向...太模糊,可以理解他們更願意模模糊糊而不是澄清日本政府願意做的承諾"。
 
  雖然如此,格魯建議美國總統應該要相信近衛的誠意並同意會談,他推測:"我認為相比前期的交流,近衛可能會直接給羅斯福總統更多明確而滿意的答覆"。雖然美國政府裡有人認為格魯在進行所謂的綏靖政策,但格魯了解到豐田雖然成功粉事了近衛內閣的尷尬地位,不管有沒有推行《三國同盟條約》,日本仍是軸心國的一員,所以他自己認為自己所主張的"不是綏靖政策"。
 
  同一天,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向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做出警告:
 
  "我們的軍事演習顯示,南部應該能在四個月左右拿下,但至少要損失60架飛機。當然在真實的戰爭中損失的數量可能更多。這意味著我們必須補充足夠的飛機來繼續做戰...(中略)...如果以我們目前的實力作戰,(取得最終勝力的唯一可能)是在戰爭初期取得巨大勝利"
  他補充:
 
  "我想補充一點...(中略)...顯然日美戰爭勢必會拖延。只要日本佔上風,美國是不會放棄的。戰爭將會持續好幾年。另外,日本的資源將會消耗殆盡,戰艦和武器將受到損耗,補充資源是不可能的...(中略)...日本將一貧如洗"
 
  最後他向永野說出他得到的結論:"勝算如此渺茫的戰爭不應該開始。"
 
  10月1號這天,及川被召往近衛位於鐮倉的別墅,近衛問他關於外交期限的看法,及川說:"閣下,您已經表示堅持反對戰爭。(但不開戰)將意味著接受美國所開的所有要求,以便維持正常關係...(中略)...如果您下定決心走這條路,海軍將支持您到底,陸軍也會這樣做"。
 
在這10月初的聯絡會議並沒有去得任何的共識,陸海軍依舊堅持放棄外交的期限,主動拒絕戰爭變得越來越不可能且需要更多勇氣。10月5日,陸軍省和參謀本部舉行高層會議,他們決定首相必須要在10月6日會見陸軍大臣,以便討論"(日美外交)談判期限延長和我方(談判)條件放寬",不過參謀本部卻誤以為近衛支持開戰的選項,畢竟同意談判期限是他一手做出的,知曉近衛想法的及川感到恐懼,但因為他不想被認為是當中唯一反對開戰的人所以選擇沉默,他在當晚沒有留下對話的紀錄。
 
  陸軍戰爭指導辦公室10月6日的紀錄總結:"陸軍和海軍仍然意見不合。陸軍認為(外交)沒有希望。海軍相信(透過外交終結目前的困境)有希望,(海軍說)如果陸軍重新考慮軍事占領(以及從中國和印度支那撤軍)的問題,那就還有希望。我們不經要問海軍軍令部到底在想些什麼。前天的聯絡會議上,(永野)還宣稱說沒有討論的時間。但現在為何會這樣...(中略)...海軍真是個迷...(中略)...每一個人很難不(對海軍的意見)感到生氣...(中略)...(海軍中有人,"事實上沒人知道是山本提出")預計將有損失巨型戰艦...(中略)...(還有人)琢磨是否避免攻打菲律賓(避免美國干預的風險)。這個時候,他們到底在說些什麼阿?自私的海軍想要廢除御前會議所做出的神聖決定。難以置信!海軍多不負責任!多不可靠!實際上海軍在摧毀我們國家"。
 
  10月12日,這一天近衛召開了一次會議,召來了外務大臣、陸軍大臣、海軍大臣、企劃院總裁鈴木貞一,在他的別墅荻外莊舉行。近衛一開口就說:"我們必須繼續尋求外交的解決方式。我對這樣的戰爭沒有信心。如果我們必須開戰,那這一決定必須由一個對此有信心的人來做"。及川回答:"我們現在站在外交還是戰爭的十字路口,最後的期限就要到了,首相大人必須做出決定。如果決定不開戰(海軍)也無所謂"。豐田回應:"請允許我不留情面的坦白說一句,我認為御前會議的決定是草率的。我們甚至是收到相關文件的兩天後(還只開過一次聯絡會議的討論)就做出決定"。
 
  這時東條對近衛非常惱火,他對近衛大喊:"什麼叫你沒信心?你難道不是應該在我們制定《帝國國策實行要領》(指1941年9月6日那天的御前會議)時就要提出來嗎?"。對於東條來說,天皇在會議上默許開戰的行為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現在改變這項決定為時已晚。
 
  這就是著名的荻外莊五相會議,著名的原因和維也納會議相同:"毫無建樹"。
 
  情況對日本越來越糟,對於近衛本人來說,他知道自己將日本帶入另一場戰爭。同時他的地位受到東條挑戰(這不能怪誰,唯一能抵制他的松岡被逼著辭職了),近衛對東條做出最後一次撤軍的勸說(撤出中國)
 
  "我對中國事變負有最大的責任。經過了四年,日中戰爭仍沒有結束。我的確無法同意另一場前景未卜的戰爭。我建議我們同意美國的撤軍要求,避免日本與美國交火。我們的確需要結束日中戰爭...(中略)...日本未來的發展無疑是最重要的,但為了取得巨大的飛躍,我們有時必須妥協,這樣我們才能保持和加強我國國力"。
 
  東條則以矯揉造作的文言文回答近衛:
 
  "恕我直言,對於外相在4月以來為恢復兩國關係所做的努力,我必須說我方已經盡力了。如果我們繼續外交,我們必須確保談判成功...(中略)...陸軍的行動基於9月4日御前會議的決定。該決定是每位內閣大臣深思熟慮的結果。該決定要求:「如果外交談判道10月初仍然無果,如果我們的要求不可能得到滿足,我們將決定與美國、英國和荷蘭開戰。」今天是10月14日。我們的約定是在10月初,但現在已經是14日了...(中略)...以10月底為底線的陸軍正調集幾十萬部隊,並且我們正在從中國和滿州調集士兵...(中略)...現在,他們正在轉移!如果外交取得突破...(中略)...我們就停止轉移。希望各為考慮接下來該怎麼走"。
 
  會議結束後,東條前往皇宮見內大臣木戶幸一,他希望為自己公開反對近衛撤出中國的行為,和要求近衛辭職能有人支持。兩人都取得必須確保下一任首相不受御前會議決議的牽絆,木戶表示:"陸軍和海軍必須停止爭吵,同心協力"。東條回應:"已經決定的事就是板上釘丁的事,我們不要浪費時間再指責了"東條認為重新開始的最簡單做法就是結束近衛內閣,他讓鈴木貞一帶著東條的口信前去晉見近衛,鈴木對此則是解釋是"海軍對戰爭前景缺乏信心"。
 
  東條認為正確的做法是讓近衛內閣向大眾承認自身決定的錯誤後辭職。東條推薦下一任首相是曾經要求他辭職的東久邇宮稔彥王,不過木戶不想讓天皇的叔叔參與政治,尤其現在如此的敏感。
 

昭和16年(1941年)10月19日(版權為経葉社所有),標題寫著:近衛內閣、突然!!總辭職決定。

  10月16日這一天近衛內閣全體辭職,10月17日這天東條被要求前往皇宮覲見天皇,當天下午五點,東條得知天皇提名他做為日本下一任首相時,他非常震驚。天皇會做此決定,全因為在決定下一任首相的會議上,木戶表示:"在當前的情況下,我們必須統一陸軍和和軍的政策,重新審視9月6日御前會議的決定。從這一點來看,我推薦陸相東條為下一任首相"。依據木戶的說法,沒有人對此公開反對。
 

昭和16年(1941年)10月21日刊登(版權為経葉社所有):東條新內閣強力上路。

  再經過幾天的例行公事,首相東條英機在10月23日至30日一次又一次的召開聯絡會議,除了重新考慮9月6日的決議,還包含全面戰爭的可能信及對日本經濟的可能影響,沒被要求辭職的參謀總長杉山元與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依然強烈地要求備戰。
 
  外相東郷茂徳針對德國最終將獲得勝利的推斷提出質疑,他說:"由於德國攻打蘇聯,英國得到一些喘息的時間。明年(德國戰勝英國)的機率大概是對半。而到後年,英國的獲勝機率會更大。德國會儘早求和,但日本制定自己的政策時不能指望這種和平"。
 
  永野表示:"我們(最初決定的)10月份底線已經過去了。你為什麼還開這種形式上的研究會議?每一小時我們都要消耗400噸石油。形勢很緊迫,你必須立刻決定我們要不要開戰"。杉山元也表示贊同。東條為了安撫兩位總長,他說:"我的確理解軍方要求迅速做出決定的強烈理由。"又說:"本屆內閣有一些新面孔,例如海軍、大藏大臣和外務大臣,我們必須弄清(關鍵問題),這樣我們才能完全負責(對最終決定)。"
 
  10月24日與25日的會議上,軍令部依舊認為與美國的最初幾場戰役能夠獲勝,但最終獲勝要看國際行是和日本國民的精神力量。永野拿著加工過的資料宣稱:為了海軍能夠打持久戰,海軍實力的補充至關重要,所以戰略資源的獲得就異常重要。為了保持我們在東南亞關鍵地區的優勢,海軍需要1000架轟炸機、1000架戰機以及1000架飛機來保衛這些地區。不過怎麼樣,這些主戰派的資料與理由都是自欺欺人的想法,彷彿日本已經為持久戰做好了準備。
 
  接連幾次的會議幾乎都是爭論物資的多寡、如何補充,直到11月1日的到來。
 
11月1日上午的7點30分,東條英機和參謀總長杉山元見面,東條針對戰爭的疑慮越來越多,並與杉山討論三項政策:"不開戰"、"迅速備戰並開戰"、"繼續外交談判但不排除戰爭的可能"。東條還說:"我傾向第三種方案"。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裡,杉山擔心的是海軍不需要承諾打仗就能爭取到大量軍事資源,他對東條說:"我們已經開始從日本和中國調集20萬部隊(對東南亞的戰爭作準備),相比其他地區需要發動的戰役,我們認為眼下的調動最為重要。如果我們把士兵們派去南海,但最後沒有發動戰爭就把他們召回,這將打擊他們的士氣"這真是奇怪的理由。另外杉山還表示,參謀本部要求:
1.   放棄與美國關係正常化的想法
2.   決定開戰
3.   開戰日期設在12月初
4.   確定最終戰略
5.   展開(欺騙式)外交,以幫助軍方佔據戰爭有力地位。
  東條則對此回應:"我不會試圖改變軍方的意見。然而,我認為這很難讓天皇陛下接受。"
  這天的聯絡會議在上午9點召開,第一項議題是,如果發生戰爭,海軍、陸軍和企劃院將如何分配資源。最後的提議是,在1942年,海軍將得到110萬噸普通鋼鐵,陸軍得到79萬噸,企劃院得到260萬噸用於國內需求。對於陸軍得不到配額,受到打擊的杉山對海軍島田繁太郎說:"如果你獲得這麼多鋼鐵,你總該下定決心(開戰)了吧?"海軍大臣只是點了點頭。經過幾個小時的討論後,這樣的分配方案就確定了。
 
  接著東條將話題轉向日本開不開戰,同樣的用"不開戰"、"迅速備戰並開戰"、"繼續外交談判但不排除戰爭的可能"的三方案,大蔵大臣賀屋興宣提出了質疑,他向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提出了問題:"如果我們現在開戰,日本幾年後還有力量繼續做戰嗎?","如果日本不挑起戰爭,美國三年後還有可能攻打日本嗎?"
 
  永野的回答是:"(立刻開戰)獲勝機率很能確定。"他認為是五五開(基於非勝及敗)
 
  關於美國襲擊日本的可能性,賀屋則說"我不確定日本是否有能力贏一場海戰。"
 
  永野的回應是:"日本現在開戰比等待三年後再開戰要有力得多,因為持續開戰所需要戰爭資源的基礎(指的是東南亞的資源)還在我們的控制之下。"
 
  賀屋說:"如果到了第三年,我們贏得戰爭的機會仍然很大,那我就贊成開戰,但永野似乎對此不敢確認。另外,我質疑美國會(主動)攻打我們的可能性。我認為現在開戰太不明智。"
 
  永野回應:"常言道,「無恃其不攻」(永野引述的是《孫子兵法》),未來還不確定,我們不能高枕無憂。三年後,東南亞的形勢將會很難控制,敵人的艦隊也會擴大。"
 
  賀屋對此反諷:"那麼,你認為我們要何時開戰才能贏呢?"
 
  永野堅決的說::"現在!開戰的機會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
 
  企劃院總裁鈴木貞一一反在先前的幾次會議上的反戰態度,他說:"賀屋擔心沒有足夠的軍備物資做保障,認為我們可能會在1941年和1942年處於不利地位。但不必擔心,如果我們開戰,局是將在1943年開始好轉。"這讓東條感到意外,因為鈴木先前還在嚷嚷日本沒有"防禦系統"、"沒有長期戰爭物資計畫"。
 
  軍令部次長伊藤整一表示反對,他說:"海軍認為,還可以繼續展開外交到11月20日"。但參謀次長塚田攻則認為這一個期限太長,他回應:"陸軍認為,可以到11月13日,但多一天我們都不同意!"外務大臣東郷茂徳打斷他們說:"外交從本質來看需要許多日日夜夜才能達成目標。做為外務大臣,我無法在沒有任何成功可能性的時間展開外交工作。我必須確保有足夠時間和所需條件來完成任務。當然,戰爭必須避免。"這引來了下列的對話:
 
  塚田:"我們堅持認為,外交不應該干涉戰略。我們不願意讓變幻莫測的外交形勢和決定影響我們的戰略計畫,所以我們要求11月13日做為外交最後期限。"
 
  東鄉:"11月13日,這太不像話了!海軍說11月20日。"
 
  塚田:"為戰略行動做準備就是「戰略行為」...(中略)...11月13日將是展開「戰略行為」的最後一天。"
 
  塚田還認為,備戰就是一種「戰略行為」,就意味著要開戰。永野評論:"小衝突只能算是區域衝突,與戰爭不是一回事。"東條和東鄉最後只能清楚地表示,外交期限也要認真嚴肅的履行。塚田只好同意,不過他又說:"11月13日前可以尋求外交解決方案,但這天過後,任何舉動將是對最高指揮部的冒犯。"
 
  休會20分鐘的這段時間,參謀本部喚來作戰部部長田中新一討論接下來的對策。軍令部招來海軍作戰部長福留繁。最後軍方同意將外交期限定於11月30日。這段時間內,永野遇見了協助東鄉做決策的外務省美洲局局長山本熊一,永野問他:"外務省決定自己通過外交解決問題了嗎?如果是這樣,海軍將很高興把一切都交給外務省了,你覺得如何?"山本驚訝的重複了東鄉的看法,即使現有條件也不足以贏得外交成果。
 
  永野突然向山本說出心裡話,其實他是這些人裡最搖擺不定的,雖然他希望給外交一個機會,但山本五十六在幾個月前一直在制定他的近攻計畫,大西瀧治郎和源田實一直幫助他,最積極要求進攻的則是提案的黑島龜人。大西和源田負責提供技術面上的革新,1941年秋天,日本的航空魚雷下沉的幅度縮小許多,這使在珍珠港淺水區發射魚雷成為可能。
 
  由於山本以辭職威脅永野來支持他的作戰方案,聲稱如果不批准夏威夷襲擊計畫,山本和他的所有支持者將辭職,於是他在10月20日就不甘不願的同意。
 
  休息後重新招開的會議上,東條率先發言:"最後期限為什麼不能延長到12月1日?我們不能給外交努力更多時間嗎?"塚田尷尬的回答:"絕對不行,超出11月一天都不行。這是不可能的",永野無趣的問了:"你說11月30日,那你具體指的是什麼時間?你當然會給我們整整24小時吧?"塚田冷冷地說:"是的,午夜12點前都可以。"
 
  討論轉向和美國的外交談判上。東鄉知道《甲案》不足以吸引美國。他讓外務省11月1日的上午拿來了《乙案》,並由他親自起草,希望能為外交努力創造更多餘地,幫忙他的是資深外交官幣原喜重郎和前日本駐英大使吉田茂。當天晚上10點,這份方案被達到檯面上討論。《乙案》表明了日本和美國都不能像南太平洋派駐軍隊,兩國應該互相合作確保從荷屬東印度取得所需資源,還應改把兩國貿易關係恢復到美國凍結日本資產之前,美國要承諾向日本供應石油。
 
  這個計畫還明確表示,日本將把印度支那南部的軍隊轉移至北部。還承諾,如果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得以確保,日本將從印度支那撤出,如果需要,未來還可以對全球貿易不歧視原則和《三國同盟條約》等等問題進行探討。東鄉的想法是,試圖透過《乙案》將棘手的中日戰爭問題(撤軍與否)排除在談判桌外,增加許可的可能性。
 
  強硬派的塚田和杉山立刻表示反對。東鄉說:"總體來看,我認為我們目前處理談判問題的方式走偏了。我們應當調降我們的條件,先解決東南亞問題,然後才能按照我們的方式處理中國問題。"塚田則回應:"不能從印度支那南部撤軍...(中略)...(因為)如果我們撤出,美國將進駐。到時美國就能隨時對我們進行干預。","美國不會停止對蔣介石的支持,(即使從印度支那撤軍)日本也不會獲得石油",他斷言"半年後,開戰的最佳機會將離我們而去。"
 
  最後各方決定增加一條:美國不能干涉日本與中國的和解過程,雖然塚田強力反對,但休會10分鐘後,塚田最後接受了《乙案》。這次會議的結束時間是11月2日的凌晨1點30分。
 
  當天中午,東條向大蔵大臣賀屋興、外務大臣東郷茂徳,他表示:"如果美國對《甲案》或《乙案》感到興趣,(他)都將設法做出更多妥協。"東條向東鄉保證,不論備戰到哪一步,只要外交上取得突破,軍事活動將立刻停止。東鄉的回應是:"如果日本無法透過外交來避免戰爭,(他)將會辭職。"下午五點,永野與杉山覲見天皇時呈交了詳細的作戰計畫,為了保密所以並沒有在聯絡會議上拿出,這次兩人覲見的目的是讓天皇在11月5日的御前會議有所準備。呈交的戰術包括山本襲擊夏威夷的計畫,攻擊預定在12月8日(當地時間12月7日)。

  昭和天皇露出難過的表情,他重申自己傾向外交途徑。他最後說:"也許,繼續為軍事行動做準備是無法避免的。","你說季風將妨礙我們的部隊登陸...(中略)...那我們能登陸嗎?","馬來亞的天氣怎麼樣?"

  11月4日所召開的軍事參議官會議,他們(包含天皇以及他的軍事顧問)對於外交與備戰齊頭並進沒有異議。東條在會議上說:"如果我們只是袖手旁觀,坐視我們的國家倒退回「小日本」的狀態,我們將玷汙日本2600年的輝煌歷史"。
 
  1941年11月5日,第三次御前會議在皇宮裡舉行,這次的會議中天皇將批准先前聯絡會議上的決定。外務大臣東郷茂徳在會議上開始闡述他的理想外交,他沒有拿出反戰言論,而是用「反殖民主義」當作藉口,聲稱日本即將開啟拯救亞洲的偉大計畫。這次會議上東鄉看起來就和那些主戰人士一樣,他說:
 
  "羅斯福總統利用美國的經濟優勢。美國似乎已經進入戰爭狀態,這說明英國與美國用經濟政策壓迫日本。自從今年4月中旬以來,我們一直就日美關係正常化進行非正式談判。大日本帝國政府向來坦誠,從一開始就本著公正的態度進行談判,希望給東亞及整個世界帶來穩定。"
 
  這天之後,11月7日這天,在11月3日上任成為"第二大使"的來棲三郎去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Cordell Hull),他遞交了《甲案》給赫爾,赫爾對他說:"我需要一點時間來研究與考慮",11月10日,野村見到羅斯福,羅斯福對野村說:"我和野村、赫爾在討論兩國關係及其他太平洋國家的關係上僅花了6個月,保持更久的耐心是必要的"。野村離開之後,他知道自己等不及了。
 
  11月14日,野村向東鄉發了電報,內文是:"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不應該在一兩個月草率了事,我們必須坐下來,從全局上審視整個世界,耐心地等待,直到我們找到一個更好的外來路線。"11月15日公使銜參贊(這是官職)若杉與野村來到赫爾的住所,野村得到一份口頭聲明以及美日經濟政策和貿易機會均等聯合聲明草案。赫爾解釋說:"(日本不能指望)美國對其司法管席權以外的歧視性做法承擔責任,或者向美國提出只有徵得其他政府同意才能實現的條件","如果我們要尋求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解決方案",美國政府"只有通過試探性對話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赫爾最後說:"只要(日本)在非歧視性貿易政策和《三國同盟條約》問題上展現和平意圖","就能像兄弟一樣做下來解決日本在中國的駐軍問題"。
 
  11月16日這天,東鄉對於野村想取消外交最後期限的要求回復,電報裡這樣寫:"很遺憾,由於各種現實因素,我們不能等到看清世界局勢的那一刻...(中略)...我們必須迅速在談判中達成和解,我們無法改變這一現狀。"由於前天來棲終於來到華盛頓,他從東京帶著《乙案》,這是如果《甲案》被否決後所用的版本,包括:
  1. 不在向東亞和南太平洋其他地區進軍。
  2. 在確保荷屬東印度資源的方面進行合作。
  3. 將兩國商業關係恢復到美國凍結日本資產之前。
  4. 美國不干涉中日和解。
  附加說明則是:"日本準備從印度支那撤軍"、"在非歧視性貿易政策上讓步"、"為《三國同盟條約》辯護"。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第一個版本的內容,而第二版本則將後三項的"附加說明"成為正是條款,也有不同的限定條件,像是:"如果美國和日本能達成協議,日本願意把印度支那南部的軍隊立刻撤往北部。"不過也因為被限制在這兩個方案,野村和來棲所擁有的外交自由度等於零。
 
  11月17日,赫爾帶領來棲與野村到達白宮,來棲請求總統從日本的思維框架來看問題,羅斯福則回應:"朋友之間總有商談的餘地。"
 
  不過,赫爾在會議備忘錄中寫下:
 
  "總之,日本大使和來棲特使沒有帶來什麼新東西。來棲特使總再強調兩國不應產生嚴重分歧,必須找到當前局勢的方法。他提到首相東條雖然來自軍方,但卻非常渴望為了和平做出改變...(中略)...總統總是和野村大使與來棲特使陷入爭論,由其在兩國間主要的三個分歧點上(貿易機會均等、從中國撤軍、《三國同盟條約》問題)。這次會議並沒有嘗試解決這些問題。"
 
  11月18日發生了兩件大事,首先海軍在完成最後一次演習後,由海軍中將南雲中一指揮由六艘航母組成的第一航空艦隊,駛往擇捉島的單冠灣,艦隊將在這邊出發前往珍珠港。
 
  華盛頓方面,野村與來棲和赫爾會面,赫爾針對《三國同盟條約》做出解釋,他說自己無法理解為何日本執著於和希特勒的協議,他認為遵守協定方面,德國並沒有樹立好榜樣,赫爾還表示,只要日本還是法西斯的盟友,他不知道"如何能夠與日本達成令人滿意的協定"。還補充:"(美國會)盡力走的更遠,但不會超過某個點"。對此來棲只能重申日美達成條約會優先於《三國同盟條約》,來棲請赫爾理解他的比喻:"大船無法立刻掉頭,只能慢慢、一點點地轉動。"
 
  野村接下來向赫爾暗示,日本可以將軍隊撤出法屬印度支那南部,這樣兩國就可以回到7月以前的狀態...(中略)...回到(美國)實施資產凍結前。但赫爾卻野村回應:"相信日本的確走到和平的道路,並已經放棄了侵略目標,否則美國政府很難撤銷對日禁運。"野村提議,與其尋找一個全方面、雙方都能接受的理想計畫,雙方應先緩和局勢。甚至向美方表示,日本非常認真地在尋找和平方案。赫爾似乎有被打動,他說自己將與英國、荷蘭方面就日本的最新議題展開商談。這讓兩位日本外交官看到了希望。
 
  11月20日東鄉所發出的電報卻讓野村的希望破滅,東鄉認為野村先前向美方所提的"印度支那撤軍方案"不能從《乙案》單獨獨立出來,並且對於野村如此的錯法感到遺憾,東鄉近乎命令的方式對野村遞交他的"日本的最終提議",也就是《乙案》的另一個版本:
 
1.   不在向印度支那以外的地區進軍。
2.   在開發荷屬東印度資源的方面進行合作。
3.   將商業關係恢復到日本占領印度支那南部之前。
4.   美國不干涉中日和解。
5.   日軍從印度支那南部撤出。
 
  東鄉還表示:"如果我們不能獲得美國(對乙案)的同意,我們只能接受談判破裂的結果。"
 
  結果,東鄉的命令與外交期限讓來棲做出意外的事-他在11月21日來到赫爾的住所會面。
 
  來棲遞給赫爾一封信件,信件中承諾美國參加歐洲戰爭,日本的行動將不受制於《三國同盟條約》,雖然這基本上只是來棲照抄東鄉在11月20日所發出的指示其中一段,這是告訴他如和解釋日本政府在《三國同盟條約》的立場,不過必須等到達成協議之後。

  此外,來棲還遞交他的私信給赫爾,信件的內容是:
 
  "閣下完全清楚,本人正是在我國政府的命令下簽屬該條約(《三國同盟條約》)的人。我很樂意做出以下表態,相信他將助於消除以前錯誤的印象。母庸置疑,該條約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法侵犯日本做為獨立國家的主權...(中略)...,另外,條約第三條規定,日本能夠獨立自由的解釋其義務範圍,不受條約其他方解釋約束。我想強調,我國政府並未被這綁定,不會參與任何協商的侵略行動。我國政府決不會聽從任何外國勢力的命令而把日本人民送入戰爭,只有保證安全、保護國民不受非正義審判而具有不可避免的必要性時,才會尋求戰爭手段。我希望上述表態有助於消除閣下一直以來的猜忌。我想補充的是,如果兩國達成全方面諒解,閣下隨時可以公佈這封信件。"
 
11月22日,來棲和野村再次的找赫爾,赫爾並沒有對《乙案》做出答覆,相反的,他仍再次向日本的和平意圖表示質疑,赫爾指出:"日本在春天購買的石油並沒有做為普通的民用消費","日本媒體出現越來越多反英美的言論"。他不明白,日本的領導者為何沒有公開演講的方式來支持和平,更說他喜歡的是野村所說的一點點地轉動,而非東鄉所提出的《乙案》,因為《乙案》中包含不能干涉中日和解的內容。
 
  當野村詢問赫爾,日本的提議中,美國哪點可以接受,哪些想要日本修改。但赫爾回應:"不能承擔全部責任",赫爾再問到日本政府是否可以等待他與其他有關的各方代表(荷蘭、中國與英國)商量後再答覆。由於野村不願意逼得太緊,所以他表示願意等待。
 
  當天野村收到來自東鄉的電報,通知他11月25日的外交期限延長至11月29日,但"超過這一期限絕對不行。"延長期限的原因在於考慮到"完成整個(外交)過程需要的等待時間"。這段時間裡,外交官要獲得美國對日本文件的簽署,還要與英國、荷蘭交換正式文件。東鄉附上了草擬的文件,但他知道很難實現。
 
  11月25日當晚,赫爾準備了美國的回覆:美方要求日本立刻從法屬印度支那南部撤出,並將法屬印度支那北部的駐軍減少至2.5萬人。做為交換,美國將解凍日本資產,與日本恢復經濟關係,但有一些限制條件,這臨時的決定以三個月為期限,雙方都可以提出延長。
 
  11月26日下午,野村和來棲被召到國務院,但他們收到的不是赫爾的回覆,而是《美日協定基本綱要》,這就是史稱的"赫爾照會"(赫爾備忘錄),這份文件為美國和日本政府需要採取的步驟,其中有十點方案。文件內提議,美國、日本、英國、中國、荷蘭、蘇聯、泰國締結互不侵犯條約,尊重法屬印度支那的領土完整和平等的貿易通商待遇。日本政府應將所有的陸軍、海軍、空軍、警察部隊從中國及印度支那撤出;美國政府與日本政府同意,除臨時以重慶做為首都的中華民國政府外,不能對中國任何其他政府或政權給予軍事、政治、經濟上的協助;兩國政府放棄在中國的一切的法外治權,包含放棄在中國的外國租界和租借內有關的各種權益,以及依據1901年的義和團事件議定書(即為《辛丑條約》)所獲得的各種權益。
 
  日本外交官再取走這份文件前,曾試圖讓赫爾降低美國的要求。來棲說:"日本政府無法坐視汪精衛政權的倒台。",赫爾回應:"汪精衛政府沒能力統一中國,在這個失敗的政府身上浪費時間不值得。",來棲表示:"日本此時無法突然轉變外交政策,很難達成多邊協議"。但赫爾不願義對此討論。野村詢問是否可以直接和總統會談,赫爾雖然很不情願,但他依然同意安排會面。
 
  這一天雖然日本向南海調集兵力讓華盛頓有所反應,不過更重要的是,南雲忠一的艦隊已經從單冠灣出發了,不過東條被矇在鼓裡,他甚至不知道艦隊集結在單冠灣。
 
赫爾備忘錄在11月27日的正午送至日本政府手裡,雖然他沒有具體期限,但對日本來說,他涉及多個日本政府無法承認的事項,多數的高級官員都認為那是一種侮辱與挑釁,自以為受到欺凌和侮辱(鑒於沒有依照《乙案》提議),多數人認為是時候該打響對美的戰爭了。
 
  11月27日,羅斯福接見了野村和來棲,野村表示對美國最近的提案感到遺憾,羅斯福說:"美國政府感謝日本和平人士支持太平洋地區和平。","仍然沒有放棄希望(和平)"。他接著總結野村這幾個月來的對話,"日本占領印度支那南部就像讓美國政府洗了冷水澡","而最近日本完全向武力征服的方向傾斜,忽視了整個和平談判及其強調的原則,這種做法和表態讓美國擔心自己會再洗一次冷水澡"。他強調:"對不斷挑戰和平與秩序基本原則的日本領導人感到失望","如果日本不幸要效仿希特勒而走上侵略道路","美國堅信日本終將成為失敗者。"
 
  野村對此的回應則是請求總統尋求解決危機的方法,但赫爾斷然拒絕了請求,他說:"除非控制政府的那些阻礙和平的人能下定決心,確實要在和平道路上做出承諾並採取行動,否則,正如已經顯示的那樣,談判不會取得任何成果。"
 

結束與美國總統羅斯福會談後的來棲三郎和野村吉三郎,攝於1941年11月27日。(版權為每日新聞社所有)

  11月30日,36歲的海軍少將高松宮宣仁親王來拜訪他的哥哥昭和天皇,親王對他的哥哥說:"海軍經受不起戰爭。大家都認為,如果可能的話,海軍想要避免日美開戰。如果我們放棄這個機會(《美日協定基本綱要》),戰爭將無法避免。海軍將在12月1日為戰爭進行調動,之後,(戰爭)就無可阻擋了。"
 
  昭和天皇向他的弟弟承認,他害怕日本最終戰敗,高松回答說,正是因為這樣,身為天皇材更應該現在採取行動。天皇回應:"如果我不同意開戰,東條就會辭職,之後將爆發一場大的政變,這樣反而引來更多荒唐的開戰理由。",高松宮宣仁親王最終還是無法阻止戰爭而離開皇宮了。
 
  1941年12月1日,這是日本再正式開戰前的第四次御前會議,同時討論"開戰"的問題。政府和軍方並沒有新的觀點,反而是原嘉道表示"赫爾備忘錄"有幾點需要澄清,不過接下來的討論都只是個形式,昭和天皇對於會議中的決議進行批准:
 
  "基於11月5日《帝國國策實行要領》,我們與美國談判並未取得(滿意)結果。大日本帝國將與美國、英國、荷蘭開戰。"
 
  其實在11月2日這天,山本五十六就已經發了一封無線電給南雲忠一,這時南雲忠一的第一航空艦隊在珍珠港的路途中,這條消息是"登新高山1208",這表示日本將在12月8日開戰。
 

在東京的海軍省辦公室發表"日美開戰"的海軍,攝於1941年12月08日。(版權為毎日新聞社所有)

本篇文章的部分參考了:

昭和史的部分:
昭和史(上) [Kindle版]中村 隆英 (著)東洋経済新報社 (2012/7/26)
昭和史 1926-1945 (平凡社ライブラリー671)半藤 一利 (著)平凡社 (2009/6/11)
大日本帝国の時代―日本の歴史〈8〉由井 正臣  (著)岩波書店 (2000/11/20)
 
外交的部分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2030714500、日、米外交関係雑纂/太平洋ノ平和並東亜問題ニ関スル日米交渉関係(近衛首相「メッセージ」ヲ含ム)第一巻(A-1-3-1-1_3_001)(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天皇統帥權的部分:
統帥権とは何か―軍事が政治に介入した恐るべき時代 大谷 敬二郎 (著)潮書房光人社(2015/5/31)

會議部分:
日本海軍400時間の証言: 軍令部・参謀たちが語った敗戦 NHKスペシャル取材班 (著)新潮社(2014/7/28)
指揮官と参謀 コンビの研究 半藤 一利 (著)文藝春秋(1992/12/10)
 
條約、聲明等等部分: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2030753200、日、米外交関係雑纂/「対米外交関係主要資料集」 第二巻(A-1-3-1-1_4_002)(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2032959500、大東亜戦争関係一件/開戦ニ直接関係アル重要国策決定書(第二次近衛内閣ヨリ開戦マデ) 第一巻(A-7-0-0-9_49_001)(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
  面對日本在與美國談判外交的問題上,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日本不願意放棄在中國的利益,這也是大多數學者所提出為什麼談判總是破裂的情況,不過沒有提到,日本自欺欺人的設下了"外交期限",這導致慢慢扶正一些議題成為不可能的事。

  日本外交官做出他們最大的努力,基於不讓日本做出開戰的選擇,從野村抵達美國後就不停的嘗試,但美國當時似乎把注意力都放在歐戰上;由民間交流的《日美諒解協定草案》也因為日本認為不是官方的交流而放棄。

  企劃院總裁鈴木貞一曾讀過1940年對比的日本和美國的工業產量。在美國石油產量是日本的500多倍、生鐵20倍、銅塊9倍、鋁7倍,其他產品包括煤炭、汞、鋅與鉛,美國的平均工業產量是日本的74倍。當鈴木93歲接受採訪時,他回應為何沒有公佈數據,他說:"我當時很沮喪...(中略)...他們似乎已經決定開戰,我的任務只是拿出支持這一決定的資料。但在我內心,我不想開戰。"

  如果鈴木拿出這份驚人的工業生產差距數據呢?我們不得而知歷史的"想像",日本也的確對其戰爭行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而媒體從中推波助瀾的仇美是導致日本民眾支持開戰的主因,從這一點的教訓來說,我們又學到了什麼?

  很遺憾的,對於日本軍隊來說,它並沒有支持國家政策的明確規範,這也被那些戰爭份子利用,最感到無奈的是,昭和天皇搖擺不定的態度,Koichi Kido, Kido Nikki (Diary ofKido Koichi),《木戸幸一日記》記載了天皇許多私下的對話,我們可以明白他在軍人統帥的身分、喜愛和平的願望中,選擇了戰爭,那麼,當天皇的哥哥高松宮宣仁親王前去勸說時,天皇不顧一切的選擇停戰呢?相同地,我們不知道"如果"。

  順帶一提,御前會議的問答方式是這樣的,由"御言葉"做開場,這一任務都會落在德高望重的人身上,大正時期均是由那些元老級人物;接下來御言葉會提出天皇的問題(會由側用人傳遞天皇所寫的紙條,遞給御言葉,回答問題也是相同的方式),或者是下方的部下開場結束後直接以口頭的方式講述問題或回答問題。所以天皇開口才會讓全場如此震驚,有人似乎把紀錄會議的日記搞混成全用手寫(笑)。

  此外,《木戸幸一日記》會紀錄當天他與誰會面、參加會議的紀錄,"他同時會把自己的感想與心得寫下",所以,有人也把這點給搞混,誤把木戶的想法當作天皇的想法了,希望他不是老師或者教授(笑)。

  僅希望以本文讓各位知曉,當政府、人民、媒體變的盲目時,會有如何下場。

  以及日本在和平與戰爭中掙扎的過程。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885860
Some rights reserve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2.5 台灣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戰爭|二戰|二次大戰|軍事|日本

留言共 11 篇留言

紫色徘徊的執念
結果當時中國成了這股掙扎的祭品 造就今日兩岸局勢 而且日本似乎還是繼續掙扎 因為這回事面對的是在混亂中騰空而起的一條巨龍 而且是他們以為能屠殺卻始終沒能吃下的一條龍

07-03 21:26

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
就目前來說,安倍似乎是想讓日本擁有軍事自主權,不過這就有得說了07-03 21:30
偽君子
全看完了[e17]

07-04 00:46

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
不錯XD07-04 08:10
Nacht-Eule
辛苦了^^

07-05 22:23

紫雲夜銃
現況我是反對右派主張
但日本需要開戰權也是事實 你怎麼看?

07-06 21:36

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
詳細一點?07-06 21:38
紫雲夜銃
那是8天前的文章 我現在用psv沒辦法貼

07-06 21:48

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
呵呵,我倒是覺得,別人在吃麵我們再喊燙,但是在日本無法為二戰的敗戰負責之前,是沒有國家願意讓一個戰爭打的的如此可怕的日本在擁有軍隊07-06 21:53
紫雲夜銃
我之前曾說過 我希望日本道歉是希望他們可以重新抬起頭來
但那群右派神經把我當憤青.....

07-06 21:57

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
一個人如果堅持過了頭就是"愚蠢",德國道了歉,還跟法國合作;義大利則利用"把錯"推給墨索里尼,一個死人的身上;日本呢?只需要一個再平常不過的90度鞠躬和道歉。
07-06 22:01
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
我想,日本人是真心的認為他們想要爭取黃種人的權益才發動這場聖戰,所以他們覺得自己沒什麼理由道歉,即便自己內部開會的開戰理由很奇怪:現在不打以後就沒機會打07-06 22:10
紫雲夜銃
可笑的是 右派(不管是日本還是台灣)
他們只覺得自己沒有錯

07-06 22:03

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
這件事上誰也沒有對錯,只是沒注意到自己太偏激,這是人常有的行為,我自己也會07-06 22:05
紫雲夜銃
那麼做太過頭的事就不是錯誤嗎?
我只希望他們反省自己做太過頭的部分呀 扛著大義絕不是什麼都能做呀

07-06 22:16

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
大家都以為自己是英雄,但不知道自己是大愚若智07-06 22:18
夏亞 生番模式
剛剛躺在床上花了4小時慢慢的讀完了,日本逐漸走到開戰的過程真是令人不勝唏噓,玩脫了一步又接著另一步,從近衛內閣試圖拉攏軍方激進勢力、南京大屠殺、占領法屬印度支那...但近衛最後選擇帶著內閣集體請辭始終讓我無法理解,雖然前面就有預告過他早就想要逃避問題一走了之的想法,但是他在與東條無法產生共識之後就立刻辭職是不是還有其他理由?還是這是違背御前會議的結論而必須的後果?

06-11 04:23

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
他想要讓松崗洋右下臺的唯一方法就是內閣總辭。06-11 11:20
夏亞 生番模式
我指的是10月16的總辭,他沒有辦法再更強硬一點的對抗東條英機嗎?

06-11 14:09

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
沒有06-11 14:31
雪山冰燕
推整理與分析
只能說當煞車逐漸失靈,這失智列車必然開向毀滅。尤其自珍珠港事件至珊瑚海海戰的一系列成果發,讓上至車長下至乘客都認為不需要煞車、儘管將油門催到底就對了⋯⋯

06-13 03:22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6喜歡★bme882005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匈牙利的國防-43M萊豪... 後一篇:義大利空軍王牌:Tere...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a13572218轉圈圈的熊貓^_^
(自製Game Bot) 異界詠咒:鬥獸競技場 歡迎來試玩^_^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879767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0:31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