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寒冬】「旅遊氣泡」成大趨? 推動旅遊業復甦第一步
商業
14:56
2020/06/08
▲ 有專家認為,港澳均有條件建立「旅遊氣泡」,累積經驗後,更可考慮下一步擴展至深圳和珠海。(資料圖片)
新冠肺炎下,全球旅遊業幾乎停擺。不少地區有意實踐「旅遊氣泡」(Travel Bubble),有限度地重啟旅遊業。究竟「旅遊氣泡」概念代表什麼?
「旅遊氣泡」意旨將一些疫情受控的國家聯結成「氣泡」,有限制地互相開放旅遊,氣泡內的旅客毋須檢疫隔離,但仍限制氣泡以外國家的旅客進入。
事實上,國際間有地區已建立「旅遊氣泡」,丹麥與挪威將於本月15日起恢復兩國人民往來旅遊,但不開放給疫情仍未受控的鄰國瑞典。另外,3個波羅的海國家亦建立「旅遊氣泡」,包括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將在本月15日互相重開邊界。
至於香港方面,由於港澳兩地已有相對長時間沒有本地個案,有專家認為,兩地均有條件建立「旅遊氣泡」,累積經驗後,更可考慮下一步擴展至深圳和珠海。而陳肇始日前曾透露,有望在9月18日前與部份地區開通「旅遊氣泡」。
不過,由於港澳兩地旅遊經濟規模較少,即使兩地實踐了「旅遊氣泡」,相信亦未能一下子帶動本港旅遊及航空業復甦。有專家認為,港澳互通旅遊只是第一步,長遠而言仍需再擴至大灣區,屆時本港才可發揮優勢。
責任編輯:蘇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