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平凉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平凉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是平凉市人民政府回顾2009年工作部署2010年工作的文案。
中文名
平凉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颁布单位
平凉市人民政府
内    容
回顾2009年工作部署2010年工作
性    质
文案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市发展史上很不寻常的一年,也是困难较多、机遇较多、发展较快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知难而进,奋力拼搏,全力推进“六个集中突破”,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圆满完成了市二届四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或超额完成,综合实力有效提升,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0.5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4.6亿元,增长4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5亿元,同口径增长15.5%;完成财政支出75.8亿元,增长3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4.1亿元,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678元和2800元,增长10.1%和15%。与省政府签订的12项责任目标均全面或超额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六项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突出争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强势增长。全市实施50万元以上各类项目1059项,比上年增加148项,当年完成投资208.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0项。分四批争取中央扩大内需项目338个,总投资20.03亿元,其中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7亿元;实施灾后重建项目642项,有478项已全面建成;省列11项、市列13项重点项目进度全面加快;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平凉电厂二期通过国家核准即将并网发电,崇信电厂取得“路条”;陈家沟200万吨洗煤厂建成投用;煤制甲醇、大柳煤矿、节能石灰、磁控管生产线等重点工业项目快速推进;海螺水泥一期创造了从开工到投产用时不到一年的“平凉速度”。全年实施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建设进度为近年来最快的一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净增64亿元,拉动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十一五”确定的十大过10亿元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其中4项已建成。
推进扩量提质,农村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加快玉米秸秆开发利用,肉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持续提升,饲养量、出栏量分别达到100.3万头、33.4万头,增长8.3%和9%,省委、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了秸秆利用现场座谈会,“平凉红牛”荣获甘肃省著名商标。“优果工程”扎实推进,新植果树经济林22.8万亩,新增优质丰产园6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71.2万吨,优果率达到61%,“平凉金果”跻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直接出口欧盟等国际高端市场。种植蔬菜64.7万亩,其中设施种植1.83万亩。草畜、果菜两大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占比达到42%。
着眼稳粮增收,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扎实有效。多渠道筹措资金2977.5万元,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落实抗旱保粮措施,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面积83.4万亩,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89.1万吨。着力加快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和泾川省列试点县建设,开建新农村示范点165个,完成“三清五改”村庄综合整治124个。以45个整村推进项目为重点,加快片带开发和易地搬迁步伐,完成扶贫开发投资1.67亿元,易地搬迁2757户14384人,减少贫困人口4.2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20万人次,输出劳务42万人,创劳务收入30亿元。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面推行“一册明、一折统”支付方式,农民人均各类政策性补贴收入达到425元。
强化协调服务,工业经济企稳向好。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工业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及时出台10项政策措施,支持25户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加强协调调度,力促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保持良好势头。多次赴北京、兰州、西安衔接争取煤炭外运计划和发电指标,以煤电为主的工业经济从6月份开始逐月稳步回升,全年生产原煤2019万吨,发电量65亿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1.1亿元,增长10.2%。按照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及时论证了以泾河川、汭河川经济带和灵台项目区“两带一区”为主体的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布局规划,确立了在煤炭、煤电、煤化石化三个方面加速的战略举措。完成工业园区(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739万元,聚集效应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入园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投资2.8亿元实施节能重点技改项目20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户,取缔违法排污企业3户,关停小型污染企业和加工作坊74户。投资1220万元实施了平凉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市、区财政补贴725万元,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完成平凉电厂一期脱硫、宝马纸业碱回收处理及9户国控、7户市控污染源的监控联网。建成了平凉电厂中水回用工程。开建县级污水处理、垃圾填埋项目6项。开展了农村废旧地膜回收、养殖业面源污染等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发展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清洁能源。完成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等生态工程造林17.3万亩,新修和改造劣质梯田1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20平方公里,编制了平凉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保护规划。建成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50个。实施土地复垦项目24个,新增耕地1.5万亩,走出了通过治沟治河解决项目建设用地的新路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顺利通过验收。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761吨和1.57万吨。
全力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平定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市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马安路、庄莲路提前建成,西平铁路、天平铁路全面开工建设,西长凤高速控制性工程完成线下作业,省道304线和静庄路改造进展顺利,平天高速、平凉机场、天平铁路向北延伸线、西气东输二线、平凉东部330千伏变电站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铜城水库下闸蓄水,石堡子水库建成主体工程,5座水库除险加固和5个灌区续建及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年度任务,3处河堤治理工程进展良好。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一期建成投用、二期开工建设,完成3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及时为在建项目配套了供电网络。
加强征管调度,财政金融支持发展能力有效提升。精心调度,综合治税,超额完成了收入任务。积极争取中央、省上各类转移支付21.1亿元,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比上年增长30%以上。在保运转的同时,筹集资金,启动了312国道平凉城区过境段迁线改造、市儿童福利院和特教学校建设。筹集2000万元充实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筹集3722万元支持传统工业开展技术改造,增拨7.6亿元用于各类项目建设的配套,安排30.3亿元用于支持“三农”,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到总支出的70.5%。制定了银行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及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全市金融机构贷款增幅达到27.6%,其中用于中小企业、“三农”和创业再就业贷款分别新增3.8亿元、5.7亿元、1.1亿元。
坚持规划与建管并重,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以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年活动为总揽,启动了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了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投资4000多万元,对平凉城区崆峒大道、东大街、红旗街等23条街路进行了整修铺油。投资2700万元,更新城市公交车100辆。实施了平凉城区园林绿化、果皮箱新置和护栏安装,完成了广成路泾河大桥主体工程。加快城区集中供热工程进度,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集中整治效果明显。六县县城和36个重点小城镇在提质扩容上形成了一批新亮点、新景观。全市共完成城镇建设投资35.7亿元,增长24.7%。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1.4%。
着力激活旅游商贸,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启动了崆峒山等旅游经济区规划编制。实施各类旅游项目43个,完成投资4.6亿元。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遗迹保护、景区道路建设、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崆峒古镇、大云寺景区二期、皇甫谧文化园扩建、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改扩建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王母宫、云崖寺、荆山公园接受了4A级旅游景区终评验收,南山公园、莲花湖公园、成纪文化城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广成大酒店五星级旅游饭店和五叶级绿色饭店正式挂牌。崆峒文武学校建成运行。开发旅游商品15类30多种。成功举办了“神奇崆峒·魅力平凉”西安、兰州、银川推广会。全年接待游客35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6亿元,分别增长98%和99.6%。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集贸市场改造工程。新建了世博伟业家居广场等一批专业市场和商贸设施。力促现代物流、交通运输、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健康发展。引导房地产有序开发,总投资达到12.7亿元。全面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政策,城乡消费市场日趋活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6亿元,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提高到44%。
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发展活力有效增强。启动了政府机构改革,实行了机关事业单位新增工勤人员聘用制度。积极适应增值税转型改革,确保了收入增长。推行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了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降低价格补偿机制。对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土地经营权流转进行了规范。在全面完成泾川县和6个乡镇试点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先后在我市泾川县召开了林改试点工作现场会。
扩大交流合作,招商引资取得新的成效。成功举办了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共同发展联席会议第六届年会及人才协作年会,与周边42个市县(区)达成合作发展协议。与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开展了多项合作。先后赴西安、银川等地考察学习,积极组团参加了厦门“世界创新与投资促进平台”项目对接会等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兰洽会”签约项目数量和资金规模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共实施各类招商引资项目150个,到位资金70.3亿元,增长25.5%,签约项目落地率达到89.2%。
多渠道加大投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扎实推进,实施各类教育项目234个,新建、改建校舍27.4万平方米,消除危房12.3万平方米。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中心的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平凉一中本部改造。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为3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发放了教科书,为5.3万名困难寄宿生提供了生活补助。“普九”债务全面化解。制定了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平凉医专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第一。组建了平凉职教集团,华亭职教中心晋升“国重”,庄浪职教中心创建“国重”通过省级评估,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以上。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上线率提高14.8个百分点。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创建工作顺利达标。
努力改善基础条件,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市医院成功晋升三级甲等,综合大楼全面竣工;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综合楼等重点项目进展良好。新建、改扩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个、乡(镇)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9%,累计为130.6万名农民报销医药费1.7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4%。开展大病医疗救助12.2万人次。落实济困病床政策,减免医疗费用190万元。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突出重点和特色,科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事业取得新进展。在红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了省级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科技孵化器建设和科技特派员行动深入推进。人民会堂改造完成投用,柳湖书院正式启用,成立了市图书馆,搬迁了市文化馆;我市创编的现代秦腔剧《荷屋梦》获得建国60周年全省文艺调演一等奖。新培育文化企业16个,开发文化产品12个。建成78个“一乡一站”和145个“一村一场”体育健身工程。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012处,惠及48570户、20万人。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目标提前一年实现,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11‰,农村计生率达到86.09%。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再就业成效明显。出台创业促就业实施办法,筹措再就业资金6355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2亿元,开发公益性岗位838个,扶持11663人实现了就业。实施“234”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公开选拔91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和乡(镇)卫生院工作,选拔430名高校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和进村进社区工作,解决了299名纯农户零就业家庭本科以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及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5万人。全面推行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启动实施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大额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制度。为25.3万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保障金1.97亿元,城乡低保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广泛开展社会帮扶和救助救济,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大力改善民计民生,惠民实事全面落实。省政府确定的12件22项实事在我市全部按期完成,市政府年初承诺的实事全面落实。新修通乡油路9条215.5公里,通村水泥、柏油路73条272.1公里,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开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6处,解决了1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覆盖面达到76.3%,自来水通村率达到81%、入户率达到66.5%;华亭、崇信两县基本实现了农村自来水化。建设廉租住房5876套28.65万平方米,以发放租赁补贴、实物配租、租金核减等方式,对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10443户城镇低收入家庭落实了保障政策。投资1.03亿元,启动实施了平凉城区6处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4176户。建成农村沼气生态户4.46万户,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11处,发放太阳灶5160台。新建县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3个、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所。开建了平凉信息工程学校新校区。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2个、标准化农家书屋600个、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23个、标准化村卫生所20个。各县区也都从实际出发,办成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
加强重点领域管理,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一批重点信访案件得到妥善处理。不断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认真落实综合治理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了重大活动、重要节点及社会治安整体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严格落实责任,强化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持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面启动,双拥模范城顺利通过省上届终验收。
适应形势任务要求,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了加强依法行政的《意见》,完善了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民群众评议监督和舆论监督,积极配合人大、政协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73件,办结率100%。全力配合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有效开展了支持甘肃加快发展政策调研活动。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健全网站留言和市长公开电话受理机制,组织执法部门主要负责人走进政风行风热线直播间,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妥善处理。稳步推进“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进程。深入开展机关作风集中整顿,办事质量和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组织开展了“三项资金”专项检查,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全面推进。完善预案,加强培训,应对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提升。统计、物价、粮食、供销、乡镇(镇)企业、档案、地震、残联等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加快平凉的发展,办好人民群众的事业,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实际,锐意创新,不断优化工作思路和举措;一定要围绕富民强市,突出项目支撑,集中办成一批夯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实事、好事;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打造产业优势,努力形成发展优势,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提高区域竞争能力;一定要注重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好与快、城与乡、远与近、增与减的关系,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一定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抓重点,攻难点,求突破,形成促发展、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一定要多谋善断,科学决策,具体抓,抓具体,一件一件抓落实、干到位,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多,但成效比预期的好。工业经济在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速,农村产业在遭受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增产增效,财政收入虽受增值税转型等减收因素影响,仍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市呈现出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是市委坚强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方面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结果,是各族干部群众锐意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中央、省驻平单位和驻平部队,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平凉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繁重;农村优势产业仍处在爬坡提升阶段,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改善城乡基础设施的任务仍然很艰巨;企业发展、产业开发中资金、人才等瓶颈制约还未得到有效破解;就业再就业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压力依然很大;少数部门和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些,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2010年形势、任务和重点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继续战胜困难和挑战,促进新跨越、实现新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的一年。国际、国内经济出现回暖上升势头,大环境逐渐趋好;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基本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没有改变,财政重点支持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信贷重点支持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为我们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政策机遇;国务院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发展的《意见》和批复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及将要出台的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我市作为“两翼齐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煤电、煤化、石化等产业发展,打造能源化工基地,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带来了现实机遇和新的契机;市委确定的集中建设能源化工、绿色畜牧、优质果品、人文生态旅游“四大基地”,着力打造西电东送、交通、物流“三大枢纽”,积极创建循环经济、干旱山塬区现代农业“两个示范区”,把我市建设成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四三二一”中长期发展战略构想和实现“六个新跨越”的战略目标,不仅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重点,而且已在全市上下形成了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特别是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实施的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建成并发挥效益,将有力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较快增长。这些,都为我们做好今年(2010年)工作奠定了基础,提振了信心。同时,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灵活性、针对性,需要我们及时研究、准确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持续,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大,需要我们知难而进,积极应对;主导我市工业经济的煤电产业仍将受到市场波动和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我们主动出击,强化协调;周边地区竞相发展形成的压力,需要我们加倍努力,跨越发展。总体上,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机遇多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
今年(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市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思路目标,全面实施“四三二一”战略构想,深入推进“六个集中突破”,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任务是:强化投资拉动,强化产业支撑,强化民生保障,强化环境保护,巩固发展势头,加快发展进程。
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减排5.4%和0.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增率控制在7‰。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今年(2010年)政府工作将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构建比重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加大争项目、引项目、建项目力度,以大项目、大园区、大工程的有效突破,夯基础、扩总量、增后劲,推进经济战略布局调整,提升“两翼齐飞”中我市的支撑能力;更加注重开放开发,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引强入平”机制,拓展合作交流领域,全方位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立足措办惠民实事,财力更多地向民生倾斜,千方百计帮民富、排民忧、解民难,不断夯实和谐发展基础;更加注重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绩效考评、督查考核等破解难题、推动落实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继续保持和发展谋大事,抓大事,高点定位,强势推进重点工作有效突破的良好工作格局;继续保持和发展共识共为,上下联动,真抓实干,同心协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继续保持和发展自我加压,开拓创新,争先进位,奋力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风貌。
重点在十个方面加快步伐、务求实效:
(一)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做大经济总量。强化协调,确保西长凤高速、西平铁路、天平铁路北延伸段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平凉电厂二期、崇信电厂和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建成投产,750千伏超高压输供电二期、三期建成运营;争取平庆、平华铁路,平天、平宝、平崇安高速连接线,以及张家川至庄浪、庄浪南湖至鱼池两条二级公路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实施静宁至庄浪、泾川至灵台渗水坡两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继续争取实施好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认真抓好省道过境段、通乡油路、农村道路通达通畅工程,着力实施好庄静大示范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林业生态、流域治理和梯田建设等项目,集中实施一批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供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的势头。
(二)加快建设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着力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一是突出重点,加快煤电化产业扩能延伸。做大华亭矿区,做强崇信矿区,加快灵台、泾川、崆峒煤炭、石油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转化增值,实现捆绑式开发、组团式建设、聚集型发展。确保大柳240万吨、新安90万吨矿井建成投产,新周、百贯沟、周寨3个60万吨煤矿技改扩建实现达产达标,大柳200万吨洗煤厂年内投产运行,邵寨煤田180万吨矿井、崆峒区煤焦化项目启动实施,全市新增原煤产能300万吨以上。力争崇信电厂一期上半年核准发电。加快推进平凉电厂三期、崇信电厂二期、华亭电厂二期和庄浪、灵台两个新建电源点的前期工作,协调扩大750千伏超高压输供电工程外输外送能力,新增火电装机容量240万千瓦,发电量达到90亿千瓦时以上。着眼煤制甲醇下游产品开发,加快20万吨聚丙烯、60万吨烯烃以及石油炼化项目前期工作。二是优化结构,扶持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做大做强。支持红峰、虹光、丰收、亨达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升装备水平和基础配套能力,努力扩大拳头产品的产能和市场份额。支持皮革、肉食、生化制药和浓缩果汁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达产达标,论证新上一批新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继续支持宝马、恒达纸业扩能增效,力促皇甫谧制药大输液生产线、崆峒区中高档陶瓷砖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力支持海螺水泥二期建设和海螺集团战略性投资开发,建设全省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大力开发新型墙体、防水密封、保温隔热、装饰装修材料等节能产品。三是强化载体,持续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以标准化厂房建设为突破口,加快3个省级工业园区和4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年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亿元以上,新建标准化厂房3000平方米,新入园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项以上。加快峡门能源建材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积极推动平凉工业园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四是推进节能减排,努力拓展环境容量。加快海螺水泥和祁连山水泥余热发电、平凉城区集中供热等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建设,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对煤电、造纸、制革、建材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管,促使治污设施正常运转。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进一步完善“粮-畜-沼”、“畜-沼-果”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互动式循环发展和企业内部循环生产,实现低耗能、少排放、少污染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集约型发展。
(三)加快以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着力繁荣农村经济。
一是围绕增产增效,在牛果等优势产业培育上再加力度。着眼“两个全覆盖”和提质增效,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步伐。牛产业开发,突出抓好玉米秸秆利用转化的广覆盖、基础母牛补贴、冻配改良技术应用和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新建肉牛冻配改良点100个,改良肉牛20万头,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15个,养牛重点县玉米秸秆转化率达到70%以上,全市肉牛饲养量稳定在100万头以上。果产业开发,突出抓好幼园管理、苗木基地、果业科技队伍以及各类认证基地巩固扩大四个薄弱环节,每县区抓建一个千亩苗圃,发展一批万亩优质果品示范园,全市新植果树经济林20万亩,新增丰产园6万亩,新建绿色果品认证基地1.5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76万吨,优果率提高到62%,实现果品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同时,在基础较好的区域发展以猪、鸡、羊为主的现代养殖,在条件较好的河谷川区和城郊地带,加快建设以设施种植为重点的蔬菜生产基地,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农民人均草畜、果菜产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提高到43%。
二是围绕惠农增收,在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上再加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坚持规划先行,突出产业配套,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新建20个新农村示范村和100个“三清五改”示范村,稳步实施好泾川县省列新农村建设二轮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完善各类帮扶考核机制,完成50个整村推进项目,减少贫困人口4.2万人。
三是围绕稳粮增收,在发展旱作农业上再加力度。以创建干旱山塬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全面落实各项抗旱保粮措施,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种植面积10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达到95万吨以上。
四是围绕助农增收,在劳务经济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再加力度。着力抓好农民技能培训、劳务基地巩固和劳务市场的拓展,实现技能型外向输出和产业服务型就地输转有机统一,全市培训农民25万人次,输转劳务40万人次,完成劳务收入30亿元以上。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兴办科技、信息、农资、农产品购销服务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户以上。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4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12元。
(四)加快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扩大开放开发。完成市、县区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财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各项举措。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机制。积极推进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土地储备出让新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效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激励扶持政策。探索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创业再就业“三位一体”的担保扶持机制,激发城乡职工群众创业活力。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着眼市场找项目,创新招商方式,把有针对性走出去与有选择的引进来有机结合,加快“引强入平”步伐。巩固提升与华能、中水电、海螺、徐矿等大企业的合作,深化与中石化、酒钢的合作,鼓励支持有产品优势、装备优势、人才优势的企业主动走出去,与大企业、大集团开展联合型、互补型的战略合作开发。突出项目招商,实现煤炭就地转化、电能就地消化的快速提升和新型产业的有效突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80亿元以上。继续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领办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76亿元。
(五)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快修编中心城市、县城、乡(镇)和中心村四级规划,实现中心村以上规划全覆盖。创新规划体制机制,依法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形成要素齐全、层级明确、管理严格的规划编制、实施、落实体系,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法定性和权威性。二是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按照“强化功能区,美化景观区”的要求,精心打造提升崆峒大道景观带,着力抓好新区绿地公园新建,东、西出入口整治,312线过境段迁线北移,以及城区道路整修改造和供排水、天然气、集中供热管网延伸。组建平凉城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启动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广电大厦、体育场等项目。加快新区学校、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体育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构建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供应体系,有效缓解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矛盾。三是加大县城及重点小城镇建设力度。继续实施扩容增量,加快供水、供热、电网、垃圾污水处理和道路建设步伐,加强商贸、旅游、文化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增强6县县城和36个重点小城镇的要素聚集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华亭县国家级园林县城和灵台、庄浪、静宁县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步伐,扎实开展园林式单位、花园式住宅小区创建活动。四是下工夫强化城镇管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理顺中心城市管理体制,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大力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集中解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重点街区、建筑工地、各类市场的环境卫生管理,持续开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户外广告、流动摊点的集中整治,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六)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着力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申报崆峒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高起点编制崆峒山、王母宫、关山、荆山和庄浪梯田5个旅游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崆峒山、太统山、十万大峡谷126平方公里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快速推进崆峒古镇、皇甫谧文化园、云崖寺景区、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等10大续建项目;积极实施南石窟寺、五龙山、来神山等10大景区建设;继续加快景区景点、旅游饭店晋等升级步伐;强化宣传推介,有效突破二级客源市场。全市旅游接待量和综合收入增长20%以上。加快实施《平凉城区商业网点规划》,突出抓好陇东活畜交易市场建设、平凉瓜果批发市场改扩建、建材市场迁建、陇东物流中心和静宁农业物流中心新建。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高中档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规范住房二级市场,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引导休闲、健身、文化等新型消费。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认真落实家电、汽车、农机下乡和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进一步激发城乡消费活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3亿元。加快建设苦杏仁、小杂粮、优质果品出口基地,实现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以上。
(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提高统筹发展水平。认真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全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抓好市直5所学校教学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以及3所职教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探索建立教育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高考上线率达到70%以上。加快市妇幼保健院等4个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业务楼建设;不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做好重大疾病监测防控,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支持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组建研发中心,开展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20项以上;继续加大以农村产业高效开发为重点的先进实用技术引进推广力度,提高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扶持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开发文化产品,打造陇东民俗特色文化品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力备战全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积极申办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全面完成平凉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力争实现城乡全覆盖。认真搞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巩固计生优质服务县区创建成果,持续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7‰以内,农村计划生育率达到80%以上。
(八)加快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推进改善民生进程。努力扩大就业。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全面推进创业促就业。引导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各类服务业加快发展,扩大就业。继续组织实施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进村进社区”考录工作,扩大事业单位招考规模。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创业担保,推动全民创业,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深入推进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继续抓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扎实开展华亭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国家试点。全面实施失业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提标工作,将关闭、破产集体企业、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大额医疗补助等保险制度。制定“老工伤”人员保险统筹办法。努力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工伤保险全覆盖。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重视抓好因病因灾致贫群众的救济救助,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全面实施好各类防灾减灾、国际援助和慈善捐助项目。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建立安置资金保障机制,全力维护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积极措办惠民实事。按照“财力能承受、当年能完成、群众能受益”的原则,办好10件29项实事:
⑴新建5条通乡油路,新修通村硬化路300公里以上,维修加固15座危桥;建设乡(镇)客运站6个,行政村汽车停靠点200个,开通城乡公交客运班线21条。
⑵新建廉租住房3902套、19.5万平方米,解决城市1.05万户人均12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继续实施好6处棚户区改造,新建房屋2292套、19万平方米。
⑶实施15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5万人饮水困难,全市饮水安全覆盖面达到84.2%,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4.4%。
⑷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危旧住房改造2.5万户、112.5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易地扶贫搬迁1348户、6937人。
⑸新建“一池三改”沼气生态户3万户;为贫困户配发太阳灶5000台。
⑹筹措资金7.4亿元,新建、维修169所学校校舍53万平方米。
⑺开建市社会福利院、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新建4处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处乡(镇)敬老院,建成3个县级老年服务中心。
⑻农村完全小学四年级以上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100%的农村中心小学和60%的村级小学接入“数字校园”平台;建成100个信息化乡(镇)、600个信息化村,实现50%行政村通宽带。
⑼建成村级卫生所30个;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4110处、覆盖9.96万户;新建420个标准化农家书屋;建成计划生育乡(镇)服务所31个、村级计生服务室1000个;新建基层司法所10个。
⑽开展对城镇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失业失地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安排1000名下岗职工和高校毕业生在公益性岗位就业。
(九)加快编制“十二五”规划,着力增强发展后劲。深入调查研究,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和经济走势,综合分析基础与潜力、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产业发展与环境容量等因素,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力求使规划与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相衔接,与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相衔接,与全市“四三二一”战略构想和推进“六个新跨越”的战略目标相衔接。着眼推进布局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抓紧研究制定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等产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突出项目支撑,紧紧围绕国家投资导向和市场资金流向,早调研、早委托,精心论证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铁路、公路、机场、煤电、煤化、石化、物流等战略性重大项目,加强汇报衔接,争取进入国家和省上“十二五”规划盘子,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围绕推进管理创新,着力抓好服务环境建设。按照机构改革方案,理顺部门职能,减少交叉、减少环节。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快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专家论证、决策听证、新闻发布等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搞好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强化开源节流,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能力。不断加强市场监管,持续抓好食品、药品、农产品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哄抬物价、欺行霸市等行为。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社会化、网络化、科技化建设,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推进信访、司法、民调、综治“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广泛开展司法援助。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深入推进双拥共建。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全面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围绕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抓好施政行为规范化建设。持续加强法制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公务人员的法治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积极参政议政,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地发挥作用。及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不断规范各级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围绕促进工作落实,着力抓好政风行风建设。巩固机关作风整顿成果,完善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着力解决一些部门和单位推诿扯皮、设卡拖拉、效率低下的问题,形成风正劲足、政令畅通、雷厉风行、务实高效的良好政风;着力改进会风、文风,开短会、开解决问题的会,少发文、发管用的文,形成务实工作、唯实干事、讲求效率、注重落实的工作作风;着力克服检查评比多、华而不实、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进一步弘扬讲实话、报实数、办实事、重实效的优良传统。围绕建设清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着力抓好政府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民生保障、扩大内需、灾后重建、惠农补贴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项目资金运行程序。强化对行政审批、招投标、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加大对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经常性的廉政教育,不断增强公务人员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律自戒、勤政有为的能力,以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行政效能的持续提高,树立政府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2010年)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同心同德,顽强拼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不懈努力和贡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