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字像什么形?

关注者
15
被浏览
5,829

6 个回答

咳咳、、、

一说「卵」像“阴囊”之形:

前不久随手画的示意图(左)与《说文》小篆「卵」(右)

这可不是瞎说的。起因是文字学家们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找到了这么两个字:

这两个字,有个共同的形体——阳具(俗称jb)。

左字是jb带毛之形;右边是用刀去割jb[1][2]之形。

这个阳具的形体与古文字中的「卵」比较像,于是有学者提出:「卵」来源于这个jb的局部截取[3]。此说得到了不少学者的支持,有两本影响较大的字形源流书都采了这个说法[4][5]

不过这还不是定论(我也不看好这个说法)。


题外话:

说起文字中的阳具之形,对文字学稍有了解但不深的朋友可能会想到「且」。以及各类说「且」是jb,象征“生殖崇拜”之类的说法。

这个说法最早是郭沫若先生提出来的[6],但目前文字学界已经淘汰这种说法了。原因其实挺简单,看了上面那个真·jb,还会觉得下面这个是jb吗:

陈剑.甲骨金文舊釋“䵼”之字及相關諸字新釋(节选)

方头jb?那太生草了。

「且」要真是阳具,那「宜」岂不是把肉放在阳具上???:

甲骨文「宜」,字形来源于新甲骨文编(增訂本)

因此现在的学者大多认为「且」就是“切肉的砧板”[7],其实就是古人为{俎}这个词造的。这个词在现代标准汉语里基本没人用了,但我们在课本里学过:

《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我为鱼肉,何为辞?」

「且」在甲骨文中表示“先祖”的{祖},这是以前“生殖崇拜”之说的立论依据。然而其实只是因为在先秦汉语中{俎}{祖}读音相近,所以假借「且(俎)」这个字表示{祖}这个词而已。难道有人会说“砧板”与“祖先”有什么意义上的联系吗?

后来「且」不表示本词{俎},而假借表示音近的连词{且}。随着时间流逝,后来这两个上古音近的词读音差异越来越大,现在人多不知「且」之本义为何物了。

(更多详情,请见参考文献。)

文字学还是相当有趣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逛逛这个网站:汉语多功能字库

参考

  1. ^張政烺.釋“因蘊”[A]//張政烺文史論集[M].中華書局,2004:667.
  2. ^裘錫圭.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五刑-並釋“ ”“剢”[A]//裘錫圭.古文字論集[M].中華書局,1992/8;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一卷)[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4.
  3. ^陳漢平.釋卵[A]//屠龍絕緒[M].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9:68-69.
  4.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M].中華書局,2004:1035
  5. ^季旭昇.說文新證[M].藝文印書館,2014:901-902.
  6. ^郭沫若.釋祖妣.甲骨文字研究.郭沫若全集·考古編(一).科學出版社,2003:38.
  7. ^陳劍.甲骨金文舊釋“䵼”之字及相關諸字新釋.復旦網,2007/12/29.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82

注意字形,“卵”字除了常見的簡牘上的A:

還作B:

說文段注專門加上了“丱”這個字形,應該是改對了。

後世有俗字作:

從瓜,但是知道秦文字瓜作:

也不難理解,為何如此。


關於這東西指的是啥,問題說法都不大合理,值得注意的是高誘注裏面有這種說法:

秦文字丸字作:

說其從半個卵形也是可行的。

何琳儀先生的觀點是:

前面我們說過卵有兩種字形,A字形那樣彎曲,將點點到外側是否受到瓜的影響不得而知。

其實B字形目前最早在春秋出現。這對何先生的說法不利。


辭例非常無奈是假借為“浣洗”的“浣”,或認為直接讀為“卵”。

目前來看,字跟舊說的“劁”應該沒啥關係。按照何老的說法甲骨文中的“劁”應該隸定為:

其實陳秉新先生指出,“卵”是假借“丱”,而來的:

不過這樣說也是問題。


另外真正把“且”說明構型的是唐蘭先生:

真正表示的稱之為“牡”形,當然後世一般訛為土。

但是注意,這個字形不是“俎”,雖然從“俎”分化出來的,但是從來不用做“俎”,真正的“俎”字作:

是保留了“俎案”的足部的(案俎有區別的兩種,出土過:虞俎名梡,梡形四足,如案。夏俎名嶡,嶡亦如梡,而橫柱四足,中央如距。賀云:直有脚曰梡,如脚中央橫木曰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