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行歌詞探討香港男女性別角色的轉變 (八十年代至現在) 》@LoVing ThIS cITy|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9-18 19:36:35| 人氣9,7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流行歌詞探討香港男女性別角色的轉變 (八十年代至現在)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流行歌詞
探討香港男女性別角色的轉變 (八十年代至現在) 》


組員:
劉尚文(04003047)
葛曉瑜(04005791)
郭樂玲(04007247)
莫影雪(04004620)
吳嘉麗(04010329)

導言
根據陳倩君的《情感的實踐》,流行曲有著「自我呼喚」 的力量,故流行曲實反映了不斷轉變的社會文化及大眾意識,同樣流行曲所表達的信息、情感與意識都直接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和思想。流行曲意識表現的元素有四,分別是歌詞、 旋律、人聲的感染及歌手形象特質,然其包含甚廣,篇幅有限,故本論文會從歌詞及其歌手配合的形象的兩方面作主導來探討從八十年代至現在香港男女性別角色的轉變。

流行曲的受眾以青少年為主,青少年最關注的就是愛情。故主流情歌自然成為一種銷量的保證。在流行曲中,十之八九都是情歌。愛情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不論在現實還是憧憬中,絕大部份的人都是要求被愛或愛的感覺,收聽情歌正好滿足這方面的需要,情歌容易受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要看香港人的愛情觀,從而反映出的男女關係或角色定位,流行曲絕對有一定的啟示。由於流行曲反映的是社會大眾的意識,為了取得更多青少年樂迷的意見,令本報告更趨客觀,我們進行了一項相關的問卷調查,現引調查結果加以說明。

表一.問卷調查背景資料

問卷題目: 12-30歲青/少年對香港流行曲的意見調查
受訪者人數: 174 人
訪問開始時間: 2006年4月28日下午7時
訪問結束時間: 2006年4月30日下午23時
調查形式: 網上問卷
問卷網址: http://www.my3q.com/home2/98/linglingkwok/72084.phtml
結果網址: http://www.my3q.com/view/viewSummary.phtml?questid=109115


結果分析 (比率由高至低排列)
1. 年齡分佈
19-24歲 (46.5%) 12-18歲 (29.4%) 25-30歲 (4.02%)

2. 學歷分佈
中學( 45.9 %) 大專 ( 21.2 %) 學士或以上 (18.3 %) 預科 (14.3 %)

3. 每星期聆聽流行曲時數
十小時以上( 28.7 %)
二至三小時( 25.2 %)
四至六小時( 20.6 %)
六至十小時( 16.6 %)
一小時或以下 (8.62 %)

4. 八十年代反映的男女角色
男女角色和形象並沒有分別 ( 40.8 %) 男強女弱(36.7 % )
男女角色模糊化 ( 13.2 %) 其他(5.17%) 女強男弱( 4.02 %)

5. 九十年代反映的男女角色
男女角色和形象並沒有分別 ( 49.4 %) 男強女弱(20.6 % )
男女角色模糊化 ( 17.8 %) 女強男弱( 9.77 %)
其他(2.29%)

6. 二千年代反映的男女角色
男女角色模糊化( 35.6 %)
男女角色和形象並沒有分別 ( 35.0 %)
女強男弱( 20.1 %)
男強女弱(5.74 % )
其他(3.44%)

7. 選擇收聽歌曲的因素
旋律 (40.8 %) 主唱歌手 (40.2 %) 歌詞 (18.9 %)

8. 流行曲有否影響個人思想觀念
會 (67.2 %) 不會 (32.7 %)

9. 受訪者認為影響填詞人作品的題材及靈感的因素
商業市場接受程度 ( 29.8 %)
社會現象(25.2 %)
歌手形象( 25.2 %)
文化改變(13.7 %)
其他( 5.74 %)

10. 受訪者認為現今歌曲中的男女性別定位與八、九十年代的轉變
女性自由意識提高( 46.9 %)
男女性別變得模糊化( 23.9 % )
男性趨向柔弱形象( 20.8 %)
和八、九十年代無分別( 5.65 %)
其他( 2.60 %)

11. 性別模糊化現象在現今流行曲有否出現
有 (59.7 %)
無意見 (28.1 %)
沒有 (12.0 %)

12. 受訪者的意見(只選擇較完整者)(括號內為受訪者年齡組別及教育程度)
财 有市場,有供應;雖然悲觀,但屬事實。 (12-18歲,預科)
财 歌曲不一定要介定了性別才去感受,最重要是歌的意境,貼切的、投入到的、歌中描寫性別已不重要。 (25-30 歲,大專)
财 歌曲不論是說甚麼都好,,寧可無聊,勿濫思維。 (12-18 歲,大專)
财 (性別模糊化)冇咩特別,各人有各人喜好。 (12-18 歲,中學)
财 每個人唸野唔同,知多d冇壞。( 19-24 歲,學士以上)
财 流行歌詞可繼續大膽、創新。 (12-18歲,中學)
财 (性別模糊化)好事,例如讓多些人了解同性戀是什麼回事,表現同性戀者的心態等等。 (19-24 歲,預科)


注意:本問卷調查只屬參考性質,並不代表整體樂迷的意見及樂壇絕對的情況。


主題探討
1. 八、九十年代呈現的男女性別角色-簡析
2. 二千年代呈現的男女性別角色-簡析
3. 轉變的背後-原因探究
4. 男女角色模糊化的影響
5. 我們的建議


八、九十年代:愛、慾角力

在八、九十年代中期,情歌不但著重於男女關係的描寫,還有關於情慾的反思。在八,九十年代中期情歌出現了不同的品種。有些新品種的情歌正正代表了八、九十年代新派的男女關係,其中情慾歌曲的出現,更掀起主流歌壇的愛慾之爭。

愛得死去活來的大路情歌
如陳慧嫻《傻女》、《痴情意外》;王菲的《執迷不悔》、《容易受傷的女人》 、《棋子》,張國榮《儂本多情》、《不羈的風》、《痴心的我》,黎明《對你的愛永遠多一點》、《那有一天不想你》等。女歌手歌曲中女性以愛情為生活中心。男歌手歌曲則呈現深情王子形象。這種情歌將傳統男女年輕人憧憬浪漫愛情的心態講了出來,難怪幾時都有捧場客。

新曲種一:男「飛」女?女「飛」男!
八、九十年歌曲少了昔日的「棄婦怨女」,多了女「飛」男、灑脫分手的情歌,反映八、九十年代男女關係一個新面貌:女性地位抬頭,男女趨向平等。女性不再只為情要生要死,有自己的想法,會醒覺情人的缺失,「拋棄」不再是男人的專利。如劉美君《我估不到》、《玩玩》;黃凱芹《傷感的戀人》,陳慧嫻《不住怨婦街》,曾航生何婉盈《再見亦是朋友》,許志安、車婉婉《會過去的》、鄭秀文《女人不再幼稚》、《把愛放開一些》,另如陳小春《痛歌》,郭富城《我為何讓妳走》、張國榮《怨男》、梁漢文《衣櫃裡的男人》,許志安《為你狂情》, 陳小春《苦男人》、《神啊!救救我》,把男人最柔弱、易受創傷的一面表露無違。

新曲種二:《壞女孩》快《征服他》-女慾呈現
八、九十年代出現了大膽的情慾歌曲。女人變成「惡女」,主張去「界仔」,甚至去誘惑男人,滿足自己的慾望。有梅豔芳《壞女孩》、《妖女》、《征服他》、《烈焰紅唇》,林憶蓮《放縱》,葉德嫻《我要》,葉玉卿《擋不住的風情》,鄭秀文的《發熱發亮》,這些女歌手以嫵媚、大膽的形象,配合歌詞慾望的描寫,活脫脫的「慾女」在舞台上搔首弄姿,表現了女性強勢的主導權。不過這系列的歌曲只佔小部份,這種歌詞必冒受禁播之險;然而禁播,卻往往成為另類的宣傳手法,特別是「性」的題材:情慾歌曲一旦被禁,就定必見於來日娛樂版的頭條,收免費宣傳之效。故情慾歌曲非主流,通常屬試驗性質。

二千年代:男女大相同,性別形象大混亂
流行樂壇中的男女定位在二千年有了明顯的轉變,雖然傳統情歌仍佔多數,但另類歌曲的比例亦上升了不少。就訪問結果所見,有67.3%的受訪者認為流行曲會影響個人思想和觀念。故流行曲這個娛樂媒體對社會存有一定的影響。

二千年流行曲著重歌手的形象,現在歌手的宣傳手法不外乎於緋聞、負面報導、傳聞、女歌手更可以賣弄性感一搏登上各大娛樂雜誌的封面,在形象和歌詞的化學作用下,男女形象呈現了昔日未見的模糊化。

模糊化一.地位卑下小男人
  男歌手一改昔日深情王子形象,配合緋聞效應 ,貶低自我價值歌曲及小男人形象成為當紅必備要素。如許志安《爛泥》、《大男人》,鄭中基《無賴》,方力申《ABC君》、《大方》、《零藉口》,陳小春《犯賤》、《獻世》、《失戀王》,傳統社會男女角色定位打破,男女地位高低逆轉,男性變了具女性昔日特質的「怨男」。

模糊化二.中性化了的女性表現
女歌手方面,鄰家小女孩、怨女形象不再吃香,硬朗、有個性及自我意識的女歌手形象漸受落,如「勇」字當頭的楊千嬅、中性化男仔頭的何韻詩、型格「樂與怒」盧巧音等。二千年流行曲表現的女性形象:堅強、有獨特的個性、不隨便倚賴別人,這些近乎昔日的男性氣質,進一步令兩性形象趨向模糊。一改「女結婚員」 角色,女性在事業和愛情亦可勝任傳統男性擔當的角色,有主體性的表現。如楊千嬅《烈女》、《什麼都不怕》、中性易服味道濃烈的何韻詩《迷你與我》 、《有得做》、《花見》。

轉變的背後-原因探究
1) 媒體多元化
媒體轉變-聽覺媒體到視覺媒體
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流行曲還屬於聽覺主導的,唱片沒有太多的花巧包裝,加上其時媒體技術並未迅速發展,「黑膠碟」就是流行曲的標誌。至九十年代未,如周倩漪〈解讀流行音樂性別政治〉 所云,大眾流行曲己由聲音主導 演化成一個視覺媒體,以歌手形象為主的商品,故其反映的意識也變得更立體化。加上卡啦ok、音樂錄像、電鈴及唱片禮盒化大行其道,流行曲走向了「偶像化」的道路。歌手形象漸受重視及鮮明,甚至超脫了男女既有的規範,而走向中性及性別模糊化。二千年代小家碧玉、深情王子型歌手只會被嘲作「老土扮野」,中性化、甚至近乎日本的美少「年」、型「女」成為潮人指標。這風氣無疑影響到歌詞反映的男女角色的淡化及形象上的模糊化。

網絡文化-衝擊青少年思潮
而網絡文化的迅速發展,也影響到流行曲男女角色的轉變。七、八十年代網絡還處於探索的階段,接觸外來文化的機會不多,而當時青少年的思想觀念多承自家庭的保守傳統,故其時的流行曲市場接受的程度有限制,稍為突破傳統的歌曲已有禁播之危機。

網絡技術發展至現在已踏入成熟期,一日千里,而自九十年代中起,網絡服務的流行更令青少年趨之若鶩,他們透過網絡接觸不同國家、地域(八、九十年代的西洋、日本風,二千年代的韓國風等)的資訊、文化及觀念,對流行曲的要求也由聽覺享受進一步提昇至視覺享受;加上現在青少年的思想較八十年代的複雜,他們的觀念多受同輩影響更甚於家庭,加上這個年紀對於性別問題有著某程度的質疑,顛覆傳統的男女模糊化必定掀起大眾的注意和話題,而中性帶型格的形象亦滿足到青少年樂迷對性別迷思的另一種幻想。更重要的是,網上那種虛擬世界的身份,亦把性別的界線變得模糊,網上世界男可變女,女可變男,這種虛擬性別文化令青少年的現實男女界定趨向混淆。在滿足受眾的市場策略下,流行曲表現的性別形象也沿著這種方向發展。
2) 社會現象
社會男女形象定位改變
社會傳統觀念規範了男女角色,女性往往被認為温柔體貼、依賴性強,她們的首要角色是負責管理家庭成員的起居生活,是家庭的照顧者。相反,傳統認為男性天生比較有野心、理性,他們的責任是出外謀生、養妻活兒。1986年女青年會與城市理工合辦的一次調查,指出大部分被訪者認為男性較懂得爭取自己的權益和社會地位。他們的政治意識較高,而社會亦較鼓勵男性參與社會事務。婦女覺得自己花在家庭的時間較多,但丈夫在家庭內則比自己有權。得中得知,八十年代,男尊女卑的傳統性別定位依然牢不可破。

近十年,由於社會觀代的改變,女性的社會地位逐漸提升。這是因為香港自七八年開始推行九年普及教育,男女均有平等入學機會。女性學歷相應提高,就業機會也因此大大增加。女性的工作範疇不只局限基本的勞力工種,而提升至管理、行政層面。女性的社會地位已不受制於男性,也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品,經濟上的獨立、社會地位的提升,讓女性自由意識逐漸加強,故越來越多女性成為「單身貴族」。她們享受自由自在的單身生活,不受男性、家庭的束縛,成為新時代獨立女性。正因如此,出現了大批香港男士回內地娶妻的風氣。據統計,現在每年均有17000名港男到內到娶妻,而本港女性北上尋偶的人數,每年只有約2000人。由此可見,香港男女性別定位有一定程度的改變。

女性地位提高
此外,平等機會委員會的設立,使「第二性」的地位不斷攀升。平等機會委員會是一個法定機構,於1996年成立,執行的其中一項條例是《性別歧視條例》。此委員會致力消除性別、婚姻狀況、懷孕等而產生的歧視,從而促進男女之間的平等地位。但是我們還是不能斬釘截鐵地說香港是男女平等的社會,畢竟在不同情況下,傳統男尊女卑的情況依然存在。

從八十年代至二千年,男女地位逐漸趨向平等。具體表現在工作、社會地位、薪金、婚姻、法例等等。而這些社會現象,直接影響作詞人,並充份反映在歌曲中。

男女角色模糊化的影響

千禧年以來,隨著社會、文化、教育,倡導兩性平等因素,傳統的性別定位日益受到質疑。流行曲中亦對性別定位作出思索,女性厭倦了〈流淚眼望流淚眼〉,男性也質疑〈鐵人〉的可能性,流行曲中的性別定位漸漸形成〈雌雄同體〉的情況。此等情況使性別的議題受到關注,而引發更深的思考。然而,流行曲傳播廣泛,而近年流行曲的市場趨於年輕化,回歸孩童年代,受眾一般是仍在成長階段的青少年,這些模糊性別,顛覆男女定位的歌曲,加上偶像效應,衝擊他們的思想,可能導致青少年盲目模仿,為自己建立虛假的性別定位。

我們的建議

流行曲唱片工業無疑已出現疲態,但我們不能忽視它們的影響力。流行曲能反映一個時代的文化、潮流和觀念。近年來,流行曲中的性別定位的模糊化,歌手形象亦趨向中性化。唱片公司不應只把性別議題當作一個「賣點」,以嘩眾取寵。相反,若能真心探討近年社會上有關兩性地位轉變,衝擊性別定位的現象在歌曲中加以反映,以引起公眾關注,會更有價值。作詞人亦可考慮多觀察社會的現象而填詞,並非只以歌手的形象作為歌曲主題,應真實反映社會上所浮現的兩性定位的轉變,為文化發聲,以豐富文化。


























附錄
參考書目
1. 富士谷篤子:《女性學導論》﹝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1988年。﹞
2. 朱耀偉:《香港流行歌詞研究-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8年。﹞
3. 譚少微:《性別與傳媒》﹝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性別研究計劃,1996年。﹞
4. 余伯泉博士,洪莉竹博士主編:《身體意象》﹝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參考網站
1. http://www.coolmanmusic.com/
2. http://forum.coolmanmusic.com/
3. http://yahoo.com.hk
4. http://www.poppop.net/m01/m0202.htm

參考文章
1. 張月愛 《香港文化是否步向「獨立」?-香港歌曲與本意識》
2. 《霸權主義下的流行文化-剖析中文金曲的內容及意識研究》
3. 馮禮謙《從歌詞轉變看我們的愛情依歸》


台長: Ling Kwok
人氣(9,7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