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糟糕在哪里?

关注者
1,800
被浏览
2,928,087

251 个回答

回答以来有一段时间了,没想到有这么多赞。也没想到留言非常多,很多人说我说了你们想说的话。这让我觉得虽然是我的个人感受,但大家的感受是相通的。

善意提醒一下,喜欢新西兰并打算在这里好好生活下去的 这个回答过度真实,个别处用词比较犀利。可能会引起你的不适。真的可以选择不要看。

少数的一些留言可能是在新西兰的华人,可能难以接受自己辛苦移民来的国家被我指出种种缺点,试图归因为我个人有问题。

没仔细看便说: 一定是你英文不好 你能怪谁啊

一定因为你穷, 来这么多年还混成这样 等等擅自揣测者 。

回应一下,答主英文是不错的,做过医院和法院的口译员。生活中更多听到的是你的中文很好。经济条件一直是还不错的,不是富二代但也有房有车吃穿不愁。从小学习就还不错,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的活动。毕业也是全班第一个拿政府offer的 permanent contract 。基本上不是有些人认为的不得志的社会边缘人 也不是混不下去才离开,而是想追求更适合自己更好的环境。

如果接受不了一些过度真实的批评,那么请去看移民中介尬吹新西兰软文,慢走不送。


以下是原回答

————-

看到一个高票回答竟然是在说新西兰好在哪。答非所问我也醉了。再次感到人有时候要的不是赤裸裸的现实,而是对他们心中答案的肯定。我小学毕业后来新西兰生活了14年 坐标奥克兰。
新西兰有它好的地方,既然问题是问糟糕在哪,那么的我说说令我失望的地方。

几个客观数据:

世界校园霸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青少年自杀率发达国家中最高

整体自杀率世界前15 特别是20-24岁之间的男性
虐待儿童率发达国家中最高
家庭暴力 发达国家中最高 强奸案件所有国家中都非常高,比许多南美非洲国家还高
警察破案率 别的答案也提到了 8%很低物价世界第四贵 反而收入…

精神病人口比例世界第一(这个不确定但是很高)


【治安差】我认为不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是责任心缺失。我的朋友)中国人)的自行车丢了,过了几天在邻居家发现,索要无果,报了警,小偷狡辩说我没偷我就是借来骑着玩。警察听了以后对我的中国朋友说,听见没有他就是借的,你搞错了。然后就走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警察根本不想帮你。我家也经历过好几次入室盗窃,警察也是一副我们欠他们的样子,问问有没有买保险有保险找保险公司别找我们啊的态度。

本人家里被入室盗窃过5次以上了。法律规定如果你撞见入室盗窃的小偷不能打不能伤害小偷。被抓住了也不会判什么刑所以入室盗窃非常猖獗。华人更是容易被抢劫。砸车,抢手机 。专门抢劫华人。看到你是一个华人 ,一个华人小姑娘你就更好欺负了。骂你,抢你,你英语也许不好,权威部门也许本来也不想为一个华人出头,华人本来就不相信走法律程序维权,喜欢逆来顺受还认为那是智慧。总之欺负华人的好处多多。有一段时间华人屡次被抢劫,引起了华人社会的一些声音呼吁新西兰政府加强治安。这时电视三台黄金时段的新闻播出了这样一段新闻要不是我亲眼所见我真不敢相信,电视播音员说道,近期亚洲人被抢劫的案件屡屡发生,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不是亚洲人喜欢携带现金呢?他们一般会带多少现金呢来看看我们的采访。有几接受“采访”的人一个说“对我经常带现金因为我是中国人这是我的习惯。”记者:那你带了多少?”“800多刀”…这是多么深的恶意。黄金时段的新闻播出这样断章取义的采访。是要说亚洲人被抢是活该,仿佛在对劫匪说亚洲人都带着现金呢快来抢吧?我敢说他们采访了20个人也很难找到一个平时都会带800到现金的人 这可是2000年初。

【教育水平很低】
初高中在这边一个排名很高的公立高中读的。老师带头种族歧视,不负责任的拿学生撒气。我的钱被偷了有目击者帮我指认,学校主任也和稀泥不想管。典型的新西兰人那种没有责任和正义感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作风。高中的NCEA系统才是真真正正的应试教育。许多时候老师根本不讲课。只为了得到NCEA的积分 而做准备 。比如我选了两年美术,美术老师根本不教我们怎么画画,只是下发作业让我们自己画。我们把调色盘存放在教室,因为我的调色盘比较高级,她竟然一直用我的调色盘。数学老师每次知识把例题在黑板上抄一遍。就算是讲课了。每堂课有一个小时之久大多数时间是在写作业。但是老师根本不怎么批改。除了最好年级 yr 13的,学校不允许学生外出买吃的。只能在学校小卖部买垃圾食品,热的食品只有油炸薯条和牛肉派,很多学生吃的很肥。

当地人多数是十分无知的,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的常识他们都不知道。我们初中就学过的地理历史常识他们都不知道因为他们地理历史都是选修的。对中国的认识大多数人还停留在70年代中国的样子。并且打心眼里瞧不起中国人。小的时候刚来不怎么会英语的时候,虽然我还是个孩子但是很少得到帮助反而被歧视欺负的次数比较多。坐公交车去公共场合办事都会。

我刚来到新西兰12岁时被分到专门给外国人建的班里,英语成绩通了以后才可以读正常班。班有一群难民常年呆在初级班,他们都来自于伊拉克,科威特等,他们都30几岁,27岁什么的了,他们读书是为了领难民补助,所以无心升班,整天来混日子,而被分进去的华人孩子都只有十一二岁,都是正常学习的,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班级,几个个三十岁左右的中东人和12岁左右的华人。这些难民还经常欺负华人小孩,老师也是来混的,和这些难民成了朋友,整天上课不讲课 ,发发水彩笔画画。华人孩子被欺负了,老师也装看不见,直到转来了一个中国女孩的后爸是白人,女孩被欺负了,(我们都每天被欺负),她的白人后爸到学校去找,那个和难民一起来欺负中国学生的老师才被开除。

【物价高 】,商品种类特别匮乏 商场最多只有两层,每一个商场的商店都是一样的那几个澳洲品牌,衣服非常的土质量也不怎么样。几年前还有一些有特色的小店,也因为物价上涨工资却不涨而没人去消费。商场里渐渐被廉价的品牌和两元店占领。二手衣服店异常火爆。想说在网上买东西吧吧?不能超过120纽币(规定总在变现在多少不知道)我之前在英国网站上买了1200刀的一件衣服,交了400刀的关税。 许多小东西在国内淘宝都是拿来当赠品的这里也要当什么新鲜物件来卖。我回国后感觉到所有东西都很便宜,同样的钱在中国真的可以吃的很好。消费场所选择太太太少了,在中国如果你在某家店踩过雷,或待遇不友好,你可以再也不去他家消费。有一种有选择的感觉。而在这里,你就只能说服自己不在乎,变得麻木,降低标准。因为选择少的可怜,你根本没办法再也不去某家,有时候逼不得已,明明上次在这家有不愉快的经历,还得来。这种憋屈是一种深深的无助感。所以我观察到很多华人在这里生活久了变得特别装聋作哑,真的就像是在自己和外界之间安装了一层屏障,可人一旦想过滤掉负面,正面的东西也会被过滤掉。当你变得无选择,你就会麻木。不止是购物,新西兰的小,处处给我一种没有选择的窒息感。新西兰所谓的那种中国没有的快乐,有时候就来自于完全不警醒,心智退化,软绵绵的,傻呵呵的怎么都好那个状态。的确不那么内卷不那么焦虑。但也就是那种不上不下飘着的感觉。脑子变慢了时间就感觉变快了,这种慢节奏的生活的代价就是,你在这里过三个月感觉就像一个月一样。因为单调。有些特定性格的人适合这种生活。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贫富分化有时看起来更明显,因为富人区和穷人区形成的很早,不像中国近几年来发展的速度那么快,新西兰的发展速度缓慢,社会阶层固化的很早。
出了凤毛麟角的几条街区,几个区域外。一般的区里看到的新西兰人都是眼神呆滞,穿着破烂,肥胖的人占半数以上。也就是新西兰人口中的“穷白”。有些街头根本看不出是发达国家,看起来就像是第三世界的国家一般落后。道路狭窄,店铺老又破,有很多街区的廉价杂货店里卖的商品是现在中国最偏远的农村居民都看不上的一些商品。最繁华的街道—皇后街与十年前也是今非昔比,曾经有很多我学生时代和朋友最爱逛的精致的韩国文具礼品店,品牌服装店,后来变成了淘宝风服装店到了现在的化妆品店。也真是应了“口红效应”其他店都渐渐关门包括火爆一时的代购特产店也相继关门。街上的流浪汉越来越多,以前这些“街友”只集中在市中心,现在各个区都相继多了起来。他们时常随地小便 ,在皇后街走路,时不时能闻到一股非常刺鼻的尿骚味让人作呕。时不时有看似精神不正常眼神直勾勾的那种人突然过马路,完完全全不看车,真的挺吓人。在当地你如果是流浪汉,无业游民,明显脑子不正常,吸毒的这些人,当地人看你就觉得很平常,没人会欺负你,就拿你没办法的态度,特别有耐心,那种你都会被政府警察包容,特殊照顾。然而你是个优秀上进的中产,你是个穿着体面的亚洲人,你是个富二代,看起来有教养,有礼貌的样子,那么欺负的就是你。从政府到商家到个人,总想不断的从你的手里“抢钱” 各种费用 ,各种找理由给你开罚单,各种阴阳怪气的服务和待遇全都来了。也就是欺负体面人 怕流氓。

【关于福利和免费医疗?】正常上班的人基本是不可以领福利的。无业游民 社会闲散人员的天堂。看病要先去家庭医生,这里的家庭医生的水平还不如国内小县城的卫生所。你想要去大医院查点什么医生也要劝退你说没必要没必要。去公立医院看病是免费,排队至少一两年。私立医院照样贵的吓人。只要你没病到马上就要死了他们是不会重视的。我朋友的爸爸工伤手指切断了,去了急诊,就让他在医院走廊等着,等到半夜。

【购物不便】

食品:超市的蔬菜水果种类很有限且非常非常贵。隔壁土澳就要便宜非常多,商品种类也丰富好几倍。

服装:全新西兰有一个ZARA ,卖的东西经常s被吐槽是别的国家的库底子,卖不出去的一些奇葩款式。类似的情况还有奥克兰的那两个大创,都是日本买不太出去的货品淘汰到新西兰来卖。想买一个在中国随手可以买的小东西,这里都要想一下买还是从国内海运呢?因为这里的款式少又贵,对大多是工资超不过1000纽币一周的新西兰人来说,物价都太高了。同样的工薪阶层,在中国更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品。

商店又少,商品又少,但是酒铺均匀遍布每个大小街区,各国品种非常齐全。你品你细品

【住房条件】新西兰有很多又大又有花园的房子没错。个别一些富人区,特别是有海景的街区房子很美。但大多数中区的房子,特别是出租的房子都非常的老旧,冬天湿冷湿冷的,阴森森的,屋顶发霉,很多房子都没空调。周边新开发的房子,没有院子,房子密集到没有了新西兰的味道。租房的话,没有类似自如这种租房平台,都是在skykiwi或trademe上面自己查找广告;然后签合同的。房屋中介坑你也没商量,法律极度保护整租的租客,一年不能涨租金,不能随便赶走。所以房东对租客很挑剔 要有推荐人,甚至面试。和房东合租也是,房东一般都会很事儿,在这里作为华人受压迫家里有房客自然就要管管管,取暖要加钱,因为电费特别贵。


【职业选择少】基本上当地华人就那么几类人,留学生想移民的留学生,富二代富一代,做小生意的包括做餐饮的开店的什么的 传统上比较多开Chinese takeaway的 ,做房地产和建筑相关的,做木工水工清洁工油漆工。在银行上班的。做护士的,做会计的。学习还可以的做了医生工程师律师的,还有很多开色情按摩院和做援交的。中国人最爱做的生意就是餐饮和按摩。当然赚钱最快的是炒房,不择手段的房屋中介。大家一边骂着中介恶心,为了拿到房源不择手段,女的陪睡拉皮条很常见,一边看到他们卖掉一套房后丰厚的收入又崇拜得不行。老龄化挺严重,没什么活力,有野心的都走了。

【华人圈子小】

华人圈子是一个比国内更现实更赤裸裸的笑贫不笑娼的圈子。

经常出来混的基本上都互相认识或者有共同好友。就那么几帮人。基本上可以选择的职业就那么几个,大学能学的专业也就那么几个。

这几年随着房价被炒得很高,物价上涨的厉害,福利削减,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

【新西兰人的思想 】有新西兰是白左,超级超级左的一个社会,我是中立的不反对白左,但了解的人知道,白左,左得太狠了,到处要求政治正确,加上英国后裔特有的傲慢无知,就形成了一大堆非常假惺惺很做作的白人,这就是大多新西兰白人的气质.新西兰人普遍心胸狭窄,且十分傲慢。你去逛商店,会有人很“热情”的和你打招呼,但是久了你就知道那是很假的。我看到过一个新西兰心理咨询师分析为什么新西兰那么多抑郁症,自杀率那么高,那就是新西兰是他见过最讲究 easy going,pressure to be easy going,是新西兰社会最全明显的特征,人人都无所谓好说话,如果不那样就会被鄙视,不能“事儿”正常范畴内的合理要求都怕被人说事儿多。这个现象不需要太融入主流社会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新西兰人似乎得了一种假装自己很大度好说话什么都不在乎的病,可能一开始你会觉得他们人很好,久了就知道其实并没有,他们就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整你,还不如直接点。比如我以前住公寓,地下停车场里我正常的停我的车为内,没有压线 只是稍微偏左面一点,我左侧的车主就要在我的车上贴纸条写了根信一样长,说我停车很自私不会为她考虑 …你为我考虑了吗 我不怕蹭柱子上吗?而且我都在我的停车位内,那么小的停车位,你说能差几厘米?他们几乎不是真的大度,都是表面跟你堆笑,实际上心里一点小事就记仇。后来我退租把车停在外面公共车位,为了搬东西方便,理论上是不能停太久但是一般人也不会管,结果不知道谁很有可能就是我隔壁的车主打电话把我的车拖走了。这不是个别现象,我接触当地人非常多,也比较深入,这就是他们的普遍性格。心理压抑着的情绪却难以掩盖。 他们内心是很冷漠的。很多人说新西兰人刚认识热情,久了就冷漠了。这就是他们的假热情,基本上很难真的深交。长大以后我也过上了不错的生活,经历了太多当地人的妒忌,所以不只是中国才有攀比这种现象。看我开的车还不错,停车场里隔壁的车里的人已经开车门下车了,却又故意用车门撞我的车等等这种行为也是有的。处处都有,什么都不在乎,在乎就是可耻的。人心理上越压抑什么,什么就越增长,也是实际如何,表面越用相反的东西掩盖。所以新西兰人表面大度好说话,实际上心胸狭窄。表面低调不装,实际上内心傲慢爱瞧不起人。

-【有难民】 有些街区,可以看到满大街都是白袍。许多地方看着不像发达国家。商铺老破小。人的精神煎熬颓丧,地上坐着流浪汉。在十字路口擦玻璃要钱的人越来越多,甚至直接敲车窗要钱,你无视他,他可能要踢你的车。

【过于追求安逸,民粹主义,爱抱怨】从普通人到政府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有什么事能拖就拖。新西兰人以天然自居,很吃“接地气”那一套,装傻充愣,在各种媒体里代表新西兰形象的演员大多是以微胖,穿得很随意,就会被接纳。操着浓重的新西兰口音或岛国口音。这就是让人放下心防的憨厚新西兰人喜欢的典型形象。以土为傲,追求简单淳朴是有代价的。简单淳朴说难听点就等于崇尚无知,反智。各种职业都不作为,各种效率低,各种部门之间踢皮球。

作为亚洲人必须符合他们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即不善用英语表达,比较温良顺从 吃苦耐劳 等等。如果你像北美移民中一些人那样有attitude新西兰白人是会很shock 甚至会找理由attack你,一副“你个中国人自信什么劲儿啊!” 无论自己有多差都喜欢在中国人面前当“家长”无论是帮助你还是“教育”你(常常上纲上线)和你说话常常一副跟小孩说话的“向下”的态度,也许很热情在帮你,也许笑脸相迎,但是这种微妙的态度新移民也许无法分辨,而我在这里长大我却很清楚的感觉到,你可以说这对你没影响,可我相信潜移默化的影响。

【自视甚高 眼界低】全国都不怎么和国际接轨也没这个野心,整天为自己和国际脱轨骄傲,自己国家的猫被虐待了都能上黄金时间段新闻,国际新闻却不怎么报道。在环保动保,接纳难民穆斯林,无核这些白左热衷的事业上紧跟北欧步伐,并能自我陶醉其中,并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先进发达的国家,拿自己和瑞典挪威相提并论,生活水平比人家差多了还不自知。各项实际指标都是发达国家里打狼,禁止使用个塑料袋就得意和自我感动半天。

新西兰的大部分当地人都是英国后裔,他们有着英国人特有的傲慢,和负能量。茶余饭后 工作上的同事,邻里邻居最喜欢的就是抱怨,用抱怨拉近距离,这种吐槽不是那种轻描淡写的,而是骨子里深深的负能量,一种绝望和被逼无奈。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是逃避自由,当我们逃避自由,让自己相信自己是被逼无奈时,我们就毕不用承受为我们的生命负责之重。我不知道是不是这种心理,可是你还是说一些正能量的话,或工作努力的话很有可能被排挤。必要时刚好相反反而会受欢迎。嫉贤妒能,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有本事有抱负的都走了,剩下的越来越嫉贤妒能,严重到本地的一些人也意识到了, 他们叫这叫做 tall poppy syndrome.有点枪打出头鸟的感觉缺又不完全一个意思。更多是排挤和奚落努力向上的人。

【关于种族歧视】
作为外国人,在新西兰一定会感觉到自己被歧视。什么叫歧视,歧视不止是指着你说:“滚回中国.”真的歧视是那种你自己都不一定能察觉,却慢慢的消耗你的自尊和你的自我价值感。你去超市结账,你听到店员热情的和你前面那位肥胖的白人老头打招呼,结完账祝他一天愉快,到了你,店员笑容瞬间消失,甚至连你好和谢谢都不说。很少有人会直接公开的歧视你,但你就是能感觉到passive agressive. 你要怎么去形容一个充满歧视的表情和眼神?你要怎么形容令你不舒服的玩笑和态度?你要怎么面对那种极度不友善的盯着你看?而这些每天每天重复不断的在你身上发生。新西兰人喜欢上纲上线,利用规则各种居高临下进行说教。不像美国,racist 这个词很少很少在新西兰被提起,犹如一个禁忌词语一般。因为他们认为你被racist了那就是你的错,你是弱者,你应该感到耻辱。他们听到了只会露出替你难堪的表情。你的行为会被无限的放大,比如当地人可能因为有急事或开错路口,把车暂时停在不允许停车的地方几秒钟等后面的车流走了再离开 没人会管,而如果你是华人只要看到你的车在黄线上那你就很可能遭受充满愤怒的当地人来骂你 管你 觉得你不懂规矩。说白了就是本来就看你不爽想欺负你找不到借口,就会使劲盯着你找你的茬。我观察到许多华人也许因为英文不好,和白人交流一脸讨好的笑容,助长了他们的傲慢和欺负华人的胆子。越是非常时期越是要挑起阶级和种族之间的矛盾来甩锅,华人在海外本来就是scapegoat一般的存在。政府两幅面孔,一边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黑中国,一边搞些中国文化节,总理说几句“ni hao! Shie shie”之类的华人就自嗨认为自己地位很高。

新西兰华人不如北美移民早,同时追求比国内轻松的生活环境,和慢节奏生活,有这种心态的人都是不爱起冲突,所以都是一些比较不够强势的人,这就造成了新西兰白人比起其他国家的白人更加对华人有“好欺负”的印象。我曾多次受到不公和不适的态度时直接怼回去,或维护我的尊严和权利,得到很多都是惊讶,因为他们觉得华人一般会忍。然而欺软怕硬的他们基本就怂了。

【人文 素质等】

新西兰人除了少数精英外,很多很多人真的精神非常颓废。学生一点朝气都没有。

你接触多了就会发现他们心胸真的很狭窄,加上你是华人的话,他们真是很容易lost it 动不动一点小事就要complaint。 他们的文化中认为本国人纯良,外来人,特别是华人就是贼眉鼠眼,狡猾之辈,老是一副怕你算计他的样子。 在电视广告中你就能有体会,各种宣传是本地产,本地制造就是不坑你,外国进口的就是骗你这种思想。比如当年国民银行 kiwi bank 的广告就是:你准备好给那些澳洲银行你的胳膊肘了么? 还有主要是新西兰的企业打广告一定会加上一句100%kiwi owned。 所以他们这种心态会很defensive。 井底之蛙没什么胆识。和国人比起来他们真的一点也不放松。你来了这里可以观察走在街上的白人男人,大多数人的神态非常紧绷,不自信却故作强大状,板着脸走在路上,一副我有重要的事要去做不容侵犯的高傲样子。你如果稍微没给足他面子就气的不行。


没有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繁华,却只剩一个发达国家的头衔,人才流失,留不住优秀有抱负的人。在我工作中遇到的那些离开去澳洲英国加拿大的人都是公司里比较年轻,比较有追求和优秀的人。落后国家的人一批一批进来:奥克兰中区,中东印度移民更是越来越多了。但我想对当地很多人来说就算物价再高,生活越差,只要还有优越感,有其他人可以踩在脚下,有更底的底层可以让你欺负就还过得去吧。。

所以以上这些现象我估计未来会越来越严重。不会明目张胆排华,但华人也不会那么容易。现在skykiwi论坛上经常有人爆出被公开被辱骂,砸车等虽然以前就有现在明显增多,许多人也纷纷留言说现在晚上都不出门。我个人也经历过非常多不公平,和歧视。所以说有些人说自己从来没被歧视过的。也许你生活的圈子基本都是华人,并且对隐形其实不敏感。


【华人素质低,乌托邦,华人坑华人,“洋奴”可笑的 种族鄙视链 】华人雇主剥削华人雇员。屡见不鲜。

许多中国移民中充斥着一种普遍的种族鄙视链, 觉得 白人老大,自己是老二, 什么印度人,太平洋岛国人,毛利人都比自己低。凡是出了点什么事,第一个先替白人撇清,所有问题都怪“岛毛”。 这种鄙视链非常可笑和无知。

他们掉入如类似美国华裔的 model minority 的陷阱里, 一边被白人哄着:你最乖,你最棒。一边做着最好捏的软柿子,犯罪率最低的群体,纳税那么高。时不时还要拉来当替罪羊。反观被他们瞧不起的犯罪率高的岛毛 懒惰的岛毛, 白人对他们不敢随便跟他们起冲突,礼让三分,政府在政策上处处特殊照顾这些岛毛。正所谓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到底谁是赢家还不一定呢 岛毛不服管也是有红利的,华人急着把白人放在家长的位置上,当个乖宝宝,遵纪守法,兢兢业业,其实最后也就是个乖宝宝。事实就是其他族裔并不认为白人老大你老二他们老三老四,许多华人一厢情愿愿意这样相信,而且非常理直气壮地觉得就是这么回事。我想说谁也不比谁高级或低级,不卑不亢做好自己就好。

一些华人没事就喜欢聚在一起贬低中国,特别是60后70后中年后移民者,可能前半生积攒了许多挫折和对人性的失望,常常把所有的不如意归纳为一个国家的问题这种话典型的乌托邦式的思想。换个国家开始更美好的生活,这本身没有问题。“新西兰什么都好,中国什么都不好,中国人最坏”这种binary的天真逻辑在当地一部分华人中比比皆是。这似乎不仅限于新西兰华人,而是许多国人的通病,他们并没有深入了解过外国人的意识形态、外国的社会问题,他们无法从更远的视角看到无论是中西方,起起落落,发达与落后,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 此起彼伏 风水轮流转 大可不必把白人摆在自己之上。你谄媚讨好也阻碍了你真正融入这个主流社会。毕竟这样不会得到真正的尊重。华人这种inferiority complex 似乎高于许多别的国家的人 高于印度人 ,菲律宾人这些甚至比中国贫穷落后的国家的移民 。

一些人最热衷的就是转发吹新西兰好的公众号文章,这类人通常不是需要一个更适合他们的生存环境,而是跟国内的人比的优越感,那种攀比,竞争/复仇的心态在作祟。想着我终于移民了,我扬眉吐气了。他们需要不断的在一起贬损中国的制度,社会风气,职场压力,环境污染这些东西,然后再窃喜自己可以逃离这些。来了后会发现这世上没什么世外桃源,没什么人间天堂,无论是哪活着都不容易。其中一部分执念强的要么就是咬死了不承认新西兰有一点点问题,在朋友圈转发着《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奥克兰又上榜了》这类公众号软文,脑补着那个在国内欺负过自己的领导看到会有多嫉妒,那个拒绝过自己的女孩看到有多后悔。然而这种执念一点用都没有。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何必活给别人看。

刷到了最高赞的回答,大部分都深有体会。也打算回新西兰了,所以想写一下自己的体会,也欢迎近期想回去的朋友或者正在新西兰的朋友给一些建议,毕竟我离开有几年了,可能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1. 环境气候方面

新西兰环境整体比较自然,也是官方一直宣传的100% nature那味道,个人感觉漂亮的地方非常漂亮,野生的地方也非常野生!大学的时候喜欢和朋友自驾游,年纪小也初生牛犊不怕虎,有时候去那种空无人烟人迹罕至的地方现在想想还是怕怕的(类似Gisborne附近号称新西兰最东面那个灯塔),毕竟人真的见不到。虽然是个岛国但感觉海水没有东南亚漂亮,我个人比较喜欢潜水,感觉新西兰除了山羊岛之外并没有比较多适合潜水的地方。气候的话感觉不如国内那么四季分明,夏天有时候下冰雹,晚上也很冷。冬天早上车子停在外面有时候需要泼点开水才能划开冰(那个时候上班早7am不到就出门)通常都会在车里备一件外套,有太阳和没太阳的的时候体感差太多了。惠灵顿的大风不得不吐槽,去玩过一次,被风吹得面目全非,而且也不像国内地下通道和室内商场那么多可以随时切换着走,在新西兰那感觉就是在路上走着就得硬挺着。

2. 治安方面

槽点多多。青少年犯罪成本特别低,自己经历过2次被岛民青少年孩子偷拿东西,大约是小学初中的样子。一次是怪自己太信任新西兰治安,回家拿个东西的功夫把手机放车里,忘记锁车,当时租住的区域也不是很好,就被小孩们拿了(隔着窗户看见但是我跑出去小孩们已经逃了找不到了)报警也未果。第二次是在游泳池,也纯属怪自己为啥非拿着手机进去。。洗澡的时候听到有小孩翻我包,出来一看果然手机给拿了。不过这一次自己也聪明了,毕竟泳池门口是有监控的,报警后在自己坚持不懈努力下。。去了好几次警局追进度,警察根据监控查车牌然后找到了那几个小女孩的家,上门和她父母沟通,给我手机拿回来了。法律并不会严惩16岁以下的孩子好像是,新闻和华人媒体也一直报导青少年偷砸抢。这点不得不说还是亚洲孩子好一些,虽然一直被冠以刻板的应试教育形象之类的但是真的几乎没看到过什么十几岁亚洲孩子参与这种事件。以前刚来新西兰读书的时候,在车站等车抽烟会看到新西兰小孩问我 can i borrow a smoke,那时候不觉得有啥,还傻傻给人家,反而是呆的越久看见这种奇奇怪怪的青少年会下意识走远一些。

警察的办案效率,不必多说了,确实令人无语。经历过类似暴力事件,处理的倒是很及时。但周围朋友有遇到车子轮胎被偷,车窗被砸,或是做旅馆生意的遇到赖账和恐吓,报警感觉没有啥用处,毕竟路上也没有那么多天眼,有时候真的似乎不得不自认倒霉。如果你有点财产又没买保险那感觉就像裸奔。华人买房也倾向于治安好的街区。呆久了的话和周围朋友聊聊天,发现很多人真的都会吐槽警察办事效率,不限于华人,我和我的kiwi 毛利朋友聊天 基本都是一个口径 就是sucks。

3. 教育

说说大学吧,新西兰8所大学,每家好像在世界上排名都比较透明。但在本国发展的话足够了,很多本地人甚至也不读大学就出来做蓝领了。但如果是留学生,又不是抱着留下为目的,我觉得还是尽可能考虑澳洲或者英国吧,起码回国听上去更值钱一些?这里华人的父母会比较在意学区和私立学校,尤其是奥克兰这样的地方。我的本科是在一个bay of plenty一个小镇读的理工学院,地方不大但也有私立学校,有认识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华人叔叔阿姨也会把小孩送去私立初中高中读书或者买在学区。当时的房东夫妇是比较普通的算是,女儿读的都是正常公立,但现在小孩奥大毕业了发展的也很不错,工作体面,收入中上(夫妻俩在家没少鞭策女儿学习,属于抓的紧的那种传统中国爹妈)。初高中学校比起国内确实是更快乐的感觉,但如果大学要考医学院或者法学院这种,或者是教育,高中的成绩也很重要,不是纯粹快乐教育就够了的。但感觉这种“你需要好好学习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的概念感觉并不是很响亮,并且很多公立学校的氛围本来就很chill,没有华人那么拼读书的概念,高中之后学一些职业技能比如美发或者按摩甚至汽修(大专文凭diploma level 5这种)也能找到工作,这种chill的氛围我觉得有好有坏。所以如果是已经在公立学校,又很想孩子以后做精英白领或者所谓“人上人”的话,还是需要家长付出额外的努力的,比如去补习班,额外的在家辅导,甚至给他做国内的数学物理题。。。学校不鸡血的部分只能家长补上了。。国外教育没那么神话,盲目的鼓吹快乐教育的多半是中介。

4. 工作和收入方面

虽然有最低工资托底,最差也查不到哪去。现在是二十几块一小时吧好像是。但工作机会也确实不如隔壁澳洲和国内多。最近和朋友聊天,说因为大赦给很多人绿卡了,加上又外来引进了一大波劳动力,就业也不是特别好。留学生也好,新移民也好,如果你专业普通,可替代性很高,除非你特别优秀或者有资源关系,如果你就是一个普通人的话,还是要做好有落差的准备。国内可能商科类海归硕士起码能坐坐办公室,钱多钱少另算,你至少觉得自己是个白领,但在新西兰也许你起步或者过渡期的时候可能只能做一些非常基础的工作,比如收银或者打咖啡,服务员或者包装工之类的。时间久了,努力也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这点在哪里都一样。有一技之长很重要,很多国内看不上的活比如水工电工甚至装修工,在新西兰其实都算可观的收入,但也需要你有执照和一定经验。医生,护士,口腔,法律,教育,IT这类收入也是很不错的,但准入门槛也高,你想重新开始进入这些行业的话需要起码3年以上的学习,并且对语言要求也比对商科学生要高。不要听中介盲目的吹牛说工资怎么高,蓝领如何如何赚钱。。中介只说给了你听一半,剩下那半就是:你的语言需要过关,大部分维修工蓝领都得持牌上岗,你得考取新西兰本地的从业证,而不是说你在国内会修个啥你就一定能来干个啥的。你在朋友圈或者各大平台铺垫盖地看见的那些房产中介,保险经纪,移民顾问,你可能觉得人家很low甚至可能觉得以后自己找不到工作要不就干个这个算了。但这和国内的完全两个概念,新西兰这些专业的中介或者代理都是需要合法持牌的,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只是并且考取执照,就拿移民顾问来说好了,新西兰承认的合法的移民顾问需要在当地读出移民专业这个学历的,全新西兰目前只有罗托鲁瓦的理工学院有这个课,level 8,好像是8门paper,读完考了证之后还得有实习期,找地方挂靠你的牌照,起码两年之后才能具备正式移民顾问的资格。很多看来没什么技术含量只需要动动嘴皮子的事情在这里实际上需要付出的努力还是挺多的。个人觉得,这是一个靠工作没法大富大贵的地方,每周发一次工资,大概率你的工资能发多少你心算一下就能算出,就是小时数乘以你的小时工资。基本很少听到有年终奖或者类似国内这种季度/月度bonus的事情。

5. 歧视

在任何国家任何城市都会有,这里也不例外。不要盲目觉得新西兰是什么童话王国。在新西兰十年有遇到过几次开车的时候对方摇下车窗大喊侮辱性口号让你回自己家之类的,你们懂的。面对面的明显歧视比较少,但不代表没有,只能说大部分新西兰人还是会维持体面的,不会表露很多东西,但人家心里怎么想的我们确实无法知道。比如进入海关就会看见的黄色招牌,提醒不要带未申报食物进关,好像只用了中文和英文。如果有新西兰本地朋友也不难发现他们有时候开玩笑也会拿chinese或者asian来说,可能对方没有恶意,但听者是否有意就看个人了。我在给kiwi雇主工作的时候获得过工作岗位上的晋升,那个晋升对我的人生走向也至关重要,期间各中滋味也不乏辛酸和感动,确实自己也付出了比本地人更多的努力。答主上海土著,那段经历也让我在回到上海工作之后对外地来上海工作的同事多了很多理解和感同身受。你来到别人的领地,和别人争取资源,少一点锋芒,多一点乖巧,会让路好走一些,需要有坚强的内心,玻璃心会让自己也不好受。不想要被区别对待或者打上标签的话,还是需要自己主动一些的,不要指望工作环境有人会很热情的来真的了解你或者和你变得很close,新西兰人也不是那么闲的没事干。

6. 房子

个人觉得是比较贵的。奥克兰比较好的区位房子也需要100w nzd+。房租最近也不是很便宜。买房子不像国内那么方便,很多房子需要拍卖,可能你看重的房子卖家不愿意卖给你,整体流程也会比国内要更长更繁琐一些。

7. 衣食住行

选择少。像样的商场和cbd综合体比较少,可以说是没有。queen st十年来感觉都一个样子,gucci号称全球最便宜但感觉新西兰本地人也不怎么讲究品牌,以舒适为主。想要感受逛街和购物的乐趣还是要去隔壁澳洲,体验感好太多了。我挺喜欢ikea的(主要是新西兰家具太贵了实在),新西兰居然没有。。读书的时候听说要盖,结果也是不了了之。地铁什么的好像也是读书的时候就在挖了,不知道啥时候交付。每个家庭基本都有车,但是奥克兰感觉通勤还是得靠bus,市区停车太贵了真的。吃饭喝水的地方选择也是真的不多,倒霉路那些店感觉永远就那些,有点像美食荒漠。快递外卖网购这种体验感,往深了去想会不舒服的,毕竟体会过国内pdd的发货速度。因为一切感觉都没什么变化,所以时间流逝的感觉会变慢,不像国内几天不见就新建了个啥,感觉每天都很新鲜。新西兰更多的是每天都一个样的感觉。物价贵,鸡蛋听说最近很贵,以前有时候买素菜也会离谱的贵,几颗上海青要七八刀。会种菜也是一种加分技能在这里。


目前就想到这些方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没有来新西兰的朋友,我想说,很多中介的话不能全信,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人间天堂”,在任何地方生活都会经历酸甜苦辣,如果一个地方什么都好,如梦境般,那早就人满为患了。如果你在国内已经是无压力的高阶层了,其实来不来新西兰定居都没分别,有钱在哪里都会过的很舒服,国内还更为便利,这可以是你的旅游后花园,或者投资移民拿个永居想来就来。如果你是普通人的话这里确实性价比不错,毕竟500w+rmb在上海北京可能也买不上什么好房子,在奥克兰努力还是能安个窝,职场996或者pua也比较少见,毕竟这里人口全国也只有五百万,还不够上海浦东新区人口多,真的铁了心想努力创造好的生活也不是梦。读书的时候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同学,大城市家里做生意的做官的大概率都会回去,小地方的家里比较普通的或者追求这种自由环境的也会留下试一试,毕竟海归回去没家业继承的话第一站也是去北上广做螺丝钉,那不如留在这里做,压力确实还小一些。

个人感觉无论在哪生活都需要一些阿Q精神,我在2020年慷慨激昂的回上海,又在2023默默收拾准备回奥克兰,各种跌宕起伏就明白了一件事:在哪里生活都会有糟心事,不是在这里,就是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