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鹏汽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此次融资规模最多约合人民币 130 亿元?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小鹏汽车筹备在港上市的进程再进一步。 6月23日,港交所官网显示,小鹏汽车已通过港交所聆讯,摩根大通和美银为公司联席保荐人,而这些投行曾在去年8月帮助…
关注者
67
被浏览
156,618

21 个回答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小鹏汽车选择了「双重主要上市」途径登陆港股,是最近三年以来中国公司首次利用这一规则,有别于在美上市中概股通常选择的「通过挂牌的方式二次上市」。

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可以赴港二次上市,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和港交所的规则,一家公司必须要具备足够的创新性(港交所会考虑研发成本占成本比例、知识产权数量、增长驱动力等因素,来决定一家公司是否具有创新性),且总市值达到一定门槛,才能拥有二次上市的资格。

如果选择了双重主要上市这一路径,还需要克服更多的挑战,意味着应当满足美国证监会和中国香港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的双重监管,这就对公司的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小鹏为何要知难而进,在这个时间点选择港股上市呢?

一方面,当然是为了进一步融资。

此次上市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在 2021 年第一季度,小鹏的净亏损额度达到 7.86 亿人民币,主要原因是研发费用的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2.24 亿人民币)。虽然近三年来公司整体亏损额度在缩窄,但想要真正实现盈利,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产品线、提升产品力。



在招股说明书中,小鹏「发布」了一款新车型,宣布将于 2022 年推出一款基于 Edward平台的 SUV,售价将略高于目前主力车型,仅次于 P7 鹏翼限量版。至于能否成功冲击高端,充足的研发和营销资金必不可少,此次上市,对小鹏来说是一场及时雨,为提升出货量输送了又一批弹药。

另一方面,和很多在美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一样,小鹏赴港上市,也是在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回旋余地,面对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让自己拥有额外的融资渠道,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这样看来,赴港上市是攻守兼备的一招,既是为了融资,也有战略纵深的考量。那么,小鹏为市场准备了怎样的故事,能否打动投资者呢?

在招股书中,小鹏强调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关注。根据 IHS Markit 提供的分析报告,在 2025 年,中国所销售的乘用车中将有 3.9% 搭载 L3、L4 级别的无人驾驶系统,在这一大趋势下,小鹏已经跑在了第一梯队。根据招股书中的信息,截止 2021 年 3 月 31 日,超过 20% 的 P7 车主选择额外支付两万元安装 XPILOT 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驾驶产品的财务价值得到初步展现。

纵观招股说明书,这正是小鹏希望讲好的一个故事。在 2021 年第一季度,小鹏的毛利润率达到了 11.2%,和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由负转正,招股书将其归功于自动驾驶系统带来的额外营收。至于这个故事能不能讲好、消费者会不会持续为 XPILOT 付费,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也许你相信小鹏的商业模式,希望从「精神股东」转正,成为股东之一,也许你依然存有疑虑,但希望乘着市场的共识进行投资。不管背后的心态如何,港股打新都是值得考虑的选择。

根据富途牛牛发布的统计数据,在 2020 年间,超过 60% 的港股上市公司在上市首日实现上涨,对于 144 只港股 IPO 的股票而言,按上市首日开盘价卖出来计算,平均首日涨幅达到 18.55%。

相比于 A 股,港股打新具有中签率高、门槛低(不需要持仓其他股票,开户就能马上参与打新)、资金占用少、当日即可卖出等优势。不过,相较于 A 股特殊的监管政策导致的极高打新收益率(A 股新股上市市盈率不得超过 23 倍,导致大量新股价格被严重低估),港股打新的不确定性相对更大。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不能完全依靠过往收益水平来计算未来预期收益,打新遭遇「破发」也是有一定概率的事件。

如果您已经充分权衡利弊,明确了自己的风险偏好,计划参与小鹏赴港上市打新,那么,富途牛牛 App 将会是不错的选择。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大零售券商之一,富途能够从以下方面为港股打新赋能:

- 零现金占用:富途牛牛支持通过银行融资认购的方式参与打新,每笔手续费仅需 100 港币,融资认购年化利率低至 1.6%,和竞品相比,成本优势较为显著。

- 最高 20 倍杠杆撬动打新中签率:通过融资认购的方式,富途用户最多可以用一万本金认购价值二十万元的新股,这也提升了中签概率。(还是要提醒一句,杠杆既能放大收益,也在放大风险,请务必慎重)。

作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持有 35 张金融牌照的互联网券商,富途可谓是证券业的「隐形巨头」。根据 2021 第一季度财报,富途实现了1.52亿美元净利润,一个季度间为 152 家企业提供了 IPO 分销、投资者关系和员工股权激励服务,成为 1500 万用户港股交易的选择,财力雄厚,深受用户信赖。

小鹏在港上市,既展现了「双重主要上市」的独到选择,也有造车新势力的话题效果,如果您不安于临渊羡鱼,通过富途牛牛 App 尝试打新,的确值得考虑。另外,也要记得此次打新的时间节点:北京时间 6 月 30 日(本周三)上午 10:30 分截止认购,有意参与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卡片了解详情:

-

提示: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小鹏即将港股上市,在港交所发布的招股书里,有很多有意思的信息,今天大包子狸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全文3000字左右,读完大约20分钟。

重要声明:

全文均为个人看法,因水平有限,无法代表招股书准确意思表达,如对招股书和港股上市行为有任何疑问,请和小鹏官方联系为准。

一、小鹏想做什么

核心优势

自动驾驶,智能互联和核心汽车系统,强调创新速度和软件优势。

1.雄厚的核心技术。这一块主要说了XP3.0是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自动驾驶科技之一,也是国内主机厂唯一实现全栈自研的软件系统,并拥有国内量产车中最多的边角案例标记数据,用于不断优化提升自动驾驶体验,收费的软件模式,已经有20%以上P7车主缴费认可,自动辅助驾驶水平并以获得市场认可。

2.软件和内容商业化创意模式。主要是小鹏研发的Xmart OS系统,可以实现车载电子支付,并已经通过内容(车载音乐会员)产生商业收入,未来将接入更多生态,创造更多的商业创意场景。



行业判断

1.中高端汽车趋势。小鹏认为,价格在15-30万的中高端汽车目前和将会是将来占市场比重最大的汽车。中高端汽车在2018、2019和2020年销售分别是650万辆,630万辆和640万辆,小鹏预测在2025年或可达到1010万辆。其中电动汽车销量分别是30万辆,40万辆和40万辆,小鹏预测在2025年或可达到190万辆。



2.自动驾驶趋势。小鹏认为,包含L2级以上(含L2级)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车辆会不断增长,在2018、2019和2020年这个区间里,占比分别是3%、8.8%和13%,在2025年或可达到34.2%。其中L3级在2025年或可达到2.4%,L4或可达到1.5%。



人员分布

小鹏截止2021年3月31日,全球共有员工6132人,其中2441人从事研发工作,占比39.8%。在研发人员中,1516人做汽车设计与工程,占比62.1%;398人做自动驾驶,占比16.3%;525人做智能操作系统,占比21.5%。在全国范围来看,应该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团队最大且最具实力的主机厂团队之一。

二、小鹏做的怎么样

制造布局

海马契约年底到期。小鹏和海马郑州工厂代工协议到本年年底到期,目前海马为G3提供的专有产能为50000辆,产能利用率大概是40%以上。目前,双方还未就是否续约达成一致,但是小鹏肇庆工厂有能力且做好准备可以继续生产G3车型。整个肇庆工厂的产能大约是100000辆,2020年的P7的产能利用率尚未超过一半,完全有能力继续生产G3。



广州工厂的布局。广州生产基地已经布局,并且正在紧密建设,广州经济开发区将投资13亿元建设基地,并提供12亿融资用于购买设备,确保在22年底投入使用,产能100000辆。并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小鹏使用,七年后再由小鹏购置。这一资金安排,无疑极大的减缓小鹏大规模投资建厂的资金压力,也是现行政府招商引资,扶持产业的大致作法。



武汉工厂的布局。招股书中对武汉工厂介绍并无特殊描述,也没有数字安排,大致情况和公开信息差不多,该项目占地1100亩,将建设整车及动力总成工厂,整车规划产能10万辆。

产品情况

产品在C端。从销售情况来看,小鹏排名前五的大客户占总收入尚不满5%,可以看出,小鹏大多数产品都是销售给了普通消费者,更多的集中在C端,这也是小鹏产品竞争力的很好的表现。



P7电池的性能保证。在招股书中,我们可以看出,P7的电池组经过16万公里的行驶后,依然可以保持超过90%以上的初始容量,对于一般每年在2-3万公里的家用消费者,可以说,开了5-8年后,这个电池的容量才刚开始打9折。



G3召回成本。G3因为逆变器的问题,发生了一次召回,很多人认为这次召回会给小鹏带来财务压力,当时大包子狸就在很多群里解释,应该是供应商来负担,毕竟是有质保合约的,在这次招股书里,对这个问题,也做了回答,果然全部是供应商承担。另外,G3也没有发生过其他任何重大产品责任索赔和召回。



保修储备。小鹏对最早期的客户有终生质保承诺,对后续的客户也有各种质保的增值服务,那么这些保证到底能不能得到落实呢?招股书中对此也做了特别解释。小鹏提供了1.48亿元的维修储备,也就是说在不包含供应商质保的情况下,这些维修储备大约可以购买600辆P7和1000辆G3的零件,更不要说现在几乎全部还在供应商质保的范围内,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经营策略

收购智途科技。江苏智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国家甲级测绘资质持证单位,小鹏收购智途科技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为了解决自动驾驶中收集地图数据的资质问题。通过这一动作也证明了小鹏已经为下一步城市NGP的“高级辅助驾驶地图”开始实质性行动了。



直营策略的加强。在2020年,小鹏新开了37家直营店,48家加盟店,加盟店还略高一些。到了2021年的前三个月,小鹏新开了19家直营店,4家加盟店,几乎已经全部转向了直营店扩张策略。从在实际层面上了解到,目前只有在比较偏远的地区,才有机会加盟小鹏的特许经营,而且还不是区域垄断性质的。可见,小鹏正在大力度的加大直营的力度,从而提升销售网络的服务质量。



专利情况。小鹏申请了大量的专利,目前大约有759项专利,1375项待决专利和130个注册软件版权。其中有不少很有意思的专利,大家可以看看,比如无人驾驶、路径规划、防止加塞等等,通过这些专利,可以明确的看出,小鹏提到过诸如“超级防加塞”等功能绝对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三、以后打算怎么办

这次港股上市募集了这么多资金,小鹏打算用这些资金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技术

加速升级硬件。小鹏打算用募集资金中的20%来研发和制造新车型,包括但不限于G3的中期改款,P5和第四款车,还有全新的智能电动平台,以及电子电器架构(更加集约化的控制域布局),动力总成(更粗暴的动力?)和超级充电能力(800V能力要来了?)。



全力研发技术。小鹏打算用募集资金中的15%来开发XP3.5和XP4,以及下一代Xmart OS,XP3.5将实现城市NGP,而XP4或将正式实现更高阶的辅助驾驶能力(点到点的完全自动辅助驾驶闭环?)。而下一代Xmart或将在智能语音上提供语音(完全类似真人,有感情,会生气,会撒娇,会不会害个羞?……),更优秀的语言理解(话说一般,小P抢答?),主动推荐(小姐姐你好,我是小P,能不能加你一个微信,我想你很快就会成为我的女主人……)。



完善其他技术。小鹏打算用募集资金中的10%用于提高和商业生态互联,支持研发运营等支持性软件研发工作。



能力

扩大服务网络。小鹏打算用募集资金中的20%来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在更多的一二线城市开店,并向三四线城市渗透。已经有店的城市要开更多的店,加密销售网络,中期而言,门店的数量会翻一翻,大约达到400家的水平。除了门店之外,服务中心也将大幅度扩张,凡是车多的城市都要建设服务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另外,超充站点也将扩展,中期而言,超充站也要翻一翻,达到350座左右。



有效提升品牌。小鹏打算用募集资金中的20%来提升品牌,比如在高铁和机场等交通枢纽投入更多的广告,更多的参加大型和二线车展,更多的举办线下体验活动等,扩大影响力。另外也将更大幅度的和线上KOL合作,且不限于汽车,智能等范围,看来是要破圈出战了。从去年开始,就感觉小鹏开始发力猛做品牌了,而且还是全面进攻那种,尽管和蔚来相比,格调上还差不少,但是确实加强了很多,当然槽点也不少,这里就不多说了。



提升生产能力。小鹏打算用募集资金中的20%来进一步建设三大工厂(肇庆、广州、武汉),这个比较简单,也没什么好说的,这些工厂现在都是花钱的时候。



策略

用于海外用途。主要是出海挪威的部分,比如按照欧盟标定出口车,针对性开发软件等要求。

用于一般运营。这个就是公司日常运转的费用,比如给食堂加个鸡腿,O(∩_∩)O哈哈~

四、关于第四款车

新车硬件

新车将采用高级自动驾驶系统,配备XP4(芯片、摄像头、传感器硬件将再度升级)和激光雷达(或会是和P5不同的更强大的激光雷达),快速充电能力(800V的充电能力?),更综合的域控制单元(比P7更为集中的域控制结构),智能底盘(更多冗余,更快速度,更精准的控制?)和空气悬架(没啥好说,关键看调校,不是有了空气悬架就万事大吉还要看调出来的水平)。



新车软件

全新的智能座舱,有感情的语音助手,或有主动发起对话的能力,结果就是吃喝玩乐都能在车里,让宅男更宅(难得出家门也出不了车门),更找不到女朋友(小P太懂我),哈哈。更多的回拥有万物互联的能力,或可实现车家、车企互联探索。



新车价格

按照小鹏招股书的定位,新车价格在P7和鹏翼版之间,P7的平均价格在26万左右,鹏翼版的平均价格大约35万,那么新车的平均价格大约在30万左右?不过,现在来说新车的价格实在还太早,不确定的因素还太多,还是那句话,沉下心来,所有的等待都将会是值得的!

就小鹏而言,无论美国还是香港市场,个人感觉还是有长期的机会的。毕竟半部G3都是XPEV给的,嘻嘻,欢迎大家一起来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