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 調查:面對疫情,企業都怎麼因應?給領導者的 12 個建議|經理人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楊婷宇 / 製圖

BCG 調查:面對疫情,企業都怎麼因應?給領導者的 12 個建議

2020-04-14 編譯‧整理 周頌宜

自新冠病毒(COVID-19)引發的第一個肺炎病例到全球蔓延,至今已4個月,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次突破 150 萬,美國更在兩周內躍升全球病例數之冠。

台灣也接連頒布多項防疫政策,包含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必須戴口罩,否則站務人員可禁止乘客搭乘(延伸閱讀:沒戴口罩能搭捷運、公車嗎?搭雙鐵、客運沒戴會被罰嗎?4月8新制秒看),個人防疫方法、企業應對策略,頓時成為大眾唯一關心的話題。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自疫情爆發以來,持續針對全球企業進行調查(最新更新時間為 4 月 1 日),了解企業面對疫情時,普遍採取的應變措施,以及現階段面臨的挑戰,同時提供一些建議。

企業應變觀察:還在防疫階段,走一步算一步

面對疫情來勢洶洶,多 數企業仍處於被動反應模式,針對單一事件或政策「走一步算一步」 ,像是 96% 的企業調整差旅政策,限制員工進出高風險的疫區、93% 的企業調整辦公室的清潔程序、87% 的企業要求員工自我檢疫等。

企業面對新冠肺炎的反應
BCG提供

較少數的企業思考長遠下來,公司該做什麼樣的調整, 僅有 15% 的企業事先設想「需求反彈」的應變方案、34% 的企業評估需求反彈的時間點 等。這代表大部分的企業,危機處理的能力還不夠全面。

目前兩大挑戰:局勢難測、人員限制移動

企業面對疫情的最大挑戰
BCG提供

為什麼企業無法及時調整營運策略?主要的原因來自疫情變化快速,從一開始中國武漢爆發疫情,接著擴散到亞洲地區,最後連歐洲、美洲各國都相繼淪陷;病徵也從剛開始的咳嗽、發燒,到現在失去味覺,甚至有無症狀的病患出現,疫情發展沒有人說得準、也無法預測未來的走向。

再來是疫情導致人們不能隨意行動,如今全球化的時代,許多企業在各國都設有據點;為了遏止疫情蔓延,各國紛紛實施鎖國、封城等措施,使得公司基本營運出現狀況,有些企業甚至直接收掉海外據點。

2020 年經濟衰退:工業、汽車業受創深

各行各業叫苦連天,其中,又以工業、非必需消費品(如汽車、精品)最為嚴重。以汽車工業為例,全球近 200 萬輛車的生產地都在湖北省及其周邊地區,光是武漢就有 700 多家相關的供應商。中國不只是新車的最大銷售市場,也是製造商和供應商的重要據點;一旦供應鏈中斷,中國和全球的汽車產業都受到影響。

經濟衝擊_BCG
BCG提供

除了防禦行動,更重要的是主動出擊

即使市場狀況不明朗,仍有幾個方向可以參考,BCG 投書《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以輔導中國企業的經驗,提供 12 個建議。

1. 展望未來,不斷調整方向

疫情具有高度動態的特性,領導者必須每天審視動態,及時調整策略方向與工作優先順序,這些決策應盡量避免複雜的內部協調流程,否則跟不上環境的變化。

2. 確保政策、指令暢通

建立專門的危機處理小組,每日開會確認工作流程,並負責指令及政策的傳遞。如果企業有內部的溝通平台,應隨時更新動態,讓員工、加盟商、合作夥伴都可以根據企業當地的病況,以最快的速度應變。

3. 為員工建立清晰度與安全感

隨著疫情全球大流行,假消息、假新聞甚囂塵上,企業應主動調查、釋疑,提供員工可行的防疫方案,為他們創造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

4. 彈性調派人力及工作內容

餐飲業當屬重創的行業之一,有些員工被迫減薪、無薪假,甚至被離職。除了休假或裁員,企業可以嘗試將員工分配、借給現下最有價值的產業。比如說,餐廳優化人員配置後,釋出大量員工;目前最需要人力的產業是線上平台的包、送貨服務,彼此不妨共享員工,共同度過難關。

5. 改變銷售組合或通路

人與人避免接觸的前提下,實體零售受到嚴格限制。中國護膚品牌林清軒雖然被迫關閉40%的實體店,重新部署100多位美容顧問,使其成為直播主或部落客,利用微信等社群工具吸引客戶、銷售產品,最後武漢的銷售額反而比去年同期增長200%。

6. 使用社交媒體與員工或工作夥伴溝通

遠距工作成為常態,企業須不斷磨合最適合的軟體工具,讓員工和合作夥伴都能無後顧之憂,專心在核心工作上。

7. 為疫情後的快速復原做準備

以最早爆發病例的中國來說,多項證據顯示經濟已漸漸復甦,像是交通運輸、房地產等,都已接近2019年同期的水準。儘管疫情對其他國家的衝擊尚難以預測,中國的歷程可以做為參考的情境,考量企業在疫情過後所需恢復的速度,依此提前布局。

8. 預期各產業的恢復速度不同

在疫情一開始時,各產業的股價都下跌,但仍有產業快速恢復,像是軟體服務、醫療設備等,嚴重的如能源、交通、零售,復甦跡象較緩慢。公司必須依其業務,以及客戶性質,調整銷售策略,迎合不同產業的狀態。

9. 在逆境中尋找機會

疫情一定程度影響各產業,也相對帶動特定領域的發展,包含遠端工作、健康保健、衛生產品等,試著利用產業優勢,找到新出路。例如,餐廳實體客減少,可提供食材與食譜教學服務,協助家庭烹飪。

10. 根據地域調整復甦策略

依據各地的政府政策與受災嚴重性,靈活調整工作內容;針對疫情嚴重的區域,其產能就要分配給其他地區的公司負責。

11. 聚焦新需求快速創新

除了重新評估產品組合,新需求也可能創造新機會。例如,中國金融公司螞蟻金服,為其保險產品增加免費的病毒相關保險,不只滿足客戶,同時提高他們對公司在線產品的認識及忠誠度。

12. 找尋新的消費習慣

這場危機之後,某些改變可能會持續下去,以17年前的SARS來說,則加速電子商務的應用。新冠肺炎帶來包括線上教育、遠程工作、醫療觀念的改變等等,企業不妨從消費習慣著手,開創新事業。

資料來源:BCG、Harvard Business Review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