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實還原時代韻味!《斯卡羅》演員語言學習究竟有多難? | 遠見雜誌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忠實還原時代韻味!《斯卡羅》演員語言學習究竟有多難?

為了演好角色,演員們得學好各種不同的語言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21-08-28

瀏覽數 70,400+

為了清楚詮釋那個年代的韻味,演員們苦練各種語言,表現非常完美。公視
為了清楚詮釋那個年代的韻味,演員們苦練各種語言,表現非常完美。公視

《斯卡羅》為了讓所有劇組都能熟悉那個年代的用語,演員們都有參與密集的語言訓練班,加上大部分角色都有兩種以上不同的語言需求,能否忠實呈現歷史,成了演員們演出時的一大考驗。

在好萊塢絕大部分的作品裡,許多電影、影集故事往往為了符合美國(USA)人的語言習慣和演員表演需要,而以英語發音為主,這除了能讓一直以來不習慣看字幕的美國觀眾減少觀影上的障礙,其實也隱含了美國過往「大美國主義」的心理,呈現其在影視娛樂上的重要地位和象徵。

好比說,像是在休傑克曼(Hugh Jackman)所主演的《悲慘世界》(The Miserables)裡,所有法國(France)人講的都是英語;而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所主演的《紅雀》(Red Sparrow)中,俄羅斯(Russia)人也講了一口流利英語。

然而最有名的,還是在1988年的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當中,提名9項、最終9項全部抱回的《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最令人印象深刻,它講述在中國(China)紫禁城內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故事,不過片中中文台詞幾乎只存在於背景音,成了一種獨特卻又些許弔詭的感官印象。

不過,在台灣史詩級大作《斯卡羅》當中,其實導演曹瑞原大可符合台灣人的觀影習慣,以全中文的方式撰寫劇本台詞,而不用區分華語、閩南語、客語、英語,甚至是非常專業的原住民族語──但製作團隊從來沒這樣想過這樣做。

語言非常講究 還原當代的歷史定位

温貞菱、黃遠飾演姐弟,劇中擁有客家與原住民的混血,在身分認同上感到困惑。公視

温貞菱、黃遠飾演姐弟,劇中擁有客家與原住民的混血,在身分認同上感到困惑。公視

為了盡可能忠於史實、回到1867年的台灣歲月,《斯卡羅》用一種最宏觀且講究的態度,從劇本、剪輯、攝影、服裝、場景等細節全部刻劃的無微不至,演員對戲的付出和學習,彷彿他們就實際活在那個年代中。

而對語言的講究,更是整部片非常引人入勝的關鍵。

其實,為了讓所有劇組都能熟悉那個年代的用語,演員們都有參與密集的語言訓練班,加上大部分角色都有兩種以上不同的語言需求,能否忠實呈現歷史,成了演員們演出時的一大考驗。

畢竟,要在演繹台詞時,不能讓觀眾發現演員是在死背,同時還必須兼顧對戲時的情緒、意境和精神,這絕對不是件簡單的事。

程苡雅13歲時參加族語朗讀比賽,被導演曹瑞原一眼相中邀請參與演出。公視

程苡雅13歲時參加族語朗讀比賽,被導演曹瑞原一眼相中邀請參與演出。公視

《斯卡羅》從開拍到上檔,歷經了兩年的漫長時間,曹瑞原導演感性分享,「確實我在殺青以後,大概有3、4個月我不敢看任何一個畫面,因為任何一個畫面都會把我帶回當時的那個情景中。」

不過他說,後期開始剪接的時候,會覺得滿孤單的,好像暗夜中,後面有一群人跟著你走,走著走著走到三更半夜,發現後面都沒有人,只剩下你一個人在走,「這整部片子是一種共振,是我們大家一起完成了這整部片子。」

吳慷仁為戲瘦身 還苦練語言、呈現卑微的一面

吳慷仁在劇中表現出和以往非常不一樣的形象。公視

吳慷仁在劇中表現出和以往非常不一樣的形象。公視

吳慷仁的好表現,豐富了整個電影的深度,水仔這個角色為了生存,周旋於閩、客、原住民部落間角力與調解,吳慷仁自己形容這是一個「不好看」的角色,無論性格與樣貌上都是,「他貪婪地巴結每個人,其實只是為了生存,他不是英雄,非常負面,甚至就像一隻搖尾乞憐的狗。」

4小時線上課程|最具說服力簡報+高質感簡報生成教學|獨家2合1智慧AI簡報術

在導演的塑造下,他創造、挑戰一個褪下明星光環的角色,讓大家看到只是一個小人物,甚至是個有點猥瑣求生的小人物,更令觀眾看到超脫不同面向的吳慷仁。

他在劇中不僅為戲瘦身到幾乎皮包骨的模樣,還勤練排灣族語,直呼這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他表示族語真的太難學,「南排語系有音調的差別,在族語老師的耳裡,有微弱的氣音或尾音,一講錯就是不對。」他也透露自己是用注音加羅馬拼音的方式來學族語,在演員心境上,「與其去模仿,不如去理解。」

而相信最令觀眾印象深刻的,絕對是温貞菱的亮眼表現。

「四聲道」演出 温貞菱創造演員生涯極限

温貞菱的演出非常令人讚歎。公視

温貞菱的演出非常令人讚歎。公視

温貞菱在劇中因混血的身份,通曉排灣族語、英語、客語及閩南語,從而協助抵台的美國領事李仙得進行事件的相關調查。大量的排灣族語台詞讓她倍感壓力,坦言一開始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人格很分裂。

她說,「其實已經花滿多的時間在把族語唸到熟,可是實際到現場會發現,就是妳背得非常非常熟,到現場在情緒轉換的時候,還是會不小心,有點跑掉。」

温貞菱說,每種語言都有不同的語調與語感,並且要詮釋出那個年代與現代的差距,才是最大的難題。

不僅如此,為了更貼近角色的身份,温貞菱透露,「在片場的休息時間,都盡量站著不坐,而且故意駝背,長達半年身體都是拱著的,也會在隨身的竹簍裡塞石頭,真實去感受那個重量。」

語言問題成了劇本和台詞的最大挑戰

《斯卡羅》劇中的族語成了許多演員的最大挑戰。公視

《斯卡羅》劇中的族語成了許多演員的最大挑戰。公視

曹瑞原分享,「蝶妹這個角色在劇本上,對於導演和編劇也是最大的挑戰,角色得不斷地在英語與族語兩邊翻譯,但是一樣的對話一直重複地說,觀眾是會睡著的,所以在編劇技巧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怎麼讓蝶妹在關鍵的時刻做出適當的翻譯,她不只是背台詞,還要聽得懂對方的台詞,語言在這部戲真的是一個艱辛的過程。」

《斯卡羅》故事取材自真實歷史,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在恆春半島南端琅𤩝地區發生船難,船員因誤闖排灣族領地遭馘首,造成「羅妹號事件」,引發美國出兵攻打台灣,清廷亦派出500大軍南下,各種外來勢力對在地原住民部落、平埔聚落及移墾的閩、客庄人帶來衝突與震盪,並讓臺灣躍上國際舞台。

最後由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與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正式簽訂「南岬之盟」書面協議後,始告落幕。本劇將這段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以及之後在國際間帶來的影響與衝擊,呈現於觀眾面前。

《斯卡羅》劇照。公視

《斯卡羅》劇照。公視

《斯卡羅》劇照。公視

《斯卡羅》劇照。公視

《斯卡羅》劇照。公視

《斯卡羅》劇照。公視

《斯卡羅》劇照。公視

《斯卡羅》劇照。公視

延伸閱讀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數位專題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2024、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正式出爐,《奧本海默》(Oppenheimer)以13項入圍成了今年最大贏家,《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以11項入圍居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