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国通讯社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香港中国通讯社

通讯社
香港中国通讯社成立于1956年夏天,同年11月13日在中国香港正式注册成立。是中国香港本地唯一一家向全球华文媒体同时提供文字和图片资讯的通讯社。
公司名称
香港中国通讯社
外文名
HONG KONG CHINA NEWS AGENCY
成立时间
1956年11月13日
总部地点
香港
经营范围
新闻传媒
公司类型
通讯社
公司口号
立足香港,宣传祖国,面向海外

目录

简介

播报
编辑
香港中通社成立之初,在首任社长张建南(章欣潮)、总编辑林子明(赖风)和全社同仁携手努力下,艰苦创业,默默耕耘。当时香港中通社指定的报道方针是:立足香港,宣传祖国,面向海外。先是向海外报刊试发专稿,继而发行“中国通讯”通稿,以报道中国内地经济建设、侨乡通讯为主,兼发文教、卫生、体育等消息。其中,专稿除本社记者编辑采写外,还约请不少大陆名家执笔,内容包括文史札记、诗词欣赏、时事分析等。虽然受条件限制,当时传播手段相当落后,但在新中国的信息难以准确、快速传递到海外的历史条件下,香港中通社成为向海外华人华侨传播祖籍国正确信息的特殊管道,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随后,香港中通社的业务逐渐扩大,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除发行通稿、专稿外,增加出版了由香港名家撰写的“副刊稿”。这段期间,香港中通社所发行的稿件,除港澳报章外,还被海外六十多家华文报章采用,读者遍及亚非美三大洲。
1971年,受中国内地“文化大革命”影响,香港中通社业务一度中断,直至1980年春始恢复运作。香港中通社重振旗鼓,不仅稿件传递从早期的航邮更新为先进的电子传播手段,发稿的对象也从海外华文报刊扩大到电台、电视台通讯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香港中通社的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86年4月1日首次以“香港中国通讯社”电头向港澳及海外华文媒体播发电讯通稿。内容包括中国港澳新闻、中国台湾新闻、中国内地新闻及海外华人社会新闻。20年来,香港中通社记者积极参与两岸四地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活动的采访,包括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中共党代会,亚太经合年会,财富论坛,博鳌国际论坛;香港回归,亚洲金融风暴、特区政制改革;澳门回归、国家领导人访澳;“海协会”和“海基会”会谈,国民党主席选举,民进党全代会;以及奥运会、亚运会、东亚运等大型国际赛事。香港中通社的报道逐渐在港澳和海外华文传媒中享有声誉。
香港中通社作为立足香港、关注台湾、报道内地、面向境外的中国香港一家本地民间通讯社,在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到香港特区成立的十多年过渡期间,扮演了积极的传媒人角色。当年本社记者对钟士元、李鹏飞、任志刚等政界、商界和社会各界众多名人的独家专访,以及针对中英争拗发表的一系列评论,都受到港澳台和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扩大了香港中通社在全球华文传媒的影响力。

宗旨

播报
编辑
香港中通社秉持真实、客观、公正、专业的新闻理念,及时、理性地报道和评论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内地及海外华人社会新闻,报道港澳台和中国内地经济建设,积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努力凸显“短、快、活”和“港味”更浓、“海味”更足的中通社报道特色,为港澳台和全球华文传媒提供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资讯服务,为促进世界对港澳台和中国内地的了解,竭尽绵薄之力,深受海外华文报刊的广泛欢迎。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海外华文传媒提供的资讯服务,香港中通社自2005年8月开始播发图片新闻稿。香港中通社每天播发文字电讯稿约60至80条,图片新闻稿约20幅。内容涉及港澳新闻、台湾新闻、中国内地新闻、海外华人社会新闻及东南亚和国际时事新闻。
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东南亚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华文传媒是香港中通社的主要服务对象。
香港中国通讯社采用电脑数据技术向传媒发布新闻。在深圳、澳门、曼谷马尼拉、吉隆坡、东京、纽约、洛杉矶、巴黎、伦敦、莫斯科、悉尼、温哥华设有分支机构或聘有总代理,向当地用户提供快捷服务。通过专线向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加拿大、巴西、秘鲁、匈牙利等地的华文传媒供稿。
采用香港中通社电讯新闻的港澳台、东南亚及海外华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固定用户二百馀家。从1995年7月1日起,香港中通社新闻进入全球资讯网路INTERNET。2009年9月,这个网站正式启用“香港新闻网”的名称。
香港中国通讯社历任社长和总编辑是:第一任社长:张建南(章欣潮),总编辑林子明(赖风);第二任社长:王纪元,总编辑王德海;第三任社长:黄振声,总编辑郑如耿;第四任社长:熊斐文(兼总编辑);第五任社长:李捷(兼总编辑);第六任社长:郭招金(兼总编辑);第七任社长:刘文祥(兼总编辑);第八任社长:田葆林(兼总编辑);第九任社长:章新新,总编辑房奕强;第十任社长:周锋,总编辑李孝谆;现任社长:张渝,总编辑李孝谆。